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今日SH688297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09 01:29:19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董秘你好,“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是否有贵司提供零部件?

  利君股份(002651.SZ)9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暂未涉及“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零部件加工业务。

  (记者 陈鹏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的无人机产品还有没有订单,公司无人机产品有没有开拓民用市场?

  恒宇信通(300965.SZ)9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无人机地面控制平台设备已实现正常交付。

  (记者 陈鹏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科创四川:

  9月来临,A股上市企业半年报披露落下帷幕,成都上市企业上半年经营状况如何?科创四川记者经过梳理发现,2022年上半年,四川167家A股上市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金额达到5472.33亿元,归属于上市企业股东的净利润总额为749.86亿元。其中,112家成都上市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99.15亿元,净利润361.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2.2亿元同比增长62%,具体来看,成都银行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33.89亿元,成为最赚钱的成都上市企业;通威股份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22亿元,同比增长312.17%。

最新数据显示,成都112家A股上市企业中已经有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前五,它们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军工、无人机等领域。这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同样交出了亮眼的上半年业绩。

  随着近年来成都科技实力的提升,在成都A股上市企业中,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比例逐年加重。

4家生物医药企业营收过亿

1家连续亏损5年三年0营收

若以两亿元为观察门槛,两家企业超过这一规模,其中,苑东生物营收达5.75亿元,欧林生物营收达2.33亿元。

  作为成都“建圈强链”的重要产业之一,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占据科创板上市企业近半壁江山,包括成都先导、欧林生物、苑东生物、海创药业、圣诺生物5家。从营收规模看,上半年苑东生物、欧林生物、圣诺生物、成都先导四家企业营收均超亿元。

苑东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5亿元,同比增加14.74%,为唯一一家净利润过亿且同比上涨的企业。

  从净利润来看,而唯一一家于2022年登录科创板的药企海创药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0元,上年同期为0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亿元,上年同期为-1.48亿元。据悉,进展最快的新药项目HC-1119(氘代恩扎卢胺)已进入临床III期阶段,预计将于今年上市,2023年实现商业化。

3家企业营收均超5亿元

极米科技营收超20亿登榜首

  除了生物医药领域外,电子信息作为成都首个突破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涌现了思科瑞、坤恒顺维、国光电气、智明达、天微电子、盟升电子六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科创四川记者梳理这6家企业财报得知,有4家企业营收均突破1亿元,其中国光电气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96.70%,营收最高;智明达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了54.66%排第二。从净利润看,最优秀的同样为国光电气,净利润达1.1亿元,同比增长39.23%,其它5家企业的净利润均未过亿;从净利增速来看,坤恒顺维增速最快,其净利润达到1207.41万元,同比增长179.09%。

  要想加快成都打造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速度,仅仅靠几个重点产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成都的产业边界在不断扩宽。在这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不乏新型显示、无人机、先进制造以及新型材料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无人机领域企业就包括中无人机和纵横股份,数据显示,中无人机2022上半年业绩喜人,实现营业收入16.62亿元,同比增长47.93%,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5.10%;而纵横股份虽然营收过亿,但其亏损超过100万,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显示产业链龙头企业极米科技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36亿元,同比增长20.72%,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39.78%,位居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营收排位榜首。此外,先进制造领域企业秦川物联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0.4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15.73万元;新型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中自科技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95亿元,同比减少68.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286万元。

它们既是产业链链主企业

又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这批上市企业中,不乏行业龙头或产业生态链的“链主”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成都的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同样凸显了城市的产业底色和科技竞争力,科创四川记者查询资料得知,极米科技还有一个“身份”是“2022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中自环保为新型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中无人机和纵横股份为工业无人机产业链链主企业。上半年,四川布局建设全国首个省级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今年6月底登陆科创板的中航无人机被确定为建设主体单位。

  (极米钟波)

科创四川记者查询发现,在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盟升电子、智明达、坤恒顺维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据会消息:第四批4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公示,在完成认定程序后将正式发布。至此,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9000家。数据显示,成都共有95家企业入围,加上此前已认定的企业,目前,成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已达198家。

成都彰显硬科技实力

“高新区军团”最勇猛

纵观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分布,可以得出高新区科创实力和资本活跃程度领先于成都其它区域。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一家上市企业就是一个“增长极”,上市企业的数量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企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科创四川记者梳理这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发现,其中高新区有10家,分布在生物医药、新型显示、无人机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它们分别为:成都先导、苑东生物、纵横股份、极米科技、欧林生物、中自科技、坤恒顺维、海创药业、中航无人机、思科瑞;天府新区1家为专注于卫星导航的盟升电子;双流区1家为天微电子、青羊区1家为智明达、龙泉驿区2家为国光电气和秦川物联、大邑县1家为圣诺生物。

  从一个年轻的初创团队成长为科创板上市企业,绝不是偶然。这背后,是成都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各个区域政府大力培育结果。高新区坐拥10家科创板企业就得益于其优越的科创环境和区政府的精心培育。科创四川记者获悉,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聚焦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从人才发展、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多角度出台政策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成都高新区不断完善上市后备企业服务机制,建设了上市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 “上市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的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了鼓励上市、支持上市、服务上市的浓厚氛围,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成都高新区拥有以盈创动力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高新区聚集。今年1-6月,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共为240家企业贷款12.07亿元,放款金额同比增加13.97%。

  纵横股份董事长、总经理任斌曾表示,从在成都高新区创业到如今登陆科创板,11年间公司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500多人,尤其是2016年入驻“菁蓉汇”后,获得了成都高新区给予的场地、人才、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如今更是成为“菁蓉汇”培育的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在创业最艰难时期,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向极米提供500万元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极米科技CEO钟波曾表示,极米在2013年落户成都高新区后,得到租金减免、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些帮助公司突破发展瓶颈、快速成长壮大。

未来,成都高新区依旧是培育科创板上市队伍的重要阵地。

  科创板上市企业扎堆涌现正是成都高新区在企业服务和产业培育上精心谋划取得的成果。从全国范围来看,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合肥、西安、武汉等新一线城市,据科创四川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40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10家;合肥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达7家;西安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7家;武汉东湖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

写在最后

  抢滩科创板,成都还有更多的后备力量。科创四川记者获悉,除百利天恒外,成都还有5家企业正在冲刺科创板,其中成都佳驰电子科技、成都成发泰达航空科技、成都华微电子科技和四川华丰科技的审核状态为“已问询”。 2022年8月30日,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聘请的保荐人已按规定履行复核程序,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六条规定,上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程序。

  科创板上市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单一产业到多个产业,“成都军团”越来越成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登录科创板,成都新经济以及重点产业领域形成规模聚集效应,这将为成都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速。

科创菌 记者 赵丹丹撰写

诚信股票投资:

  上证指数:12月13日建议不追高,1月5日建议卖出,3.8建议抄俄乌战争底3288,3.11建议纠错卖出买入的仓位,就当没买的,3月15日预测近期会有反弹。21日建议逢高减仓,4.7建议减仓,4.26日建议抄底,629减仓,906加仓,这轮预测的90分可以打,同意的点个赞!共同学习探讨留言。

  中无人机805预测低处,今天中阳

  ST天润825预测高处,今天跌停

  ST皇台718预测高处,今天跌停

  国缆检测小低点

  永泰运622预测上攻,今天大阳

  ST广田817预测高处,今天跌停

Kent开启回本路:

[大笑]

  北纬科技(SZ002148) 通讯 无人机 物联网 车联网 芯片 原来您才是万物互联的龙头啊

AutocarMax:

  撰文 | 郑文 编辑|周长贤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一家公司能在行业中市场份额到80%,那么你走近看,这个组织,一定是奇葩般的存在。

  大疆可以说很典型。

  凭借过硬的无人机产品实力,大疆成为少有的在欧美市场获得认可的中国企业。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和Howard摆弄了一整集的无人机就是大疆精灵。

  在这家公司的入职面试中,有个“死亡性格测试”环节,有位四次挂在这一环节的求职者苦恼于进入大疆的人到底选了什么?此类测试,答案无关对错,全为筛选“同类人”。

  比如,在会议上,发现领导理解有错误,该怎么办?

  a.直接指出领导的错误,为了更快推进进程,减少浪费时间;

  b.会上先不说,等到会议结束之后,单独找领导说明;

  c.不说。

  三种不同性格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导向,一位入选的面试者选了a。

  目前为止,很难有入职的人真正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过面试的方法论,但是入职了的员工感受是,大部分同事都志同道合,他们自驱力强、追求结果导向。大疆的一个供应商也评价,这个团队“偏执”、“务实”。

  工程师们会互称为天才,将产品经理称为神,对产品有种近乎信仰般的使命感。他们归纳自己,有一种超越金钱的驱动力是对产品纯粹的追求。

  于是,市场嘉奖了这个团队的天才们。2012年,大疆推出全球首款航拍一体机精灵Phantom,迅速获得市场追捧。此后陆续推出的产品,市场的追捧一浪高过一浪。

  但是,这个市场很快被大疆填满。大疆创始人汪滔曾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预言,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也就到顶了。如期所料,2019年该市场基本上见顶,停滞不前。

  “该做的都做完了,已经接近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了。”一位前大疆研发人员说。

  真的是该做的都做完了吗?

  最近在上汽通用五菱的kiwi EV 2023款车上,大疆给出了新的答案。这群伊甸园中的工程师开始染指“智驾”行业。

  在与媒体沟通时,合作方用一句话就道出了双方合作的野心,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副总经理何逸波说:“我们跟大疆车载有共同的底层逻辑,都希望把智能驾驶做到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句“飞入寻常百姓家”,文艺,但肃杀。

  “双方都认为智能驾驶一定会由务实的创造者去普及,最终成为所有乘用车的标配。智能驾驶技术不是高不可攀,要额外付出很多成本和精力才能体验到的功能。”大疆车载公关总监谢阗地强调。

  的确,很务实。

  去年,行业里还在为15万元以内到底能不能做智能车吵得面红耳赤,今年,8万元左右的kiwi EV就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从无人机到“智驾”系统

  2006年起家于深圳的大疆,最开始是研究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的。

  在大疆的内部,工程师们多数认为公司的氛围很像实验室。“就像是在做科研,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再来一次。没有人催着你要赶紧交付。”

  无人机是从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上的一条线延展出来的。

  起初,他们做飞控。基于兴趣,希望一个飞行器、一个航模能够稳定悬停,为了稳定悬停需要具备一系列软件、硬件、电调、控制器、IMU、融合算法技术的能力。

  就这么一个朴素的目标。

  2010年底,其实大疆已经具备一台能够稳定悬停、自己控制姿态,并且能够执行拍摄任务的一体化无人机的所有技术。但直到2012年,成熟的产品才落地,大疆发布的精灵Phantom,一炮而红。

  车载技术和无人机同源。车载发展历程的自我驱动力和无人机也如出一辙。

  2016年,双目+视觉融合定位,加上一些智能避障的体系已经量产应用在无人机。彼时车载部分还在预研状态,但大疆已经事实性初步具备技术能力,相关技术也的确应用在了智驾系统上。

  谢阗地透露,2018年大疆开始与车企谈合作,2019年正式挂牌大疆车载BU,但直到2021年4月上海车展才正式对外官宣亮相。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时大疆已经具备了量产能力。

  大疆车载的“灵犀智驾系统”是一套聚焦在城市出行高频场景和痛点的辅助驾驶系统,在城市行车场景和泊车方面有着核心优势。

  两个亮点能力是:

  *任意类别障碍物识别。

  得益于大疆车载的双目视觉系统,它可以识别任意类别的障碍物,而不需要提前学习训练。基于双目融合点云的算法,得到一个带有包括深度信息在内的几何信息,去判断前方有一个障碍物可能威胁到行车安全,就能做出应对,但不需要了解这个障碍物到底是什么。

  *支持任意角度、任意方位的泊车出库入库。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有自动泊车的车辆都需要行驶到一个特定的位置,跟泊位相对的特定位置、特定角度才能够完成后续的自动泊车,灵犀智驾系统只要能监测到泊位,都可以自动泊入,而且完成速度很快。

  另外值得提出的一个点是,在安全层面,灵犀智驾系统设计了一套逐级降级的体系给到消费者。除了保证安全完成场景行驶需要,在系统未开发或确实无法应对的场景,将按照预设的降级策略来降级功能,并主动提醒用户接管,保证驾驶控制权完成了交接。

  具体而言,灵犀智驾的降级策略分为三级:最轻度的一级,仪表显示及文字提示;二级会交互预警,并关闭一些功能;最严重的是三级,如果用户没有响应,则会自动减速缓缓刹停,并自动打开双闪拉上手刹,确保行车安全。

“基本功”很重要

  那么,未来想要做更高阶的智能驾驶必备条件是什么?在大疆团队的设想中,是基本功和一体化的架构。

  首要的,就是基本功过硬。

  这个系统不依赖高精地图、不依赖昂贵的传感器的情况下,要完成基础ADAS的核心能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采用双目技术的灵犀智驾除了不依赖激光雷达,也不依赖高精地图这样的外部数据源。

  “许多城市道路其实还没有高精地图,我们要保证这套系统在全场景下可用,就需要系统本身的在线感知。”谢阗地称,高精地图、激光雷达是捷径,系统的基础感知和处理水平不够,可以先上装备,堆料实现功能。

  传感器、算法、算力、数据,自动驾驶的四座大山,不可能在某一个单项上突破之后拉近智能驾驶时代,一定是联合优化,齐头并进地往下走。

  在大疆看来,所谓的激光雷达派、双目视觉派,其实在工程实践中,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往前走背后的关键是基本功,是能不能用最基础的硬件实现最核心功能的能力。

  换句话说,大疆不追求在无限成本中尽可能做好智驾系统,覆盖尽可能多的Corner Case,而是基于工程和量产成本的考核下,用有限的东西把主要的场景打磨好。

  谢阗地向《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如此形容,“硬件、外部数据源、额外的配置就好比神兵利器,如果自身内功不高,靠神兵利器也能完成不少复杂的挑战,但很昂贵,而且受限制很多。真正的武林高手落叶飞花皆可用,没有神兵利器也能硬刚很多场景,如果再有神兵利器的加持,上限会非常高。”

  第二,需要一体化的构架。

  有的传统车型把某一个功能都单做了一套传感器和控制器,没办法把功能连续起来,也没办法在这个功能上继续往前升级,也就是无法进行OTA升级。

  谢阗地颇有深意说,在这台车上,灵犀智驾系统还有很大的潜力。

  而大疆车载与友商比有什么优势?他还总结了两点:

  一是有多年的智能系统开发的积累和沉淀,有着千万级别出货的智能系统设计研发量产的能力;

  二是有软硬件的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能力。

  谢阗地认为,“工程能力的实践与验证才是最大的坑。”

  比如说,双目方案有刚性连接,位置、角度、一致性在量产的时候必须要高度一致,在工厂的标定、高精度的生产方面有严苛的能力要求。

  “大疆有千万量级的出货,有多年的智能系统,从设计、研发、生产,这是工程能力的经验,有车规级的工厂,能够把自己的设计完全实现,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谢阗地说。

  “可以说大疆车载的优势,都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我们希望解决即将到来的智能驾驶时代的本质问题。”

  至于对大疆“智驾”的想象空间还有多少?

  谢阗地做了一个比喻,大疆车载是一个经验很丰富的厨子,能炒一个家常小炒,也能做满汉全席。“不能说因为炒了一个家常小炒,你说这个家常小炒里有哪些满汉全席的东西没端上去。”

  “如果将来我们要做一款价格定位更高、用户要求更高,对于智能驾驶体系的体验和特殊的场景应对都更高的产品,我们也会把满汉全席的产品定义全部做清楚,它还是一个工程化的问题。”

  或许,如大疆所预判,智能驾驶系统的普及之路,将会走得更加坚实。

  当然,这取决于消费者是否买单,一如无人机。当下,大疆对Kivi EV 2023款寄予了厚望。

  —THE END—

  出行百人会| AutocarMax

  追踪汽⻋出行产业链进化,关注新产品、新科技、商业逻辑与商业人物,影响圈层中有影响力的人。

光伏头条:

  编辑 | 国际能源网团队

今日能源热点

政策法规

1、国务院:推动“绿电入鲁”

  9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绿电入鲁”,支持山东加强与送端省份合作,积极参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新建特高压输电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2、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鼓励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

行业要闻

1、首家双碳能源革命研究院揭牌成立

  由6家中外机构联合成立的山西双碳能源革命研究院9月2日在山西太原揭牌成立。这是中国首家“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革命相结合的研究院,旨在打造引领能源科技发展和碳中和的科研高地。

2、国产大型太阳能无人机,首飞成功!

  9月3日,由航空工业一飞院研制的“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在陕西榆林顺利完成首飞任务,飞机状态良好,各系统运行正常,首飞圆满成功。

3、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首次开展跨省跨区送电参与现货市场结算

  近日,在南方能源监管局积极协调和大力推动下,择机再次开展海南送广东“点对点”周交易,并首次按照现货市场价格开展送电偏差结算,取得了区域市场启动试运行以来的重大突破。

企业动态

1、山西阳城西河煤业被责令停产整顿

  2022年9月1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西河煤业发生一起死亡2人的安全事故。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对该企业做出处罚,撤销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西河煤业有限公司二级标准化等级并且要进行停产整顿。

2、中石化2025年实现12万吨/年加氢能力!

  中国石化近日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文件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能力12万吨/年左右,全力满足消费终端加氢需求。

3、缓解澳洲“用电荒”阳光电源签下储能大单!

  近日,澳洲传统电力供应短缺加剧致使电价暴涨、停电频发,遭遇“用电荒”,与此同时,澳洲新能源日间发电高峰供过于求更导致限发和负电价现象。加装大型储能设备在稳定电网和保障电力供应方面正发挥主体作用,并成为澳洲电力市场调频调峰服务的优选。

国际头条

1、中亚地区最大风电项目实现融资关闭

  近日,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宣布,由Masdar建设的Navoiy500MW风电项目实现融资关闭。该项目是中亚地区最大的风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减少1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俄罗斯天然气全面暂停“北溪-1”供气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9月2日发表声明宣布,该公司在对“北溪-1”天然气管道压气站的最后一台运行的涡轮机进行检查时发现其损坏,因此该管道已被迫全方面停运。

  来源:国际能源网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您好,请问贵公司产品是否能应用于无人机上?另外公司在智能家居,充电桩,光伏产业相关方面是否有布局计划?谢谢。

  超声电子(000823.SZ)9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产品应用于无人机,也有产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充电桩等领域。

  (记者 陈鹏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是否有太阳能无人机的生产能力?

  航天科技(000901.SZ)9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业务不涉及太阳能无人机。

  (记者 毕陆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迈优威系留无人机:

  迈优威科技入选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2022年8月17日,江苏省科技厅发布了“江苏省2022年第五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

  迈优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为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这标志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官方的认证与肯定。这也意味着迈优威在系缆无人机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获得了政府和行业的充分认可。

  一项技术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生态’。从开创企业到入选科技型中小企业,迈优威系缆无人机团队奋斗了3年。早在2018年市场调研时,团队就发现,国外做系留无人机系统的厂家提出的概念很多,但是真正落地的成熟产品很少;国内能够同时具备系留基站和机载电源研发生产的企业,少之又少。系留基站主要考验的是企业在机械结构的开发能力,而机载电源则对电子电路设计和制造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迈优威科技具备电子电路方面的研发能力,自主研发设计生产了多款系留用机载电源,从1.5kw到10kw共计11款机载电源,可匹配大疆无人机和各类行业无人机。迈优威科技还具备工业设计能力,有自主的机加工制造中心,目前已推出4款系留基站,覆盖3.5kw到15kw供电功率,100-300m升空高度。

  目前,公司已拥有自有知识产权7件,同时成为国内外多家无人机企业的长期合作商,成为国内同时具备系留基站和机载电源开发定制的科技企业之一。

  此次入选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官方政府部门对迈优威系缆无人机产品应用技术及产品研发实力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公司科技创新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迈优威系缆无人机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发展为方向,加强创新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秉承“诚信、专业、服务、共赢”的理念砥砺前行。

军工ETF:

  时间:2022-09-07 来源:民生证券

  中证军工ETF(SH512680) #国防军工#

  1H22,民生军工成份(不含舰船类)营收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ROE为4.5%;净利率为10.5%,后两项指标首次出现微幅下降,但整体向好趋势不变。2Q22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上半年,无人机板块营收增速居前,锻造与成型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居前。整体来看,中报显示出军工行业的持续景气和增长韧性,与此前判断一致。

  趋势分析

  1H22营收/净利润稳步增长;费用率持续优化。1)民生军工成份(不含舰船类)合计实现营收2129亿元,YoY+16%;归母净利润215亿元,YoY+13%。净利率同比下滑0.2ppt至10.5%;ROE同比下滑0.1ppt至4.5%。2)期间费用率连续3年持续下降,但研发费用率连续3年持续提高,反映行业的治理改善及对长期成长持续性的重视。3)存货、应收票据及账款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3%、26%,规模持续增加反映行业下游的旺盛需求。4)总资产周转率整体平稳。信息化和新材料板块盈利能力较强;锻造与成型利润率提升最快。1H22各子板块中:1)无人机营收同比增长43%,增速领先于其他各板块,高出行业平均增速33.7ppt,表现靓眼。2)锻造与成型净利润同比增长58%,排名第一。

  3)信息化与新材料板块净利率分别是18.7%和17.5%,盈利能力排名前两位;锻造与成型净利率同比提升3.2ppt至15.5%,盈利能力提升最快。按照产业链环节看:上游利润率持续提升,1H18~1H22由28.3%持续提升至41.1%,净利率由9.7%提升到20.8%;主机厂毛利率稳定在12~15%之间,变化较为缓慢。无人机板块2Q22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材料及成型板块排第二。2Q22,1)民生军工成份(不含舰船类)营收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表观增速有所放缓,或是部分子板块的季度节奏所致。2)分板块看,无人机、新材料、锻造与成型营收同比增速领先于其他板块,分别是72%、24%和20%。无人机、锻造与成型、兵器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分别是68%、41%和38%;新材料增速排名第四,为19%。重点公司如振华科技、雷电微力、中无人机、隆达股份等在2Q22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

  建议关注

从行业数据来看,军工增长的韧性充分体现,业绩已经连续8个季度兑现。

  我们建议围绕“发动力、导弹、军机”产业链三条主线,聚焦“信息化和新材料”两个赛道。业绩增长确定叠加估值切换,配置性价比高。

  风险提示:产能扩充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确定性;行业政策发生变化等。

  中证军工ETF(SH512680) 航天宏图(SH688066)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老罗话指数投资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Lagom投资 @白话投资 @物不足智不明 @月下寒漪 @玩转ETF @指数基金 @正心投资 @502的牛 @青春的泥沼 @身没动心已远 @有谦 @风无雅@唐一军

stevenlee87:

中国第一架纯太阳能大型无人机完成首飞

  2022年9月6日

  中国第一架纯太阳能大型无人机完成首飞。

  这款无人机翼展有50米,靠铺贴在机翼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动力。

  设计者称,它的设计最高飞行高度达2万米,可以实现长时间高空低速飞行。

中无人机(SH688297):

  参考消息网9月7日报道 据法国《回声报》网站9月5日报道,由于能“自动弹射”,一架无人机可能会在任何地方突然出现而且难以被发现。因为无人机低空飞行且不会发出无线电波,这也是缘于其根据预先设定的地图自主导航... 网页链接

中无人机(SH688297):

  参考消息网9月7日报道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网站9月4日转引据新华社报道称,中国大型太阳能无人机“启明星50”9月3日顺利完成首飞。测试是在陕西榆林进行的。中国媒体报道称,飞行很成功,飞机各系统运转正常。... 网页链接

资本邦:

  观典防务(688287)2022年09月02日15:00-16:00于价值在线举行投资者关系活动,参与的投资者包括参与公司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所有投资者,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明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振冰财务负责人刘亚恩独立董事纪常伟保荐代表人纪若楠。

  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主要回复的问题有:

  1、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贵公司对工业无人机市场仅是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进行推广,但是对于未来的工业无人机并不准备进行深度布局呢?

  2、公司为什么没有官方网站,是出于保密方面的考量吗?

  3、请问在转板反馈意见中描述的参与某部民用无人机采购项目,现进展到什么程度?

  4、6月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谈及禁毒服务每年针对原植物监测的市场容量为30亿,现公司的业务占比不高,容量与现实差距大的原因是什么,公司实现快速扩张的障碍什么?

  5、智能防暴器市场容量近200亿,公司的生产销售规划是什么,现是否已有订单,是否能在近期内实现大的销售,同行业有无竞争对手?

  6、51%,请问现进度如何,完成后对公司业务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7、廊坊特种设备公司半年报中为亏损,现该公司是否已开始具备生产条件和进行生产经营?

  8、您好,请问公司无人机业务跟大疆有合作吗,如果有,大概情况如何?

  9、请问您们认为,观典防务业务增长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10、请简要介绍下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

  11、另外,自公司从北交所转板过来,似乎还没有建立公共的对外宣传的企业网站对吗?

  12、还是基于其它什么考虑?

  13、GD70无人机现仍处于什么阶段?

  14、请问李总,公司的主营业务及国内行业地位如何理解?

  15、公司在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业务模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16、李董秘,公司有哪些核心的技术优势?

  具体回复请参阅原文。

  网页链接

老范价值投资:

  1. 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1.1 公司技术底蕴雄厚

  联创光电全称“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江西省电子集团整合旗下746厂(现联创特种微电子)和834厂(现北方联创通信)于1999年成立,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约 4 亿元。

  2011年,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 公司国有性质变更为非国有。2012年完成首次定向增发 7267 万股,募集资金 4.57 亿元。

  母公司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原为江西省国资委下属国有独资企业。

  2010年江西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江西省电子集团 100%股权转让给赣商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 12 月 28 日,上海凯天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将持有的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46%的股权转让给伍锐先生,伍锐先生成为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同时成为联创光电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采用股份公司与分、子公司矩阵式的经营管理架构,形成强有力的股份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实现股份公司集中管理,分、子公司灵活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

  由公司各职能中心按职责、权限和程序对各产业板块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与管控,形成公司对各分、子公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

  公司前期主营业务为背光源产品、智能控制器产品、电线电缆产品。

  2019 年,公司提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主体战略,逐步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大力 推进激光、超导等新兴产业发展。

  与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布局高温超导产业,成功研制国际上功率最大的兆瓦级高温超导磁体感应加热装置;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九院十所)联合设立“江西中久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激光武器装备亮相第十三届珠海航天航空博览会。

  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建立了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四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拥有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产品”、“厦门市著名商标”等称号。

  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授权有效专利 332 项,其中:发明专利 62 项,实用新型专利 248 项,外观设计专利 22 项;软件著作权 112 项。

  控股子公司华联电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激光项目获得“军工四证”,实现公司在“低慢小”目标激光硬杀伤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超导感应加热技术被评为“江西十大科技成果”,牵头制定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国家技术标准。

  1.2 产业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更佳

  公司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收入含金量。

  公司 2021 年营业收入 35.86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 少 6.29%;实现归母净利润 2.32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14.22%。

  利润减少主要原 因是 2020 年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分摊费用 7585.77 万元。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21.65 亿元,同比增长 13.43%;归母净利润 1.79 亿元,同比增长 17.62%。

  根据 2020 年股权激励草案,2020-2023 年各期需摊销的总费用分别为 1971.33、6871.48、3323.09、1351.77 万元。

  公司当前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系列产品、背光源系列产品、光电通信与智能装备线缆及金属材料产品、半导体激光系列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对竞争力稍弱的传统产业逐步压缩,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2021 年,公司智能控制产品收入 19.96 亿元,占比达到 55.67%,收入同比上升了 29.45%;背光源及应用产品收入 11.42 亿元,占比达到 31.85%,收入同比下降了 7.11%;光电通信缆、智能装备缆及金属材料收入 1.87 亿元,占比达到 5.23%,收入同比下降了 68.68%;半导体激光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收入 1.23 亿元,占比达到 3.42%,收入同比下降 28.95%。

  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增强。

  2021 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13.9%,较上年同期毛利率 13.65%增长了 0.25 个百分点。

  其中智能控制产品毛利率为 16.87%,较上年毛利率 17.43%下降了 0.56 个百分点,主要是整体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成本上升;背光源及应用产品毛利率为 5.64%,较上年毛利率 11.44%下降了 5.80 个百分点,主要是国内外疫情影响及背光源行业竞争激烈,订单量下降明显,订单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下滑,故压缩了手机端的业务规模;

  光电通信缆、智能装备缆及金属材料产品毛利率为 16.48%,较上年毛利率 5.28%增长了 11.20 个百分点;半导体激光系列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毛利率为 38.38%,较上年毛利率 26.76%增加了 11.62 个百分点,主要是激光板快产品趋于成熟,转型成效显著。

  2022 年上半年,公司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在基本稳定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收入含金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1.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62%,产业升级效果初显。

  1.3 剥离亏损业务,提升收入含金量

  公司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经营方针,重点打造激光和超导两个高科技新兴产业,通过清理、整顿等方式逐步整顿特微、电缆、背光源等发展空间小的产业,有序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致力于成为科技领先型军民融合企业。

  公司 2021 年业绩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背光源业务影响。背光源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工控、车载、电脑等背光源显示领域。2021 年该板块累计实现营收 8.99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1.1%,亏损 6697 万元。

  背光源发展空间受限、市场竞争激烈。

  受疫情影响,背光源市场需求量下降;毛利率水平不断收窄,利润空间小。

  2022 年 6 月 13 日,公司与中基恒光签署《股权转让之意向协议》,拟剥离背光源板块,将间接持有的联创致光控股股权转让给中基恒光,即将联创致光剥离出表。联创致光成立于 2004 年,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等。

  2021 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 8.99 亿 元、-6697 万元,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分别为 2.39 亿元、-683.28 万元。

  此外,由于发展空间小、利润空间有限,公司于 2021 年先后出清了江西联凯塑业、江西联创特微两家子公司的股权;2022 年上半年已完成传统电力缆资产剥离。

  1.4 股权激励稳固核心骨干

  公司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考核分配机制,通过长效激励机制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骨干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020 年 11 月 2 日,公司召开了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和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公司 2020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同意授予董事长曾智斌先生、董事兼总裁(时任)李中煜先生、以及 15 名其他核心员工等共 17 名激励对象 1200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44347.6750 万股的 2.71%,授予价格为 11.26 元/股,并于同年 12 月 22 日实际授予。公司总股本由 4.43 亿股增加至 4.55 亿股。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共有三个解除限售期,考核年度为 2020、2021、2022 三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

  2. 激光器业务:行业应用广、需求大,公司产品放量

  2.1 激光产业规模逐年增加

  激光器是能发射激光的装置。

  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是粒子数反转和增益大于损耗,因此,泵浦源、工作物质是装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激光工作物质是指用来实现粒子数反转并产生光的受辐射放大作用的物质体系,有时也称为激光增益媒质,它们可以是固体(晶体、玻璃)、气体(原子气体、离子气体、分子气体)、半导体和液体等媒质。泵浦源是指为使激光工作物质实现并维持粒子数反转而提供能量来源的机构或装置。

  根据工作物质和激光器运转条件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激励装置,常见的有光学激励、气体放电激励、化学激励、核能激励。

  激光器中常见的组成部分还有谐振腔,可使腔内的光子有一致的频率、相位和运行方向,从而使激光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

  谐振腔能够缩短工作物质的长度,还能通过改变自身长度来调节所产生激光的模式(即选模),因此大部分激光器都具有谐振腔。

  激光器较为常见的分类有四种,即按增益介质(工作物质)、输出功率、工作方式和脉冲宽度区分。

  按照增益介质,激光器分为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固体激光器包括红宝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等。

  按照输出功率,可分为小功率(0-100W)、中功率(100-1kW)、高功率(1kW 以上)。

  按照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按照输出波长,可分为红外激光器、可见光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等。

  图表 15:激光器结构 图表 16:激光器分类

  激光产业上游主要为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包括激光晶体、激光气体、激光灯、激光电源、激光加工镀膜、激光器元部件、激光配套软件等。产业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产业下游为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及仪器设备,包括激光加工、光通信、激光医疗、激光测量、激光武器等。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数据,从全球市场看,2014 至 2021 年,全球激光器市场销售规模由 93.6 亿美元增长至 184.8 亿美元,期间 CAGR 为 10.21%。

  2024 年全球激光器销售收入有望达到 206.3 亿美元。2020 年全球激光产业下游细分领域中,材料与光刻目前是激光器的第一大应用领域,相关的激光器收入为 63 亿美元,占比 39.6%;通信与光存储相关的激光器收入为 39 亿美元,占比 24.5%,位居第二;科研与军事、医疗与美容等市场销售收入紧随其后,行业下游应用端呈现出明显的扩散式发展态势。

  图表 18:全球激光器市场销售规模 图表 19:全球激光器 2020 年应用市场占比

  2.4 依托九院十所,激光产业完备

  公司的激光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中久激光和间接控股孙公司中久光电开展。

  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九院十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分别于 2019 和 2020 年联合成立中久光电产业研究院和中久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中久光电主要开展光电产品与激光技术研发;中久激光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批产。

  中久激光产业项目以半导体激光器封装、光纤耦合模组、激光制造光源、军民融合产业为发 展方向,通过中久激光产业项目的落地,带动区域 300 亿元以上的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具备完整激光装备产业链的特色园区。

  公司激光器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源)和光纤激光器。

  泵浦源为器件型产品,光纤激光器为系统集成型产品。2020 年,中久光电完成 140W 军品级泵浦源首件鉴定;2021 年,首次实现宇航级泵浦源订单批量交付。

  截至 2021 年底,激光产业实现了 400W 大功率泵浦源、1500W 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与交付。其中,400W 大功率泵浦源产业化实现了关键技术与量产交付,窄线宽保偏光纤激光器完成产线搭建并全面进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

  公司的大功率高亮度尾纤 LD 泵浦源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核心部件实现全自主化,改变了国内半导体激光产业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

  公司激光业务产能快速释放,激光系列产品订单数量高速增长。

  公司调研纪要披露,2020 年度及之前的产品只有泵浦源器件,2021 年全年仅实现收入 3151 万元;而 2022 年 1-4 月,公司新增订单金额已达到 19051 万元,较上年全年订单总金额 3705 万元的增幅已达 414.2%。

  2022 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537 万元、净利润 2368 万元,上年同期的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 0.67 万元、-672.56 万元。

  目前激光系列业务 3.5 亿元产能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其中,约 2 亿元订单已完成交付,剩余订单也将在年内完成生产和交付,包括泵浦源、激光器、激光电源等项目。

  3. 激光武器:无人机反制主力军

  3.1 激光武器是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是一种新概念武器,由核心的激光器和跟踪、瞄准、光束控制、发射装置等组成。它依靠输出高能量的激光束去攻击目标,直接毁伤、破坏目标或使之丧失作战效能。其原理是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等特性,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烧蚀效应。

  强激光束照射在目标上,部分能量被靶材吸收后转化为热能,使表层材料加热、软化、熔融、汽化直至电离,使靶材表面形成凹坑甚至穿孔。这种烧蚀作用是激光对目标的基本破坏形式。

  第二是激波效应。激波是指气流中的强压缩波。超音速运动的物体会压缩前方的气流,形成一个压力、温度和密度突然升高、流速突然减慢的波面,即激波。激波传播到靶材背面,会产生强大的反射。外表面的激光与内表面的激波同时对靶材前后夹击,会立即拉断靶材,造成层裂破坏。

  第三是辐射效应。靶材表面因汽化而形成等离子体云,等离子体大量地吞噬激光能量,一方面对激光起到屏蔽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够辐射出紫外线甚至 X 射线,造成靶材结构及其内部电子、光电元器件损伤。

  与传统杀伤性武器相比,激光武器具有五大优势:

  一是快速。用火炮、导弹攻击运动目标时,必须由火控系统预先计算出提前量,而激光以每秒 30 万公里的光速传播,响应速度快,发射瞬间即可命中目标;

  二是灵活。发射激光束几乎没有后坐力,易于迅速变换射击方向,并且射击频率高,能在短时间内拦击不同方向上的多个目标。在抗击空中目标饱和攻击的地面、海上防空作战中,这个优势是现有防空武器系统无法企及的;

  三是准确。激光束发散角很小,可以准确地聚焦在目标上,甚至直接瞄准和击中目标的薄弱部件,把“指哪儿打哪儿”和“打哪儿指哪儿”合为一体,精确度极高;

  四是作战效费比高。一枚中程地空导弹需要数十万美元,一枚单兵便携式近程防空导弹也要几万美元,而兆瓦级的氟化氘激光器发射一次只要几千美元,二氧化碳激光器发射一次只要数百美元,它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五是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激光武器本身对作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小,激光也不受电磁干扰,在复杂战场电磁环境中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此外激光武器还具有能多次重复使用、无放射性污染等优良特性。

  激光武器根据能量不同,可分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低能激光武器可以致盲或致死作战人员,也可以干扰或破坏武器系统的光学器件、电子元器件等;高能激光武器可以直接摧毁武器系统。

  在用途上,主要分为用于致盲、防空的战术激光武器和用于反卫星、反弹道导弹的战略激光武器。

  战术激光武器突出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可拦截突然出现的低空目标,作用距离通常在数千米以内,拦截多目标时能迅速变换涉及对象,灵活地对付多个目标。战术激光武器包括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和高能战术激光武器两种。

  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采用中小功率激光器,平均功率在万瓦级以下。战略激光武器,是一种用于攻击战略导弹或卫星的激光武器,射程在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激光功率在千瓦级以上。

  激光武器目前主要应用于边境防卫、政府首脑机关、机场、油库、核电站等。

  激光武器的载荷方式通常有舰载,机载以及车载,还可装载于人造卫星。

  激光武器装在人造卫星上,可以攻击刚起飞尚在推进阶段的洲际导弹(在起飞后八分钟内),或攻击轨道上敌方的人造卫星。

  激光武器装在地面则可以击落飞机或从上空飞过的卫星,装在船上则可打击来袭之导弹。装在飞机上亦可打击敌机或导弹。

  激光武器是对付无人机“狼群攻击”的有效防御武器。

  现代无人机已成为信息时代战场上一种集“侦、打、评、扰”于一体的高端武器系统。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作战效能的显著提升,无人机已成为未来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作战平台之一。因此反制无人机和反制“低慢小”目标是各国在低空防护、反恐维稳、重要设施防卫、应对新型战争模式等方面急需发展和建立的重要技术手段。

  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以其为代表的“低慢小”飞行器已成为恐怖分子和其他敌对势力从事非法活动的重要媒介。

  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统计,从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1 月期间,仅半年内在美国就有 583 起无人机安全事故被 FAA 记录在案。

  国家核心要害部门、重要的军民用设施、大型活动现场等易受到来自“低慢小”飞行器的恐怖威胁。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多为探测跟踪预警技术、干扰技术和伪装欺骗技术,其技术产品目的是对敌方无人机进行干扰和驱逐,但是对于抗干扰加固措施的目标其扰效能大幅度下降或无效,真正能够起到对无人机毁伤的技术多为导弹技术、微波武器技术和常规火力毁伤技术。

  导弹拦截无人机成本高,附带损伤严重;由于无人机机动性强,常规的火力方法(如狙击手拦截、高炮拦截)难以准确瞄准目标,命中概率较低,附带损伤大,作战效能不佳;微波武器的反无人机技术,系统体积庞大,附带伤害大。

  三种方式均不适合城市、核电站、油库等场合。针对小型无人机出没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激光反制系统有着无附带损伤、打击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使其成为反无人机为代表的 “低慢小”的低空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

  3.2 公司激光反制装备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公司的激光反制装备主要是光刃系列产品,目前拥有光刃-I 和光刃-II 两款。

  光刃 -I 型为紧凑式激光拦截装备,能够兼容多类防卫体系,并在雷达侦测数据的定位引导 下,快速对复杂环境中的“低慢小”飞行目标实时精准光学攻击(探测、拦截、捕获、跟踪等),实现防止黑飞、侵扰、监听、拍摄、非法宣传等安全威胁的目的。

  “光刃-I 型低空反制项目”攻克了总体设计集成、ATP 控制、目标识别、高精跟瞄、主动照 明、单模高功率激光器等关键技术,其中复杂背景目标识别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总体设计、主动照明、高精跟瞄等技术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光刃-I 已完成研制,成功拦截预定目标,于 2021 年亮相珠海航天航空博览会,系我国高能激光反制装备在安防应用领域的首次亮相。光刃-II 型激光反制装备能够集成整套高能激光低空防卫体系,在机动状态下自主高精度完成捕获、跟踪、瞄准与攻击防卫任务的特点。

  公司激光业务具有技术与成本优势。

  同样的杀伤效果,公司产品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因此在合理的利润空间下,成本优势较为明显,有利于促进公司激光反制装备的快速市场化。

  另外,公司激光业务还具备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公司激光产业布局齐全,既自主研发激光武器装备,同时对激光武器装备的核心部件泵浦源、激光器等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激光武器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从泵浦源核心器件、到激光器集成,再到光刃系列激光武器装备的关键技术和规模化产能优势。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在军工领域,激光反制武器的推广方向是公安等特装市场和中东等军贸市场,同时,计划加大客户的多样化程度,积极向安防领域和军民融合领域拓展,包括机场、边境、大型活动安保、核电站、油库等低空防卫领域。

  公司正力争实现激光武器用光纤激光器的批产和激光反制武器国内、国外市场的双突破。

  公司光刃产品已完成公安部产品验证,军贸资质正在办理中,目前已有江西、广东、湖南等 多个项目处于对接商谈阶段,包括重要会议安保项目、军贸公司出口项目等。

  后续市场的部分潜在客户主要有公安、武警、政府、机场等国内城市安保及中亚、西亚、东 南亚等国外要地防卫与城市安保市场等。

  反制无人机激光武器依然是新兴产业,公司未来目标市场主要集中于国内军品、国内军民融合、国际军贸等。

  国内军品市场包括公安、武警、边境防卫采购需求,国内军民融合市场包括重要活动会场、机场、油库、核电站等城市安保市场;国际军贸市场包括中东、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军贸出口相对优势的地区市场。

  4. 高温超导:节能特性带动市场需求

  4.1 高温超导是“绿色”加热技术

  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是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由荷兰科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等人于 1911 年发现。

  超导产业链上游为矿资源,如钇、钡、铋、锶、硼等金属。中游是超导材料,如 YBCO,BSCCO 和 MgB2 等;下游是超导应用产品,如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超导滤波、超导储能以及超导发电机等。

  超导感应加热是“绿色”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金属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热处理设备有燃气炉、电阻炉、交流感应加热炉等。超导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是将零电阻的超导导线绕制成磁体,产生强且稳定的磁场。利用电机驱动被加热工件在磁场中旋转,从而产生涡流实现对工件的加热。

  相较于传统加热技术,超导加热能够实现高穿透力、高能效、高均匀性、高梯度性的高品质的特性,具有颠覆性的提质降耗优势,将为金属热加工行业提供新的发展选择。

  随着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发展,感应加热发展十分迅速,传统加热方式将有望被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并被誉为“绿色加热”方式的感应加热所替代。

  绿色发展战略助推超导感应加热设备需求增加。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规划中提出单位 GDP 碳排放降低 18%的目标,要求积极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超导感应加热器适应我国绿色发展战略需求,对传统产业实施全局性绿色化改造,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是推动金属加工行业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公司预计,按照月生产 5656 吨极限产能计算,每年可节省 800 万度电,比现在普遍使用的工频炉节能 42%。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产业化应用项目运行下来,相较电阻炉节能 60%以上。

  4.2 高温超导感应设备市场空间较大

  高温超导感应设备主要集中于铜铝型材挤压机配套、钛及钛合金等高端非磁性金属加热、镁合金(镁铝合金)加热、晶硅生长炉、金属熔炼及半导体熔融、超导磁选机等应用领域。

  联创超导首席科学家洪志勇 2022 年 1 月 24 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以每台挤压机配套 1 台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计算,国内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市场容量约为 4500 台,每年新增市场需求数量为 200 台。

  若将现有 40%大中型铝型材挤压机的加热炉改造配备为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则大型、中型铝挤压设备市场需求约为 2000 台,仅此一项市场容量就约 200 亿元规模。

  综合国内外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市场需求看,大型超导感应设备在金属热加工领域,预计替换、及新增约 7000 台。

  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每台价格 1000-1500 万元。市场空间达到 700-1050 亿元。可为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器进行配套外,还可用于高温超导污水磁分离、磁选矿、可控核聚变、海军扫雷、磁悬浮等军用、民用领域,未来也将是千亿元级的市场应用规模。

  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系列产品形成产业化后,聚焦的市场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大型铝挤压、锻造设备,在此领域,超导感应加热器凭借其高效节能、为客户节省大量成本的特点抢占市场。

  目前,全球的铝材挤压机数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俄罗斯,其中中国的挤压机约占全球总数的 65%。

  高温超导加热设备优异的加热性价比,在挤压铝棒直径为 160mm~480mm 的大/中型挤压机市场中具有显著优势。

  我国平均每年投产大中型挤压机数量接近 100 条 3000T 级以上大、中型挤压机产线。国外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对铝型材需求量也十分巨大。欧洲的海德鲁集团已经开始关注超导感应加热设备替代传统感应加热设备,并将逐步替代。

  4.3 公司超导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高温超导业务板块由参股公司联创超导实施。

  联创超导成立于 2019 年 6 月,由公司和江西省电子集团共同投资组建。联创超导专注于大容量高温超导强磁场低频感应加热设备、基于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高端电工装备等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

  联创超导已与国家电加热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合作,共同推进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装置的国家标准制定,作为目前国内首家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的生产单位,应邀加入“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21”工作组,国标委已同意由联创超导牵头制定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装置国家标准。

  公司目前具备生产单工位、双工位、四工位、八工位的超导加热装置。公司的超导加热装置主要由超导磁体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组成。

  超导磁体系统由超导磁体、低温制冷单元和铁心等组成,采用大口径传导式超导磁体技术和气隙可调铁心结构设计技术。

  机械传动系统由变频电机、减速机、滑板、顶紧装置、主轴箱和夹具等组成,采用顶力中转机构和大扭矩强顶力主轴技术。实时测控系统采用 PLC 作为控制核心,集机电控制、磁体励磁控制、参数监测和加热过程监控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装置高度自动化。

  公司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产品目前无直接竞争对手。

  目前,高温超导感应加热技术只有中国、德国、韩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公司高温超导感应加热技术已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拥有全球唯一的兆瓦级及中口径和大口径技术能力,国外产品相较于公司产品仍有技术差距,应用领域及普及度较为有限。

  公司对于高温超导设备的营销有三种模式,一是直接销售产品,二是通过租赁方式出租,三是能源管理模式。能源管理模式下,企业不需要直接购买设备,但是省下的电费公司和客户进行分成。公司披露,公司计划将超导产业业务从产能、产品、市场、规模进行全面提升。

  公司目前超导设备产能在 20 台左右,2022 年 6 月超导二期车间正式启动。二期车间投产后,超导累计产能预计达到 50 台;后期公司计划在铝产业集中的区域布局超导产业园,预计开工后 2 年左右逐步达到满产状态,超导累计产能将达到 200 台。

  产品方面,专注于大容量高温超导强磁场低频感应加热设备、基于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高端电工装备。市场方面,服务包括金属加工、熔炼、半导体晶圆生产、超导电力、可控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磁浮交通等国计民生战略性领域;产品线上下游延伸到超导材料导体,低温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等板块。

  规模方面,公司规模达到 500 人,年营收达到数百亿元等级,在国际超导应用领域首屈一指的中国核心硬科技行业龙头企业。公司超导已有 17 项专利,其中 2022 年上半年新增 8 项发明专利。

  4.4 产品获央企客户验证并进入市场

  公司的高温超导项目于 2013 年 1 月启动,经过 6 年的技术开发与调试后,实现产业化,于 2021 年 12 月正式向中铝集团交付第一台超导加热装置,2022 年 2 月完成验收。

  联创超导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实现航空高端铝型材锻造领域的成功应用,并荣获由业内专家评选的 2021 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

  公司的超导感应设备产品获得客户认可,正式进入新的商业化全面推广阶段。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中铝集团。2021 年末,公司将国际首台大容量超导感应加热器正式交付中铝,主要应用于军工和高端航空铝材。

  2022 年 3 月,在东轻现场完成试生产验收后,目前已全面用于锻压生产,产品包括 2/5/6/7 系航空或军工用大型铝结构锻件。

  经东轻公司检测,超导炉替代原有电阻炉后,产品晶粒度明显得到细化,尤其 2/7 系硬铝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原有产品。经现场对比测试,超导炉吨能耗在 160kWh/吨左右,相比电阻炉,节能 60%以上,效果显著。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中心研究超导强磁场下材料热加工技术的专用设备已开工生产,该设备是首次开发的多功能超导强磁场科研设备。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超导热加工研究中心并购买使用该套设备。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5.1. 核心假设与盈利预测

  (1)智能控制产品:公司智能控制产品以家电控制为主,拓展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假定营业收入稳定,毛利率参考和而泰、拓邦股份等,下滑至 14%并保持稳定。

  (2)背光源及应用产品:公司已与无关联第三方签订了《股权转让之意向协议》,拟将主要运营背光源产品的联创致光公司剥离出表,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分别联创致光 2022 年下半年出表与否两种情况。假定联创致光外业务毛利率逐步恢复至 2020 年水平。

  (3)光电通信缆、智能装备缆及金属材料:报告期内,公司与无关联第三方完成交易,将电力缆相关资产进行了剥离。假定联创电缆 2022 年下半年出表。

  (4)半导体激光系列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公司半年报披露,中久激光实行以销定产策略,目前 3.5 亿元产能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其中约 2 亿元订单已完成生产并交付,剩余订单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生产并交付给客户。假定毛利率维持稳定。

  (5)高温超导: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目前超导设备产能在 20 台左右,今年 6 月超导二期车间正式启动,预计 2 个月之内投产,二期车间投产后将新增 30 台产能,今年内的超导累计产能将达到 50 台。

  后期公司计划在铝产业集中的区域附近布局超导产业园(正在洽谈,计划年内完成选址,尽快开工建设,采用模块化投建方式,实现边建边投产,预计开工后 2 年左右逐步达到满产状态),超导产业园规划的满产产能为 150 台,最后实现年产 200 台的目标。假定 2022-2024 年高温超导装备销量分为别 7、20、40 台。

  5.2. 估值

  若联创致光完成出表,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70/33.18/37.42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24%/-4.39%/12.79%,CAGR 为 1.4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5/5.63/7.34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74.57%/39.11%/30.43%,EPS 分别为 0.89/1.24/1.61 元/股,CAGR 为 46.89%。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33/23/18 倍。

  若联创致光不能完成出表,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39.20/42.18/46.42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9.31%/7.60%/10.06%,CAGR 为 8.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7/4.75/6.4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45.55%/40.89%/35.78%,EPS 分别为 0.74/1.04/1.42 元/股,CAGR 为 40.68%。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39/28/20 倍。

  公司激光器和激光武器产品、高温超导产品贡献主要增长,缺少可比公司。我们测算,公司未来三年盈利增速 CAGR 为 46.89%,以 PEG 估值方法,我们给予公司 2022 年 45 倍 PE,目标市值 182 亿元,对应股价 40 元。

  6. 风险提示

  1)转型风险。随着公司产业链不断拓展和延伸,在业务和产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相关产品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受研发能力、技术的先进性、人才的稳定性、市场拓展能力以及国家产业政策、世界经济形势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联创光电出表存在无法完成的风险。

  2)管理风险。由于业务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对公司经营决策、客户开拓、人才引进、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能否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存在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近年来各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也持续增加,若主要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中无人机(SH688297):

  9月6日11时40分,在有关方面的统一部署下,双尾蝎无人机第三轮次出动,驰援泸定抗震救灾一线,实施应急通信保障,并开展灾情广域巡查,打通抗震救灾“最后一公里”,确保“生命线”畅通。 9月5日12时... 网页链接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舒娅疆 蒙婷婷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突发6.8级地震。《证券日报》记者连线多家企业获悉,相关公司位于甘孜州或四川省其他地区的业务未受地震影响,多家上市公司立刻响应,积极实施救援行动。其中,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响应,以实际行动助力灾区救援。五粮液集团9月6日宣布,向四川甘孜泸定及雅安地震灾区分别捐赠1000万元、500万元,用于赈灾救援和灾后重建。康弘药业、雅化集团等公司正筹...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