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今日SH601988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08 17:22:26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两碗宽面:

[想一下]

  招商银行(SH600036) 谷子地曾经对白酒,新能源嗤之以鼻。瞧不起除了银行以外的行业。除了银行全是泡沫。结果呢?今年宁德,茅台,招商的收益率谁更惨呢?曾对粉丝说什么拿招行最好的好处是安稳;曾发布文章阐明招行是在哪个哪个区间内震荡.....如今又是时不时鼓吹一篇,上一个这样的人还是中国平安的腾腾爸?@ice_招行谷子地

坚定看好祖国:

  回复@Casey菡: 他还有副业,就是在非洲倒腾香蕉!

  网页链接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波银行(SZ002142) 平安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邢台草帽 @否极泰董宝珍 @问鼎资本-张佳男 @夹头使者//@Casey菡:回复@两碗宽面:怕什么,公众号、卖书都可以赚钱

坚定看好祖国:

  回复@花儿与少年1: 按谷子地的预测建行目前价格应该上11块了,我眼花,快帮我看看!现在是11块多少了?

  网页链接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波银行(SZ002142) 平安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邢台草帽 @否极泰董宝珍 @问鼎资本-张佳男 @夹头使者//@花儿与少年1:回复@两碗宽面:他融资买的建行,目前看不到爆仓的可能

坚定看好祖国:

  回复@与深圳一起成长: 你知道他为什么赚钱了吗?因为他在非洲倒腾香蕉赚了不少

  网页链接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波银行(SZ002142) 平安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邢台草帽 @否极泰董宝珍 @问鼎资本-张佳男 @夹头使者//@与深圳一起成长:回复@小黄豆yg:他今年还说赚钱了

坚定看好祖国:

  回复@小黄豆yg: 他不会爆仓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在非洲倒腾香蕉赚了不少

  网页链接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波银行(SZ002142) 平安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邢台草帽 @否极泰董宝珍 @问鼎资本-张佳男 @夹头使者//@小黄豆yg:回复@两碗宽面:我只关心他什么时候爆仓

唐诗宋词:

  农业银行(SH601288)中国银行(SH601988) 皖能电力(SZ000543) 所有从小皖身上剥下来的,都是用来加固三家银行,今年是农行中行和工行。基本银行股指数就看唐姐预报了。

奥大君-UOA:

[哭泣]

  rmb强势啊!可惜rmb生不逢时 遇到了美元爷爷 比他更强势上证指数(SH000001)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信证券(SH600030) 中国银行 中国建筑 中国中免

春潮带雨润物无声:

[哭泣]

  招商银行(SH600036) 36拿到50没出

坚定看好祖国:

  谷子地说:你真是个人才!现在已经突破80了!你赚了不少了!不要忘了去给谷子地上个香!做人要知恩图报!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波银行(SZ002142) 平安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邢台草帽 @否极泰董宝珍 @问鼎资本-张佳男 @夹头使者

戴维斯double:

  今天除了整理持仓(更集中于中概互联网LOF(SZ164906) 和生物科技 ),还有两件事是买入海康威视(SZ002415) 和买入中国银行(SH601988) 。买入海康是因为海康太便宜了,同时看好海康作为龙头的后续发展,当然最大的风险还是美国。买入中国银行是因为2500元买银行股中国银行买得最多,同时股息超过七个点,还是很便宜的,当做存钱。

风清飞扬A:

  中国银行(SH601988)深市门票打新,那个股票波动小分红稳定?

JoeSilent:

  本人最近研究了一下关于高息股的投资,觉得通过以合理的价位和时机,长持高息股应该是一种比较靠谱有效的投资获益方式。

[大笑]

  本人投资资历不长,不到三年,就是做了些小研究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也想看看各位大神有没有什么好的指点可以学习一下~轻喷哈~

第一部分:高息股投资收益测算(自己做的纯通过excel公式的计算)

  记于 2022.7.25

【高息股替代收租的角度看】(即分红不投入情况下)

  1.以中国银行为例,再看了一下过往的分红情况,确实很稳定,现在常年有6-7%的分红率,每年递增3-5个点左右;

  2.然后大概算了一下,假设不考虑股价涨跌,假如按平均6.5%的分红率,每年分红递增2.4%,大概12至13年左右能回本,然后25年后即我们60岁左右退休年纪的话,每年分红率能达到11%+,10万每年分红能拿1万1千多,投50万的话有差不多6万一年。

  3.中行的分红递增率是偏低的,如果递增率能达到5%的话,投50万25年后一年分红能有10万,这样的话就有点像20年前几十万买个城中村宅基地,现在一个月收个万把块租金差不多的性质。

  4.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上面的测算是没有考虑①通货膨胀(属于负面因素)和②分红再投入收益(属于正面因素)这两个因素的。其中①通货膨胀,即20年后同样金额的实际购买力;②分红再投入收益,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20多年间原始投入的本金50万最后分红值累计会有2倍的本金收益的,如果中途都把或者部分把这些分红又投入进去股票,这样到25年后的持股数量会比原始的50万元对应的股数多得多,分红也多很多,但是由于不知道这20年间这个股票的估价变化,所以也没办法算得出分红再投入能增加多少股票数和为多增加多少分红。 这两个因素比较难准确预测,就好比说20年前我们买套房,也不知道今天的物价怎么样和房价/租金比是怎么样。但如果这两者如果能抵消的话,那上面的测算就不会有太颠覆性的出入。

  5.然后还要考虑一个风险就是中国银行哪怕国大行,如果它中途出大问题或者这个行业往后不行了,分红率往下掉了,那就实现不了了,所以把资金分散到几个不同行业可能保险一点,比如保险业、水利、电力、电信、路桥、油气煤炭钢铁等这样不同行业(都是比较稳定型的较高分红行业)各分散一点进去(或者哪个行业不行了中途调仓也行)。

小结:

  1.上面的这个测算不是准确数,但从方向上来看,总体感觉应该有一定可行性,考虑到存款利息和理财收益往后都是日渐趋下,在炒股和投基金风险也比较高的情况下,这种长持高息股,吃股息代收租的方式,应该是值得投资的。

  2.另外,这个以中国银行的例子(6.5%分红率+2.4%年递增率)是测算的一个差不多属于最稳妥的标的和收益情况而已,实际上投资组合中会有很多分红率高于6.5%的,或者递增率远高于2.4%的(详见右表),因此实际如果是投资组合整体收益的话会比中行这个例子的要高。

【接近复利投资收获的角度看】(即分红再投入的情况下)

  1.假如每年分红不取走再投入到本股中去,那就是复利的概念(准确说是“接近复利”,没完全达到,下面有阐述),投的越久威力越大,大概10年本金可以翻一倍,第15年翻第二倍,投到第25年分红率达到了惊人的40%,即差不多每两年翻一倍。很恐怖。

  2.这个测算的假设前提或者说逻辑是这样的:①本金部分,是按6.5%股息(比如今年的状态)起步,往后分红每年递增2.4个点,由于本金投完之后该部分对应的购买股价是固定的,所以会随着银行分红金额的逐年增加使分红率越来越高;②每年的分红再投入部分,由于这部分的钱是每年新投的,当年的股价状态是未知的(当然长期来看是逐步变高的),所以分红再重新投入的话得按当年的股价来,不能保证它的分红率也能像本金那样从第一年开始逐年增加,因此我们就当它新的一年投的还是保持6.5%分红率就算了。

  3.然后我这里没有选取那种比较夸张的,比如中石化今年11%的分红率(单年分红率太高,长期不现实,企业业绩也有高低起伏,不可能每年都这么高),或者农行去年分红率接近7%、今年又递增了7个点(递增率太高,长期也不可持续,可能偶然少量年份可以)。因此,以综合中等水平的中银这个作为参考例子,单年分红率6.5%+年递增2.4个点,应该是有一定可行性和实现度的。

  4.这种复利状态的收益到后期确实很可怕,当然对投资人的资金状态要求也很高,即我们一大笔钱投下去,除了本金一直沉没,现金流也不提供的(因为每年分红收益又都扔进去了),适合真的很有钱的人,或者这部分钱只占人生中的比例很小才行。 但这种投法最后清仓的时候的回报是真可怕。

第二部分:不同行业类型的高息股的数据统计对比及分析

  记于 2022.8.17

  总体来看,我发现,中行、长电、招行挺有代表性,属于三种不同的红利获利项目类型:

  1、中行:超级国大行,股价长期不涨(或者阶段性有的年份涨上去后面又跌回来),但分红率极其稳定,分红率偏高(一般能有6%上下),递增率偏低(一般2到3个点)但递增也是十分稳定;长期下来分红累计金额就像划线一样,浅坡度斜线直线向上,日积月累感会很强。

  2、长电:民生公用事业型,旱涝保收型行业基本不太受外界情况影响,估价长期稳定上涨但涨幅不高,分红率也比较稳定但分红率不高(一般在3%左右),但胜在长期也比较稳定及分红递增率很高,属于股价和分红两边吃,合并算的话价值十分高。

  3、招行:商业经营出色,股价有爆发性(也有大跌长跌可能性,比如18年和22年),但拉长周期来看总体股价涨幅比较高,在这三者中也是最高的,分红率算比较稳定且分红率还过得去(一般在3-5%),分红递增率很高。短周期内需忍受一定波动性,但能坚持长持下来股价+分红收获较大。

  记于 2022.8.31

1.分析前置条件: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是,这里是通过一部分的过往数据进行定量统计,但分析推导是定性分析性质,因为过往不代表未来,股价的不同阶段差异也可能很大,但通过这次分析对关于高息股的投资方向、投资实感会有一定的导向性参考性意义。

2.股息股总体评价

  :高息股的收益既没有幻想中的那么丰厚,也没有印象中那么不济。从十年收益率来看,这9只股票当中,招行、长电、粤高速收益较好,在300%-400%之间,即与广州海珠区近十年房价涨幅相仿;其余的在100%左右,即十年翻一倍的收益,年化接近10%左右,大概跟盲投一批基金综合整体收益率差不多,按十年算的话。但实际收益比年化10%的基金要高,因为分红每年会产生现金流可供使用,而基金不一定有。所有股息股拉长十年之后,综合收益率都能跑赢 通胀(约3%)+理财(约4%)。

3.分红与股价的关系:

  把各股的分红收益和股价增长收益进行拆分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较高收益的3只个股(招行、长电、粤高速)其实主要也是得益于股价的增长,分红收益与股价收益大致为3:7,其它个股大致为8:2。若除去股价增长因素,纯分红十年收益率普遍在80%-110%左右,其中稍高的是招行、长电、粤高速、平安(平安如果只统计分红金额,分红收益率只有50%左右,但其曾在2015年进行过一次10转10,如果算上转增股影响的话,平安的实际十年分红收益率为101%)。

4.回归到分红长持的角度:

  投资股息股主要初心目的还是为了能拿到稳定且不错的分红(人生现金流),在投到一定年份比如本次测算的十年,之后每年实际分红率基本都能超过10%,如果前面几年采用分红再投入的话,基本全部都会在10年内本金翻倍。

小结:

  研究股息股的目的一是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之后让自己心中更清晰,投资更有底气,不懵圈,不用像碰运气心态;二是根据各股的情况看过之后,在往后的各股投资权重比例可以有所参考。从本次分析来看:

  第一档:招行、长江电力、粤高速,分红收益和股价增长都同时表现得比较好,应该作为日后投资权重偏高的标的。

  第二档: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主要考虑其作为超级大央企,且极其稳定的业绩和公司现金流,从保稳的角度来看,可以作为重点长投标的。初步想法是,第一档和第二档将按不分伯仲的比例进行投资,有点类似进取与保守相平衡的稳健策略。

  第三档:中国石化、宝钢股份,属于周期性很强的资源行业,股价、业绩估计周期性的上下波动也比较大,作次要投资,也许在某些年份做些周期性择时交易会更好收益。大秦铁路暂无特殊归类,归入这一档。

  单独档:中国平安,曾经十分出色的分红者,但鉴于保险行业发展高峰期已过,再多观察往后该公司业绩情况和前景之后再看实际情况而定投资比例吧。目前的投资属于困境守候待反转的投资策略。

全民量化投资:

  上市银行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

  邀请您关注我的投资组合 智能量化实盘复刻(ZH1315364)

  释放政策效能 扩大有效需求

  上市银行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

  日前,各上市银行半年报相继披露完毕。在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下,如何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加快扩大有效需求?多位上市银行负责人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下一阶段,信贷投放的总量要同比增加、结构要继续优化、重点要更加突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表示,当前正处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紧要关口,工商银行将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各项政策,发挥大行的引领、支柱作用,继续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扩投资、促消费,扎实稳住经济大盘。

  发挥国有大行的头雁作用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处于经济恢复紧要关口,加快释放政策效能至关重要。其中,要在用好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规模,对符合条件成熟项目满足资金需求,避免出现“项目等资金”的情况;同时,要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

  在加快释放政策效能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发挥国有大行的带头、支柱作用。今年上半年,尽管个别月份的金融数据曾低于市场预期,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较多,但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2022年半年报看,国有大行的信贷投放力度、节奏保持稳定,部分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

  “在信贷投放总量方面,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了同比多增,且逐月保持同比多增。”廖林说,该行坚持“应贷尽贷、优贷优投”,上半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居市场首位;计入债券投资等其他投融资业务,工商银行累计向实体经济投放增量资金超2.9万亿元。

  与此同时,信贷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其中,制造业贷款、普惠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均是上市银行的发力重点。“上半年,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增速15.64%,较上年同期多增5.19个百分点,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速19.97%,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说,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235亿元,同比增速达41.38%,贷款户数较年初增长12.39%;民营企业贷款、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增长了12.54%、17.21%和67.00%。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仅是信贷投放的重点,也为上市银行创造了良好收益,可谓“双赢”。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对此,建设银行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贷款实现了稳健增长,建设银行也持续从中受益。”崔勇说,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约5.5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比例近52%,不良贷款率远远低于对公贷款的平均不良贷款率,资产质量非常好。

  “接下来,建设银行将主动跟进基础设施基金项目的配套融资安排,坚持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崔勇表示,一是持续对接各省、各部委,做好重大项目清单、政银企的直接对接工作;二是对基础设施客户、新型基础设施客户实行“白名单制动态差异化管理”,对于一些重大项目实施平行作业,快速决策;三是做好专项债项目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定期跟踪专项债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大对专项债项目的配套融资支持力度。

  找准逆周期信贷投放抓手

  继续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的抓手是什么?如何看待7月出现的金融数据短期波动?如何应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

  多位上市银行负责人认为,7月金融数据波动是暂时性的。“这主要受房地产预期偏弱的影响,从中长期角度看,这属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的一种波动。”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新旧动能转换不可能一帆风顺,7月数据的波动并不代表接下来的趋势。“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政策效能需要一段时间来体现,各类项目也需要一个准备期。反观7月,当时的实物工作量正在形成,资金并没有完全落地见效。”谷澍说,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有效投资会稳步扩大,消费也会逐步稳定。

  “我们相信,可以克服一时的困难和波动,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够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说,从中长期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的韧性强、后劲足,因此,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抓住经济恢复的关键期,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继续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大盘。

  “一是继续加大融资投放力度。”廖林说,工商银行按照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的思路,调增全年信贷增长计划,协同用好信贷、债券、债转股等投融资工具,形成“组合效应”。二是继续强化重点领域的信贷需求以及纾困保障。其中,将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专班统筹、提级服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释放大项目的“稳盘压秤效应”。

  针对市场高度关注的房地产融资问题,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于稳住经济大盘意义重大。短期看,市场仍会存在一定波动,但从中长期角度看,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市场预期将稳步、积极恢复。

  “建设银行将积极做好保交楼的金融服务,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稳投放、促并购、控风险。”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表示,针对“稳投放”要继续严格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做好对公房地产贷款的稳投放工作,满足房地产领域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针对“促并购”,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并购贷款、并购债券等多种方式,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服务。针对“控风险”,要充分利用智能风控工具,持续做好房地产企业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涉房类贷款的资金封闭管理,规范预售资金的监管业务管理。

  统筹信贷增长与风险防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平稳增长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经济发展安全。

  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16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看,截至2022年6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的内部结构看,境内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海外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受益于国内多项稳经济政策的效果逐步释放,该行境内的资产质量整体相对稳定,境内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其中,对公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双降”。但是,受海外疫情、局部战争影响,海外业务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上升,海外新发生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制造业、大宗商品、航空、旅游酒店等行业,以及受地缘冲突影响的领域。

  多位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统筹好信贷平稳增长与金融风险防控的关系,增强主动应对挑战的紧迫感,提升应对超预期变化的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前瞻、审慎地预判重点领域风险,主动调整、加强管控。“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管控空间充足,我们有底气、有能力应对未来各种挑战。”张金良说。

  一方面,要积极主动消化“存量风险”,重点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上半年,工商银行清收处置不良贷款近1000亿元,同比多处置105亿元,继续加快风险出清。”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说。另一方面,要严把“新增贷款”的质量关。“在入口端,我们将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坚持差异化信贷政策,不断提升资产选择能力,坚持优投优贷,处理好投放增长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王景武说,在闸口端,坚持系统思维,稳妥、精准处置化解重点领域、重点客户的资产风险,继续稳妥做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在出口端,持续提升风险资产的经营水平,灵活运用多种处置方式,增强风险资产的处置质效。

  此外,还要辩证看待海外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尤其要把握海外市场的结构性机遇。“中国银行将动态调整海外机构布局、经营定位和发展策略,把握不同区域经营环境状况,推动境外机构尽快适应全球经营环境。”中国银行副行长陈怀宇说。(记者 郭子源)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

  本文转自新华网沪深300(SH000300) 标普500指数(.INX)

  请帮您喜欢的帖子点赞,这样做可以帮助雪球把优质的文章推荐给需要的人!

  关注我们的账号,接收每日财经资讯。

乐居财经:

乐居财经 彦杰

  9月7日,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银行”)新增对外投资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渤银理财”)。

  企查查显示,渤银理财成立于2022年9月6日,法定代表人为吴思麒,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非银行金融业务。渤海银行持该公司股份100%。

  9月5日,渤海银行曾公告,本行近日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银保监复[2022]628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批准本行全资子公司渤银理财开业。

中国银行(SH601988):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吕林 实习记者 刘红伟 9月6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四川银保监局了解到,“9·5”泸定地震发生后,甘孜银保监分局、雅安银保监分局全力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做好抗震救灾金... 网页链接

中国银行(SH601988):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仇兆燕 资产端贷款利率持续下行,负债端居民储蓄意愿却不断增强,银行面对息差下行压力,正在重塑资产负债结构。 多家上市银行在中期业绩会上均表示,下半年将加强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降... 网页链接

中国银行(SH601988):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同步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目前新条款和... 网页链接

中国银行(SH601988):

  同花顺(300033)数据中心显示,中国银行(601988)9月6日获融资买入3965.45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0.03%,当前融资余额24.2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8%,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 融资走势表 日期融资变动融资余额9月6日-554.33万24.27亿9月5... 网页链接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琪9月6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官网消息显示,首单中国国新3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于9月5日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标志着8月24日国常会能源保供特别债政策部署在银行间市场快速落地落实。作为国常会“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部署下的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专项产品,特别债具有鲜明特征,得到市场积极支持。首单300亿元特别债由中国国新作为发行主体,期限5...

喻观财经:

张青松

  从中国银行(下称“中国银行(SH601988)中行”,601988.SH,3988.HK)、中国进出口银行(下称“进出口行”)、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业银行(SH601288)农行”,601288.SH,1288.HK)一路走来,如今走进了另一个银行的大门。

  这个银行性质全然不同于这三家,它是——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

  对于张青松来说,人民银行这几个字又是何等熟悉:32年前,他便与之结缘——毕业于被金融圈称为“五道口”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如今,他与央行又有了新缘分。9月6日,张青松出任央行副行长,获正式官宣。

  同日,农行发布公告,张青松于当日辞去农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及董事会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三农”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此前,坊间已在流传张青松的新职务的消息。

  张青松的3年农行岁月乃至32年的银行职业生涯,在今日作结。从此,他的身份从银行高管变成了金融监管者,开启新征程。

中行28年

28年

  张青松长达32年的职业生涯,有奉献给了,是地地道道的“老中行”人。

  1990年,25岁的张青松迈出五道口的校门,加盟中行,成为该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一员。

  中行的这个国际金融研究所在业界赫赫有名,出过不少金融精英,比如亦曾任央行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位华人副总裁朱民,现在内蒙当地方大员的“老中行”人黄志强,皆曾任职于此。

  张青松入职时的所长是我国著名国际金融学家吴念鲁。他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国际金融概论》的编审者,是首位建议国家统计局重新编制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人。

  1991年,吴念鲁在联合国贸发会资金专家会议上提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应当“依存、合作、竞争、发展”,这八字观点影响至今。

  作为刚刚进入职场的新鲜人,张青松便在业界大咖手下工作,在实务与理论相结合的知名研究机构,进行系统而先锐的研究,起点不可谓不高。

  1992年吴念鲁出任中行卢森堡分行行长时,张青松亦在其麾下工作过。

《欧洲银行业变革述评》

  张青松还与吴念鲁合撰了多篇文章,比如1992年的那篇,曾被多篇论文引用。

  在国际金融研究所和海外分行的历练,让张青松对外汇政策、货币政策的研究以及国际金融业务的实践,皆有了深厚的积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是多年之后张青松能成为央行副行长人选的原因。

  近30年来,张青松待过中行多个岗位,且在欧洲、香港和新加坡等境外多地工作。对内搞过资产负债管理,对外周旋于全球金融市场,对境内外市场皆熟稔于心。

  2016年7月,51岁的张青松从支付清算部总经理升任中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主管财务会计等工作,实现了职业生涯职级的关键一跃,进入到高管序列。

  一年后,张青松还兼任中行首席信息官。2018年8月,张青松获选为中行执行董事,并任董事会风险政策委员会委员。

  也正是在这一年,张青松实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跳槽”。

口行一年和农行三年

进出口行

  2018年8月的最后一天,张青松调任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又实现了一次职位上的擢升:成为正职。

  进出口行脱胎于中行,两家银行历来有高管相互交流的传统,其首任行长便来自中行。

  2018年6月26日,时任进出口行行长刘连舸调任中行,接手已空置了一年的行长的位置。中行前任行长陈四清此前已升任董事长,而时任董事长田国立则去了建行,接替到龄退休的建行原董事长王洪章出任新掌门。

  2018年,中字头大行之间的高管轮动,成了一个系列剧,张青松也成了其中的一环。彼时从农行行长调任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的赵欢,是另一环。

  不久之后,两人成了农行行长的前后任。

  与张青松一样,进出口行前任行长刘连舸以及时任董事长胡晓炼,皆出身于“五道口”。校友变成同事和同行,想必沟通起来没有障碍,使其职业生涯减少了转换成本。

  不过,张青松在进出口行的时期,更像是一个过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据媒体报道,他在进出口行期间获得不错的口碑,有“敢想敢做”、“务实专业”的评价。

农行

  一年后(2019年9月),张青松又有了新的去向——党委副书记,随后任行长,次年1月兼任副董事长。

  此时距离农行行长赵欢调任国开行掌门已整整一年。国有大行行长之位悬空长达一年时间,亦可看出高层对于下一届人选选择的慎重。

  脱颖而出的张青松,时年54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在张青松到任农行行长前后,农行已有多个副行长去职他处,亦有新提拔者,比如从农行四川分行行长升任农行副行长的湛东升,后来成为农业发展银行的新一任行长。

  可以说,张青松上任后,面对的是一个很新的管理团队。

  2021年1月,时任农行董事长周慕冰到龄退休,来自宇宙行的行长谷澍成为农行新掌门。至此,农行在三年间完成了董事长、行长、监事长(2018年11月工行副行长王敬东出任该职)的全盘更迭。

  比张青松小两岁的谷澍是“老工行”人出身,2016年以49岁的年龄出任宇宙行行长,成为彼时四大行里最年轻的行长。

  谷、张两人有不同的职业履历,不过也有共同点:谷澍是财会部门出身,是国内注册会计师第一人(首位获执业资格者)。张青松任中行副行长时,则曾主管过财务会计工作。

  张青松任职的三年间,农行总资产规模从2019年末的24.88万亿元增至2021年末的29.1万亿元。净利润则从2129.24亿元增至2419.36 亿元。2022年上半年,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农行的营收和净利润皆实现了5%左右的增长,保持了经营的稳健。

  在谷、张的合作之下,近年来,农行围绕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不断做优做强县域金融,已成为县域金融的“头雁”。上半年该行县域金融贷款投放占比高达43.8%,创十年来新高,营收贡献度则较年初增长了0.4个百分点。

  今年3月,在2021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张青松曾表示,县域业务是农行落实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也是农行差异化竞争优势,2022年仍把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争做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

  在今日的公告中,农行对张青松评价颇高,称其在该行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务实进取,高效推进该行战略执行、改革创新和经营转型,显著提升业务经营和风险管控水平,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张青松挥别农行后,目前尚不知谁将成为继任者。根据农行当日发布的公告,在新人选就位前,将由谷澍代行行长之职。

央行新将

  横跨三大行、从商业银行到政策性银行,从政策研究部门到银行实务,从分行到总行、从境内到境外,张青松的职业履历可谓纵深度和广度兼具。

  有业内人士评价,以张青松的履历和经验,他成为又一位来自国有大行的央行副行长,可堪重任。

  一度有“金融黄埔”之称的农行,历史上不乏有农行出身的央行高层,亦有央行出身的农行高管。比如,有“人行大才子”的刘鸿儒曾从央行调任农行副行长,后来又重返央行,并升任央行副行长。1982年,央行副行长韩雷出任农行行长。后来执掌央行的戴先生,亦发轫于农行。

  曾执掌过两大行,又当过地方大员的蒋先生,当年是从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调任央行当了一名副司长……

  今年以来,央行系统已有多轮高层调整。比如:

  4月,副行长刘桂平赴天津,成了又一位金融业出身的地方大员。

  6月,廖理接替张晓慧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7月,CCDI驻央行纪检组组长徐加爱调任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

  8月,副行长陈雨露重返学界,出任南开大学校长。

  9月,张青松出任副行长。

  10月会议之后,想必央行乃至整个金融业又会有诸多新变化吧?一切值得期待。

  【张青松】

  生于1965年9月,河南人,曾在北京大学就读,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副研究员职称。

  1990年,加入中国银行;

  1990年4月-1998年8月,历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卢森堡分行、发展规划部干部;

  1998年8月-2007年3月,历任中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副处长、处长、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

  2007年3月-2009年7月,历任中国银行司库副总经理、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金融市场总部总监、金融市场总部总经理;

  2009年7月-2011年12月,任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总经理兼香港交易中心(香港分行)总经理;

  2011年12月-2014年6月,任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

  2014年3月-2016年7月,任中国银行支付清算部总经理;

  2016年7月-2018年8月,任中国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主管财务会计工作;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26日,兼任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

  2018年8月20日,兼任中国银行执行董事、董事会风险政策委员会委员。2018年8月31日,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2019年9月-2019年10月,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人选;

  2019年10月25日,获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

  2020年1月,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2022年9月6日,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图片:网络

  @今日话题#人民银行##进出口银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