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今日SH600619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14 17:53:19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飞鱼小哥哥:

  海立股份(SH600619)这个瘪三股,一泻千里!

万亩小九D又红了:

  南昌海立连续5年获得南昌市工业企业销售30强荣誉称号 网页链接

  一亩(ZH2059287)

  海立股份(SH600619)

杭州西斗门:

  海立股份(SH600619)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产业外新伙伴的加入。隶属于上海电气旗下的海立股份,在白色家电领域已拥有较高市场份额,随着近年来集团转型战略的深入,通过收购马瑞利空调业务,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市场。

  2021年4月18日,合资公司海立马瑞利控股有限公司举行全球总部启动运营仪式,并发布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未来,伴随合资公司业务的开展,海立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也将不断升级。

  海立马瑞利全球总部启动运营仪式

拓展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战略转型

  海立与马瑞利的合作始于2019年8月,当时马瑞利受让了海立股份子公司上海海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5%股权,实现了双方在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业务的合作。不久之后的2019年8月29日,海立股份与马瑞利签订《合作意向备忘录》,并于2020年9月4日正式签约汽车零部件合资项目。

  合资项目包括马瑞利将其汽车空调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资产和业务(2019年业务规模达917亿日元)进行剥离重组,并设立马瑞利香港作为整合目标资产和业务的主体,海立股份收购马瑞利香港60%的股权。项目完成后,合资公司更名为海立马瑞利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1月28日,海立股份与马瑞利完成了该业务的交割。

  此次收购的背后,离不开海立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长期关注。早在2000年,海立就已涉足汽车零部件业务。基于多年来形成的“机电领域技术研发能力、大规模精益制造管理能力、规模化运营成本管控能力、中间产品顾客和市场能力”四大核心竞争力,海立已从战略上把汽车零部件业务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板块,并一直在寻求进入机会。

  据悉,海立近年来制定了企业转型三大战略,即:从白色家电发展到汽车零部件,从核心零部件发展到系统集成,从国内市场为主发展到国际化布局。此次交易,有助于海立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领先的汽车压缩机和空调系统供应商,并拥有全球业务布局、研发能力和客户资源。海立集团董事、总经理庄华表示:“海立现有的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将与马瑞利热泵系统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完整的环境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海立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快速做大,形成海立第二主业。”

  海立集团董事、总经理庄华

  成立后的海立马瑞利运营总部分别设在中国上海与日本埼玉。目前公司在中国、日本、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韩国、英国、西班牙9个国家拥有28个工厂以及5个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机构。“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合资公司将致力于研发、制造、销售世界级汽车空调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双方母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拓展全球市场。” 庄华说道。

整合技术优势,成为热管理系统供应商

  对于合资公司的未来,海立的目标是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第一梯队”,并转型为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根据初步规划,海立马瑞利将在上海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并考虑在安徽新建热交换器核心工厂,在四川设立汽车空调电机制造基地,以更好地整合制造资源、优化供应链。

  此外,海立集团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之一“海立集团建设海立科技创新中心(HTIC)项目”也将助力海立马瑞利实现战略规划。HTIC初期将聚焦在2个技术领域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包括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先进电机及驱动控制技术,将逐步整合现有的研发资源,建设4个共享技术服务平台(数字化设计仿真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新材料应用平台、分析测试平台),为海立多个业务板块提供技术服务。

  在本次全球总部的启动运营仪式上,海立马瑞利也发布了公司最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热泵技术为核心,整合了海立超高效率涡旋电动压缩机与马瑞利空调系统技术,大幅改善空调能效比,可在冬季大大提升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其热泵系统具有制冷、制热、除湿、除霜功能,并具有高度集成化,提高了车辆的搭载性。系统工作环境范围扩大、可适用于全球市场环境,同时系统安全性大幅度提高。目前海立马瑞利已经与欧美日多个头部汽车主机厂及中国主要新势力车企接洽推进系统的匹配项目。

  适用于EV/PHEV的间接热泵系统

  谈及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庄华表示,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是多个技术路线并存的。具体来说,纯电动汽车对制热、NVH、能效比等都有更高的要求,而混动对制热的需求相对较小,但对安装空间的要求较高。海立马瑞利着眼于从核心部件研发,根据场景需求的不同组合应用以满足多种路线的需求。今后,随着智能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使用场景和产品属性也会发生改变,对整车热管理将提出更高要求。

  “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在整体架构、精细温控和运行效率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和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应用占比还不高,空调系统、电池温控系统和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也以分开控制为主。未来,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的应用以及热管理系统高度集成都会加速成长。” 庄华说道。

  正是看到未来的市场趋势,电驱动系统和电源管理将是海立下一步考虑的方向。未来,海立将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领域发力,力争以前瞻性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杭州西斗门:

  海立股份(SH600619)

  据日经新闻报道:截至2021年底,马瑞利集团已连续第4年亏损,其所背负的债务在2021年9月已到达95亿美元。据知情人透露,到目前为止,马瑞利的总债务可能已超越总资产,即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马瑞利集团主要经营汽车照明、电驱动、空调、仪表盘等系统及部件,由原日产汽车旗下的零部件供应商Calsonic Kansei(康奈可)和FCA汽车旗下Magneti Marelli于2018年合并而成。

  2016年11月,美国著名私募股权基金——KKR (Kohlberg Kravis Roberts)以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产旗下的汽车空调和仪表盘供应商Calsonic Kansei,并于在两年后,即2018年8月再度出手——斥资65亿美元将菲亚特旗下的意大利汽车零部件制造商Magneti Marelli连盆端走。

  随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人KKR 强行将严肃刻板的日本康奈可与自由散漫的意大利马瑞利撮合在一起,并诞生了年销售额约150亿欧元的“意日混血”。鉴于马瑞利这个名号在全球比康奈可更吃得开,合并后的集团仍取名“马瑞利”,但是将logo “M”的颜色由深蓝改为康奈可的浅蓝,以宽慰日本人。

  新马瑞利CEO仍由原Calsonic Kansei的总裁德国人Beda Bolzenius担任,他的任务是完成逐步完成整合,带领新公司冲入全球汽车零部件前5强。

  就这样,私募股权投资人认为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坐等新公司整合成功、业绩蒸蒸日上,就能源源不断收割利润。

  然而,令私募股权始料未及、大跌眼镜的是:新合并的马瑞利销售额逐年下跌,从2017年的合并销售额159亿欧一路下滑到2020年104亿欧,跌幅高达30%。而集团的负债则长期处于高位,截止去年9月,负债高达95亿美元,并于2022开年后继续攀升。

  为了渡过难关,马瑞利决定在今年3月份在日本发起“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由日本政府出面调解其与债主之间的债务问题:

  如果调解成功,新老债主(银行)愿意出资相助,马瑞利或许能藉此维系日常运营。

  如果调解失败,可能要走法律程序,强迫债主(银行)放弃部分债权。

  与此同时马瑞利还向“前东家"——Nissan和FCA求救,要求这两大客户提前买下马瑞利的存货,保证后面继续给订单,并分担一部关厂费用。如果二者见死不救的话,马瑞利很有可能无法为两家汽车制造商供货而导致整车停线。

  为何当初雄心勃勃的马瑞利会遭遇如此困境呢?《汽车制造中文版》认为,撇开汽车行业萧条、疫情、芯片等外部因素,主要还是新马瑞利内部的诸多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1. 汽车行业处于变革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新技术、购买新设备,而高昂的研发费和固定投资成本势必会削减利润,这是KKR私募基金所不能接受的。

  2. 公司的制造成本太高,据KKR合伙人、马瑞利执行主席Dinesh Paliwal透露,马瑞利每产生1元钱的毛利,却需要花掉2.72元的成本,远高于同行竞争对手。

  3. 私募股权投资涉猎太广,“外行领导内行”,难以整合收编来的两家风格迥异的跨国公司,未能形成协同效应。

  对于上述问题,KKR的解决方案是将从汽车音响制造专家哈曼(Harman)的CEO Dinesh Paliwal挖来当KKR的合伙人,并任命他为马瑞利的执行主席,以期“内行领导内行”。

  Dinesh Paliwal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掉为老康奈可和新马瑞利累计工作4年的现任CEO Beda Bolzenius,然后将其在哈曼的下属、原哈曼全球运营执行副总裁David Slump招来,放在马瑞利新任CEO的宝座上。

  那么,哈曼音响二人组能否带领马瑞利集团降低运营成本、削减负债,并最终走出困境、走向辉煌?

  我们拭目以待。

杭州西斗门:

  海立股份(SH600619)

  我艹艹艹,下面托盘干嘛,格局去哪里了啊?

产业在线ChinaIOL:

  【海立股份:加速汽车零部件第二主业的发展】海立股份(600619)于9月8日在全景网参加2022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在线上交流活动中,公司董事会秘书罗敏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将积极通过坚持压缩机主业产销规模的提升、产品结构的加快调整和降本增效,以提升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坚持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汽车零部件第二主业的发展。

短线交易媛:

  数据来源:才次方网的涨停连三阴跟踪计划

  #才次方# 海立股份(SH600619)

杭州西斗门:

  海立股份(SH600619)

  2019年美国私募巨头KKR从当时的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手中收购马瑞利时,肯定不会想到某一天马瑞利会走到濒临破产的地步。

  收购优质或有潜力的资产,而后加以整合运营从而获利,是投资公司的常规操作。正如2016年11月,KKR收购了日产旗下的汽车空调和仪表盘供应商康奈可,又在2019年通过康奈可将菲亚特克莱斯勒旗下汽车零部件部门马涅蒂·马瑞利收入囊中。随后,KKR将康奈可和马涅蒂·马瑞利合并,组建了一家“日意混血”的零部件集团。由于马瑞利这个名号在全球比康奈可更响亮,合并后的新集团仍命名为“马瑞利”。

  就在KKR以为一切安排妥当,坐等收割利润时,后续发展却令其大跌眼镜。新诞生的马瑞利集团营收逐年下跌,从2017年的合并营收183亿美元(目前1美元约合6.9021元人民币),一路下滑至2021年的120亿美元,并连年亏损。债台高筑的马瑞利不得不在今年3月根据日本《民事再生法》申请破产保护,目前由KKR来领导其债务重组。

  事实上,自疫情暴发以来,多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订单大幅下滑,经营状况恶化。三电、万松、伸和工业、光隆等零部件供应商此前已申请破产或债务重组。近日,日本东京商工调查公司发布统计数据称,今年上半年,日本全国共有3060家企业申请破产或债务重组,整体负债额为1.7088万亿日元(目前1日元约合0.492元人民币),约为去年同期的近3倍,最主要原因就是马瑞利负债1.133万亿日元,推高了总额。

  不过,像马瑞利这样的大集团还好,资方不会允许其轻易倒下,但很多中小型零部件厂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欧洲,近期已有多家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破产。例如,由于订单大幅减少、资金链承压,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Raeuchle在2021年10月申请破产,后被其他企业收购。萨克森金属和塑料加工公司、ETM工程公司等德国零部件厂商都在去年年底申请破产。前不久,加拿大汽车一级供应商玛汀瑞亚首席执行官帕特·德拉莫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该公司在欧洲的几家小型次级供应商已经破产了。“在欧洲,现在几乎每周都有一家供应商破产。”他说。

  就连德国线束巨头莱尼,今年上半年也因疫情持续、供应链不畅、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陷入窘境,一度负债高达15亿欧元,面临破产清算危机。好在莱尼7月通过再融资方式,迈出了摆脱破产清算困境的第一步。再加上出售旗下汽车电缆事业部,从而将负债降至3亿多欧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破产危机。莱尼2020年曾利用德国的国家援助政策进行了融资,而此次进行的是再融资。

  北美零部件供应商也面临同样的困境。8月上旬,美国汽车声学部件供应商吉兴北美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其目前拥有大约600名债权人,包括巴斯夫、博格华纳等,负债约2750万美元。“材料、人力、物流等成本的大幅上涨,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该公司在一份文件中表示。据了解,吉兴北美公司是中国无锡吉兴汽车部件的子公司,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客户包括特斯拉、通用汽车、福特、丰田、本田、日产等。根据7月中旬签署的一份协议,特斯拉、通用汽车等客户同意为吉兴北美公司补上大约1400多万美元的资金缺口,以维持其运营,直至其被出售。

零部件巨头日子也不好过

  8月下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一句话,引发较大反响。他表示,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活下来”不仅适用于华为,也是所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目标。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自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在产业金字塔底层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首先感受到“凉意”,利润率下滑。之后疫情暴发且持续反复,再加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一次次受到冲击。从近期的财报来看,就连大型零部件厂商也普遍感受到了压力。

  在日本,原材料及物流价格上涨,再加上主要客户丰田频频减产,使得丰田系零部件厂商普遍承压。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电装的净利润同比大跌42%,爱信大跌53%,丰田自动织机下滑8%,捷太格特大跌45%,丰田合成大跌71%;丰田纺织、爱知制钢则直接转为亏损。同期,为丰田供应方向盘等部件的东海理化的净利润下滑了50%,爱三工业下滑34%,大丰工业下滑68%,中央发条下滑9%。

  丰田纺织董事岩森俊一表示,公司现阶段为维持就业和应对客户减产非常苦恼。一旦车企突然减产、停产,作为供应商的他们也要被迫调整生产,很多员工被迫休假,加之物流效率降低,库存风险也在增加。爱知制钢副社长中村元志表示,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第二季度已经十分艰难,而下半年整个行业还将继续承压。

  对于本就受困于供应链难题的汽车行业来说,俄乌冲突可谓雪上加霜。由于俄乌局势升级导致大宗商品和能源成本上涨,麦格纳第二季度净亏损1.56亿美元,其中包括一笔3.76亿美元的一次性减值支出,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升级使得麦格纳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相比之下,去年第二季度麦格纳的净利润为4.24亿美元,反差明显。

  其他零部件巨头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受大宗商品成本上涨及供应链混乱的影响,李尔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60%,至0.69亿美元。为此,李尔决定进一步裁员和整合工厂,以削减成本。法雷奥也由盈转亏:今年上半年,法雷奥营收上涨了5%,但净亏损0.48亿欧元。“现在的形势比较艰难。”法雷奥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佩里拉特表示,供应链中的成本上涨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

  在零部件供应链“金字塔”结构下,与整车厂商相比,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处于更弱势的地位,尤其是中小型零部件供应商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近两年来,由于供应链面临挑战,汽车组装厂时不时减产、停产,许很多中小型供应商很难生产和交付产品,盈利也越来越难。

供应链“黑天鹅”频频来袭

  不可否认,多家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利润下滑,甚至破产,疫情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要说完全归咎于疫情,似乎也不公平。事实上,在疫情暴发前,全球汽车市场已出现下行态势。以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中国为例,2018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下滑4.2%和2.8%,是28年来首次下滑,拐点初现。

  在这种情况下,一连串的“黑天鹅”事件接连袭来,对于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更是“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2020年初疫情暴发并席卷全球,国际汽车行业一度停摆,当时就有一批中小型零部件供应商走向破产。利润下滑的主机厂迫切需要削减成本,从而将压力转嫁给了零部件供应商。例如,2020年7月,整个汽车行业刚刚从疫情中有所恢复,丰田就向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

  当整个行业开始接受疫情常态化这一现实,开始有序恢复生产后,芯片短缺的问题却集中爆发,之后愈演愈烈,导致多家车企大规模减产甚至停产。根据AFS咨询公司的统计,由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1020万辆,其中亚洲是减产重灾区,给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加上疫情等因素带来的零部件短缺、供应链混乱,车企减产成为普遍现象。

  面对减产,不少车企通过有利的定价、聚焦高利润车型等措施,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利润反而得到提升,但零部件供应商却难以化解危机。对于这些零部件企业而言,车企减产就意味着订单下滑甚至取消,利润下滑,那些资金储备不足的中小型企业自然难以为继。

  进入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剧了供应链紧张问题,并导致全球通胀居高不下。麦格纳、大陆集团、佛瑞亚等诸多在俄罗斯有业务布局的零部件巨头均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米其林和诺记轮胎等轮胎厂商甚至决定退出俄罗斯市场。对于俄乌冲突带来的欧洲能源危机问题,这些零部件巨头也显得忧心忡忡。

  财力相对雄厚的一级供应商还好说,零部件短缺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却给二级、三级供应商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艾睿铂咨询公司汽车与工业部门董事总经理阿伦·库马尔表示,零部件和材料短缺在供应链中造成了“启停效应”,这对小型企业而言是“灾难性的”。他具体解释道,供应链的间或启停会显著推高供应商的成本,因为即使在停产期,公司也要支付员工薪酬,以保证能及时恢复生产,并按照合同约定按时供货,但停工期间的损失无法从别处得到补偿。

  除了疫情、芯片短缺、俄乌冲突等“黑天鹅”外,汽车行业本身就处于激烈变革期。艾睿铂咨询公司认为,汽车行业从传统内燃机向电动化转型,将成为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的又一项巨大考验,不仅将推动供应商之间的重组,到203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还将为此损失约700亿美元。

  一般而言,一辆燃油车上大约有2万~3万个零部件,而一辆电动汽车上只有1万多个零部件,其核心零部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两者对于零部件的需求有很大不同。电动化转型一方面催生了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一批新型供应商,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一大批传统零部件供应商的淘汰,尤其是一些专注于传统燃油发动机技术、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中小型供应商,在电动化大势下已是无力回天。

向主机厂求助、积极转型自救

  面对巨大的财务压力,不少一级供应商寻求与主机厂重新协商供应条款。丰田北美公司负责采购及供应商事务的副总裁罗伯特·杨透露:“我们有很多一级供应商正身处财务困境。”他称,在某些情况下,丰田愿意与供应商重新修订合同、调整采购价格,但双方必须保持足够的透明度。对于自身可能存在的业务中断或财务困境,供应商必须坦诚相待。“希望供应商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今天突然对我们说,他们下周就发不出工资了。”罗伯特·杨说。

  通常,丰田每年会与供应商进行两次价格谈判,一次是在4月,一次是在10月。今年7月下旬,丰田一位高管表态称,该公司不会单方面向供应商施压,要求其下半年降价,而且丰田还在考虑为供应商的部分支出提供支持。这种做法是极为罕见的,因为作为“成本杀手”的丰田通常都会要求供应商降价。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供应商的压力已到极限。

  一级供应商日子不好过,二、三级供应商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能去找一级供应商重新对采购价格进行谈判或寻求资金注入。德拉莫表示,已经有很多二级、三级供应商要求该公司对采购合同进行重新谈判。事实上,目前整个行业都在采取这种策略,这给一级供应商带来了更大的财务压力。“我们接受谈判并愿意支付差价。目前,大多数供应商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根据与次级供应商的调整方案,我们也在努力与主机厂客户进行协调,这是公平的做法。”他说。

  对此,库马尔指出:“归根到底,确保零部件交付,最大的责任方在于一级供应商。如果二级供应商表示,由于没有现金流支持生产,他们无法交付,那么一级供应商就有责任确保向二级供应商注入一定的资金,以保证交付工作。”库马尔还建议,二、三级供应商应重新梳理自己的产品规划,重点生产当前能够盈利的产品,并寻找值得继续合作的一级供应商,同时与一级供应商及主机厂合作,共同应对难关。短期内,或许并没有快速解决方案。库马尔表示,在供应链危机解除之前,零部件厂商普遍都会背负巨大的财务压力。

  与此同时,传统零部件供应商也在努力自救,尤其是资本雄厚的大型厂商正在积极为未来转型做准备,希望打造新的利润支柱。今年上半年,舍弗勒一方面完成剥离内燃机领域链传动业务,另一方面决定与佛瑞亚和米其林的合资公司Symbio携手,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以生产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双极板。

  从新增订单来看,电动化、智能化相关业务已经逐渐成为传统零部件巨头新的增长引擎。今年上半年,采埃孚在乘用车和商用车电驱动领域的新订单高达230亿欧元。大举进军智能化领域的安波福,也在今年第二季度收获了140亿美元订单,创历史新高。“我们注意到通货膨胀仍在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尤其是在欧洲市场。”安波福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文·克拉克指出,该公司正在加快行动,以提高盈利能力和增强业务弹性。

  相比之下,利润微薄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在转型方面会更艰难一些,且动作缓慢,更需要行业及政府支持。以日本汽车重镇静冈县为例,其在2018年成立了下一代汽车研究所,帮助零部件厂商开发新的电动汽车零部件,该机构得到了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资助。“早在日本宣布碳中和目标之前,我们就感受到了危机正在到来。当大型供应商开始制定转型计划时,小型供应商却仍在沉睡,我们正试图唤醒他们,帮助他们活下来。”该研究所所长望月英二说。

杭州西斗门:

  小秘书给我屏蔽了吗?海立股份(SH600619)

杭州西斗门:

  网页链接{海立股份(SH600619)#预制菜概念 #

海立股份,

  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

  公司从事制冷转子式压缩机,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和制冷电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能够生产各种冷媒,不同电压和频率的9大系列1,000多个高效节能机种,是目前转子式压缩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实施国际化产业布局,近年已在上海,南昌,绵阳,印度4地建立了4个世界级绿色工厂,并在中国,欧洲,印度,日本,美国等地设立了8个技术服务中心。

  公司的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为世界领先的驱动,泵体,电机一体化产品,在节能环保,舒适性,可靠性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电机专业供应商,拥有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微特电机节能降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分别在杭州,眉山建立了可生产多品种制冷压缩机电机的生产基地,产销规模在制冷压缩机电机行业排名前列。车用压缩机主要客户包括宇通客车、北汽新能源等。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电机专业供应商,拥有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主营产品转子式压缩机销量市占率1253%,压缩机电机销量位居行业首位。

  子公司海立中野是商业领域生鲜保鲜、环保、节能的优质冷链设备供应商,主要生产和销售冷冻、冷藏陈列柜。

杭州西斗门:

  海立股份(SH600619)

  很多人说买空调,就是买压缩机,这话一点没错。压缩机的品质和寿命决定大部分人购买的态度,那么市场常见压缩机品牌有哪些?这些品牌空调又是用的什么压缩机呢?

三菱电机

  三菱电机成立于1921年,目前是世界上稍有的能够生产全品类高性能压缩机的厂商之一,要知道,在空调中,压缩机几乎可以等同于是空调的“心脏”,一台空调,如果“心脏”不好,那么运行起来,各方面多多少少都会差上一些。

  因为三菱电机的压缩机强大、知名度高,使得有些空调厂商甚至以使用三菱电机的压缩机来作为宣传的噱头,由此可见,三菱电机的空调有多牛。

  此外,三菱电机的变频技术采用的几乎可以算是目前最顶尖的全直流变频技术,有些人可能不明白这技术有什么用,简单来讲就是耗能少了,能效提升了,体感更舒适了。

大金

  大金成立于1924年,也是空调设备厂商的一线品牌,主要优点在于可和三菱电机双转子压缩机相媲美的自研摆动式压缩机以及有个Cleanlet智能清扫系列配备了空调的自清洁技术,其它的,在变频技术方面,虽然比不上三菱电机、松下和日立等,但总体的表现并不算太差。

日立

  世界上第一台涡旋式空调压缩机的研发厂商,也是唯一将涡旋压缩机应用到分体空调的厂商,同时是目前的一线空调品牌厂商,全直流变频的创始者,拥有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冰冻自清洁”技术,还拥有独特的制暖思路,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因为日立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并不大,所以线下服务能力只能算是一般。

松下

  松下成立于1918年,压缩机相对来讲没有三菱电机之类的强,噪音略大,但整体表现还算不错,多年来销量位居日本家用空调市场份额榜首,控温技术强劲,能在短期内快速制冷然后控温,另外低温蓄热的技术远超常用的电辅热加热技术,但与三菱电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格力

  格力作为国产的一大品牌厂商,在国内和国际家用空调的市场表现都非常的不错,不过我们的工业底子毕竟较为薄弱,所以格力目前也仅能做到自产凌达压缩机的地步,涡旋压缩机方面仍是达不到预期,与部分顶尖厂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当然,格力目前一直在努力走自主化的路线,包括芯片之类的,而且格力内部的构造相对而言都十分的精细化,质量和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表现都还不错,且无论是中低端机型还是高端机型,基本上各方面都有涉及,而作为国内的本土品牌,在线下的服务方面,相比国外的其它品牌也有着巨大优势。

美的

  美的的主打特色是节能,在与专门研发低频技术的东芝达成合作后,美的就拥有了强大且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各方面基本都能做到自给自足。

  美芝创建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化研发、生产、销售空调用旋转式压缩机、往复球承式冰箱压缩机的大型中日合资企业,由中国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日本国东芝开利株式会社参股组建而成。

  美的不仅在压缩机上的表现不错,而且在全直流变频技术方面,已经能达成0.1HZ的高精度,调温方面相比格力要更加的平滑一些,不过就目前而言,美的的空调内部焊接技术跟格力相比还是有部分差距,当然,售价也更低一些,但即便如此,无论是格力还是美的,都是我国屈指可数的一流空调品牌。

海尔

  海尔跟格力、美的同属国内的空调一流品牌,海尔的空调表现不错,但与格力、美的相比,却是有不小的差距,这点从市场占有率就能窥出个一二。

  硬实力的缺失,一方面是海尔目前没有自研压缩机的能力,压缩机基本都是从国内和海外采购,直流变频技术仍需要突破,整体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当然,自清洁技术还是非常舒服的。

  海尔机器早期通过和三菱重工合作得到核心技术,空调公司名字就叫三菱重工海尔。质量肯定没的说,制冷快,热效率高,外观美观,费用合理,变频和无氟也做的风生水起。海尔起家就是做制冷的,而且是中国第一个世界名牌,世界500强企业、在全球都有制造。

奥克斯

  奥克斯同样没有自研压缩机的技术,在变频技术方面的表现也不是特别的突出,相较其它的品牌来说,奥克斯更像一位资源整合者,将各类资源整合到一起,以形成自己独特性。

  当然,很多人并不关心于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空调质量过得去,价格低,那就是好空调,也正因为此,奥克斯在国内也占据着不错的市场份额,销售规模高达100亿元。

海信

  海信在变频技术方面有极大的投入,虽然在1996年才进入空调市场,但它却是国内最早推出变频空调的品牌之一。

  当然了,虽说如此,但按市场的反馈来看,海信在全直流变频技术方面仍有继续进步的可能,而压缩机方面,因为相关技术的缺失,所以主要也是采购其它品牌,如日立、三洋、海立等的压缩机,就目前而言,海信的空调主打的是性价比,性能表现也还算得上可以。

TCL

  TCL有自己的压缩机技术,之前与瑞智合资成立了一家压缩机的公司,虽然瑞智压缩机的表现不能算是出色,但质量方面也还算是可靠。TCL主打的也是性价比方面的空调,旗下有多种款式的品牌,中高端方面也是略有涉及。

科龙

  科龙创立于1984年,在2006年被海信收购,虽然两者的业务相对独立,但因为技术是共享的,所以在空调的品质打造方面其实相差不多,主要的优点多体现在价格实惠、一级能效、全直流变频等方面。缺点自然在于价格实惠所带来的双面效应,例做工不精等。

长虹

  长虹军工背景的企业,工艺杠杠的,用料一般。

  四川长虹出资75%,台湾东元出资25%合资组建四川长虹东元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从那之后,长虹就有了自己的压缩机,2007年最火的时候,长虹电视就留几个仓管,全线停工,全部跑到对面空调生产线上来工作,24时三班倒,结果压缩机还是生产来不及,就用别人家的,低端产品用自己的压缩机,高端的用海立(上海日立)和美芝压缩机,总算在市场有一席之地,特别是用美芝压缩机的产品当时成为爆款,稳定的一塌糊涂。

  像小米的智能空调就由长虹代工了一部分。

小米

  小米没有自己的空调加工厂,基本上都是由其他品牌代工,C系列由海信代工,A系列由长虹代工,X和柔风两个系列由TCL代工。然后小米的产品,大家都知道的,基本上就是主打高性价比以及智能和功能多样化。

华凌

  华凌成立于1985年,2004年的时候美的成为华凌的第一控股股东,所以目前华凌是美的旗下品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