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今日SZ003035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08 17:01:37 首页 > 深交所股票

赚钱给老婆琦琦花:

  立新能源(SZ001258) 相信大家都知道南网能源,当时有幸参与,立新这个票各个方面都特别像,所以再拉升之前还会有一杀预计在16.66附近可能会破了立马回升就算确定性底部了,在这之前跟主力一起做t

金如意biubiubiu:

[俏皮]

  文山电力(SH600995)文山电力今天一字板,才知拟更名南网储能,打造A股上市最大电网侧储能平台!抢注智光电气(SZ002169) 之正宗大储能平台之参股南网能源(SZ003035) 的名字!这叫品牌抢注吗?!

7X24快讯:

  【文山电力: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拟变更为“南网储能”】文山电力公告,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拟变更为“南网储能”

ETF玩家:

[捂脸]

  这名字倒是比之前的响亮,可见储能有多火,玩家想到另一只南网能源(SZ003035) ,名字也很霸气,且沾上了碳中和的概念,成为了去年的第一只十倍股!文山电力(SH600995)电力ETF(SH561560)

金如意biubiubiu:

[加油]

  智光电气(SZ002169)转:智光电气大储分板

  随着源网荷储政策及新能源配套储能比例在各地落地,新建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始大量进行大型储能项目招标。截至7月,备案大型储能项目已到70GWh,是去年大储装机落地容量的14倍。以国内业务为主的大型储能公司订单开始出现快速增长,智光电气凭借世界第一的级联直挂储能技术,在大型储能上得到头部客户认可,储能订单4倍增长。大储行业真正的爆发期有望在四季度和明年落地。受益大储行业和级联直挂路线,以及公司10倍储能产能扩张,有望催生智光电气成为大储行业首个十倍股。

  一、级联直挂技术路线在大型储能中普及

  (一)传统电池储能方案难以适应越来越大容量的大型储能

  传统电池储能采用低压并联方式,由于并联电池数量多,当容量到达一定程度电池一致性问题开始突出,电池可用容量比率下降,制约了储能容量的提高,储能效率普遍在80%,较难突破85%。

  传统电池储能的痛点:

  1、电池堆内电池单体数量庞大;

  2、电池堆单体离散程度高,电池利用率偏低;

  3、电池堆体积大;

  4、容量越大,电池可利用率加速降低;

  5、需要配套大量变压器和开关柜;

  6、储能系统庞大,系统协调困难,调度响应时间长,难以满足电网紧急调度使用。

  (二)级联直挂技术原理

  级联直挂技术采用三项星形连接的级联H桥拓普结构,通过小电量电池堆和小功率AC/DC功率单元将电池堆化大为小,提高了电池堆一致性表现,单体电池容量大幅提高,可以使储能容量提高而保障电池利用率较少下降,级联直挂技术使电池利用率突破85%,35kV高压20MW储能实现91%的世界纪录由智光电气保持,同行级联直挂效率在85-88%。

  (三)级联直挂技术的好处

  级联直挂解决了传统电池储能的痛点,可以实现:

  1、提升电池利用率;

  2、在电池利用率经济情况下,提升了大型储能容量上限;

  3、系统响应时间短;

  4、大幅缩小了电池堆占用的物理空间,便于温度控制,提高电池堆安全性;

  5、无需配置变压器和开关柜。

  二、智光电气级联直挂技术世界第一

  (一)级联直挂储能产学研用一体化开发

  公司联合华能集团清洁能源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开发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35kV 20MW/40MWh电化学储能系统,该系统已于2022年7月通过验收评审并上市。单体储能容量的提高,有效的节约了储能项目空间,提高了储能系统容量上限,支持GW级的储能项目体量,适应储能项目体量越来越大的趋势。

  (二)能量效率世界第一

  公司35kV 20MW/40MWh电化学储能系统充放电循环效率91%,远高于同行85-88%水平。

  (三)公司级联直挂储能产品已经供货国内大型储能头部客户

  公司级联直挂储能产品已经供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广东能源投资集团等客户,并在今年上半年新开拓国家能源集团和三峡集团,基本实现电网侧和新能源发电侧头部客户覆盖。

  三、智光电气储能产业链布局深厚

  (一)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高压级联直挂储能产能

  公司现有级联直挂储能产能1.2GWh,公司12GWh储能系统集成产线一期项目已于2022年7月开工,预计2022年年底可新增1.5GWh产能,高压级联直挂储能产能全国最大。

  (二)储能产业链齐全

  在储能产业链中,除电芯外采,公司有自动化的电池PACK产线,PCS、BMS、EMS都是公司自己研发生产的。

  公司储能变流器PCS还对外供货,6月11日中标华能集团储能项目,供货8900万储能PCS。

  (三)国内新能源及储能并网检测设备实力雄厚

  公司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新能源、储能并网测试设备主要供应商,为国网和南网定制开发了6-35KV大容量并网测试车,测试车还被许继集团、大唐集团等客户持续采购。

  (四)公司战略明确储能为重点方向,多种新型储能同步发力

  在7月29日的机构调研中,公司明确表示:以储能规模化发展为重点,这就可以理解7月份公司开工建设12GWh储能系统项目,十倍现有产能的扩张,足见规模化发展决心。

  除了现有电化学储能,公司还发力机械(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和钒电池储能。

  公司提供钒电池大功率变流器PCS等产品

  四、智光电气储能订单开始大幅增长

  2021年智光电气储能业务收入1.2亿元。

  而今年开始受益大型储能招标爆发及公司高压级联直挂技术,招投标平台公司储能订单已超4.9亿元,将近4倍去年收入!

  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持股1.03亿股南网能源公允价值变动,8.23跌到6.35元。二季度单季,成本端,随着6月底铜、铝、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公司成本端边际改善将快速体现:

  五、大储行业高增长和公司产能大幅扩充将贡献多重增长杠杆

  2021年全国大储共招标7.4GW/10.1GWh,2022年仅1-7月中标项目就达12.2GW/26.2GWh,由于下半年是招标高峰,预计全年招标中标大储容量超25GW/55GWh。大储行业的高增长,加上智光电气级联直挂技术带来的超大型储能增长,下半年开始智光电气有望满产满销。公司储能产量方面22/23/24年0.7/2.7/13.2GWh,对应储能收入10.5/40.5/198亿元,由于22年四季度开始储能招标量的集聚增大,行业产能紧缺,预计产品净利润率还将大幅提升,按照5%/6%/8%净利率,22/23/24年储能净利润0.52/2.4/15.8亿元,原料成本改善后公司传统业务净利润1.6亿元,则公司22/23/24年净利润0.52/4/17.4亿元,24年不到5倍PE的大储纯正标的,按照户储普遍50倍以上的估值,智光电气有十倍股潜力。

  总结:

  和金盘科技、南都电源和中天科技等其他国内大型储能公司相比,智光电气市值仅有70亿,是盘子最小的大储公司,国内营收比例达到96%,客户主要为电网和新能源运营商头部公司,且公司领先的级联直挂纯储能技术大幅受益大型储能容量增长趋势,业务十分纯正,大储行业高增长和公司十倍产能扩张是公司“十倍股”的有力保障。

  智光电气(002169)高压大储先行者,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下滑。2022H1数字能源技术及产品营收5.58亿元,同比 4.67%;综合能源服务营收3.45亿元,同比-1.10%。数字能源技术及产品毛利率为0.45%,同比-10.29pct;综合能源服务毛利率为10.04%,同比-5.72pct。

  2022H1铜、钢材等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锂电池价格涨幅高达50%,营业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下行。随着核心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公司的毛利率有望迎来修复。 公允价值波动影响利润,疫情缓解推动营收高增。公司参股的南网能源股价有较大跌幅,公允价值变动减少公司当期利润。

  2022H1公司减持南网能源5278万股,截至报告期末持有5510万股,未来南网能源股价波动对公司利润冲击将显著降低。上半年疫情影响新能源项目的招投标及开工建设,随着疫情的缓解,项目建设有望加速,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望高增。 高压大储先发优势,市场空间广阔。高压级联大储通过电力电子拓扑结构的创新来提升规模化电芯组合应用的效率和安全性。相较于低压大储,高压级联大储省去变压器,制造成本降低10%;充放循环效率从86%提升至91%;电芯利用率提升15%。

  高压级联大储兼具经济性和效率,有望成为未来大储的主流路线。公司目前具备1.2GWh的储能产能,今年将再增加1.5GWh,2.7GWh产能对应40亿产值。公司获得多个上亿元的大储订单,大储放量加速,公司有望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

  智光电气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及研发优势

  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是一个技术创新壁垒极高的领域,其内涵丰富、涵盖面广、专业方向繁多且密集交叉,且近年来用户需求的走向多元化的同时对使用体验要求日益增高,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储备和业务积累,在数字能源技术与服务方面已经练就了扎实的能力,形成了明显优势。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工程实验室,国家博士后工作站等高层次技术研发平台,为公司开展数字能源技术、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公司已经获得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720项(不含正在申请的),其中发明专利62项,实用新型专利288项,外观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333项,公司2021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新增授权外观专利4项,新增授权软件著作权30项,公司主编、参与编写的各类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已超过50项。

  (二)品牌优势

  公司通过多年来引领或紧跟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领域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变化,持之不懈地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形成了智光电气在数字能源技术与产品、综合能源领域知名的品牌影响力。公司主要产品连续五年位居国产十大杰出品牌,智光储能连续斩获各种行业峰会大奖,智光节能连续多年被行业协会评选为节能服务知名企业。各相关客户对“智光电气”、“智光节能”、“岭南电缆”具有较高的品牌认可度,“智光用电”、“智光储能”“华跃电力”等品牌在业务不断开拓和升级过程中,也在目标客户形成良好美誉度。智光作为优秀的“数字能源技术与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度植入到相关行业客户之中。

  (三)数字化、整体化解决方案的优势

  基于公司在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领域耕耘多年,在电气控制业务(电机控制、电网控制、配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电力信息化、电源系统)、电缆系统、综合节能业务、用电服务、储能业务等领域,可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 公司综合能源技术解决方案已覆盖基建、商业、工业、电网、燃气、热力、发电、环保、交通等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司在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综合能源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将有更多安全、高效的先进解决方案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更系统的服务。

  (四)业务平台协同优势

  公司围绕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业务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已实现“产品 服务 投资”的业务协同平台搭建,为公司未来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业务协同平台,既能侧重各自能力打造,又实现三位一体运作,首先将电子电力产品与电力装备和综合能源服务有机组合,充分发挥产品和服务的协同效应,形成覆盖产业链的完整业务闭环,切实提高公司业务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其次,通过清晰投资业务逻辑并不断夯实投资业务能力,以产业协同为前提,以投资为纽带,牵引和推动综合能源产品和服务业务的发展,真正实现资本推动业务突破和产业升级。同时,公司以更高层面的协同思维为起点,在已有的产品和服务业务基础和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与业务相关的细分市场中开展深层次延伸和叠加,以不断拓宽企业边界,实现更广阔的业务生态协同。公司业务的内外部全面协同将成为公司新的核心竞争优势,正面效应将在未来逐步显现。

  (五)广泛的用户基础优势

  公司通过20余年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及绿色电力产品的推广与使用,拥有4000余家国内大、中型企业集团客户,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极为丰富场景应用经验及广泛的客户基础。

  1、公司首推的高压级联型储能方案有哪些特点?

  答:智光储能高压级联型技术是通过电力电子拓扑结构的创新来提 升规模化电芯组合应用安全性的技术路线,目前智光的高压级联产品, 具有直接接入电压6-35kV等级可选,储能单机并网功率/容量高可达 25MW/50MWh。概括地讲,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系统安全性高,无 电芯并联,电池堆能量大幅降低,显著降低灾后影响程度,后期维护成 本低。二是系统一致性好,各电芯运行一致性好,初始投资少;三是系 统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性,由于系统无电芯/ 电池簇并联运行,不存在短板效应,因此系统中不存在局部电芯超倍率 运行而削减整个电池堆总体寿命的情况,能最大限度提升储能装置的运 行经济性。四是单机容量大,控制简单,可并网/孤网及无扰切换运行, 适合于黑启动及半导体行业应用,最近智光联合中国华能清能院、上海 交 通 大 学 联 合 推 出 的 共 同 打 造 的 全 球 单 机 容 量 最 大 的 35kV 20MW/40MWh电化学储能系统,对推进新能源储能电站及超大规模GW 级别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建设

金如意biubiubiu:

[心心]

  深V是黄金坑很多人看到智光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下滑,其实完全不用担心,主要是因为持股1.03亿股南网能源公允价值变动,8.23跌到6.35元造成的。随着大储、芯片项目开工、投产预期转折,也将下半年开始暴利征程!再加上契机再现:今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重点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智光电气(SZ002169) 德龙汇能(SZ000593) 科士达(SZ002518)

Cg修仙者:

[俏皮]

  立新能源(SZ001258)下一个南网能源

不要叫我007:

  #立新能源# 关注次新立新能源的机会,对标南网能源刚上市的走势

金如意biubiubiu:

  智光电气(SZ002169)半导体,碳中和,储能新能源,参股众多公司,省重点项目(站位),大湾区千亿产业链(未来),三年投资三百亿(大投入,国家大基金,N轮融资),反包三连板,明天启动(类大东方)……

  专访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 大湾区和国内市场是我们最好的“筹码” 预计明年二期投产

  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7-29

  粤芯半导体的成立和量产,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强“芯”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它填补了广州芯片制造的空白,带来了广东省唯一实现量产的12吋晶圆产线;还快速带动了半导体产业链元素的聚集。

  2017年12月,粤芯正式落户广州开发区,并于2019年9月投产。从2018年3月打桩算起,粤芯实现量产仅用时18个月。据半导体行业分析机构芯谋研究统计,包括粤芯在内,目前国内真正进入量产的12吋产线主体只有九家,其中大陆企业为六家。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14年之后新成立的大陆主体企业中,实现量产的仅有粤芯;不过,中芯、华虹则是2014年以后新增产线量产最多的企业。

  2020年第一季度,粤芯在人力减少21%的情况下,产出高出预期25%,生产周期缩短5%以上。据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介绍,目前粤芯一期正处于量产爬坡阶段,预计16000片的月产能有望在年底实现满产;此外,预计二期将在2021年开始投产,在该年底之后实现另外19000片的月产能。

  不少媒体称粤芯的量产是“广州速度”、“黄埔速度”。在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看来,这些称呼引出了另一层含义:从无到有的建设不仅依靠企业自身,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比如,在建设过程中,包括很多在基建过程中应序列进行的审批事项,调整为了平行进行的信任审批。他坦言,如果没有这些支持,也就没有粤芯的速度。

  粤芯落户广州之前,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已是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和通信类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占据中国近六成的芯片市场,但这里的芯片生产却未能如市场需求般强势。珠三角需要利用好终端客户集聚带来的市场优势,强化产业链的完整度,打造一个更为集中、高效的产业圈。这是驱动粤芯落户广州的原因,也是促使当地政府为粤芯提供支持的原因。

  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持续的贸易摩擦,都在影响着全球市场。但李海明认为,国内在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上取得的良好进展,带来了国内半导体加速国产替代的机遇,尤其是在目前国产芯片比例仍不足20%的情况下,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但他也指出,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国际化产业,任何一个国家或区域都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国际合作不能被摒除。“我们应该抓住一个最好的筹码。”李海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就是足够大的国内市场。“我们一方面要认清现实,另一方面乐观审慎地抓住手上所具备的资源,强化我们的优势。”

  大湾区强“芯”的机遇

  《21世纪》:粤芯落户广州,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李海明:首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对于任何一个芯片制造或设计公司,能够落户大湾区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芯片所面对的终端客户,从最普遍的消费电子产品,到工业控制、白色家电,再到汽车电子等,大湾区能够全面覆盖。非常多元的各种层级的客户和市场,对于公司的启动和爬坡,以及长远的发展都是沃土。

  第二,政策。其实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很好的产业政策,广州黄埔开发区的中新知识城是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园区,已有非常好的基础建设和规划铺路。对我们来说,能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中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另一方面,我们也享受到了黄埔区和开发区、广州市和广东省政府在落户、建设、运营和投资等方面,以及其他一些配套政策上的支持。

  第三,人才。粤芯的核心团队来自国内外各个地方,开发区政府给了我们很好的人才引入政策,解决了我们工作、买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相关问题。核心团队之外,是未来的人才招募和培养。广州有很多优秀的高校,我们现在和他们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未来我们有机会依靠在地优秀的学子,让芯片制造以及周围的半导体产业链,有长久且高水准的人才输送来源。

  《21世纪》:为什么大湾区有最大的芯片市场但芯片生产相对弱一些?

  李海明:这其实有历史、政策和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因素存在。我倒不觉得需要深究原因,但我们要知道怎么结合每一个区域现在的优势,在合适的时间点集中力量去做到国家希望我们做到的事情,比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之下,怎样才能在最合适发展的市场端——这个最符合应用开发需求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特殊机会?

  之前,珠三角基本没有什么半导体制造产业,但这里却是芯片使用量最大的区域,市场需求也还在不断地增长,没有出现平化甚至衰退的迹象。我们必须要开始反思,在最多应用终端客户集聚的珠三角,怎么能让半导体产业链变得完整,打造更有效率和集中的产业圈。

  粤芯补足了产业链的制造环节。从设计到制造,然后到封装、测试,以及终端应用,链接完成后就有了“一日产业圈”。各个环节的厂商和企业,能够迅速实现高效交流,以解决问题或是开发新的生意机会。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其他区域做产业竞争力上的抗衡。这驱使了粤芯落地广州,和各级政府帮助粤芯顺利落户。

  《21世纪》:粤芯被寄予厚望的原因也包括集聚作用,一个健康而且强劲的产业生态该如何构建?

  李海明:我们确实起到了一些好的产业聚集效用。整个产业链现在有了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以及最终进入到终端产业。这个循环要能滚动起来。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扶持非常重要,包括相关的产业政策,甚至是一些细则的真正落地,为落户的企业带来实质且有效的帮助。

  滚动起来之后,要考虑怎么让产业除了量的增长,实现质的提升。这需要企业、政府等各个方面有很好的配合,有持续、坚定的投入。做半导体尤其是我们所从事的制造,投资非常大,都是好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有国内市场这个让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剩下的就是持续地坚持。

  把握“最好的筹码”

  《21世纪》:新冠肺炎疫情在年初的暴发,对公司带来了哪些影响?

  李海明:粤芯在2019年9月20日开始量产,现在还处于量产爬坡阶段。去年做展望时,没人可以预料到疫情造成了较大的市场波动,甚至有衰退。不过我们所看好的市场,比如图像传感器、分立器件等,这些应用在市场上并没有衰退,反而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出现了更好的回归和复苏。

  粤芯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都非常顺利地达标了。第一季度,我们在人员减少20%的情况下,产出超预期25%。这得益于粤芯的12吋生产线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产能的展开速度超过了预期。我们对今年的展望是比较乐观的。

  但是,对于整个全球半导体行业来说,今年其实是在衰退的。疫情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以外的国家还在相当程度地蔓延,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的消费,进而影响到电子产品的产值和销量。但我觉得粤芯和国内其他半导体企业都会有同样的对策,就是借助于国内在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上所取得的良好平衡,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21世纪》:所以这带来了一些国产化的机遇?

  李海明:是的,一定会。当然,加速国产替代也要看硬实力,有一些产品在国产替代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也有很多国内企业,它的质量其实已经达到了,过去是量没有起来。这也关系到很多终端应用的客户有没有意愿真的给国内半导体企业一个机会?

  半导体产业起步于国外,从美国到日本、韩国;再到中国台湾,再到中国大陆。走在我们前面的外国企业,或多或少已在行业中起了规格定义的作用,或是形成了行业闭环。怎么选择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产品,和能够超标的规格去实现突破,是大家都在等的时机。疫情以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其实给了国内的半导体企业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21世纪》:你也提到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可能衰退,结合复杂的局势,粤芯该怎么做?

  李海明:我们主要是围绕国内市场。相较于国内整体的需求,粤芯的产能占比尚且有限,所以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担心。对于国内接下来的需求增长和进口替代,我们还看到了商机。我们的课题是,要持续落实二期计划,同时持续培养大湾区的半导体人才,为粤芯未来的扩产以及进一步延伸做好准备。

  我们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条实现量产的12吋产线,但也相信未来大湾区不会只有一条生产线。我们希望能够在大湾区起到行业带头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才汇集到这里,整个产业的上、中、下游能够链接得更完整,这些都是未来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非常重要的课题。

  我们还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任何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要凭一己之力发展整个产业链,都只能完成部分。我们应该抓住一个最好的筹码。

  我们手上最好的资源就是中国足够大的市场。非常好的应用和市场资源,让我们有办法最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去做最快、最及时、最大量的反应。其他的部分,比如原材料、设备和EDA软件,作为一家国内企业,我们希望支持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但我们也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不能摒除国际性的合作。人才和技术的积累都需要时间。

  对标国际一流模拟芯片厂商

  《21世纪》:粤芯目前的产品布局和市场定位策略是什么?

  李海明:粤芯成立的时候,我们看好的就有电源管理、电机驱动相关的一些应用。比如物联网、汽车电子,以及和5G相关的一些基础建设,都会用到这样一些芯片。这些需求在不断增长,甚至是所有芯片中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的,每年达到6.6%。

  起步时,我们要先从市场广而大,而且比较容易进入的领域开始,例如消费电子。所以粤芯首先锁定了包括分立器件、电源管理、指纹识别、图像传感等在内的一些领域,接下来是液晶显示驱动芯片等。这些覆盖到了我们在大湾区所看到的需求。

  从消费电子开始,我们会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上的精进,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未来我们会拓展至白色家电和工业控制,最终到汽车电子。这是粤芯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希望达到的境界。

  《21世纪》:粤芯是国内首个选择虚拟IDM策略的晶圆厂,这和代工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选择这一策略?

  李海明:虚拟IDM的确在经营上也是做代工,但关键在于粤芯从事的是模拟芯片代工。相较于数字芯片或存储器,以及一些微处理器,模拟芯片很大的不同在于它非常讲究工艺与设计的极致结合:工艺需要针对设计做定制,设计也要根据工艺开发的水准定制。一般纯代工厂会构建一个标准化平台,不会针对客户需求做工艺调整,因为这会影响到代工的标准性。

  而模拟芯片则不同。包括德州仪器、英飞凌在内的全球最好的模拟芯片公司,都是IDM模式。他们有自己的设计,有自己的制造,才能做出世界一流又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晶圆厂的标准化制程去做模拟芯片,就失去了定制化。我们要对标世界一流的模拟芯片厂商,就必须要在纯代工的晶圆厂和IDM之间,找到粤芯能够生存而且有办法加快速度、“换道超车”的方式。

  我们和少量大型的模拟芯片设计公司结合。一方面他们的产品有足够大的需求,市场有足够大的量支撑,因此在和我们做定制的时候,双方可以投入足够的时间、资金和人力成本,尝试做出比拟世界一流厂商的模拟芯片。另一方面是客户不会太多,否则为太多的客户和不同的产品去做定制,我们也会难以经营。

  《21世纪》: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担忧么?

  李海明:我倒不觉得这是一个太大的担忧。如果今天模拟芯片的市场需求起伏很大,或是未来市场是萎缩的,我们才会非常担心。但其实有几个行业,特别是汽车电子、物联网,以及一些与5G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都一定会需要模拟芯片,而且用量会随着他们的发展不断增长。

金如意biubiubiu:

  参股南网南网能源(SZ003035) //@金如意biubiubiu:重温历史!曾吹到38元的高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智光电气(SZ002169) 哈三联(SZ002900)

  查看图片

妖龙作手:

  立新能源,16.66为底,正式开启翻倍之路。

  南网能源开板后,盘整长达一个月,在开板第20个交易日启动。十天时间,从7.7元拉升到15.11。

  立新能源,今天是上市开板后第19个交易日,历史能否重演?

  次新股,很久没有打出持续赚钱效应,需要一个龙头带领,看好立新能源引领次新走出持续赚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