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今日SH688052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04 05:09:13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耐心终有回报:

  纳芯微(SH688052)纳芯微里面的基金水平太次,只知道无脑追涨上来,无脑下跌杀跌,完全无视业绩和预期,这不是博傻吗?

纳芯微(SH688052):

  2022年8月30日纳芯微(688052)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8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华夏基金、兴业基金、鹏华基金、银河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融通基金、安信基金、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汇添富基金、民生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 网页链接

证券之星财经:

  2022年8月30日纳芯微(688052)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8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华夏基金、兴业基金、鹏华基金、银河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融通基金、安信基金、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汇添富基金、民生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天风证券、浙商证券、开源证券、中泰证券、瑞银证券、Morgan Stanley、易方达基金、Credit Suisse、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泰基金、天弘基金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2022年上半年按下游市场的营收拆分如何?从产品分类上来看,隔离类和非隔离类营收占比分别为多少?

  答:按照下游市场应用领域分类,今年上半年工业控制营收占比为59.64%、汽车电子营收占比为18.26%、信息通讯营收占比为12.74%、消费电子营收占比9.37%,其中工业控制领域包括电源、工业自动化、光伏、储能等下游应用。按照产品品类分类,隔离类产品营收占比约75%,主要包括隔离驱动、数字隔离器、隔离接口、隔离采样、隔离电源等产品;非隔离类产品营收占比约25%,主要包括信号感知类(传感器和信号调理芯片)、通用接口类产品(485、CN/LIN、I2C等)、非隔离驱动等产品,公司仍在持续拓宽非隔离产品品类。

问:中长期来看,围绕汽车、光伏高景气下游行业,公司产品规划的思路是怎样的?

  答:公司一直是围绕核心市场、核心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布局,尽量做全核心市场、核心应用场景的产品。目前核心市场和核心应用场景包括泛能源场景(补充说明泛能源是公司自行定义的名称,主要是围绕能源系统工业类应用,从发电、到输电、到配电、再到用电等多环节)和汽车电子。围绕这两个应用场景,当前主力布局传感器、信号链、隔离、接口、功率驱动、电源管理等产品。后续公司还会规划产品品类上的新方向,目前也正在积极开拓和探索中。

问:公司隔离类产品的优势在哪?能否分享一下“Adaptive-OOK”的技术?公司与海内外竞争对手优劣势如何?

  答:隔离类技术在整个模拟半导体领域比较有差异化,和标准的CMOS工艺有差别,需要在工艺上做一些改造,比如说电容式隔离需要把二氧化硅中间的介质层做厚,让隔离效果更好。在封装测试环节也有特殊要求,如封装的框架设计等。另外因为隔离是一种安规器件,需要测试8kV甚至10kV高电压下的表现,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定制设备。“daptive OOK”的调制技术使得产品有非常高的共模抗干扰的抑制能力,能够在复杂恶劣环境下保持工作,公司此项技术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也处于前列。公司现在正在做一些隔离和电源相集成的技术,也有一些不错进展,也在对相关的专利进行规划,在该方面也会形成一些技术优势。公司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技术演进,形成了特有技术优势,比如现在开发的产品隔离耐压水平已经可以达到国际友商同等水平,现在正在开发下一代超高压隔离的技术。隔离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是朝着高压的方向,二是朝着高集成度的方向,公司后续会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和开发,争取保持、扩大在隔离品类方面的优势。

问:公司目前有哪些降本措施在推进,以持续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答:随着产能缓解,公司下半年会把成本优化放在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具体如下一是供应链上做优化,之前晶圆和封测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现在随着产能紧张的缓解,公司将通过商务谈判,获得更多的供应链的价格支持。二是进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在设计端做降成本的产品方案,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在生产端,有意识导入国产的封装材料,目前在认证国产供应商,国产供应商的导入有利于降本。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纳希微已开展封装测试相关的业务,也是我们第一次进入生产相关环节,通过建立自有工厂,提升产品成本竞争力。市场竞争不仅是成本的竞争,光伏储能、新能源车这些快速发展的下游市场也是竞争的主场之一,公司目前已经和这些市场主力头部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现在不仅在做pin-to-pin的替换,同时也和头部客户规划定义面向下一代的产品,通过更加前沿性产品的规划来帮助我们取得未来市场的竞争优势。

问:非隔离类产品的布局如何?电源类和信号链产品布局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答:公司非隔离产品在这两年快速布局,布局思路就是围绕核心市场、核心应用市场,做电源类、照明驱动类、马达驱动类等产品,这些产品方向目前主要面向汽车应用。公司布局的非隔离类产品(1)围绕车载电源相关的产品,主要有三部分,a是通用的供电电源,公司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车载LDO,更多产品陆续正在规划中;b是围绕车照明相关的驱动产品,之前有发布车尾灯的一通道、三通道产品,未来也会开发车前灯和车内照明的相关产品,c是在做汽车功率路径保护,公司已经发布第一款低边开关类产品,这是电源类产品相关的布局。(2)围绕车身马达电机驱动类的产品,公司有着比较完整的产品布局。往后随着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不断发生变化,马达驱动产品品类在不断增多。(3)车用接口类产品,目前LIN和CN的产品整体进展不错,未来在规划更多接口IC产品的机会。(4)传感器类的产品,新规划的传感器主要是集中在磁的方向上,磁电流传感器已经实现量产,未来在磁的方向上还在规划比如角度、转速、线性、开关类传感器,也是围绕车和能源类场景。

问:管理层对于后续人员投入和研发投入的计划是什么?

  答:芯片设计行业是人才密集型的行业,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488人,其中近一半都是研发团队,有很多在各个领域资深的专家。公司会围绕开发的产品方向,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在研发人才结构方面,今年和明年将开始逐渐做调整,逐渐把人才引入由社招为主到校招为主。这两年比较重视校园招聘,去年校招的应届毕业生今年已经入职了,目前进展和表现很不错。公司明年将会继续加大校招力度,招聘到更多综合素质强的优秀毕业生,把人才供给比例从社招为主转变为到以校招自我培养为主。

问:对于后续汽车、光伏储能和工控,模拟IC供需缺口趋势如何判断?

  答:产能是目前半导体行业这两年非常关注的热点,我们认为去年是全线的产品都很紧张,今年的情况在发生变化,已经从全面缺货过度到局部紧张。从应用领域上来讲,消费电子,通信、PC等领域产能过剩,这些领域下半年开始可能会经历比较漫长的去库存的过程。从产业环节上来讲,封装测试端产能全面缓解,甚至出现产能空余,下半年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在晶圆端会有分化,新能源和汽车里面会用到的产品工艺的产能还处在相对紧张状态,比如车规工艺、高压工艺等;低压和非车规工艺产能在全面缓解。未来整体状况还会分化,缺货从全面缺货到局部缺货,在车规和高压工艺产品的产能紧张还会继续持续。

  纳芯微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在技术领域覆盖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尤其是公司凭借过硬的车规级芯片开发能力和丰富的量产、品控经验,积极布局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的芯片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主流汽车供应链并实现批量装车

  纳芯微2022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94亿元,同比上升132.96%;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上升116.5%;扣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上升86.32%;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54亿元,同比上升124.0%;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上升97.3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7927.58万元,负债率7.11%,投资收益1680.34万元,财务费用272.6万元,毛利率50.75%。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8家,增持评级3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03.48。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4282.39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出2245.1万,融券余额减少。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纳芯微(688052)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财务相对健康,须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总资产率。该股好公司指标4星,好价格指标1.5星,综合指标2.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智车星球:

  今年来,消费电子、工业通信行业缺芯情况基本缓解,但汽车行业依旧缺芯,而且预计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2 倍

  据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王升杨介绍,汽车电动化导致仅动力系统芯片需求量就是燃油车的,智能化导致芯片需求是原来的 ,未来几年汽车芯片需求年化上涨预计将接近 ,而全球8寸晶圆产能增长率约 ,

  这或许是汽车行业缺芯的症结所在。

  未来几年,由于需求的持续高增长和地缘政治因素,预计汽车行业芯片供给将会持续紧张,但好的一面是,国内芯片产业链相关企业正在快速成长。

  8月26日,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技术研讨论坛——“车规级芯片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发展”上,王升杨出席并发表演讲。

△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王升杨

  纳芯微电子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致力于做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模拟和混合信号的芯片设计公司,2015年进入汽车领域,定义了第一款车规级产品,2017年底开始批量装车。

  目前在汽车领域,纳芯微的芯片产品在数字隔离领域和传感器领域有较大的优势,产品覆盖了隔离器在新能源汽车三电领域的应用,压力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汽车电源类芯片、车灯照明驱动芯片、功率路径保护类芯片、马达电机驱动类的芯片等。

  2022年纳芯微在汽车行业的发货规模预计将超过 1亿 颗,覆盖了国内各大新能源车厂和车型。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汽车行业的芯片公司,王升杨的观察和经验都来自市场一线。对于汽车行业芯片的需求、供给的变化和趋势,国内芯片产业的难题和未来,王升杨有自己的见解,以下根据王升杨发言和PPT整理,内容有删减:

一个是从动力结构上新能源化,另外一个是智能化。

  谈汽车芯片,这几年绕不开的话题是,汽车在经历非常快速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是两个大的方向,

电气产品

  汽车产业正在从一个机械产品快速过渡到,再从一个电气产品,快速过渡到,这是我们对汽车产业大背景的理解。

1

需求侧:年化增长率近20%

  这样的背景带来了非常重要的趋势,随着车慢慢转向电气产品,尤其是转向智能产品的时候,其实它对芯片、对半导体的需求量非常快速地增加。

动力系统部分的芯片需求量,至少是燃油车的2倍。

  一辆车的动力系统从燃油车变成纯电动车的时候,单独在

芯片需求量大概会达到 8-10 倍的增加。

  如果车再从一个非智能车慢慢演进到 L4/L5 等级的智能汽车,

  以某款豪华车为例,我们核算了2019年燃油车版本的整车芯片BOM金额大概是在640美金,到2025年纯电动车版本预计会达到2875美金(这里只包含电池管理和动力总成系统,不包含不同智能化等级对应的芯片BOM)。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趋势的牵引,单车半导体的使用量和BOM金额都在快速增加。

  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一个重要趋势是,半导体构成结构也在发生很大变化。

  从典型的芯片品类来看,传统燃油车的构成结构比较均衡,MCU、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相差不大,但是在纯电动车上,最大的变化是功率半导体占比会快速增加(功率半导体占比从21%上涨至55%)。

功率半导体是比较消耗晶圆的器件

  那么功率半导体占比增加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其实是对晶圆的消耗会进一步增加,因为。

  汽车在所有产业里是缺芯最严重的,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汽车行业在快速变革,对芯片的需求量快速增加。

  从2022-2024年的情况来看,短短两年时间,预测汽车半导体总的芯片数量需求将从1567亿颗增加到2135亿颗,复合增长率约17%。如果要看采购金额,大概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年化增长率接近20%,其实是非常快速的增加,而且可以看到增长趋势还会延续下去。

2

晶圆供给:产能年增长约4%

  需求增加得如此快速,晶圆供给侧能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呢?

2022-2024年全球总产能复合增长率约 4%

  按照近几年全球晶圆厂的扩产计划,折合到 8 寸晶圆, ,需要满足汽车 20% 的增长需求,所以说

  去年看到所有芯片行业都非常紧张,但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从消费电子、工业通信等行业来看,今年芯片供应紧张程度已经大幅缓解,那汽车行业怎么样呢?

  我个人认为一定会比去年要好,但是想要彻底缓解,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是我们对整个半导体产能供给,尤其是在汽车产能供给方面的一些观点。

真正能做车规工艺的晶圆数占比非常低,

  因为总的产能增量很有限,而且增长的这 4% 的晶圆,并不是所有都适合去做汽车的产品,所以汽车芯片供给相对紧张会持续更长一段时间。

3

国内产业链到底如何?

  按照这样情况来看,怎么应对供给相对紧张的局面?

16%

  从全球晶圆产能不同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地区的产能占比 ,不是很多,相比全球工业产值的占比,IC晶圆产值占比相对来说比较低。

20%

  但是,积极的地方在于,2022-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晶圆每年扩产计划的复合增长率为 ,这代表在不多的晶圆扩产计划里,大部分在中国大陆地区扩产。

  所以,有限产能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中国,单纯从产能提供的角度,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汽车半导体国产化对于支撑这两年快速增长和快速变革的汽车产业,尤其是中国汽车产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既然国产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对于汽车产业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产半导体的产业链现在成长到底怎么样了?

答案是喜忧参半。

  好的地方是这几年成长的非常快,不好的地方其实是总体占比还是非常低。

封装和测试环节,

  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的情况来看,在半导体产业各个环节上,中国占比较高的是在不管是在设计端还是EDA、关键材料等环节,其实国产半导体的占比是非常低的。

24%

  中国一年的半导体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比例是 ,但是在整个产业链上,现在价值提供量是 ,还是面向所有产业,包括消费电子产业。面向汽车产业,这个数字可能就更低了。

  整体来说,虽然这几年在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下,国内芯片公司在非常快速地增长,但是事实上讲,尤其是在汽车领域的国产半导体产业,整体还处在非常小的状态。

期待大家能够给这个产业提供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支持

  所以,非常感谢这几年国家政策的牵引,包括很多汽车行业的客户对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支持和帮助,另外也,能够让国内产业发展更快一点、更好一点,未来也能给汽车行业的增长提供更多的价值。

4

修炼内功

  这个产业的发展也不能仅仅依靠外部条件和客户支持,想把这个行业做好,从行业本身出发,我们自己也应该要多做一些事情,我觉得是内功的修炼。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几年的实践。

第一,以质量为先。

  汽车行业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产业发生多大变化,一定是一个对质量要求很高的行业,毕竟人坐在里面,是跟人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联的产业。这几年因为大环境、缺芯等各种影响,很多国内芯片公司快速进入到汽车产业链,但我一直在公司内部讲,这是一把双刃剑,进去当然是好事,但是把握不住机会,出了重大的质量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快速进入又快速撤出来。

快速把整个质量体系能力、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快速有效地建立起来,

  所以,在我们看到这个产业快速成长机会的同时,对于国内芯片公司来讲,最重要的是利用这样的窗口,这才是我们未来能够长久在这个行业立足的根基所在。

第二,以应用为王。

中国半导体未来真正想要在这个行业里立足,不能只做进口产品的替代

  这两年因为缺芯,国产IC公司进入这个行业,最主流的做法是在做P2P替代,帮助客户解决供应的问题,但是我认为随着缺芯状况逐渐缓解,,因为这个行业这几年在发生非常快速而深刻的变化,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在做快速地迭代,对于中国半导体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离客户更近,离变化的前线更近,中国半导体未来真正的价值应该是怎么样跟下游产业链客户做深度合作沟通,共同去定义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包括芯片产品,要。

第三,以供应链为基石。

  半导体产业链非常长,从上游的材料、设备、工具、软件,再到设计、封装、测试等,是非常长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里,一是汽车芯片整个供应链未来几年将处在相对紧张的状态,二是国内芯片供应链能够满足汽车要求的不多。

  对于一家芯片设计公司来说,如果想在行业赛道里做的好,单靠自己做的好是不行的,一定要依托于比较强大的供应链的支持,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样和主力的供应链资源建立紧密联系,让大家一起在汽车赛道上成长。

第四,以服务取胜。

更好的服务、更快的响应

  对于国产芯片公司来说,我们能够给客户提供的价值,除了产品、供应、应用创新之外,其实首先是不是能给客户提供,因为在行业快速变化的时候,更好的服务、更快的响应意味着给客户更好的窗口,更快地解决问题。所以,我觉得对于国产芯片公司来说,最后一点也同样重要,以服务取胜。

  期待整个汽车产业链对国产芯片产业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期待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能够更好地去支撑汽车行业深刻的变革。

爱集微APP:

  集微网消息,近日,纳芯微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一直是围绕核心市场、核心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布局,尽量做全核心市场、核心应用场景的产品。目前核心市场和核心应用场景包括:泛能源场景(补充说明:泛能源是公司自行定义的名称,主要是围绕能源系统工业类应用,从发电、到输电、到配电、再到用电等多环节)和汽车电子。围绕这两个应用场景,当前主力布局传感器、信号链、隔离、接口、功率驱动、电源管理等产品。后续公司还会规划产品品类上的新方向,目前也正在积极开拓和探索中。

  纳芯微称,按照下游市场应用领域分类,今年上半年工业控制营收占比为59.64%、汽车电子营收占比为18.26%、信息通讯营收占比为12.74%、消费电子营收占比9.37%,其中工业控制领域包括电源、工业自动化、光伏、储能等下游应用。按照产品品类分类,隔离类产品营收占比约75%,主要包括隔离驱动、数字隔离器、隔离接口、隔离采样、隔离电源等产品;非隔离类产品营收占比约25%,主要包括信号感知类(传感器和信号调理芯片)、通用接口类产品(485、CAN/LIN、I2C等)、非隔离驱动等产品,公司仍在持续拓宽非隔离产品品类。

  关于隔离产品的竞争优势,纳芯微指出,隔离类技术在整个模拟半导体领域比较有差异化,和标准的CMOS工艺有差别,需要在工艺上做一些改造,比如说电容式隔离需要把二氧化硅中间的介质层做厚,让隔离效果更好。在封装测试环节也有特殊要求,如封装的框架设计等。另外因为隔离是一种安规器件,需要测试8kV甚至10kV高电压下的表现,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定制设备。

  “Adaptive OOK”的调制技术使得产品有非常高的共模抗干扰的抑制能力,能够在复杂恶劣环境下保持工作,公司此项技术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也处于前列。公司现在正在做一些隔离和电源相集成的技术,也有一些不错进展,也在对相关的专利进行规划,在该方面也会形成一些技术优势。

  公司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技术演进,形成了特有技术优势,比如现在开发的产品隔离耐压水平已经可以达到国际友商同等水平,现在正在开发下一代超高压隔离的技术。

  隔离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是朝着高压的方向,二是朝着高集成度的方向,公司后续会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和开发,争取保持、扩大在隔离品类方面的优势。

  随着产能缓解,公司下半年会把成本优化放在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具体如下:一是供应链上做优化,之前晶圆和封测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现在随着产能紧张的缓解,公司将通过商务谈判,获得更多的供应链的价格支持。二是进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在设计端做降成本的产品方案,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在生产端,有意识导入国产的封装材料,目前在认证国产供应商,国产供应商的导入有利于降本。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纳希微已开展封装测试相关的业务,也是我们第一次进入生产相关环节,通过建立自有工厂,提升产品成本竞争力。

  纳芯微认为,市场竞争不仅是成本的竞争,光伏储能、新能源车这些快速发展的下游市场也是竞争的主场之一,公司目前已经和这些市场主力头部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现在不仅在做pin-to-pin的替换,同时也和头部客户规划定义面向下一代的产品,通过更加前沿性产品的规划来帮助我们取得未来市场的竞争优势。

  据悉,纳芯微非隔离产品在这两年快速布局,布局思路就是围绕核心市场、核心应用市场,做电源类、照明驱动类、马达驱动类等产品,这些产品方向目前主要面向汽车应用。公司布局的非隔离类产品:

  (1)围绕车载电源相关的产品,主要有三部分,a是通用的供电电源,公司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车载LDO,更多产品陆续正在规划中;b是围绕车照明相关的驱动产品,之前有发布车尾灯的一通道、三通道产品,未来也会开发车前灯和车内照明的相关产品,c是在做汽车功率路径保护,公司已经发布第一款低边开关类产品,这是电源类产品相关的布局。

  (2)围绕车身马达电机驱动类的产品,公司有着比较完整的产品布局。往后随着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不断发生变化,马达驱动产品品类在不断增多。

  (3)车用接口类产品,目前LIN和CAN的产品整体进展不错,未来在规划更多接口IC产品的机会。

  (4)传感器类的产品,新规划的传感器主要是集中在磁的方向上,磁电流传感器已经实现量产,未来在磁的方向上还在规划比如角度、转速、线性、开关类传感器,也是围绕车和能源类场景。

  纳芯微表示,产能是目前半导体行业这两年非常关注的热点,我们认为去年是全线的产品都很紧张,今年的情况在发生变化,已经从全面缺货过度到局部紧张。从应用领域上来讲,消费电子,通信、PC等领域产能过剩,这些领域下半年开始可能会经历比较漫长的去库存的过程。从产业环节上来讲,封装测试端产能全面缓解,甚至出现产能空余,下半年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在晶圆端会有分化,新能源和汽车里面会用到的产品工艺的产能还处在相对紧张状态,比如车规工艺、高压工艺等;低压和非车规工艺产能在全面缓解。未来整体状况还会分化,缺货从全面缺货到局部缺货,在车规和高压工艺产品的产能紧张还会继续持续。

  (校对/李正操)

S忠hs:

  纳芯微(SH688052) 升杨总团队的能力,58亿IPO募集资金的加持。股价这个位置,机构再大幅减持就真说不过去了,这是对人还是对钱没信心啊。

  公司有钱后,研发管理销售费用多花了些,可以理解,机构因为这个就开始砸,哎。

  无论是TI 还是ADI,涨价也好、降价也罢,这和我们半导体进口替代、自立自强的逻辑主线是没关系的啊,脊梁呢。

[困顿]

  我最近眼光的真的不咋地

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8月31日讯(记者 章银海)

  “公司的产品布局思路是围绕核心市场核心应用场景进行布局,目前主要围绕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等应用场景。”纳芯微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升杨在公司半年度业绩会上表示。

  财务数据显示,纳芯微上半年三类芯片业务均同比大幅增长,助推整体营收走强。其中,驱动与采样芯片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356.59%,较2021年末提升13.9个百分点至44.48%;隔离与接口芯片实现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72.64%,营收占比下降7.23个百分点至35.89%。

传统优势领域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营收占比分布仅占12.74%、9.37%,同比下滑明显。

  营收按应用分布来看,工业控制仍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总营收占比达59.64%,包括电源、工业自动化、光伏、储能等下游应用。汽车电子业务保持平稳,营收占比为18.26%。而

  按产品品类划分,纳芯微上半年75%营收来自隔离类产品,主要包括隔离驱动、数字隔离器、隔离接口、隔离采样、隔离电源等产品;非隔离类产品营收占比约25%,主要包括信号感知类、通用接口类产品、非隔离驱动等产品。

  公司在日前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纪要》中称,近两年快速布局非隔离产品,围绕核心市场、核心应用市场做电源类、照明驱动类、马达驱动类等产品,产品方向目前主要面向汽车应用。

不过,虽然纳芯微整体业绩提升较大,但毛利率同比下降3.45个百分点至50.75%,为近六年来低点。此外,公司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59亿元,同比下降1213%。存货金额达3.35亿元,同比增长161%,营收占比提升4.5个百分点至42.26%。

  纳芯微财务负责人朱玲在会上称,主要系支付的押金保证金增加使得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大幅增加,从而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增大。《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库存商品1.16亿元、在产品0.72亿元,分别占存货的34.7%、21.4%。

公司在6月下旬宣布拟出售控股子公司襄阳臻芯部分股权,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截至8月30日,相关各方尚未签署相关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

  根据交易方案,公司以4073万元将襄阳臻芯45%股权转让给宁波盛橡,该交易的前提条件是宁波盛橡将其持有的无锡盛邦4.42%股权转让给纳芯微。截至6月末,襄阳臻芯总资产为4231万元,净利润为-177万元。交易标的无锡盛邦评估价值为9.21亿元,较无锡盛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值10.23倍,但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2909万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业绩会规定时间内就相关问题向王升杨进行实名提问,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回复。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