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今日SZ300458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11-20 05:27:06 首页 > 深交所股票

宽客-顺势天成:

  全志科技(SZ300458)

宽客-顺势天成:

  全志科技(SZ300458)

愚目寻珠一:

  全志科技(SZ300458)科技公司的投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股价真敢往脚脖上砍。难怪可乐老头当年也不敢投微软

抓涨:

  全志科技(SZ300458)好弱

宽客-顺势天成:

  全志科技(SZ300458)

买错与卖错:

  泰和新材(SZ002254)

  全志科技(SZ300458)

  早上加仓的我瑟瑟发抖啊……

  绝地反击!!

一波小黄鸡在靠近:

[大笑]

  全志科技(SZ300458) 看看合封价格吧 就知道过剩的程度了

nny好好聚聚:

  全志科技(SZ300458)按计划准备到18加仓百分之10,到10加百分之20,到5加百分之30,到一块卖学卖血全仓了,各位爱国人士按计划执行,为国护盘

七绝圣手-道:

  士兰微(SH600460)全志科技(SZ300458) 30块的士兰微,20块以内的全志

大水清朗:

  科技“ETF”的背后是50只科技龙头股,它们中的多数在各自细分领域是“全球第一”或“全国第一”,甚至不乏长期蝉联的霸主。请大家收藏!

全球第一名

  海康威视:连续7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第一名

  立讯精密 :AirPods全球组装供应商第一名

  京东方:LCD屏全球第一名

  汇顶科技:指纹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名

  闻泰科技:全球最大的手机ODM公司

  长春高新:长效生长激素全球第一名

  歌尔股份:微型麦克风、游戏手柄业务、中高端虚拟现实业务全球第一名

  亿联网络:SIP出货量全球第一名

  欣旺达:智能手机电池全球第一名

  亿帆医药:泛酸钙全球第一名

国内第一名

  恒瑞医药:国内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第一名

  迈瑞医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第一名

  中兴通讯:通信电源市场国内第一名

  三六零:杀毒软件国内第一名

  智飞生物:二类疫苗销售国内第一名

  用友网络:公有云SaaS国内第一名

  三安光电:LED芯片国内第一名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国内第一名

  深信服: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领域连续11年蝉联国内第一名;下一代防火墙在UTM领域国内第一名

  北方华创:IC设备品类国内第一名,除光刻机以外几乎涵盖所有的IC制造设备

  亿纬锂能:锂亚硫酰氯电池国内第一名

  深南电路:PCB国内第一名

  视源股份:交互智能平板国内第一名

  华兰生物:国内拥有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广联达:建筑信息化国内第一名

  欧菲光:光学器件国内第一名

  璞泰来: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国内第一名

  宝信软件:国内钢铁制造信息化、自动化第一品牌

  大族激光:国内最大的激光设备企业

  信维通信:手机天线国内第一名

  中科曙光:超算Top100份额国内第一名

  石基信息: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国内第一名

  沪电股份:多层印制电路板国内第一名

  启明星辰:堡垒机国内第一名

  深天马:车载屏幕出货量国内第一名

  四维图新:车载前装导航国内第一名

  华宇软件:连续11年法院、检察院信息化领域国内第一名

  广电运通:连续11年银行设备国内第一名

  星网锐捷:连续16年瘦客户机国内第一名

  网宿科技:CDN业务国内第一名

  光迅科技:光通信器件国内第一名

  新大陆:POS机国内第一名

  海能达:专网通信终端国内第一名

大科技各分支龙头:

  卓胜微:射频芯片龙头。科技股王。

  闻泰科技:半导体标准器件龙头,收购安世半导体。

  立讯精密:连接器龙头,TWS中军。

  信维通信:手机天线龙头,开启趋势。

  宁德时代:锂电池龙头,横盘一年半,终于打开了上升通道。

  浪潮信息:服务器龙头。

  鹏鼎控股:消费电子PCB龙头。千亿慢牛。

  韦尔股份:电源管理IC龙头。

  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芯片龙头。

  领益智造:电子元器件龙头,19年牛股。

  欧菲光:摄像头龙头。中长线是底部,爆发力会不错。

  圣邦股份:模拟芯片龙头。

  三安光电:全球LED龙头。

  歌尔股份:电声行业龙头。

  金山办公:办公软件龙头。

  蓝思科技:手机屏幕龙头。

  深南电路:通信PCB龙头。

  兆易创新:存储器龙头。

  生益科技:覆铜板龙头。

  亿联网络:通信终端龙头。

  光环新网:IDC龙头。

  紫光国微:国产芯片龙头。

  中国软件:国产操作系统龙头

  大族激光:激光设备龙头。

  环旭电子:消费电子用电池龙头。

  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龙头。

  长电科技:半导体封测龙头。

  中际旭创:光模块龙头

【芯片产业链细分龙头名单】

MEMS:

  汉威科技、耐威科技、华灿光电

指纹识别芯片:

  汇顶科技

射频前端芯片:

  卓胜微

视频解码芯片:

  富瀚微、全志科技、国科微

功率半导体:

  闻泰科技、苏州固锝、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士兰微、华微电子、台基股份

电源管理芯片:

  上海贝岭、韦尔股份、圣邦股份、全志科技、富满电子、智光电气

图形处理器:

  景嘉微

单片机:

  乐鑫科技、中颖电子

红外传感:

  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大立科技、森霸传感

  CPU:北京君正、全志科技、欧比特

晶圆加工: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

封装:

  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

IC分销:

  润欣科技、深圳华强、力源信息、英唐智控

封装材料:

  上海新阳、康强电子、丹邦科技

半导体检测:

  苏试试验、精测电子

洁净室:

  新纶科技、亚翔集成

设备:

  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万业企业、长川科技、至纯科技

智能控制器:

  和而泰、拓邦股份

打印耗材:

  鼎龙股份、纳思达

半导体材料:

  三安光电、耐威科技、云南锗业

溅射靶材:

  江丰电子、阿石创、有研新材、隆化科技

电子特种气体:

  雅克科技、凯美特气

光刻胶:

  安集科技、上海新阳、强力新材、晶瑞股份、南大光电、扬帆新材、江化微、万润股份

印制电路板

  :博敏电子、中京电子、明阳电路。沪电股份、鹏鼎控股、深南电路、景旺电子、依顿电子、奥士康、超声电子、世运电路、兴森科技、崇达技术、胜宏科技

印制电路板油墨:

  容大感光、广信材料

柔性电路板:

  弘信电子、东山精密

覆铜板:

  生益科技、华正新材

mlcc:

  火炬电子、三环集团、风华高科、鸿远电子

电极箔:

  东阳光、海星股份

继电器:

  宏发股份

电容:

  宏达电子、江海股份、艾华集团、法拉电子

电感:

  麦捷科技、顺络电子

电子焊接设备:

  快克股份、劲拓股份

交换机:

  星网锐捷

光通信:

  光迅科技、中际旭创、天孚通信

  海天味业(SH603288)@贵州矛台招商银行(SH600036)@今日话题

想上岸了:

[哭泣]

  中颖电子(SZ300327)全志科技(SZ300458) 新能源已经集体反弹了,告诉我半导体还要跌多久

芯原粉丝:

  全志科技(SZ300458)公司的高管都是中国籍,我觉得是被错杀的。如果真的竞争对手有外籍高管要走人的话,甚至会对公司带来利好

尾盘擎龙:

  科技“ETF”的背后是50只科技龙头股,它们中的多数在各自细分领域是“全球第一”或“全国第一”,甚至不乏长期蝉联的霸主。请大家收藏!

全球第一名

  海康威视:连续7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第一名

  立讯精密 :AirPods全球组装供应商第一名

  京东方:LCD屏全球第一名

  汇顶科技:指纹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名

  闻泰科技:全球最大的手机ODM公司

  长春高新:长效生长激素全球第一名

  歌尔股份:微型麦克风、游戏手柄业务、中高端虚拟现实业务全球第一名

  亿联网络:SIP出货量全球第一名

  欣旺达:智能手机电池全球第一名

  亿帆医药:泛酸钙全球第一名

国内第一名

  恒瑞医药:国内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第一名

  迈瑞医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第一名

  中兴通讯:通信电源市场国内第一名

  三六零:杀毒软件国内第一名

  智飞生物:二类疫苗销售国内第一名

  用友网络:公有云SaaS国内第一名

  三安光电:LED芯片国内第一名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国内第一名

  深信服: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领域连续11年蝉联国内第一名;下一代防火墙在UTM领域国内第一名

  北方华创:IC设备品类国内第一名,除光刻机以外几乎涵盖所有的IC制造设备

  亿纬锂能:锂亚硫酰氯电池国内第一名

  深南电路:PCB国内第一名

  视源股份:交互智能平板国内第一名

  华兰生物:国内拥有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广联达:建筑信息化国内第一名

  欧菲光:光学器件国内第一名

  璞泰来: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国内第一名

  宝信软件:国内钢铁制造信息化、自动化第一品牌

  大族激光:国内最大的激光设备企业

  信维通信:手机天线国内第一名

  中科曙光:超算Top100份额国内第一名

  石基信息: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国内第一名

  沪电股份:多层印制电路板国内第一名

  启明星辰:堡垒机国内第一名

  深天马:车载屏幕出货量国内第一名

  四维图新:车载前装导航国内第一名

  华宇软件:连续11年法院、检察院信息化领域国内第一名

  广电运通:连续11年银行设备国内第一名

  星网锐捷:连续16年瘦客户机国内第一名

  网宿科技:CDN业务国内第一名

  光迅科技:光通信器件国内第一名

  新大陆:POS机国内第一名

  海能达:专网通信终端国内第一名

大科技各分支龙头:

  卓胜微:射频芯片龙头。科技股王。

  闻泰科技:半导体标准器件龙头,收购安世半导体。

  立讯精密:连接器龙头,TWS中军。

  信维通信:手机天线龙头,开启趋势。

  宁德时代:锂电池龙头,横盘一年半,终于打开了上升通道。

  浪潮信息:服务器龙头。

  鹏鼎控股:消费电子PCB龙头。千亿慢牛。

  韦尔股份:电源管理IC龙头。

  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芯片龙头。

  领益智造:电子元器件龙头,19年牛股。

  欧菲光:摄像头龙头。中长线是底部,爆发力会不错。

  圣邦股份:模拟芯片龙头。

  三安光电:全球LED龙头。

  歌尔股份:电声行业龙头。

  金山办公:办公软件龙头。

  蓝思科技:手机屏幕龙头。

  深南电路:通信PCB龙头。

  兆易创新:存储器龙头。

  生益科技:覆铜板龙头。

  亿联网络:通信终端龙头。

  光环新网:IDC龙头。

  紫光国微:国产芯片龙头。

  中国软件:国产操作系统龙头

  大族激光:激光设备龙头。

  环旭电子:消费电子用电池龙头。

  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龙头。

  长电科技:半导体封测龙头。

  中际旭创:光模块龙头

【芯片产业链细分龙头名单】

MEMS:

  汉威科技、耐威科技、华灿光电

指纹识别芯片:

  汇顶科技

射频前端芯片:

  卓胜微

视频解码芯片:

  富瀚微、全志科技、国科微

功率半导体:

  闻泰科技、苏州固锝、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士兰微、华微电子、台基股份

电源管理芯片:

  上海贝岭、韦尔股份、圣邦股份、全志科技、富满电子、智光电气

图形处理器:

  景嘉微

单片机:

  乐鑫科技、中颖电子

红外传感:

  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大立科技、森霸传感

  CPU:北京君正、全志科技、欧比特

晶圆加工: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

封装:

  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

IC分销:

  润欣科技、深圳华强、力源信息、英唐智控

封装材料:

  上海新阳、康强电子、丹邦科技

半导体检测:

  苏试试验、精测电子

洁净室:

  新纶科技、亚翔集成

设备:

  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万业企业、长川科技、至纯科技

智能控制器:

  和而泰、拓邦股份

打印耗材:

  鼎龙股份、纳思达

半导体材料:

  三安光电、耐威科技、云南锗业

溅射靶材:

  江丰电子、阿石创、有研新材、隆化科技

电子特种气体:

  雅克科技、凯美特气

光刻胶:

  安集科技、上海新阳、强力新材、晶瑞股份、南大光电、扬帆新材、江化微、万润股份

印制电路板

  :博敏电子、中京电子、明阳电路。沪电股份、鹏鼎控股、深南电路、景旺电子、依顿电子、奥士康、超声电子、世运电路、兴森科技、崇达技术、胜宏科技

印制电路板油墨:

  容大感光、广信材料

柔性电路板:

  弘信电子、东山精密

覆铜板:

  生益科技、华正新材

mlcc:

  火炬电子、三环集团、风华高科、鸿远电子

电极箔:

  东阳光、海星股份

继电器:

  宏发股份

电容:

  宏达电子、江海股份、艾华集团、法拉电子

电感:

  麦捷科技、顺络电子

电子焊接设备:

  快克股份、劲拓股份

交换机:

  星网锐捷

光通信:

  光迅科技、中际旭创、天孚通信

芯原粉丝:

  全志科技(SZ300458)19接回

买错与卖错:

  目前持仓:

  泰和新材(SZ002254)

  全志科技(SZ300458)

  麻了…

7号魏帅:

  广东鸿图,星源材质,全志科技的买卖点,目前主力建仓完成,等待一个消息来借势启动,供参考!

心心相印o:

  中科创达(SZ300496)全志科技(SZ300458)中科江南(SZ301153)

  1.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

1.1.物联网蓝海时代全球智能操作系统领先者

1.1.1.公司发展历程:14年砥砺前行,智能操作系统起家,开启物联网和智能驾驶新业务成长曲线

  中科创达是全球一流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公司坚持以智能操作系统 技术为基础,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通过“技术+生态”的平台发展战略,为全球 客户提供包括智能软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等三大业务领域的产品及 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下游客户应用领域广泛,为包括芯片厂商、元器件供应商、操 作系统厂商、运营商、终端制造商、汽车主机厂等众多垂直行业客户提供完整的解 决方案及产品,并与客户形成深度战略合作的垂直整合优势。

  中科创达自 2008 年在北京成立以来,经过 14 年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的深耕和积淀, 已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供应商。公司凭借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的技术和资 源优势,发力物联网和智能驾驶两大高成长性业务领域。公司业务发展主要分为三 个阶段:

  1)发展起步阶段(2008 年-2012 年)—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起家,积累技术经验 和客户资源:公司前身创达有限 2008 年成立,初期专注于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 Linux 系统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并且国内率先开展安卓系统产品研究开发,抢占战略先 机,同年开始与高通、Flextronics 等移动芯片厂商开展合作。2009 年开发发力安卓 系统业务,参与 TCL 安卓智能手机开发,并助力联想推出业务第一款智能本 Skylight。

  2010 年参与高通第一代中低端解决方案 QRD 操作系统开发,形成面向智能手机 SmartDroid、面向平板电脑的 BigDroid 和面向智能电视的 TVDroid 的业务矩阵。 2011年-2012年与高通、展讯和 ARM等芯片厂商加大合作力度并建立联合实验室, 均获得其战略入股,同时与三星、索尼、夏普等全球领先摄像头厂商合作,积累智 能手机摄像头关键技术;协助中国电信开发基于安卓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2)业务拓展阶段(2013 年-2017 年)—2.0 战略升级转型,布局智能驾驶和物联网 智能硬件业务:2013 年公司启动面向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的软件开发业务,与 TCL 成立合资公司并获得 TCL 战略入股;同年成立美国子公司,加强美国市场业 务拓展,与微软、Mozilla 等操作系统厂商达成合作。2014 年成立企业解决方案事 业部,与日本 Yupiteru 达成合作,进入日本车载市场;同年与 Intel 达成合资协议。 2015 年推出 2.0 战略转型计划,从移动系统向智能车载和物联网领域延伸,商业模 式从收取技术服务费像销售产品及 IP 盈利模式转型;同年与三菱在车载领域达成 合作,并推出便携车载导航设备 PND 产品。

  2016 年与高通成立合资公司创通联达, 提供基于骁龙处理器的物联网智能模块解决方案,并推出“核心板+操作系统+核心 算法”的一体化 SoM 计算模块产品;同年收购爱普新思及慧驰科技,加大车载业务 布局。2017 年收购芬兰车载人机交互系统领先企业 Rightware,推出基于 HMI 的 Kanzi 3D 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同年与高通成立智能网联汽车联合实验室。

  3)加速发展阶段(2018 年-至今)—智能软件+智能车载+智能物联网三轮驱动高速 发展:2018 年收购移动和工业图像技术公司 MM Solution,进一步加强智能视觉平 台技术能力;与高通和黑芝麻先后成立智能驾驶联合实验室,巩固智能驾驶领域竞 争地位;与寒武纪达成战略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2019 年发布基于高 通第三代骁龙处理器的智能座舱平台系统 TurboX Auto。2020 年与广汽研究院成立 智能汽车软件联合创新中心;与滴滴合作开发 DMS 和 ADAS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物联网领域发布 7 款 SoM 核心计算模组产品,加大 AIoT 智能模组领域产品布局; 同年与亚马逊 AWS 和施耐德电气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智能工业领域业务。

  2021 年 与英伟达实现战略合作,成为英伟达中国核心 ISP 软件合作伙伴,共同拓展车载视 觉领域合作;同年获得华为鸿蒙智联软件供应商认证,物联网领域发布 IoT PaaS 平 台及 IoT OS 操作系统产品。2022 年推出边缘计算产品 EB2/EB6,强化在 AIoT 领域 战略布局;车载领域子公司 Rightware 推出首个一体化 HMI 工具平台 Kanzi One, 大幅提高主机厂客户开发效率,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加速智能驾驶产品落地。

1.1.2.公司产品线已形成智能软件+智能驾驶+智能物联网硬件三大产品矩阵

  中科创达产品矩阵包括智能软件+智能驾驶+智能物联网硬件三大业务领域,围绕技 术+生态的平台战略三足鼎立协同发展。1)智能软件业务:围绕 4G/5G 通信协议栈、 深度学习、图形图像技术、自动化测试和安全技术等核心领域,为芯片厂商、运营 商和终端厂商等客户提供软件解决方案及技术支持。2)智能物联网业务:为物联网 领域客户提供 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产品以及 TurboX Cloud 物联网云平台产品。3)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为主机厂及 Tier 1 供应商提供智能混合仪表、Kanzi 开发工具、 智能互联座舱等众多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4)智能视觉业务:为下游包括能源、 汽车、电器制造业等众多工业领域客户提供智慧工业解决方案及 Camera 一站式智 能视觉解决方案。

1.2.公司股权结构清晰,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

  中科创达股权结构稳定,核心管理团队持股具备高度战略凝聚力。公司实际控制人 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鸿飞持有公司 28.78%的股份。全国社保基金合计持有公司 4.28% 股份,自 2017 年首次持有公司股份以来持续增持;超越公司持有公司 2.67%股份。

  中科创达子公司业务布局明确,以智能操作系统领域为基础持续发力布局智能网联 汽车和智能物联网两个高成长性战略业务领域。1)智能操作系统领域:公司面向智 能操作系统领域成立包括畅索软件、南京中科创达软件、成都中科创达软件、大连 中科创达软件和北京创思远达科技等子公司,围绕安卓和 Linux 系统进行移动智能 终端操作系统技术开发。

  2)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公司自 2015 年成立沈阳中科创达 软件积累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核心技术以来,持续扩展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布局,2016 年全资收购北京爱普新思和北京慧驰科技两家子公司;2017 年先后成南京慧行汽车 科技和重庆系统创新智能汽车研究院两家子公司;2019 年成立上海慧达汽车科技; 2021 年先后成立上海慧行智能科技和苏州畅行智驾汽车科技两家子公司。3)智能 物联网领域:公司 2012 年成立深圳中科创达科技子公司进军物联网硬件业务领域; 2015 年成立西安中科创达软件子公司拓展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核心技术开发;2016 年与高通合资成立重庆创通联达智能科技,进行 SoM 智能模块产品研发;2018 年 成立重庆创通联智物联网技术子公司,针对物联网云计算及无线通信设备领域进行 研发;2020 年成立杭州创通智远科技,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业务拓展。

  公司积极进行大范围核心人才股权激励,高度凝聚力助力公司长期快速发展。公司 自 2016 年 1 月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以来,至今已推出 4 次股权激励计划和一次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其中 2020 年 8 月第 3 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 214 名中层骨干员 工及核心技术人员共计 0.86%的股份;2021 年 9 月第 4 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 239 名 中层骨干员工及核心技术人员共计 0.48%的股份,行权条件为 2021-2024 年净利润 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40%、50%、60%和 70%。大范围对优秀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有 助于持续提升公司整体战略凝聚力,超预期完成长期战略目标。

1.3.公司财务状况稳健,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物联网推动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主营业务成长性显著,营业收入 2011-2021 年均复合增速达 44.4%,智能软件 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智能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公司主要业务增长引擎。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41.27 亿元,同比增长 57.0%,2011 年-2021 年年均复合增速 达到 44.4%。按细分领域营收来看,公司传统智能软件业务 2021 年营收 16.31 亿元, 2014-2021 年均复合增速 22.2%;公司 2013 年布局物联网领域业务,2021 年实现营 收 12.72 亿元,2015-2021 年均复合增速 90.0%;公司 2014 年开始进军智能网联汽 车业务领域,2021 年实现营收 12.24 亿元,2015-2021 年均复合增速 88.4%。受益于 整体物联网行业需求持续高景气度,以及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加速演进,智能 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两个业务已成为公司营业收入主要增长引擎。

  净利润方面,公司整体经营稳健,2017 年战略收购汽车软件商 Rightware 财务费用 加大导致净利润有所下滑,2018-2021 年重回增长态势。公司 2017 年净利润有所下 降,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为拓展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综合竞争力收购芬兰车载人机 交互系统供应商 Rightware 导致财务费用有所上升所致。2019 年以后随着公司在智 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逐渐完善并开始产生规模效应,净利润重新回到上升轨道。 2021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6.3 亿元,同比增长 40.1%。

  公司开启 2.0 战略转型以来,智能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成为公司主要的营收 和利润增长业务。公司自 2015 年实行 2.0 转型升级战略,从移动操作系统持续向智 能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两大高成长性业务领域拓展。智能物联网方面,公司通过 持续和上游供应商及下游智能终端厂商建立生态联盟的发展策略提升业务竞争地 位,智能物联网业务营收由 2015 年的 0.27 亿元快速提升至 2021 年 12.72 亿元,营 收占比由 2015 年 4.4%提升至 2021 年 30.8%,毛利润占比提升至 2021 年 13.2%。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随着公司在 2017-2018 年相继收购 Rightware 和 MM Solution 快 速扩展车载业务客户规模,营收规模由 2015 年 0.27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 12.24 亿元, 营收占比由 2015 年 4.4%提升至 2021 年 29.7%,毛利润占比提升至 2021 年 39.7%,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成长性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核心增长引擎。

  公司国内业务受益于物联网需求持续高景气度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营收 增速高于海外业务,欧美地区受益于智能网联汽车等业务近 5 年保持高速增长。公 司 2021 年国内业务营收 25.43 亿元,同比增长 72.2%,2016-2021 年均复合增速 39.4%。公司国内业务 2018-2019 年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国内汽 车行业处于由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变革周期所致,在此期间公司坚持加大 在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战略布局,2020-2021 年间随着公司产品在 国内主机厂客户中渗透率快速提升,以及整体汽车行业在新能源车带动下重回快速 增长态势,公司国内业务连续两年实现超过 70%的高速增长。

  国外业务方面,2021 年公司国外业务实现营收 15.84 亿元,同比增长 37.6%,2016- 2021 年均复合增速 34.1%。国外业务营收按国家和地区来看,欧美市场自 2017 年 以来营收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主要受益于欧美市场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下游 需求旺盛所致。日本市场自 2014 年以来增速明显下滑,主要是由于日本整体经济增 长速度放缓所致,2018 年以来随着全球通信技术从 4G 向 5G 持续升级转型以及物 联网行业快速扩张,公司日本市场营收重新回到稳健增长水平。

  毛利率方面,2021 年公司物联网业务受海外业务及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有所下降,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毛利率稳中有升。公司 2021 年毛利率 39.5%,整体毛利率有所下 降,主要是由于物联网业务受到海外业务汇率波动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 利率下滑所致。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经过 5 年积累和发展,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毛利率由 2019 年 48.2%提升至 2021 年 52.7%。

  费用率方面,公司自聚焦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降本 增效及规模效应推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持续优化。公司自 2017 年通过外延并购 和内沿增长持续加大在智能网联汽车和物联网领域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由 2017 年的 11.2%提升至 2021 年的 12.4%。公司管理费用率自 2016 年以来持续下降,由 2016 年的 52.7%显著降低至 2021 年的 25.4%,体现出公司通过降本增效管理变革 取得阶段性良好效果;销售费用率近 4 年来持续降低,由 2018 年 6.5%下降至 2021 年 3.1%,体现出公司产品在市场中获得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

  公司在智能驾驶和物联网领域持续拓展客户规模,2021 年前 5 大客户营收占比降低 至 26%。公司自 2012 年拓展智能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以来,持续拓展丰富 下游客户规模,对单一大客户依赖程度显著降低。2021 年公司前 5 大客户营收规模 为 10.74 亿元,占整体营收比例由 2012 年的 90.1%显著下降至 26.0%,主要是由于 公司 2.0 战略转型稳步推进,以及在国内外持续扩张优质客户规模所致。公司在成 功从智能操作系统向智能网联汽车和物联网两大成长领域转型后,客户结构进一步 优化,覆盖更多物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客户,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公司经营现金流情况稳健,2021 年受上游物联网业务核心原材料供给短缺加大战略 备货导致经营性现金流短期承压。公司整体经营性现金流维持稳健水平,2019 年和 2021 年两年经营性现金流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 2019 年公司在扩展智能网联汽车 和物联网业务时提升应收账款账期,2021 年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 1.39 亿元,同比 大幅减少主要原因为上游芯片等核心器件供给短缺导致公司加大战略备货现金流 支出所致。资本支出方面,公司自 2.0 战略转型以来,持续加大在智能网联汽车和 物联网领域战略布局,收购 Rightware 和 MM Solution 等关键领域企业导致资本支 出增长。

1.4.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审核通过,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及IoT蓝海赛道

  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有助于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及物联网蓝 海赛道持续发力。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2022年6月29日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募集 31.0 亿元资金,计划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边缘计算以 及扩展现实 XR 等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其中 10.04 亿计划投资于整车操作系 统研发;17.94 亿用于边缘计算站研发;7.59 亿用于扩展现实 XR 研发项目。

  2.物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两大万亿蓝海赛道迎高速发展契机

2.1.AIoT推动物联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1.1.物联网行业方兴未艾,AIoT为万物互联ICT行业带来广阔蓝海需求

  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时代核心技术,开启万亿美元新赛道,成为未来长期兵家必争 蓝海之地。物联网是一种在传统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RFID 射频技 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实时采取需要监控、连接和交互的设 备的通信网络,实现物与物间信息交换与通信。在全球网络通信领域的发展历程中, 物联网标志着网络连接正式进入 3.0 时代,掀起了新一轮网络通信划时代的变革。

  物联网产业链分为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价值分布领域: 1)感知层(连接层):扮演物联网生态的“视觉感官”,为整个生态链赋予万物感知 的能力,让生态规模和价值得到延展和提升。感知层承担数据采集、端到端处理、 传输的功能,包括摄像头、传感器、芯片、控制器等上游硬件制造商。从产业链价 值占比角度看,感知层在整体物联网产业链中价值占比为 10%。 2)网络传输层:扮演物联网生态的“连接感知神经”,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 过诸如 NB-IoT、5G、Zigbee、蓝牙等网络通信技术传输到平台层。网络传输层包括 通信模组制造商及通信服务提供商,从产业链价值占比角度看,网络传输层在整体 物联网产业链中价值占比为 25%,其中通信模组/智能终端生产商价值占比 15%;通 信服务提供商价值占比 10%。

  3)平台层:扮演物联网生态的“大脑分析中枢”,作为物联网产业链的生态核心, 对网络层传输的大规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开发者、智能设备厂商等多方物联网 参与者提供协作的赋能平台。从产业链价值占比角度看,平台层在整体物联网产业 链中价值占比为 10%。 4)应用层:扮演物联网技术高度集成的多样化商业应用场景,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 的高效运营模式,为终端用户带来万物互联的智能家居/生活体验。对企业客户而言, 物联网通过对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分析诊断,通过提高企业生产/制造/履约等业务 流程效率持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云端物联网模块化创新实现企业更大规模的 经济效益。从产业链价值占比角度看,应用层在整体物联网产业链中价值占比为55%。

2.1.2.物联网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万亿蓝海提供长期成长确定性

  全球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物联网行业加速发展。2020 年全球物联网 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73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0%,随着全球 5G 商业化进程加速, 未来 3 年物联网行业有望进入加速增长周期,预计 2024 年全球物联网行业市场规 模达到 1.11 万亿美元,2020-2024 年均复合增速 11.0%,其中亚太地区和 EMEA 地 区市场规模增速较快,2019-2024 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11.3%和 12.4%,市场规模占 比分别为 45.3%和 26.3%。 中国物联网行业近 5 年来保持高速增长。2020 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约 2.14 万亿元,2016-2020 年均复合增速 22.9%,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驱动因素来 源于中国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核心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预计 2022 年市场 规模将达到 3.25 万亿元。

  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按技术架构层级来看,传输层市场规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平台层和应用层价值占比不断提升;按应用类别来看,消费物联网市场规模占据主 导地位,产业物联网价值占比不断提升。从不同技术架构层级的物联网细分市场空 间看,2020年传输层市场规模达到6831.3亿元,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比例为31.9%; 平台层市场规模达到 3426.3 亿元,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比例为 16.0%;应用层市 场规模达到 5589.2 亿元,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比例为 26.1%;感知层市场规模达 到 4175.9 亿元,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比例为 19.5%;支撑层市场规模达到 1392.0 亿元,占整体物联网市场规模比例为 6.5%。

  从不同应用领域分类角度看,消费者 IoT 目前为主要应用领域,产业物联网最具长 期成长潜力。消费物联网作为面向终端用户的物联网应用,提供包括智能家居、智 能安防、智能照明等核心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在物联网发展初期占据主要价值链地 位;个人物联网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设备为消费者提供个人数据分析等 功能及服务;产业物联网作为长期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在企业数字化进程持续推 进,物联网能力持续完善等因素推动下,有望对现有商业模式带来颠覆式变革,成 长潜力巨大。

  全球 AIoT 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加持下呈爆发式增 长,中国 AIoT 市场价值占比不断提升。2020 年全球 AIoT 市场规模达到 2912.4 亿 美元,同比增长 28.7%,主要驱动因素源于云计算赋能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 致结合 5G 自 2020 年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元年,云计算领域进一步演进发展,多项技 术融合将让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现爆发式增长。预计 2023 年全球 AIoT 市场规模将 达到 6201.2 亿美元,2020-2023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28.7%。

  按不同地区 AIoT 市场规模来看,中国 AIoT 市场占比不断提升。2020 年中国 AIoT 市场规模 729 亿美元,占全球整体市场规模比例 26.8%。基于中国 5G、云计算和人 工智能领域在新基建政策的强力加持下快速发展,预计 2022 年中国 AIoT 市场规模 将达到 1280 亿美元,占整体比例提升至 28.5%,2020-2022 年均复合增速 32.5%, 是全球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国家;美国 2020 年市场规模 856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 达到 1363 亿美元,2020-2022 年均复合增速 26.1%;欧洲 2020 年市场规模 712 亿美 元,预计 2022 年达到 1208 亿美元,2020-2022 年均复合增速 30.2%;日本和韩国 2020 年市场规模 419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达到 640 亿美元,2020-2022 年均复合增 速 23.6%。

2.1.3.需求端:物联网连接设备爆发式增长,下游垂直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2.1.3.1.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爆发式增长,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5G 大规模商用和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推动物联网连接设备规模呈现爆发式增 长,为物联网行业带来巨大成长空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规模近 10 年来呈现高 速增长态势,2020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17 亿台,规模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连接 设备,2010-2020 年均复合增速 39.8%;非物联网连接设备近年来增速显著放缓, 2020 年规模为 99 亿台,2010-2020 年均复合增速 2.7%。物联网连接设备快速增长, 主要驱动因素是由于诸如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渗透率在全球已达到 趋于饱和的阶段,成长空间由增量市场转变为既有设备更加智能化的存量市场。随 着云计算、5G、人工智能多项颠覆性技术的叠加融合,基于物联网连接的设备相比 上一代产品能够为消费者缔造更丰富的智能家居、个人健康、智能安防等多个领域 的更好的服务体验,万物互联的强大生态效应让物联网连接成为必不可少的核心功 能。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规模将达到 309 亿台,2020-2025 年均复合 增速 21.4%;非物联网连接设备规模维持在 103 亿台,2020-2025 年均复合增速 0.8%。

  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按应用领域分智慧公用事业和智慧安防设备占比最高,智慧政 府、建筑自动化设备、智能汽车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增速最快。从物联网连接 设备应用领域来看,智慧公用事业设备和智慧安防设备连接规模最大,2020 年连接 数分别为 13.7 亿台和 10.9 亿台,占全球物理网设备总连接规模比例分别为 23.6%和 18.8%。从各领域物联网连接设备规模增速角度看,建筑自动化设备、智慧政府、智 能汽车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为发展增速最快的四个领域,2018-2020 年均复合 增速分别为 38.3%、32.3%、31.9%和 30.9%,2020 年物联网连接设备规模分别为 4.4 亿台、7.0 亿台、4.7 亿台、3.6 亿台。

  从物联网设备出货量所在地区来看,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物联网出货量增速最快。 2020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266.4 亿台,同比增长 9.3%。其中亚太地区物联 网设备出货量占比最高,2020 年出货量达到 167.0 亿台,占总出货量比例 62.7%。 随着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 5G、云计算带动物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印度和东南亚国 家物联网智能设备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预计到 2026 年亚太地区物联网设备出货量 将达到 462 亿台,占全球总出货量比例达到 69.1%,2020-2026 年均复合增速 18.5%。

  从不同应用场景物联网智能设备出货量规模看,智慧楼宇自动化/安全及监控设备、 智能工业自动化设备、固定资产监控设备、便携式资产追踪设备出货量规模位居前 列;互联消费电子设备、移动健康及个人健康设备、便携式资产追踪设备出货量增 速较高。按照出货量规模来看,2020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出货量 266.4 亿台设备中, 智慧楼宇自动化/安全及监控类物联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140.9 亿台,占整体比例 52.9%;工业自动化物联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31.2 亿台,占整体比例 11.7%;固定资 产监控物联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22.4 亿台,占整体比例 9.2%;便携式资产追踪物联 网设备出货量达到 23.7 亿台,占整体比例 8.9%,物联网设备目前主要应用场景仍 然以公共商业化建筑和工业/制造业为主,互联消费电子产品、移动健康设备、智能 家居等面向消费者的应用领域占比较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1.3.2.可穿戴设备引领面向消费者物联网设备规模增长动能

  全球面向消费者物联网设备市场结构中,智能家居设备占据主导地位,下游智能设 备中消费电子设备出货量增速放缓,可穿戴设备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引擎。2020 年全 球面向消费者物联网设备出货量中,智能家居设备占比达到 45.5%,消费电子产品 占比 27.3%,两者占比超过 72%的主要驱动因素源自以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为 主的消费电子设备以及以智能音箱、智能大小家电为主的智能家居设备与物联网技 术快速融合所致。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汽车物理网设备作为新兴的应用领域。

2.2.L3自动驾驶即将迎来爆发,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获高速发展契机

2.2.1.需求端:智能网联汽车景气度上行,处于L2向L3转换的关键节点

  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是汽车未来长期发展趋势,车载操作系统作为实现车联网核心 的中枢软件,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大趋势下价值日益显著。在 5G、云计算、物联网 技术持续快速发展下,车联网作为汽车、通信、电子、交通等多行业领域深度融合 的新兴产业,实现车与人、车、路、云平台的全方位连接。通过提升汽车智能化、 网联化和自动驾驶能力,既大幅提升用户驾驶乘坐车辆体验,也显著提升交通效率。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规模快速增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占比不断提升。随着 汽车向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等核心发展趋势进一步演进,全球智能网 联汽车销量规模将迎来快速放量阶段。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为4266万辆, 同比增长 40.63%,预计 2022 年整体销量将达到 7838 万辆,2020-2022 年均复合增 速 35.5%。从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按地区来看,2020 年美国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网 联汽车市场,占整体比例达到 32.7%;随着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预计 2022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规模占比将从 2020 年的 16.0%进一步提升至 20.8%。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保持高速 增长。2020 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达到 3326 亿元,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 将达到 1.36 万亿元,2020-2027 年均复合增速 22.3%。2020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 场规模为 1376 亿元,同比增长 22.3%,随着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凭借先发优势加速 发展,预计到 2026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 5789 亿元,2020-2026 年 均复合增速 27.1%。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驾驶和交通数字化转型带动智能网联汽车 需求持续提升。2020 年全球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分别为 45.0%和 48.0%,在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预计 2025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提升 至 75.9%,显著高于 2025 年全球 59.4%的渗透率水平。方面,智能网联是我国交通 运输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如 ADAS、泊车辅助等实 用功能为用户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消费欲望。

  3.智能软件+智能车联网+智能物联网三大业务协同高速发展

3.1.智能终端软件:5G规模商用推动智能终端增长,深度绑定产业链上下游业务扩张

3.1.1.需求端:智能终端软件下游需求持续高景气

  需求端方面,5G 规模化商用进程持续推进,5G 用户规模快速提升,物联网、智能 家居、元宇宙等应用带动 5G 智能手机等终端出货量和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增长。 2021 年中国 5G 商业化进程持续加快,中国 5G 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截至 2022 年 6 月,三大运营商 5G 用户规模已达到 9.28 亿户,同比增长 87.3%,较 2021 年 6 月净 增 4.32 亿户,全国 5G 用户整体渗透率提升至 43.0%。物联网和云计算在 5G 推动 下快速发展,包括智能家居、元宇宙等垂直应用领域爆发式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流 量持续增长。2022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 1241 亿 GB,同比增长 20.2%; 6 月单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DOU 达到 14.89GB/户·月,同比增长 10.1%。

  5G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 5G 基站建设进程稳步推进,2022 年上半年累计开通 5G 基站已达 185.4 万站,有望推动 5G 智能终端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移动通信基 站目前 4G 基站规模占比超过 60%,5G 基站建设进程加快。2019 年作为中国 5G 开 始商用布局的元年,截至 2019 年底共建成 13.0 万站 5G 基站;2020 年中国移动通 信基站整体规模达到 931 万站,其中 5G 基站规模 71.8 万站。2021 年中国 5G 基站 建设持续推进,截止 2021 年底全国已开通建设 5G 基站 142.5 万个,新增 5G 基站 70.7 万个。2022 年上半年 5G 基站建设节奏有所提速,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全国累 计开通 5G 基站 185.4 万站,上半年新增 42.9 万站,相比 2021 年同期建设家走进一 步加快,预计 2022 年底全国累计开通 5G 基站有望达到 220 万站。中国 5G 规模化 建设有望进一步推动 5G 智能终端设备渗透率持续提升。

3.1.2.供给端: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是智能终端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中枢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作为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化的“大脑”中枢,为上下游提供核心技 术驱动及赋能,在 5G+AIoT 趋势下在智能终端产业链中价值量日益凸显。智能终 端操作系统是一种管理智能终端硬件与软件资源的核心底层程序,所提供功能包括 管理智能终端硬件、软件以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为其他应用软件 App 提供 底层支持,让智能终端设备的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提供各种形式的用户交 互界面(UI),以及为其他应用软件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

  从产业链角 度看,操作系统厂商将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厂商和各类元器件厂商,通过提供操作系 统底层技术支持与中端的应用软件/互联网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下游的移动智能 终端厂商紧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为终端用户提供高性能和体验的终端设备。作 为智能终端产业链赋能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中枢环节,操作系统厂商在智能终端产 业链中具备愈发重要的战略价值。以中科创达为主要代表的操作系统产品和提供商, 主要为下游提供基于核心操作系统相关的开发及技术支持等服务。

  手机操作系统 20年间经历三次格局变换,安卓凭借其开源特点构筑的强生态壁垒, 在智能手机时代已形成绝对领先地位: 1)1999 年-2002 年,Palm OS 凭借掌上电脑 OS 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Palm OS 作为最早推出的面向智能移动终端(掌上电脑)32 位嵌入式系统,凭借先发优势和 丰富的软件品类迅速占据了 PDA(个人掌上电脑)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1999 年 2 季度市场份额达到 74.6%。在同一阶段 1996 年微软发布 Windows CE 进入手机 操作系统领域,以及 2002 年推出面向掌上电脑的 Pocket PC 2002;

  而塞班公司在 2001 年 6 月推出 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标志着手机操作系统向智能操作系统 演化的第一次转型。微软和塞班为代表的新进入者,开始撼动 Palm 在智能移动终 端的领导者地位。Palm 市场份额到 2002 年 4 季度已下滑至 37.3%,而微软 Windows Mobile 和塞班 Symbian 在 2002 年 4 季度市占率已分别提升至 23.6%和 21.6%,与 Palm OS 三足鼎立。

  2)2003 年-2010 年,Symbian 凭借在功能手机的领先优势占据手机操作系统领先地 位:Symbian 作为一个实时性、多任务的 32 位操作系统,具有功耗低、内存占用少 等优势,因此在 2003-2006 年间迎来搭载 Symbian 系统的功能机出货量快速增长, 2006 年 Symbian 手机总出货量达到 1 亿部,而 Symbian 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 也提升至 2007 年 1 季度最高值 61.3%,2008 年塞班被功能手机领先者诺基亚收购, Symbian 也称为诺基亚独占系统,从而失去了其原本开放的生态属性。

  在同一阶段, Google 在 2005 年收购 Android,并在 2007 年成立手持设备联盟共同研发改良 Android 系统,为后期爆发积累前期技术经验;苹果在 2007 年 6 月推出全球第一部 智能手机,并推出其封闭内环的 IOS 手机操作系统。由于功能手机市场受到智能手 机的持续冲击,Symbian 市场份额自 2007 年 3 季度以来持续下滑,到 2010 年 4 季 度已跌落至 29.1%。而 Android 则凭借其开源属性迅速抢占市场份额,2010 年 4 季 度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至 33.0%,首次超过 Symbian 占据全球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第一 位;苹果凭借其划时代的 iPhone 智能手机在手机操作系统竞争地位持续提升,2010 年 4 季度 IOS 市占率达到 16.1%。

  3)2011-至今,Android 的开放平台生态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占据超过 70%的市场 绝对领先地位:Android 自 2007 年推出以来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当时功能手机巨头 诺基亚和智能手机领导者苹果都将其战略重点聚焦在抢占闭环手机操作系统制高 点,而忽视了当时市场认可度较低的开源式手机操作系统,从而留给 Android 一个 竞争格局更好的宽松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Google 为 Android 构建的开放手持设备 联盟的生态效应逐渐显现:包括摩托罗拉、HTC、三星等终端设备商,Sprint、T-Mobile 等运营商,高通、德州仪器等上游芯片供应商均开始针对开源 Android 系统开发其 产品及服务,不断迭代和优化 Android 的操作系统生态体系。同一时期,手机操作 系统行业马太效应渐强,市场份额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诸如 Windows Phone 和 Symbian 等竞争者逐渐退出主流舞台。自 2016 年 10 月以来,Android 在全球手机操 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 70%以上的绝对领先地位。2022 年 7 月 Android 市占 率达到 71.9%,第二名苹果 IOS 市占率 27.5%,其余操作系统合计市占率仅为 0.6%。

3.3.智能物联网业务:发力布局机器人+AR/VR+边缘计算三大AIoT高景气赛道,打造云边端全栈解决方案平台

3.3.1.智能物联网业务OS为核心,消费和行业终端解决方案为两翼双轮高速发展

  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依托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优势,为下游众多垂直应用 领域提供一体化 SoM 智能模组产品以及定制化软件开发。公司通过人工智能、5G、 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多技术融合,为智能终端 OEM/ODM、企业以及开发者提供包 括从芯片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算法层-应用层一站式物联网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已 形成以 IoTOS 为核心的“端-边-云”分布式 OS 一体化全场景解决方案,下游应用 领域包括无人机、智能相机、AR/VR、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高景气消费智能终端 领域,以及包括智慧工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能制造 等众多垂直行业应用领域。

  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以 Turbo X 物联网智能开发平台为核心,提供包括核心计算模 块、操作系统、算法及 SDK 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包括内容、应用以及云 服务全产业链资源赋能服务。公司于 2016 年正式推出 TurboX 物联网智能开发平 台,面向物联网智能硬件赋能并加速智能终端硬件商业化进程。按产品及服务类别 分,公司 Turbo X 物联网平台提供包括核心计算模块(SoM 智能模组)、智能操作 系统、智能算法和 SDK、开发板及社区生态服务的一体化物联网解决方案。按技术 架构类别分,公司提供:1)硬件 PCB 设计服务;2)多操作系统支持及增值服务;3)应用及云服务(包括 TurboX 云平台、控制台、移动设备管理等); 4)技术支持服务。

  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自 2015 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5-2021 年均复合增速 90.0%,SoM 智能模组出货量快速提升,中国市场物联网业务营收高增长占比不断 提升。2021 年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营收 12.72 亿元,同比增长 83.3%,2015-2021 年 均复合增速 90.0%。2019 年受益于全球 5G、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渗透 和规模化商用,下游整体物联网行业迎来快速增长红利期,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营 收由 2019 年 3.79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 12.72 亿元,连续两年保持超过 83%的高增 速。按产品类别来看,以 SoM 智能模组(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为主的商品销售业务 2021 年营收 11.14 亿元,占整体物联网业务比例 87.6%;操作系统及算法等软件开 发业务营收 2021 年营收 0.96 亿元;技术服务 2021 年营收 0.62 亿元,同比大幅增 长。

  按物联网业务国家及地区市场角度看,中国市场物联网业务营收由 2019 年 1.86 亿元快速扩张至 2021 年 8.69 亿元,2019-2021 年均复合增速 116.4%,占整体物联 网业务比例 68%,为增速最快的市场,主要受益于国内物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美国 市场营收 2.8 亿元,2019-2021 年均复合增速 72.2%。

  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毛利率 2021 年受到上游芯片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率有 所下降,2022 年上半年显著回升,未来公司物联网业务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提升。公 司智能物联网业务 2021 年毛利率 16.9%,同比 2020 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受到 SoM 智能模组上游芯片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2022 年 1 季度公司物联网业务毛 利率显著回升至 25.6%,主要得益于物联网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提升。

3.3.2.SoM智能模组具备OS技术及生态链优势,产品矩阵丰富

3.3.2.1.SoM智能模组产品矩阵丰富,抢占机器人+AR/VR+边缘计算战略先机

  公司物联网 SoM 智能模组产品矩阵丰富,为客户提供“核心板+操作系统+核心算 法”一体化模组解决方案及开发套件,布局下游包括机器人、AR/VR、边缘计算等 高景气度赛道。公司 TurboX SoM 智能模组产品矩阵涵盖从初级模组、中端模组、 到高性能模组和 5G 模组在内的全产品类别,集成高性能计算、传感器、通信模块、 智能操作系统以及计算机视觉等核心功能,广泛应用于机器人、AR/VR、边缘计算、 无人机、工业手持终端等垂直行业。公司还提供丰富的开发套件,针对不同行业领 域智能模组、移动硬件以及边缘计算产品为下游客户提供敏捷开发服务。

3.3.2.2.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5G模组逐步进入加速放量阶段

  物联网蜂窝模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2 年 5G 模组有望进入加速放量阶段。2021 年全球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约为 52.9 亿美元,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提升至 182.1 亿美元,2021-2027 年均复合增速 22.9%,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下游包括车联 网、智能家居、医疗、智慧工业等众多垂直应用领域的加速渗透。从物联网模组出 货量角度看,2020 年全球物联网模组出货量 2.65 亿件,受到疫情影响相较 2019 年 同比下降 6.0%。2021 年前 2 季度出货量明显回升,分别同比增长 50.0%和 53.0%, 其中 2021 年 2 季度全球物联网模组出货量首次突破 1 亿件,5G 模组进入放量周期, 相较 2020Q2 同比增长 800%。随着 5G 规模化建设稳步提速,预计 2022 年 5G 模组 将成为出货量主要增长引擎,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物联网蜂窝模组出货量将提升至 9.36 亿件,2020-2025 年均复合增速 28.7%。

3.3.3.机器人行业方兴未艾,公司积极布局抢占机器替人长期广阔成长空间

  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在机器替人和人工智能趋势带动下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4 年有望突破 660 亿美元。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端短缺,以及人工 智能和云计算技术驱动下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以及传统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需求端高 速增长,机器替人已成为经济效益显著的长期趋势。2021 年全球机器人行业整体市 场规模 4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1%,2012-2021 年均复合增速 14.0%。

  按机器人类 别看,2021 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175 亿美元,占整体比例 41%,12-21 年均复合 增速 8.4%;服务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渗透率快速提升,整体市场规模 172 亿美元,12-21 年均复合增速 22.0%;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 82 亿美元,12-21 年 均复合增速 18.1%。预计到 2024 年全球机器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660 亿美 元,2021-2024 年均复合增速 15.4%。

3.3.4.AR/VR乘元宇宙东风蓄势待发,公司具备XR产业链及软硬件技术优势

  AR/VR 作为元宇宙核心入口,引领人机交互方式下一代技术变革,在 5G、云计算 和人工智能赋能下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扩展现实(XR)是通过计算机及终端设 备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构建一个全新的人机交互虚拟环境,主要分为 VR(虚拟现 实,构建完全沉浸式数字化虚拟世界)、AR/MR(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虚拟世界与 现实世界的混合交互,通过设备将数字世界叠加到现实物理世界中)。

3.3.5.边缘计算构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底座,公司发力布局抢占云边端一体化战略高地

  边缘计算在全球流量爆发式增长下是行业数字化转型核心基础赋能平台,云边端一 体化成为长期发展趋势。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数据资 料与服务运算由网络中心节点转移到边缘节点处理的分布式运算架构。

  在 5G、物联 网和云计算技术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和产生 的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同时 AR/VR、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快速发展, 集中式云计算架构已无法满足各行业在网络时延、带宽成本、数据安全、业务敏捷 等众多需求痛点。边缘计算通过分布式技术架构,能够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对低时延、大带宽、海量数据智能分析、安全可信,以及高效算力等差异化需求。云边端一体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发展趋势,能够屏蔽底层分布式异构资源, 向上提供应用统一运行环境,实现设备统一管理、业务敏捷部署、数据安全存储、 时延带宽成本降低。

3.3.6.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与产业链深度协同发展,具备优质客户与生态壁垒

  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采取产业链深度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公司积累多年形成的 产业生态资源进行业务和客户拓展。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与物联网芯片国内外核心 厂商高通、ARM 以及寒武纪,云计算厂商亚马逊,以及物联网下游领先企业华为建 立长期深度战略合作。

  1)高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创通联达拓展物联网业务,加速布局行业物联网领域: 公司 2016 年与高通合资成立创通联达,开始物联网智能模组业务布局;2017 年携 手高通发力日本物联网市场;2018 年与高通成立重庆智能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进 一步加深战略合作,同年推出基于高通 SDA845 移动芯片平台的全球首款 AI 开发 套件 TurboXAI Kit,赋能人工智能开发应用者,扩大智能物联网业务生态。2020 年 发布全球首发基于高通 SDX55 的 5G 智能模组 TurboX T55,持续扩充物联网智能 模组产品矩阵,同年 12 月与高通共同成立中国区第二个杭州联合创新中心。

  2021 年推出基于高通 QCM2290/QCS2290 芯片平台的智能模组 CM2290/C2290 及开发套 件,下游应用行业面向工业,加强在行业物联网领域的产品布局。2022 年创通联达 与高通成立合资公司江苏云掣智能科技,聚焦开发和部署面向行业的一站式端到端 “交钥匙”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支持服务,持续发力行业物联网领域。

  2)ARM—成立合资公司安创空间,构建智能物联网硬件生态体系:2014 年公司率 先成为 ARM 物联网软件平台 mbed OS 的首批合作伙伴;2015 年加入 ARM 与谷歌 发起成立的 Thread 物联网联盟,加深产业链协同发展,同年与 ARM 成立合资公司 安创空间,构建智能物联网硬件生态体系。 3)寒武纪-合作拓展人工智能及行业物联网解决方案:2018 年公司与寒武纪达成战 略合作,共同开发面向行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022 年公司推出基于寒武纪 AI 芯片的智慧工业 ADC 质检解决方案,加强行业物联网业务布局。

  4)华为—在智能物联网终端、机器人、边缘计算领域全面深度合作:2010 年公司 与华为合作共同推出搭载公司优化安卓操作系统的 U8520 双卡手机,与华为建立在 智能手机领域的合作基础;2017 年携手华为率先推出全球首款 NB-IoT 开发板,为 开发者提供一站式开发平台,构建物联网开发者生态。2019 年公司在华为全连接大 会上发布基于华为 Atlas200 的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 Ascbot,加深与华为在机器人领 域的战略合作。2020 年公司成为华为鸿蒙 HarmonyOS 2.0 首批生态合作伙伴;2021 年公司推出基于华为 Ascend 系列 AI 处理器的 TurboX Inspection 边缘训练及推理缺 陷检测平台,拓展电子电气、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医疗行业的解决方案业务布局, 同年获得华为鸿蒙智联独立软件供应商资格认证。

  5)亚马逊—共同发力边缘计算,借助 AWS 云服务资源优势帮助客户部署全球智能 物联网平台:2017 年公司与全球边缘计算云服务领先企业亚马逊携手推出边缘计算 解决方案,率先抢占边缘计算战略先机;2020 年推出基于亚马逊 AWS 的智慧园区 解决方案,拓展行业物联网业务布局,同年联合亚马逊 AWS 和施耐德电气推出智 慧工业 ADC 质检方案,完成行业解决方案产品矩阵。2022 年与亚马逊 AWS 进一 步加深合作,借助 AWS 在全球的云服务资源优势,帮助下游客户构建和部署全球 化智能物联网平台。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芯原粉丝:

  全志科技(SZ300458)距离目标价位18还差一点,加油砸

全志科技(SZ300458):

  全志科技: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网页链接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