2022-08-30今日SH600132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8-30 12:09:33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万磊yed:

  重庆啤酒(SH600132) 收盘价和青岛啤酒一模一样,主力控盘能力可以的,做个人行不行

重庆啤酒(SH600132):

  重庆啤酒: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涉及诉讼进展公告

来年秋风晚:

  二季度社保基金新进个股持仓市值前十:简称 持仓市值(元)东方财富 12.61亿汇川技术 12.05亿澜起科技 5.10亿博腾股份 4.64亿高测股份 3.86亿奥特维 3.85亿华利集团 3.45亿金风科技 2.99亿重庆啤酒 2.77亿济川药业 2.65亿本文所载信息及表述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所涉标的不做推荐。本人不对所引发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须对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Martin啊:

  来自Martin啊的雪球专栏

dsgzhangting:

  重庆啤酒(SH600132)狠狠的跌,跌到位我好加仓,哈哈哈

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东莞证券)1、走进啤酒行业1.1、啤酒简介啤酒简介。啤酒是以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 碳的低酒精度酒,素有“液体面包”之称。按照麦芽浓度,可以将啤酒分为低浓度、 中浓度与高浓度啤酒。其中,低浓度啤酒的原麦芽浓度在 2.5%-9%左右,酒精度为 0.8%-2.5%;中浓度啤酒的原麦芽浓度在 11%-14%左右,酒精度为 3.2%-4.2%;高浓度 啤酒的原麦芽浓度在 14%-20%左右,酒精度为 4.2%-5.5%。此外,按照色泽可以将啤酒 分为淡色啤酒、浓色啤酒与黑色啤酒,按照灭菌方式可以将啤酒分为鲜啤酒、熟啤酒 与纯生啤酒。其中,鲜啤酒没有经过巴氏灭菌法处理,口味比普通瓶装熟啤鲜美,保 质期较短,而鲜啤酒经过巴氏灭菌法处理即成为熟啤酒。熟啤酒由于进行了杀菌处理, 稳定性好且保质期较长,但口感不如鲜啤酒。纯生啤酒采用其他物理方法除菌,保质 期可达半年以上。1.2、啤酒行业产业链啤酒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位置。从啤酒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上游由原料商构成,中游由品牌商构成,下游由渠道商与消费者构成。其中,啤酒上游的原料商包括种植 业、包装材料业与食品添加剂加工制造业等;中游的品牌商以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等 公司为代表;下游的渠道商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消费者可以通过商超、餐饮店、夜场等线下渠道消费产品,也可通过电商等线上平台 购买产品。根据欧睿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啤酒的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2020 年啤酒线 下渠道占比为 88.90%,线上占比为 11.10%。1.3、我国啤酒产量区域分布山东是我国啤酒第一大生产省市。从啤酒产量来看,2020 年我国啤酒生产前十大省市分 别为山东、广东、浙江、四川、河南、河北、江苏、辽宁、福建与黑龙江。其中山东省 2020 年啤酒产量为 458.0 万千升,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在全国占比为 13.4%。广东、浙江与四川 2020 年的啤酒产量分别为 357.5 万千升、259.6 万千升与 218.0 万千升,占比 分别为 10.5%、7.6%与 6.4%。2、我国啤酒行业传统量增逻辑难以为继,品牌高端化势在必行2.1、我国啤酒行业传统的量增逻辑遭遇瓶颈我国啤酒行业传统的量增逻辑遭遇瓶颈。啤酒作为我国的舶来品,发展至今已成为了 消耗量排名居前的饮料饮品,在市场中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从发展历程来看,1900- 1978 年属于我国啤酒行业的缓慢引进期,我国逐渐从国外引入啤酒的酿酒与生产技 术,行业增速相对缓慢;1979-1992 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啤酒企业数量不断增多, 啤酒产量实现较快增长,该阶段属于我国啤酒行业的高速增长期;1993-2013 年在消费 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外资品牌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行业开始逐步整合,进入波动增长 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与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理念,少喝酒喝好 酒的观念逐步被社会认可,我国啤酒行业经过了前期的较快发展产销量自 2013 年见顶 后持续下滑,2014 年至今进入调整趋稳期。2013-2019 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啤酒 销量从 5028.7 万千升减少至 4500.0 万千升。疫情发生后,餐饮、酒吧等线下消费场 景受到巨大冲击,啤酒销量出现明显下滑。2020 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啤酒销量为 4048 万千升,同比下降 10.04%。在啤酒销量整体缩量的背景下,啤酒的产量亦同步趋 缓。2013-2020 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啤酒产量从 4983 万千升减少至 3411 万千升。 2021 年随着疫情趋于常态化,我国啤酒产量同比增长 4.44%至 3562.40 万千升。从我 国近几年啤酒行业的情况来看,行业产销量总体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啤酒公司仅 仅依靠增产获得利润与市场份额的逻辑难以为继。2.2、短期:关闭经营不善的酒厂,重塑经营活力关闭经营不善的酒厂,重塑经营活力。在我国啤酒行业蓬勃发展阶段,行业中的中大型 公司通过收购小工厂的方式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2013 年后,随着我国啤酒行业发展趋 缓,行业中的公司开始陆续关闭生产效率低、生产设备老化等经营不善的工厂,重新进 行产能布局、优化产业链,旨在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与盈利水平。华润啤酒在 2016-2021 年陆续关厂约 38 家,产能利用率从 53%提高至 61%,净利率从 4.86%增加至 13.35%。 青岛啤酒在 2016-2019 年陆续关厂约 4 家,关厂后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与净利率均有较大 幅度的改善。2016-2019 年,青岛啤酒的产能利用率从 65%提高至 82%,净利率从 4.24% 提高至 6.89%。2020 年受疫情影响,青岛啤酒关闭酒厂进程暂缓,2021 年随着疫情趋于 常态化,公司关闭了 2 家生产效率低下的酒厂,产能利用率提高至 80%,净利率提升至 10.79%。受益于嘉士伯的强势入驻,重庆啤酒的经营效率、盈利水平等均有较大幅度的 提升。2016-2020 年,重庆啤酒关厂约 6 家,产能利用率从 66%提高至 107%,净利率从 4.38%增加至 16.02%。2020 年底重庆啤酒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嘉士伯将中国全部的啤酒资产注入至重庆啤酒,带动重庆啤酒 2021 年酒厂数量增加了 12 家,产能利用率 2021 年提高至 117%,净利率增加至 18.29%。2.3、长期:多因素催化,啤酒高端化趋势势在必行2.3.1、我国高端啤酒市场增速快于行业市场增速我国高端啤酒市场增速整体快于行业市场增速。2013 年我国啤酒产销量见顶之后,行 业进入调整趋缓期。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催化下,消费者对 啤酒产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端化的产品逐步得到社会接受与认可,近几年我 国高端啤酒市场的增速整体快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 GlobalData 数据显示,按照消费 量计,2013-2018 年我国啤酒市场规模从 539.4 亿升下降至 488.5 亿升,年均复合增速 为-2.0%;而我国高端啤酒市场规模从 59.0 亿升增加至 80.3 亿升,年均复合增速为 6.4%。按照价值计,2013-2018 年我国啤酒的市场规模从 703 亿美元增加至 818 亿美 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3.1%;而我国高端啤酒的市场规模从 237 亿美元增加至 418 亿美 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2.0%。根据目前我国啤酒市场的实际情况,预计在产品结构升 级、消费趋势向上等因素催化下,我国高端啤酒市场增速有望快于行业市场增速。 GlobalData 预测到 2023 年,按照消费量计算的啤酒市场规模将达 511.5 亿升,CAGR5 为 0.9%;而高端啤酒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2 亿升,CAGR5 为 4.9%。若按照价值计算, 2023 年我国啤酒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 1029 亿美元,CAGR5 为 4.7%;而高端啤酒市场规 模有望达到 627 亿美元,CAGR5 为 8.5%。我国啤酒吨价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差距。虽然我国高端啤酒市场近几年增速快于行业整 体增速,但我国啤酒吨价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差距。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9 年日本和美国的吨酒终端价格分别为 10000 元/千升与 8000 元/千升,亚太平均吨 酒终端价格为 4300 元/千升,而我国吨酒终端价格为 3000 元/千升。2.3.2、多因素推动,啤酒高端化趋势势在必行(1)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啤酒产品向高端化迈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啤酒产品向高端化迈进。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居民可支 配收入稳中有升。2016-2020 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3821 元增加至 32189 元,年 均复合增速为 6.2%。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保持 4.74%的增 长。2021 年,随着疫情逐步恢复常态化,我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35128 元,同比增长 9.13%。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居民消费水平相应提高,与此同时“少喝 酒、喝好酒”的消费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认可,行业产品结构逐步向高 端化趋势迈进。分品类看,淡啤目前是我国啤酒市场中的主要品类,其销量基本维持 在 94%左右。根据欧睿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低端淡啤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中端淡 啤的市场份额微幅提高,高端淡啤的市场份额增速较快。2011-2018 年,我国低端淡啤 的市场份额从 61.60%下降至 35.50%,中端淡啤的市场份额从 27.20%增加至 29.65%, 高端淡啤的市场份额从 11.20%增加至 34.85%。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预计我国高 端啤酒占比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2)潮流化、时尚化的高端优质啤酒愈发受到年轻消费群体青睐啤酒消费主力的年龄层占比下降,潮流化、时尚化的高端优质啤酒愈发受到年轻消费 群体青睐。目前我国的啤酒消费年龄层级主要分布在 15-64 岁,而在该消费年龄段 中,以 20-35 岁的消费群体居多。根据 2020 年 CTR 央视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啤酒 消费群体中 90 后与 80 后分别是我国啤酒的第一与第二大消费群体,占比分别为 29%与 25%,70 后在啤酒的消费群体中占比为 21%。受生育观念、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我国啤酒消费主力的年龄层占比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2011-2021 年,我国 15-64 岁人口占比从 74.40%下降至 68.30%,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从 9.10%增加至 14.20%。 在现有的啤酒消费主力群体中,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啤酒价格的敏感度 有所淡化,啤酒品质、口味多样化以及产品潮流化越来越成为年轻消费者购买啤酒时 的重要衡量标准。与此同时,年轻人越来越享受微醺时刻,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高 颜值的啤酒付出更高的溢价,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有望成为啤酒未来发展 的趋势之一。(3)现饮消费推动产品升级趋势加速现饮消费推动产品升级趋势加速。啤酒的现饮消费场景主要包括餐饮、酒吧、夜场 等,其中餐饮是现饮的主要消费场景。近几年,多样化的现饮消费场景愈发受到年轻 一代欢迎,啤酒的现饮消费市场持续扩容。2015-2019 年,我国啤酒现饮消费占比约 51.5%,非现饮消费占比约 48.5%。2020 年疫情对餐饮、夜场等消费场景产生了巨大冲 击,我国啤酒非现饮渠道占比反超现饮渠道,非现饮与现饮渠道占比分别为 51.5%与 48.5%。从价格来看,受消费习惯、产品新鲜度等多因素影响,目前现饮啤酒的均价普 遍高于非现饮产品,且价格增速明显快于非现饮产品。2004-2018 年,我国啤酒现饮均 价从 7.0 元/升提高至 17.6 元/升,年均复合增速为 7.35%;我国啤酒非现饮均价从 4.2 元/升提高至 9.1 元/升,年均复合增速为 6.13%。今年 3 月疫情在多地反复,对餐 饮等消费场景再次产生冲击。近期随着疫情逐步恢复常态化,餐饮、酒吧等现饮消费 场景逐步复苏回暖,2022 年 7 月,社零总额同比增加 2.7%,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1.5%, 降幅环比延续缩小态势。在餐饮等场景逐步复苏回暖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啤酒市场中 现饮消费占比有望企稳回升,进而推动啤酒产品结构升级。3、我国啤酒行业形成寡头垄断竞争格局我国啤酒行业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我国啤酒行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市场集中 度较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2020 年我国啤酒行业的 CR5(华润啤 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与嘉士伯)为 92.00%。其中,华润啤酒的市场份 额最高,2020 年占比为 31.90%;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为 22.90%,位居行业第二。百威 英博、燕京啤酒与嘉士伯的市场份额分别位居第三至第五位,占比分别为 19.50%、 10.30%与 7.40%。我国啤酒行业 CR5 稳步提升,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近几年,伴随着行业出清与高 端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稳中有升。2017-2020 年,我国啤酒行业的 CR5 从 75.60%增加至 92.00%。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还有进一步提升 的空间。根据 GlobalData 数据显示,2018 年澳洲、韩国啤酒行业的 CR5 已经分别达到 95.00%和 96.00%。4、高温天气带动啤酒需求增加,酒企成本压力趋缓4.1、高温天气带动啤酒需求增加全国气温处于近十年偏高水平。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宣称,根据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 机构数据,今年全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三热的六月,并出现了广泛的极端高温事件。 气象专家分析,我国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 6 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 景条件,尤其是 7 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根 据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2022 年 7 月 20 日至 8 月 17 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 29 天发布高温预警。目前全国共有 2440 个国家气象站,而在本轮高温天气中,全国共有 194 个 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表明我国有近 8%的观测站均破历史极值。高温天气叠加疫情趋稳带动啤酒需求增加。一般而言,每年的 6-9 月是啤酒的消费旺季。 今年 3 月受部分地区疫情扰动,我国啤酒产量 3-4 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6 月以来,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可控,餐饮、酒吧等现饮渠道陆续恢复,叠加高温天气的催化,我国 啤酒产销量迎来回补性增长。2022 年 6-7 月我国啤酒产量分别为 419.30 万千升与 421.60 万千升,月产量数据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预计在高温天气的影响下,我国今年啤酒消费 旺季有望延续至 9-10 月,进而带动啤酒销量整体增加。4.2、近期大麦等价格高位回落,酒企成本压力趋缓啤酒成本结构。目前在啤酒的成本结构中,包材、大麦等酿酒原材料是其主要的成本 构成。以青岛啤酒为例,2021 年包材在青岛啤酒的成本结构中占比达到 50.50%,大麦 等酿酒原材料、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占比分别为 23.60%、18.30%与 5.50%。成本上行,啤酒板块迎来新一轮提价周期。从板块近几年的提价历程来看,产品提价 很大程度与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有关。2007-2008 年、2011-2012 年与 2016-2018 年, 大麦等原材料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2021 年以来大麦、玻璃等价格维持上涨态 势,啤酒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面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青岛啤酒、华润啤 酒、重庆啤酒、百威亚太等公司相继对产品进行提价,2021 年 4 月以来啤酒板块迎来了新一轮的提价周期。今年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大麦价格进一步走高,百威 亚太、青岛啤酒等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从具体提价情况来看, 2022 年 3-4 月,华润啤酒对全国范围内的产品提价中个位数;2022 年 4 月,青岛啤酒 对瓶装纯生流通渠道提价 10%,餐饮渠道提价 6%;2022 年 2 月,重庆啤酒对疆外乌苏 提价 4%-8%。近期大麦等价格高位回落,酒企成本压力趋缓。2022 年 3 月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 响,大麦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近期俄乌冲突因素弱化,大麦价格高位回落。同时, 玻璃、铝锭与瓦楞纸价格亦出现下降态势,啤酒公司成本压力有所趋缓。5、重点企业分析目前在我国啤酒的上市公司中,市场影响力居前的主要包括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 啤酒与重庆啤酒。在此,将四家啤酒公司在产品结构、吨价、渠道结构、业绩等主要指 标进行对比分析。5.1、公司简介(1)百威亚太公司于 2019 年在港交所上市,是全球啤酒龙头百威英博的子公司,在亚太区啤酒市场 啤酒酿造商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目前在亚太地区生产及销售超过了 50 个啤酒品牌, 包括百威啤酒、时代啤酒、科罗娜啤酒、福佳啤酒、凯狮啤酒和哈尔滨啤酒等。目 前,公司的业务市场主要覆盖中国、韩国、印度和越南,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啤酒 公司。(2)华润啤酒公司成立于 1965 年,于 1973 年在港交所上市,是华润集团下属的啤酒上市公司,以 啤酒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分销为主。公司旗下的“雪花”品牌自 2005 年起连续第八年 蝉联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单一啤酒品牌。2018 年公司与全球知名酿酒商喜力达成战略 合作,并于 2019 年收购喜力在华的啤酒业务,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进一步提 高。(3)青岛啤酒公司成立于 1903 年,于 1993 年分别在港交所与上交所上市,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目前公司的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区域,是世界第五大啤 酒厂商。在 2021 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 500 强中,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为 1985.66 亿元,连续 18 年位居中国内地啤酒行业首位。同时,公司在全国拥有 60 多家 啤酒生产企业,每年生产约 180 亿瓶啤酒。(4)重庆啤酒公司成立于 1958 年,于 1997 年在上交所上市,总部位于重庆市。目前公司形成了国际 高端品牌与本地强势品牌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国际品牌主要包含 1664、乐堡啤酒等,本 土品牌主要包含乌苏啤酒、西夏啤酒、大理啤酒等。目前,公司有 15 个生产基地,分布 于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在发展的过程中,公司致力于引进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在中国啤酒企业中率先与世界啤酒巨头展开合作。2020 年,公司完成与嘉士伯 的重大重组,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5.2、产品结构与吨价对比啤酒公司致力于产品结构升级,重庆啤酒高端产品占比较高。近几年在啤酒量增逻辑难 以为继的背景之下,啤酒公司相继开启高端化进程,致力于产品结构升级。华润啤酒今 年上半年在疫情扰动下,销量仍实现稳健增长。分品类看,2022 年上半年华润啤酒次高 档及以上产品的占比同比增加 1.7 个百分点至 18.14%。百威亚太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区域 进行渠道结构的调整,6 月整体销量实现高个位数增长,超高端与高端产品组合提升至 双位数增长。青岛啤酒致力于产品的整合与优化,中高档产品规模持续壮大,2022 年上 半年实现中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 166 万千升,同比增长 6.6%,占比为 35.17%。重庆啤 酒近几年致力于产品结构的升级,在完成资产重组之后高端化进程加快推进,高端产品 占比较高。2022 年上半年,重庆啤酒高端产品的营收占比为 49.51%,主流与经济型产品 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36.30%与 12.09%。百威亚太产品吨价位于可比公司首位。在百威亚太的产品结构中,高端产品占比较高, 与此同时公司近几年持续致力于产品优化升级,公司超高端产品的销量占比不断增加, 带动了公司整体吨价水平的提升。2022 年上半年,百威亚太的产品吨价为 5124 元/千 升,位于可比公司首位。重庆啤酒受益于嘉士伯的入驻,产品高端化进程稳步推进, 2022H1 产品吨价为 4814 元/千升。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的价格带覆盖范围较广,相对而 言吨价低于百威亚太与重庆啤酒。5.3、业务区域对比啤酒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结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啤酒公司会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战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区域结构。青岛啤酒总部位于山 东青岛,公司拓展业务区域时,在山东地区的基础上重点布局黄河流域省份。目前, 青岛啤酒已在黄河流域建有 28 家啤酒生产工厂和 1 家麦芽厂,并设立 7 家省级销售业 务单位,河北、山西、陕西与甘肃地区均为公司的优势区域。相比之下,华润啤酒全 国市场化布局相对完善,在广东、东北、浙江、江苏等地均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百 威主要垄断了华南地区,在江西、福建等地的市场份额较高。嘉士伯以重庆为中心, 市场辐射至云南、新疆等地。5.4、高端品牌战略对比酒企在推动高端化的过程中纷纷制定高端品牌战略,以提升自身在高端市场的竞争 力。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观念 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认可。与此同时,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高颜值的啤酒 付出更高的溢价。在啤酒板块传统的量增逻辑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啤酒企业近几年纷 纷致力于产品结构升级,并制定了高端品牌的发展战略,不断扩大高端产品的市场份 额,高端化进程稳步推进。从具体公司看,华润啤酒目前实行“4+4”的高端品牌战 略;青岛啤酒 2020 年 6 月相继推出 IPA 精酿、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超高端新品以抢 占高端市场份额;重庆啤酒完成资产重组后,实行“本土强势品牌+国际高端品牌”的 发展策略。5.5、业绩对比华润啤酒业绩体量大,重庆啤酒营收增速较快。从四家啤酒公司的业绩来看,华润啤酒 的业绩体量最大,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210.13 亿元。青岛啤酒营收体量位居 可比公司第二,重庆啤酒与百威亚太受区域、地区业务分布等因素影响,业绩体量较百 威亚太与华润啤酒小。2022H1,重庆啤酒与百威亚太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79.36 亿元与 34.53 亿元。从营收增速来看,重庆啤酒在 2020 年底完成资产重组之后,2021 年营收 增速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长 19.90%,增速处于可比公司首位。百威亚太由于市场区域 分布相对分散,业绩波动相对较大,2020 年受疫情影响营收同比下降 14.63%。2021 年 随着疫情恢复常态化,百威亚太营收同比增长 21.47%。相比而言,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 业绩增速相对稳定,近五年营收的年均复合增速在 3%左右。5.6、盈利能力对比百威亚太 2022H1 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处于可比公司第一。在四家啤酒公司的产品结构 中,百威亚太的产品吨价最高,带动公司毛利率处于可比公司第一。2022H1,百威亚太 的毛利率为 50.74%。重庆啤酒 2022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 48.67%,位居可比公司第二。 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的产品价格带覆盖相对分散,毛利率水平整体低于百威亚太与重庆 啤酒,2022H1 毛利率分别为 42.25%与 38.10%。从净利率水平来看,重庆啤酒与百威亚 太的净利率水平高于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2019-2021 年,重庆啤酒的费用结构控制在 合理范围,净利率水平处于可比公司首位。2022 年上半年,面对疫情、成本上涨等因素 影响,百威亚太缩减控制费用,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至 7.69%,带动公司的净利率水平 提高至 18.51%,净利率水平位居可比公司第一。6、投资分析今年 3 月以来,部分地区疫情反复,餐饮、夜场等 啤酒消费场景受到较大冲击,叠加部分地区运输不畅,啤酒终端销量受到一定影响。2022 年 3-4 月,啤酒整体销量约下滑双位数。短期来看,5 月以来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好转, 餐饮渠道陆续开放、物流逐步解封,啤酒销量环比有所改善。6-9 月是啤酒的销售旺季, 叠加今年高温天气,啤酒迎来回补性消费,销量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中长期来看,啤酒 板块高端化趋势不变。一方面,在消费升级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板块内部公 司通过高端化战略提升产品层级以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可控,啤酒餐饮、夜场的消费场景有望逐步复苏回暖。而啤酒在餐饮、夜场中的高端产品占比较多,产品 高端化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相关消费场景的需要,进而带动啤酒板块盈利能力上行。从 成本来看,大麦、玻璃、铝锭等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酒企成本压力有望得到缓解。(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详见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BiuBiu郎:

  重庆啤酒(SH600132) 老子加一次,你跌十个点

最绿的韭菜啊:

  重庆啤酒(SH600132)真差劲,这下被青岛超过了吧

BiuBiu郎:

  重庆啤酒(SH600132) 哎……

股海之探宝:

  悦康药业(SH688658)悦康药业雄起悦康药业公布半年报后,先跌后涨。公布当天先跌超4%,后收涨超2%,今天盘中涨超6%。半年报有两个重要看点,一个二期临床的的创新肝癌治疗核酸药物CT102,一个刚刚上市的国内首创伟哥。肝癌是中国多发病死亡率高,股王敢死队长曾借重庆啤酒研制乙肝疫苗,一度把重庆啤酒股价炒到上天上,一战成名。可见肝病治疗药物的创新研发想想空间有多大。国内仿制韦哥药物有几款,悦康药业的韦哥属于国内首创,效果更佳,无副作用,想必一定能给悦康药业带来不错的收益。悦康药业雄起!

十贝青年:

  重庆啤酒笔记(二)——读2022年半年报一、整体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啤酒销量为164.84万千升,比上年同期154.99万千升增长了6.36%;实现营业收入79.36亿元,比上年同期71.39亿元增长了11.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8亿元,比上年同期6.22亿元增长了16.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6亿元,比上年同期6.11亿元增长了17.14%。销售量同比增长6.36%,带动收入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在2022年上半年严峻的疫情考验下,算是保住了基本盘。二、产品销售结构方面上表可见,高档和经济的产品销售收入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主流产品是个位数增长。同时,根据2021年年报,高档产品的代表是乌苏、嘉士伯和1664,高档在2021年实现了43%的高增,今年上半年是13.33的增长率,在产品线中也属于增长最快的品类。可以说高端化战略的继续推进的。批发代理渠道增长了11%,合计7亿多收入,直销占比较少。分区域来说,南区继续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不断壮大市场份额,南区的空间还是可以不断期待的。我所在的城市以前也比较少见到乌苏,现在很多便利店和烧夜店都可以买到了,620的夺命大乌苏已经深入人心了。甚至很多渠道有1664的铺货,但是价格可贵着呢?那天在街边的店铺看到有售,一问价格16元一罐,顿觉贫穷啊,手一抖买了旁边6块的青岛。三、总括总体来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量比较少,很多细节都不能窥见。这半年来公司也好像没有很大的动作,产能还是与去年年报一样,在销售方面默默下功夫,不断拓展渠道,提升产品的见面率,这点我觉得做的还是不错的。随着业绩的不断提升,而不是下降,公司的市盈率也下来了。配合股价的下杀,动态市盈率下探到36,开始有一定性价比了。2022.8.29

不明真相的百姓:

  啤酒上市公司总共就那么几家,如果要炒起来,是不是会炒到天上去?燕京啤酒(SZ000729)青岛啤酒(SH600600)重庆啤酒(SH600132)

泰而不骄的兔子哥:

  作者|万连山啤酒不是beer! 盛夏越来越近,心随之躁动起来。挨过疫情、扛过996,每一个正在遭受社会毒打的社畜,憋了一整年的闷气,急需寻找一个释放的缺口。最好的解药莫过于一大杯冰啤酒。为什么?因为味觉是有记忆的。与甜味的幸福、辣味的振奋不同,啤酒独有的鲜明苦味,能给人强烈的刺激,回想起与火锅、烧烤、聚会相关的一个个清凉夏夜。虽然没有红酒的精致、没有白酒的厚重、没有可乐的甜度,但呼朋唤友一杯接一杯开怀饮,也只有啤酒能做到了,这绝对是通往热闹与快乐夜晚的钥匙。如果不喝上一点,就无法与记忆中的片段重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杯盏觥筹之间,一来二去三杯四两下了肚,吹牛皮更有感觉,桌上“十个六”随便劈。有人说,小孩子会嫌弃啤酒的苦味,畏惧酒精的道德约束,中老年人往往投向烈酒的怀抱,唯独风华正茂的青年对啤酒情有独钟。当觉得啤酒比可乐好喝的那一刻起,你就长大了。可是,如今提起国产的几大啤酒品牌,酒徒们大多嗤之以鼻——对中国男人来说,啤酒带来的快乐可谓大打折扣:盛夏的啤酒,越来越淡。咱们中国啤酒真就低人一等吗?01 古典与工业中国的啤酒文化,要想真正融入世界,必须先读懂世界啤酒史。古早时候,先民们酿啤酒,手头的原料就是地里种的大麦,没有酒花。因为没有先进的温控手段,发酵产生高温,最后酿出来一桶桶浑浊又多泡的啤酒,散发着馥郁芳香,喝起来有土地的滋味、麦芽的香气。这种古典主义手法,叫做艾尔,酿出来的叫精酿啤酒。也是人类最早的啤酒,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面包的发明者苏美尔人认为,食用面包与饮用啤酒是进入文明的标志。直到今天的欧洲餐桌,还是沿袭苏美尔人面包加啤酒的饮食习惯。苏美尔文明如果说麦芽是啤酒的凡身,啤酒花就是啤酒的灵魂。后来,啤酒酿造技术传入欧洲,继麦芽之后啤酒文化的最杰出角色——啤酒花,作为稳定剂由德国人确定下来。到中世纪,啤酒的酿造已由家庭转向修道院和乡村作坊,并成为修道院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到修道院求啤酒的人越来越多,喝酒像吃仙丹妙药。修道院的啤酒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这才推出有偿提供。这就是啤酒商业化的起点。工业革命期间,以千万计的工人们,在劳碌一天后总要喝上一杯。这种时候,无论风味还是口感,都已是次要因素,关键是价格与成本。为了增加产量,德国人选择将滚烫的啤酒变冷。还是用这些原料,在冰冷的地窖里酿造啤酒。摆脱小作坊的手工模式,一次可以酿几十吨酒,灌满数百万饥渴难耐酒鬼的嘴巴。人们称之为拉格啤酒。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些追逐利益的资本家,用更廉价的稻米、玉米代替大麦,把成本降低,成功挤死传统啤酒厂,拉格啤酒开始大行其道。能品出滋味的人,轻蔑地称之为“工业啤酒”。故事的结局所有人都知道,拉格啤酒后来居上,如今已占全球啤酒产量的90%以上,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百威、喜力、嘉士伯等都是在这之后崛起的拉格啤酒品牌。而艾尔啤酒,也即精酿啤酒,加上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啤酒,加起来也不到10%。鄙视链就这样形成了,精酿啤酒作为手工的、醇厚的、古典的、昂贵的、小众的,遥遥站在金字塔顶端,俯视着工业啤酒。连啤酒都有审美标准,只是这个标准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能喝酒的认为,既然啤酒的四大件是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麦芽和啤酒花的味道自然是越浓越好,自然发酵出的风味,越复杂越多变就越好。但对于更多酒量不佳的朋友来说,精酿啤酒酒精度太高、太苦、太浓,这些都是常见的抱怨,就好像现在艺术品一般,欣赏不来.审美是一回事,生活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不是工业文明和工业啤酒的出现,在贫瘠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能接触到啤酒呢?更不用说豪掷数金,喝个痛快。任何新生事物,从萌芽到成熟,都是曲折的,啤酒业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02 短暂的春天中国人与酒的感情几乎比中华文明的历史还漫长,但现代意义上的啤酒不过是在19世纪才走进中国人生活,与黄酒、白酒相比,显然是个“后来者”。100年前,中国的啤酒,仅仅是“洋人”的独享,40多年里,中国的饮食消费世界与“洋人”也是完全割裂的,一方面中国人痛恨世界列强,根本不愿意接受啤酒这种泊来品,另一方面外国人酿造的啤酒数量很少,自给不足,不可能进入大众市场消费。1949年,全国的啤酒年产量仅为七千余吨,还不足一个小型啤酒厂的年产量。我国的啤酒文化,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形成的,啤酒文化的发展也是改革开放后的40年。在那个诗的年代,在物华天宝的中华大地,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地方的人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酒感”,这种差异性给中国的啤酒行业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也使中国各地都有了引以为傲的啤酒品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家在1985年实施“啤酒专项工程”。地方自筹26亿,中国建设银行出资8亿,再加上国家用来购买先进流水线的2000万美金,中国正式叩开“国产”啤酒的大门。80年代举办的全国评酒会中,获奖啤酒也不在少数——上海啤酒、佳凤啤酒、青岛啤酒、五星啤酒、西湖啤酒、北京啤酒、雪花啤酒。一时之间,创办啤酒厂风靡全国,短短几年间,地方啤酒品牌的数量就多达813家,“一城一啤”的盛况蔚为壮观。曾几何时,有些地方啤酒厂出产的啤酒,在老一辈的成长路上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青春记忆。无论是赚得人生第一桶金的欢喜雀跃还是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后的迷茫失望,还是金榜题名的激动还是名落孙山的失落,抑或是初恋的兴奋与失恋的痛楚,往往都会把的感情倾泻融汇到一杯杯泛着泡沫的啤酒中,那些好喝不贵的家乡啤酒,常常就是人们燃放人生的最好释放剂。可惜,国产啤酒的春天并不长。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这些曾经叱咤市场的啤酒品牌,除了少数大酒厂成为领头羊,大多数在外资轰炸面前败下阵来——四川的蓝剑、湖南的白沙、武汉的行吟阁、浙江的中华,纷纷黯然落幕。只剩下一张张皱中泛黄的酒标,在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昨日的情怀,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为了生存,中国啤酒企业选择靠稀释盈利的生产模式,靠低度淡爽换取销量的市场模式,已经将啤酒“改造”得面目全非。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啤酒花、麦芽含量多少才可以叫啤酒。所以,为了降低成本,适应中国人的啤酒消费观,酒厂老板们成功改良了配方,用大米淀粉代替麦芽,甚至连啤酒花都舍不得放,里面竟还有糖浆。所以现在的啤酒淡如水,没有一点苦味。我们耳熟能详的哈青燕雪,无一不是如此。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当大家都学会了这项技术后,为了保持竞争力,厂商之间越来越卷。渐渐地,不知是谁起的头,干脆直接完全不放啤酒花和麦芽了,酿出的酒越来越淡、越来越便宜。并逐渐物美价廉的代名词,即便经历了十几年的洗礼,也始终徘徊于个位数的售价浮动,从未真正引起人们对于“啤酒自由”的担忧。低利润率一直是国内啤酒生产商的最大心结。时至今日,国内量产的工业啤酒,已经尝不出任何啤酒花的香气,剩下的只剩所谓的“爽”感,这也是所有品牌争相宣传的卖点。这家说我的酒“清爽”,那家说我的酒“淡爽”,实在没词了,干脆就以“超爽”来概括。我很担心,假以时日,当所有与“爽”有关的汉语词汇都枯竭后,会不会有一款啤酒起名叫“郑爽”?到底爽不爽,大家尝不出来吗?不少人称中国工业量产式拉格啤酒为“啤水”,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寡淡了,就像是加了气儿又不酸不甜的汽水。还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屁颠屁颠去帮老爸买酒的画面吗?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高高的啤酒瓶,都是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了。看着那一碗的泡沫,然后再偷偷喝一口,那形容不出来的味道!现今,无论国内国外,已经没有哪家卖的酒能比得上那种质感。就像光阴带走的一个个夏夜,美好只停留在记忆里,再难复刻。03 暧昧的尝试酒徒们还在后知后觉狂欢之际,厂家们已开始叫苦不迭。去年下半年开始,头部的几大厂商,开启了新一轮啤酒涨价潮。而伴随着接二连三的涨价公告,原本低调的啤酒产业,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原材料成本频繁提高,让涨价看似一个无奈之选。加之国产啤酒近些年不断下行的销量,以及国民不断提升的生活品质,涨价可以看作啤酒厂商们一次暧昧的尝试。啤酒高端化的端倪,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彼时,元气森林、喜茶、奈雪的出现,给了啤酒高端产品启发。强烈的利润诉求,驱使着各大酒厂不遗余力转型高端战略。业绩上的反应非常明显。得益于提价,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和重庆啤酒,2018年上半年的吨收入,分别增长13%、5.9%和4.7%。比较典型的是在2020年,重庆啤酒与嘉士伯重组,彻底颠覆了品牌一贯的调性:旗下售价两位数的产品成为主流。而这次高端化转型,也为重庆啤酒带来了高达68%的毛利率。而且,自从2017年底国内啤酒市场第一轮提价以来,重庆啤酒已经连续三年销售毛利率提升。高端化对于缓解厂商利润困境,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尤其对成立之初便以低价占领市场的国产啤酒而言。不过有喜就有忧,提价为各大厂商带来了能力的提升,其背后的品质却仍没有改进。而这,将是国产啤酒摆脱“低价低质”的最大枷锁。主观而言,能接受啤酒这波涨价,但无法忍受一样平庸的品质。其实,高端也好,低端也罢,抢占市场、争夺高端用户,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产品质量要过关。国产工业淡啤,酒劲太小,要喝很多才能达到我们记忆中的那种欢愉状态。无论是口味还是成本,都已经到达底线。所以,除了价格上更高端,厂商们开始尝试将产品也做得更高端。什么啤酒才叫高端呢?无非从拉格啤酒,重新往回探索古典主义的艾尔啤酒。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常说的精酿啤酒。早在2016-2017年,市场中就诞生了诸如酒花儿、猴子精酿、斑马精酿、拳击猫等“高端玩家”。去年,也有数十亿元资金进入精酿啤酒圈,猫员外、海伦斯等连锁酒馆,以及泰山原江、新零啤酒、轩博啤酒等精酿品牌,相继获得融资。看起来遍地开花,精酿啤酒到底赚不赚钱?看看重庆啤酒的年年攀升的毛利率就明白了。而精酿啤酒的毛利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因为其单价远高于主流的工业啤酒,一般而言,一瓶500毫升的精酿,实际原料成本为2-3元,售价则在10元左右;另一方面,对很多小作坊来说,只需数人便可经营,所需人力成本不高。而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仅为2.2%,对比美国12.3%的渗透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预测到2025年,精酿啤酒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美元,占整体啤酒市场规模的11%。换句话说,发展空间很大。但时至今日,行业中仍未出现一家领跑企业,大体上还处在无品牌、无品类的蛮荒年代。最近五年,有超过4000家企业疯狂挤进这个赛道,而仅去年一年,就有三百多家齐齐倒下。精酿啤酒行业,涌入者不止,阵亡者不息。为什么?04 啤酒不是beer首要原因,是产能。目前,大多数精酿酒厂,产量都在几百吨至一千吨之间,就算和地方酒厂相比,也是相形见绌,更别说与啤酒巨头相比。这无可厚非,毕竟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精酿啤酒并不是主流,领域中也很难出现雪花、青岛这样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大厂。更何况,所谓精酿啤酒(Craft Beer),其英文本意就是手工啤酒,本质上就是小众且独特的。而这,也正是精酿啤酒的迷人之处。比如,美国酿造师协会对精酿有一套行业通用标准:1.年产量不多于600万桶(约70.2 吨);2.非精酿酿造者或公司机构的股份占比不能超过 25%(为精酿啤酒的生存空间保驾护航);3.大部分啤酒的风味都必须从传统或者创新的原料与发酵工艺中获得。这也就意味着,精酿啤酒不可能是大品牌。因为一旦做大,产品满大街都是,就会与精酿的定义相违背。相比美国那些标准,国内的精酿啤酒行业已经略显“随心所欲”。当然,身处其中的品牌并不这样想,入局者当然想做大做强,而不是局限于“小而美”。一方面“精酿啤酒”刚处于起步状态,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消费者也没有在概念层面形成共识。另一方面,作为“精酿啤酒风潮”最古老的敌人,资本和大厂已经做好了入局的准备。这对酒客们来说,并不能算一个好消息。目前中国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第一印象,是“贵”。根据2020年统计的世界啤酒消费量,中国独占全球20%以上的份额,实打实“最能喝啤酒的国家”。只是,作为一种舶来品,自然谈不上什么深厚文化。不同于流淌在骨子里的白酒文化,在中国人眼中,啤酒一直都扮演着“解渴”、“白的喝完了喝点啤的透一透”这类工具人角色,只是一种度数低的、带气儿的、便宜的酒,总以“箱”、“打”等群体计量单位出现。对普罗百姓来说,啤酒长期以来都扮演着佐餐饮品的角色,而“精酿啤酒”本质上是需要单独享用的美食,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左。毕竟啤酒进入中国的年头,正是拉格啤酒统治世界的时期。无论是清爽的口感,还是符合当年低消费水平的价格,都使得拉格啤酒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中国啤酒的唯一选择。三代人下来,这种习惯很难改变。尽管随着新一代酒徒渐渐占据酒桌C位,口感丰富、口味众多的精酿啤酒,其崛起是必然的。但不管怎样,仍不可能完全替代工业拉格。在美国,精酿啤酒占据10%的市场份额也用了三十年。所以在目力可及的未来,买一打送半打,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瓶盖还可以抽奖的啤酒文化,仍然会是主流。毕竟,我想很少有人每天的口粮酒,是一百块一罐的树屋。换句话说,工业啤酒就是给人吹瓶用的,精酿则是让你一杯一杯喝的。定位不同,饮用的场景也不同。更有人觉得:啤酒,就别搞什么高端了。既然是快消品,守住自己的本分才是王道。和西方文化中,啤酒带有情怀和象征意义完全不同。比如,在欧美电影里我们常看到这种画面,男主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从冰箱拿出一小瓶啤酒小酌一口,再去干别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啤酒早已是生活的必需品。可对我们来说,实在难以把“小酌“与啤酒联系起来。从音乐上也能看出这种差别。打开网易云,搜索“啤酒“,除开极少数非主流颓废,这俩字就没出现在任何的中文歌词中。但如果搜索”beer“,成百上千首以啤酒为主体的音乐扑面而来,频率几乎可以和嘻哈歌词中的“浦西”相抗衡。你看,中国人对啤酒就这态度。毕竟,刚从秧田里走上田埂,才洗去脚边的泥换上西裤,转身指着就骂,实在没有必要。殊不知,泥水正顺着光鲜的裤腿子往下流,浸脏了那双洁白的袜子。重庆啤酒(SH600132)青岛啤酒(SH600600)燕京啤酒(SZ00072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德邦证券08月29日发布研报称,给予重庆啤酒(600132.SH,最新价:109.08元)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季度业绩超预期;2)同口径下毛利率小幅下滑,控费降税带来更大利润空间;3)销量增速跑赢行业,继续保持量价齐升,南区收入增长亮眼。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上涨;疫情反复影响需求;中高端啤酒市场竞争加剧等。 AI点评:重庆啤酒近一个月获得24份券商研报关注,买入22家,平均目标价为145.2元,与最新价109.08元相比,高36.12元,目标均价涨幅33.11%。 每经头条(nbdtoutiao)——面对人口负增长,也许不必如此悲观 (记者 蔡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吴老师股票合作1:

  品牌能量释放,场景营销突破。公司构筑国际高端+本土强势的品牌矩阵,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本土化、多元化的场景营销手段使其产品矩阵具备优于竞品的品牌识别度,大单品不断迭代。 以乌苏为例,公司通过烧烤场景+社交自媒体迅速统一消费者认知,预计22 年成为百万千升左右大单品,未来“大城市”计划将加速其全国化进程,空间大;品牌矩阵或持续发力,成为公司增长主要动力。 嘉士伯赋能,组织文化驱动。嘉士伯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公司实控人,2015 年率先引领行业改革提效,吨价、毛利率、ROE、人均创收创利均明显领先,并持续推进供应链优化和BU 协同化改革。我们认为乌苏之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适应趋势的方法论、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和优秀的管理共同驱动的,亦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大城市计划扩张,扬帆27 再启航。2021 年,公司专门针对乌苏新增了20 个“大城市”计划,22-23 年或增加铺设率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产能改造、优化、新建等多种形式加快疆外乌苏产能布局,逐步缓解产能分布不均的情况。我们预计在“扬帆27”计划推动下,国际高端+本土品牌以及大单品全国化进程加速可期。

吴老师股票合作1:

  嘉士伯注资完成重组,BU调整提效发展。2020年,重庆啤酒获得嘉士伯优质资产完成资产重组,产品上嘉士伯国际品牌填补重啤高端档空缺,形成6+6的本土和国际品牌矩阵,公司聚焦中高端的战略思路开始形成。 2022年,公司完成BU重组,将过去分品牌运营的思路改为分区域运营,减少组织内耗,使公司发展如虎添翼。 乌苏领衔,打造产品组合协调发展。凭借大容量、高酒精度数、高麦汁浓度的差异化特征,乌苏与烧烤消费场景绑定,自19年快速放量。随着疆外空白市场的开拓,21年乌苏销量达到83万千升,其中疆外市场销量近50万千升,同比+60%。我们认为乌苏品牌力在三年内已被证明,未来随着疆外市场铺货范围扩大和流通渠道的开拓,乌苏仍是公司销量增长的主要看点。同时,22年开始公司更加聚焦产品组合的推广,以乌苏带动乐堡、重啤进入更多渠道,有望推动产品矩阵协调发展。 大城市计划加码,扬帆22圆满收关在即。21年61个大城市执行顺利,22年公司加码15个大城市,主要分布于华东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并开始进入东北市场。随着疫情好转,公司大城市计划有望按规划进行,乌苏为利器,公司潜在市场广阔。

神棍预测局:

三拳打老虎:

  悲喜交加:盘点2011年A股十大概念炒作国际板 问世间“国际板”为何物?直叫人捶胸顿足!在2011年,“国际板”这三个字简直就是A股市场的致命死神,每每传出国际板有进展的消息,市场均应声暴跌。 5月,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一句“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让A股暴跌近3%;6月,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连启华表示证监会今年会考虑在上交所择机推出国际板,A股又下挫近2%;7月,市场再度传闻国际板细则已出台,A股再跌1%;11月,市场又有传言称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A股应声跌2.5%。 最悲催的还是在11月底,“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预计12月中旬要到证监会内部商议”的传闻重挫A股和B股,11月30日沪指狂泻3.3%,B股跳水逾6%。不过,部分国际板概念股逆势上扬,当日联美控股、东睦股份(10.680,0.23,2.20%)、ST厦华等个股均有4%左右的涨幅。乙肝疫苗——重庆啤酒 近期最受大众瞩目的疫苗事件莫过于重庆啤酒(111.000,1.00,0.91%)乙肝疫苗的揭盲结果,导致其股价至今连续7个跌停。 重庆啤酒的这一闹,令那些涉足生物医药的公司也遭到连坐。吉林敖东15日公告称,其生物人工肝项目至今仍未获得中国药监局的批准,而该项目的申请在四年前已经提交,公司股价15日即告跌停; 11月公告进军抗肿瘤生物医药领域的三峡新材,疫苗概念的岳阳兴长、江苏吴中、华丽家族等纷纷出现N连跌…核电概念 3月份,日本一场大地震引发海啸,进而导致核电站发生泄露,核电股全线应声大跌。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这一决定,再度将核电股推向深渊。 日本大地震之后的一周,多只核电股跌幅接近两成,其中东方锆业跌幅为20%,中国一重和中核科技跌幅超过17%,东方电气和二重重装跌幅达16%。高铁概念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将高铁概念股打入了谷底。 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高铁概念股全线重挫,其中天马股份、晋亿实业、时代新材、南方汇通、鼎汉技术、宝利沥青等跌停,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太原重工、特锐德、博深工具等跌幅超过8%。石墨烯 年初时中国宝安发表的公告称其子公司“目前已经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并且已经提交了该产品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同时在多家券商研报的推波助澜下,中国宝安股价一个月暴涨八成。然而,3月份中国宝安又突然公告否认拥有石墨矿,股价顿时“一夜回到解放前”。 11月份,中国宝安又公告称,其石墨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已完成中试,且日产量稳定在1公斤以上。公告当日中国宝安涨停。金矿 + 磷矿 今年 “涉矿”一词实在是屡炒不衰,凡是涉矿的上市公司股价纷纷大涨。不过,一旦涉矿失败,股价一泻千里也是情理之中,五个跌停的科力远和四个跌停的大元股份。 上市公司涉及的各类矿产中,最受欢迎的非金矿莫属。鼎立股份、大元股份、大连控股、正和股份等“外行”纷纷涉足其中,这都归因于金价的大幅飙升,今年国际金价已经升破1900美元。 另一市场的焦点便是磷矿。由于国内磷矿价格较国外大幅折价,《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磷矿资源地位提高到空前水平,加上限电令黄磷产区的企业停产,今年黄磷价格暴涨。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股价一飞冲天,六国化工股价实现翻番。9月7日曾出现澄星股份、天原集团、六国化工、兴发集团、金正大五股齐涨停的盛况。水利 5月30日,在旱情的影响下,水利股集体飙升,新界泵业、青龙管业、大禹节水、南方泵业、三峡水利等涨停,安徽水利、中水渔业涨逾8%。 11月底,再有媒体报道称,“由水利部牵头制订的《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十二五’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将于近期出台。同时,《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将会同相关部门会签后向全社会公布。”水利股再现集体暴涨。光伏寒流 不少此前大热的行业在今年国内外整个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均遭遇了寒流,光伏产业也难逃此劫。 拓日新能在三季报中的阐述表达了国内光伏产业的无奈,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受欧洲光伏政策变动影响,全球主要光伏市场开始低迷,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 11月中旬时,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传出可能将年新增光伏发电安装量限制在10亿瓦特的消息,这与市场预计的50亿瓦特相去甚远。当日,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概念股全线暴跌。 更糟糕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做出损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12月5日光伏概念股集体重挫,其中超日太阳跌停,三峡新材跌逾8%。 碌碌无为 校车概念是真是假? 校车概念股在二级市场上可算是“碌碌无为”,部分相关个股,如中通客车、宇通客车、亚星客车、安凯客车等虽然在政策出台以及事故发生后均有所动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过抢眼的表现。

财通社:

  来源 | 格隆汇APP 作者 | 墨羽枫香 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网页链接) 今年以来,食品饮料赛道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行情。随着大盘步入下跌震荡格局之中,白酒ETF已经回撤超过10%。其中,五粮液、舍得酒业在龙头中跌幅最猛。 啤酒板块也没有逃过消费股整体萎靡的命运。重庆啤酒作为行业成长性最好的龙头企业,这一波回撤25%,较去年7月回撤高达45%,市值蒸发将近500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成长性尚好的重庆啤酒为何会跌跌不休?何时才是头? 疫情因素 疫情爆发会减少消费与社交场景,压制消费品需求。8月25日,全国(不含港澳台)新增1501例确诊病例(含1239无症状),处于高位水平。另外,全国来看,截止8月24日8时,全国现有1373个高风险地区,1186个中风险地区。 8月以来,中国已出现6种变异毒株,多为奥密克戎BA5的分支。该种毒株相较于过往毒株,有两个特点:一是潜伏期明显缩短,也就是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导致感染者呈现阳性,具有更强的往外传播病毒的能力。二是日本、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显示,在没有干扰或者很少有公共卫生措施干预的情况下,其传播系数R0值达到了18。 RO值通俗讲,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传给几个人。在人们没有取得免疫力的情况下,早期新冠祖先株、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BA.1、奥密克戎BA.2、BA.4/5的R0值分别为3.3、5.1、9.5、13.3、18.6。可见,当前主流BA.5毒株的传播力是最早期祖先株的5.6倍。 新冠毒株疯狂变异,海外躺平并非疫情就结束了。目前,日本每日新增量在25万人次左右,为历次以来最严重的一波超级疫情,为全球每日新增之最(目前欧美躺平,基本不进行大规模检测,每日新增感染人数会大打折扣)。短短一个月,日本总计新增确诊高达600万人,死亡高达36000多例。 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日本的医疗系统已经出现明显的挤兑现象。8月15日,京都大学附属医院等14家医院的院长联合发布声明,红底白字,字字泣血。其中声明第二点中明确写道:“采取行动限制”看似是恢复了以往的日常生活,但这背后是感染极速扩大至灾害级水平,以急救医疗为中心的医疗崩溃已经发生。 按照全球疫情的严峻形势,新冠疫情在中短期内结束可能会是幻想。目前,疫情已经持续将近3年,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早已经不能处理成一个中短期的脉冲事件了。对于一些行业,已经实实在深刻改变原有的运行轨迹,比如线下餐饮、社交聚会、酒吧娱乐。而这些正是啤酒消费场景的重头戏。 疫情不再是短期,至少朝着中期的趋势蔓延。这将对于包括啤酒、白酒、餐饮在内的消费股会产生一些底层逻辑上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显然不是利好,而是会伤害基本面逻辑。 一些券商报告里面,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表述“消费受到疫情的扰动较大,下半年这种扰动大概率会弱化和消失……”。这给了人们信心,但假设条件是否成立,我觉得需要打一个问号。我们看一组统计局数据:今年7月,社零同比增长2.7%,环比下滑0.4%。而疫情前的社零增速整体有8-9%。 疫情对于啤酒消费已经产生了不小冲击。2020年,非即饮渠道销量占比为51.5%,首次超过即饮渠道的48.5%。如果按照销售额来看,现饮渠道为65%,非现饮渠道为35%。尤其是高端啤酒,非常依赖KTV、酒吧、高档娱乐场所等线下消费场景,而这却是疫情冲击的重灾区。 被动提价 啤酒行业经历了惨烈的价格战之后,于2018年开始高端化的进程。但在怎么高端化,啤酒整体提价依然是成本驱动型的,跟海天酱油提价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 复盘过去15年的历史,啤酒行业一共仅有4次集体提价。 第一次提价:2007年底—2008年初。主要逻辑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驱动的。中国大麦主要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2019年澳大利亚占比39%),但2007年澳大利亚遭遇旱灾,大麦产量下降,大麦价格从07年初的200多美元上涨至11月的450美元。 其中,华润啤酒在广东地区产品提价15%,青岛啤酒出厂价提升2-3元/箱,提价幅度为5%-8%,燕京啤酒针对10度清爽型系列出厂价提升2元/箱,提价幅度为6.25%。 第二次提价:2010年底-2011年初。2011年受到美元贬值及水灾影响,世界主要产麦区价格上涨,再加上国际航运价格上升,导致中国大麦进口价格向上波动。据统计,2010年12月初,大麦价格同比上涨10%,包装物同比上涨5%-6%。 其中,华润啤酒瓶装雪花在沈阳地区提价14%,听装雪花20%,部分产品在四川、辽宁、安徽等地区提价10%+。青岛啤酒在全国范围内提价10%左右,燕京啤酒针对10度清爽型系列在北京地区提价16%-18%。 第三次提价:2018年。在2014-2018年,全国啤酒市场格局逐步形成“春秋五霸”——华润、青岛、燕京、重庆以及百威。它们曾疯狂扩产能,价格大厮杀。杀得最惨烈的时候,市场最好的两家啤酒企业——华润和百威净利率水平降低到2-3%的水平,而过往往往有15%-20%的净利回报。 价格战之后,5家啤酒巨头相互形成默契,叠加原材料上涨压力,纷纷开启提价。其中,重庆啤酒对瓶装纯生、灌装啤酒等核心产品提价约5%,华润啤酒针对雪花纯生、勇闯天涯等9宽中低端产品提价10%-15%。 第四次提价:2021年。从去年4月开始,华润、青啤等多家龙头啤酒企业宣布多款产品在出厂价、终端价等方面提价,大部分提价的幅度为5%-10%。其中,重庆啤酒对疆外的大乌苏提价10%以上。 这一轮提价显然是受到了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压力。其中,玻璃、铝、大麦等主要原材料在去年都曾创造过历史最高记录,且涨幅非常之大,少则百分之几十,多则翻倍以上。 纵观过去15年啤酒的提价历史,我们发现均是原材料驱动型的。这一点上,非常像海天。 海天过去很多年是超级牛股,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来源于量价齐升,其实剖开来看主要还是量增。2010-2021年,海天酱油业务营收从39.72亿元增长至141.88亿元,累计增长257%,年复合增速13.58%。其中,酱油销量从93.48万吨增长至266万吨,累计增长185%,年复合增速11.02%。价格方面从4249元/吨提价至5333.8元/吨,累计增长25.5%,年复合增速仅为2.3%左右。 啤酒也一样,想要在中长期维持双位数的较高速度增长,光有价格上涨,其实挺难实现的。最近几年,重庆啤酒业绩表现靓丽,其实主要的贡献仍然来源于销量的增长,尤其是高端的大乌苏在疆外的放量——2021年营收同比增速19.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8.3%,啤酒销量同比增速15.1%。 乌苏自从2018年下半年社交网络走红以后,在疆外销量不断上涨,2021年超过40万吨。但乌苏的红利能吃多久,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况且全国70%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几大巨头瓜分,乌苏放量扩大销量规模,抢夺的是原有省份巨头的蛋糕,越往后走遭遇的阻力会越大。 尾声 目前来看,尽管有疫情以及整个宏观消费低迷的冲击,重庆啤酒良好的基本面暂时没有动摇,主要还是乌苏撕开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口子,正在放量。 不过,中长期看,重庆啤酒业绩高速增长的确定性并不那么强,跟高端白酒差距较大,后者是量价齐升,尤其是提价握有相对的主动权。在此背景下,重庆啤酒的动态PE仍然高达41.87倍,不管从绝对值,还是同自身历史估值对比,均不算便宜。 在《在啤酒中寻找茅台》一文中,我们也分析道:啤酒进入行业发展第四阶段,供给稳定,持续走向高端化,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是一门不错的生意。重庆啤酒又是成长性以及盈利能力相对最强的。 现在,再次对重啤进行评估,结果是未来仍然具备价值继续上涨的底层逻辑,但要放低投资回报预期才行。

赵大夫_管住手:

  啤酒三巨头,谁更抗揍?1.青岛啤酒:市值1485亿,年内股价涨10.32%2.重庆啤酒:市值538亿,年内股价跌25.66%3.雪花啤酒:市值1605亿,年内股价跌10.07%青啤2022上半年收入192.73亿,同比增5.37%,净利润28.52亿,同比增18.07%重啤2022上半年收入79.36亿,同比增11.16%,净利润7.28亿,同比增16.93%雪花2022上半年收入210.13亿,同比增7.02%,净利润38.02亿,同比减11.4%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