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今日SH600585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13 10:47:47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北极星1973:

  转眼进入股市已超过15年了,前十年基本没挣上钱,重要的转折从2016年开始,我看到了第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被其中的价值投资思想所吸引,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一个导火索,彻底点燃和激发了我的“投资潜能”,从此,我走上了长期盈利之路。不是说价值投资有多牛,而是说有时就需要一个“前辈”点拨,甚至是一句话的点拨,你便马上醍醐灌顶,前途无量。

  价值投资每个时代它的含义都是不同的,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最好的价值投资是四川长虹,想当年气势如虹,牛气冲天,细想不难理解,老百姓富裕了,要普及电视。2000年之后,房地产股票迎来了价值投资,这一过程持续了大概20年,似乎也走到了“尽头”因为中国的城镇化率已到了70%左右,空间也不大了,另外人口即将出现负增长,这些都是房地产行业面临“天花板”的重要标志,系统性机会基本上没有了。

  因此,价值投资是有期限的,能够“终身持有”的股票少之又少,他们是那种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伟大企业,用万里挑一来形容他们也绝不为过,比如,这两年的格力电器、老板电器等,都是曾经的大牛股,现在为什么不行了,第一,电器行业普及率已超过80%,已高度接近行业“天花板”第二,电器行业的周期同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是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关系。因此,格力电器、老板电器从2018年开始大概率接近行业“天花板”,今后,股价也不太可能有大的上升空间。又比如:海螺水泥,曾经的大牛股,为什么近几年股价也不涨了,中国市场水泥的产能早已饱和,海螺水泥靠着低廉的成本价格及运输价格,构建了“强大的护城河”,因此,他比一般的水泥企业幸运一些,靠着行业市占率的提升,“繁盛期”多延续了几年,对于普通商品企业来说,这种“好事”“终将”到头,因为他不是“特许经营权”企业,他没有自由提价权,全国的水泥企业基本上是统一价,海螺水泥市占率的提升也将到达“天花板”。

  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绝大部分价值投资是有期限的,并不代表能“长期持有”,我们之所以使用价值投资出了问题,并不是价值投资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的思维和理解出了问题,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以下三大赛道具备投资价值:

  第一,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这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国内渗透率已达20%,但纵观整个世界的新能源产业,仍然处于少年阶段,发展空间巨大,这是目前股票市场唯一的系统性机会,目前只有宁德时代一家万亿企业,未在大概率将会产生几家万亿企业甚至十万亿级企业。新能源产业有天花板,即使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到达80%以上,因为还存在着其他广大的亚非拉市场及储能市场,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天花板”至少在一二十年以上,甚至几十年。如:比亚迪、亿纬锂能、赣峰锂业等企业都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创新药、.创新器械、品牌中药、医美产业。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医药市场将长盛不衰,对比美国的创新药龙头企业,我们至少还有十倍以上的差距,创新器械也是如此,高端创新器械依然是我们的短板,另外品牌中药、医美产业也将有巨大发展空间。如华东医药、迈瑞医疗、恒瑞医药、片仔癀等企业。

  . 第三,高端白酒、品牌消费产业。高端白酒,尤其是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一线高端白酒,是投资的黄金赛道,他们是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伟大企业,基本上可以终生持有,另外,一些品牌消费企业,如:伊利股份、海天味业等也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价增一顾: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招商银行,百业之母 长江电力,分红确定 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消费龙头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空调家电龙头 海螺水泥,建材资源龙头

点一:

  1,双寡头格局,海螺和中国建材

  2,海螺的优势是水泥成本行业最低,产能行业第二。

  3,主要风险:短期是价格战重启,长期是中国建设强度下降,未来水泥需求下滑。目前的海螺资产负债表足以应对以上两个风险,但是投资久期必须加长,在价格战期间,必然会出现盈利下滑,市场份额缓慢提升,然后小企业出清,重新景气这么一个过程,目前估值已经按照价格战中后期来了,但是价格战持续的时间不太可预测,短则一两年,长则好几年。隔壁的中国移动价格战已经停了,未来三五年或许移动是更好的投资标的。

  最明确的买点:行业价格底部,全行业亏损,这是长周期买入点,比如2015年06月全行业亏损买入神华,就是这个买点。但是这个买点想赚估值的钱比较难,可以赚到利润恢复后年化10%以上的分红的钱。神华直到2022年才开始走出估值提升的逻辑。

  最佳的买点:行业格局重新稳定,海螺和建材份额进一步提升,两个企业的销量和水泥价格齐升(全行业量价齐升不太可能,只要海螺量价齐升就具备条件了)初期,这个时候是最佳买点,可以赚分红和估值提升的钱。

  4,目前海螺水泥港股估值1500亿,截至2022年一季度报告在手现金870亿,短期长期负债150亿,净现金720亿,EV=1500-720=680亿,最近几年一年净利润300亿,即使全行业大多企业亏损的15年,海螺也有75亿净利润。按长期净利润150亿估值,4年左右回本。估值还有个抑制因素,就是派息率略低,不到40%,如果承诺提升到70%,估值可以提高不少。

  5,长期分红,目前港股股息率8%。2021年派息比率37%,如果未来提高到50%,长期净利润稳定在150亿(也可能在300亿),股息75亿,75/1500=5%,股息率依然能有5%。这里面没有考虑企业720亿净现金可能用于分红及回购。如果720亿都用于回报股东,回报率会颇为可观。

  2022.08.26

  收入和利润下滑30%多,经营性净现金流下滑较多,半年报750亿现金类现金,89亿股权投资,150亿长短期借款,总体还是比较低估,但是尚未见底反转。

  港股目前市值1380亿,减去净现金600亿,剩余780亿就是主营业务+89亿投资的估值,总体很低估了。

  海螺水泥(00914)

娃娃老头:

  海螺水泥

散户D:

  万科A(SZ000002) 海螺水泥(SH600585) 新增少量资金,此时买万科和海螺,哪个性价比高?

点一:

  海螺水泥的护城河:

  低成本加水路运输。

  低成本靠的石灰石矿,但能源成本并不低,好在行业其他竞争对手能源成本也没优势,如果海螺能够落持续降低能源成本,就是把护城河越挖越深。

  目前大力投资新能源电站,也是加深护城河的动作。

  有两个疑问没想清楚:

  1,这些新能源电站的IRR是多少?

  2,水泥行业未来的需求量会萎缩到多少?海螺水泥大概市占率多少?

天心明月圆:

  做个小调查

  你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权益固收)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是多少?

  我先来:20%-25%之间

  万华化学(SH600309) 海螺水泥(SH600585) 招商银行(SH600036)

BT财经:

  稳字当头基调下,建材板块有望走出地产需求疲软的阴霾,在新的供需平衡下重拾利润率。

文丨BT财经 Han

  来自国家层面“稳字当头”的基调给建材板块吃了“定心丸”。

A股基建板块的关注度再次被拉升,再进一步细分来看,建材板块格外闪耀

  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层强调存量落地、地产保交楼、稳民生——反映到投资市场上, 。

  基建概念那么大,为什么这次建材板块更受到关注呢?

  回归到供给和需求去分析,我们先从宏观背景来看,不少机构都发表观点认为,建材板块的需求端可能将迎来较为强力的支撑。

  之所以下这个定论,是市场看到了一片基建投资尚未落地的“堰塞湖”,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与实物工作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

  说得通俗简单一点就是:钱都准备好了,但是开工量一直没有跟着上涨。

  一些数据可以非常直观地佐证这一背离现象:2022年上半年,专项债靠前放量,推动基建投资增速达到9.2%;但是,反映开工的指标,如水泥出货率、沥青装置开工率、挖掘机开工小时数等数据,却相对低迷。

  国盛证券统计发现,前五月水泥产量不仅同比下降15%,价格也低于去年同期;5月挖掘机开工小时数同比下降17%;6月末的沥青装置开工率为31%,是近三年同期最低的水平。

  投资端一片“小阳春”,开工端却在“拖后腿”。

  这样的背离问题已经得到了重视。中银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中分析道,7月21日的国常会就已经提出推荐有效项目,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等要求,决策层已为背离问题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中银证券认为,加快存量资金落实,足以推动可观的基建端建材需求。

  既然需求端放量值得期待,那么A股建材板块的下半年业绩能继续冲高吗?板块在4月触底后“深V反弹”,市场如何看待这波回弹的后劲?

中报成色仍令市场揪心

  A股中报季来临,投资者都紧盯企业业绩表现,在建材板块也是如此。

  但从目前市场的预测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建材行业的业绩恐怕将会出现大面积下滑。

  上海申万证券研究所近期发布了一份中报业绩前瞻,其中对建材板块里的水泥、玻璃、消费建材等细分赛道进行了预测,几乎是“全线下滑”——预计水泥板块2022年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32%、玻璃板块同比下滑43%、消费建材板块同比下滑41%。

  不难看出,市场对建材板块的中期业绩非常谨慎保守、难言乐观。

  这是因为,上半年整个行业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我们以水泥这个细分赛道为例,来仔细看一下。

  需求方面,地产下游重要的“大客户”地产板块表现疲软,上文提到的基建实际施工投资低于预期,使水泥产量同比下滑15%。

  供应方面,成本高企成为行业必须面临的难题,例如对于水泥制造业非常重要的煤炭,上半年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水泥、煤炭二者价格的差值是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留给水泥制造的利润越来越小。

  具体到公司上,以水泥行业龙头海螺水泥(SH600585)海螺水泥( 600585.SH )为例,申万证券预计该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可能会下滑31%。

  市场的紧张情绪,从股价上也可见一斑,消息面上一点有关业绩的风吹草动都引发了股价大幅波动。

  建材板块“市值一哥”、一度被誉为“防水茅”的涂料龙头东方雨虹(SZ002271)东方雨虹( 002271.SZ )7月5日惨遭跌停,总市值跌至1175亿元。消息面上,有传闻称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不达预期,也有多家机构研报称东方雨虹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超过预期。对此东方雨虹回应道,业绩不及预期的传闻不属实。虽然这一正面回应打消了不少投资者的顾虑,但足见市场的紧张情绪。

  北新建材(SZ000786)北新建材( 000786.SZ )也是建材板块的另一个龙头,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石膏板轻钢龙骨企业,在石膏板行业产能的国内市占率高达69%。尽管贵为龙头企业,北新建材的短期盈利能力也承压,从利润率这个数据看,此前多年公司的毛利率都围绕在34%波动,而2021年以来公司总体毛利率下滑至31.83%、2022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28.39%。安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令龙骨产品和防水卷材产品受成本影响,但好在北新建材费用率表现稳定、现金流出色。反映到股价上,公司7月1日触及35.8元/股的高点后一路下滑,目前跌至26元/股附近。

水泥股能不能领衔反弹?

  市场对建材板块中报预期并不高,是不是意味着板块后续的机会就有限了呢?危机中也蕴藏着机会,我们以水泥这个细分赛道为例,看一看机构的持仓变化和展望。

  从机构持仓方面,资金出现了一定的出逃。最新披露的2022年第二季度基金持仓数据显示,基金重仓建材行业的比例为1.52%,和第一季度相比环比0.13个百分点,配置比例不算高,但对龙头建材股的持股集中度有所提高,持股该板块市值前十的个股占比合计为87.6%,环比第一季度提高了2.19个百分点。

  水泥行业因为基本盘偏弱,也在2022年第二季度遭到了机构的减持。以基金减持的绝对数量来看,冀东水泥在第二季度被减持2049万股、海螺水泥被减持961万股、上峰水泥被减持652万股……华安证券分析认为,水泥之所以被显著减持,是因为二季度在疫情等因素扰动下,高增的基建投资未能及时反映到实物工作量上,工程项目开工受阻。同时,地产新开工仍走弱、原料端的燃料动力煤价格的高涨冲击行业盈利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不过展望后市,有机构认为三季度水泥价格的可能将迎来止跌回升的拐点。

  天风证券7月底发布的水泥行业研究周报显示,当周全国水泥市价422元/吨,环比小幅上涨0.8元/吨。分地区来看,价格上涨地区有江苏、浙江和陕西,涨幅在每吨10元至50元;内蒙和四川则出现了价格下滑,幅度约为每吨20元到30元/吨。

  水泥均价从7月开始震荡上行,主要因素在供给端,受益于企业执行错峰生产、库存下降。从8月情况来看,全国各地区加大了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力度,一些地区减产天数长达10天到30天。供应量下去了,也让水泥价格开启了恢复性上升走势。反映到A股市场上,8月的价格上涨开始催化估值修复。

  如果再仔细去看供给和需求,会发现两端都有收缩的趋势。

  先看需求端,下游主要是基建、地产和新农村建设等部分支撑水泥消费。天风证券预计,2022年水泥的需求下滑幅度在10%到15%左右,地产的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成为需求端最主要的拖累,而基建发力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需求下滑的缺口。

  供给端同步收缩,除了前文提到的全年错峰停产,“双碳”和“双控”政策给行业带来的中长期影响也不容忽视。未来,产能小、碳排量高的小企业很可能加速出局。

  政策已经明确2025年标杆产能比重超过30%,小产线将会加快推出。加上水泥行业未来有可能纳入碳交易,碳税+减排改造将会加剧小企业的成本压力,行业龙头的竞争优势会更加凸显。这样下去,大企业的话语权增强也有助于它们维持比较强的定价权,借此提高水泥行业价格中枢。因此有机构认为,水泥股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除了机构,也有市场人士看好水泥价格后续的表现。据《中国证券报》援引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的观点,夏季错峰生产力度加大,叠加下游地产、基建等需求逐步恢复的预期,8月水泥价格小幅回升,预计9月的涨幅还有望进一步加大。

  但他还提醒道,未来是否如期上涨,要看错峰生产执行情况、9月需求恢复的程度,具体需要关注的包括供需、库存等多个指标。

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地产需求恢复疲软的风险

  供需可能维持紧绷平衡,我们最后再来看看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对于水泥行业来说,最重要的原料就是煤炭,因此如果价格不能畅通传导至消费端,煤炭涨价将会直接侵蚀水泥企业的利润。目前煤价呈现国内价格稳中有涨、国际煤价飙升的局面,尤其是国际煤价在俄乌冲突给全球带来能源瓶颈,海外煤价涨幅惊人。

  高煤价支撑水泥价格维持高位。首创证券王嵩、焦俊凯指出,2022年以来的水泥价格高位并不是来自于需求的支撑,而是因为能源成本煤炭价格远超往年。按照每吨水泥生产需要90到110公斤煤炭计算,煤炭价格高企可能给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每吨增加35到45元。

  成本提高压缩利润有多明显?答案是目前已接近近年最差。近期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平吨单吨净利约为每吨30到60元,南方企业盈利相对较好,在每吨60到90元/吨。“水泥价格表面的高位现象难掩其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事实”——王嵩、焦俊凯的报告指出了成本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整个建材板块作为产业链的中游环节,都面临着原料涨价能否畅通传导至消费端的难题。大宗商品价格在2021年以来坐上过山车,波及到了几乎整个建材行业。

  比如玻璃行业,当下刚刚处于盈亏平衡点,尽管需求有望好转,但纯碱、硅砂等原材料成本和电力燃料等能源成本依旧相对较高,短期恐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大白马”防水龙头东方雨虹、塑管零售龙头伟星新材( 002372.SZ )等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利润的风险。首创证券王嵩、焦俊凯指出,受需求和原材料涨价影响,多数消费建材企业股价伴随业绩下降而回调,回调幅度最厉害的部分二线企业股价可能高达70%到80%,即便是表现稳健的白马股股价回调幅度也达30%到40%。

  最后,在水泥和建材的需求侧,“大客户”地产的缺席仍是研判行业走势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

  一般来说,地产需求占据了水泥供给的半壁江山。据中国水泥网,以建筑大省河南为例,全省水泥需求50%左右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省会郑州的这一数据高达60%左右。截至目前,房地产形势依然不明朗,工程项目施工积极性低迷,弱需求令水泥库存消化难度大。

  有广东水泥行业受访者则表示,这种由房地产萎靡拖累水泥需求下降的趋势,恐怕将持续难缓解。塔牌集团公布的2022年一季报也直言,业绩大幅下滑,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深入影响不容忽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664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8800万平方米,下降35.4%。

  当然市场也有一些相对乐观的声音,比如国信证券一份报告指出,从中央到地方,呵护房地产政策持续转暖,前端数据在6月开始出现改善,30大中城市商品房6月18日当周成交面积录得年内最高值、同比增长34.23%,同比增速为是2月下旬来首次转正,一些一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反弹更是显著,行业触底回暖可期。因此国信证券也指出,值得关注建材等地产相关产业链的复苏机会。

  下半年建材板块能否如市场期待迎来进一步反弹?这将是一场危机共存的坚韧生长。

  #建材行业#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5009312025:

  海螺水泥,包你翻倍

少与同:

  海螺水泥

南方的粤:

  海螺水泥,低估,强周期。

考拉财经掌柜:

[大笑]

  冯大湿会不会成为总舵主

  腾讯控股(00700) 海螺水泥(SH600585) 创业板指(SZ399006)

扣准骑牛:

  目前中国的医药商业流通领域还处于军阀混战阶段,所谓的国内巨头规模比起美国这些医药商业流通公司还差很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市值五百多亿美元的这家美国公司,对比看看我们国内公司的未来!上海医药(SH601607)

  医药流通是“极好的生意模式”:

  (转发)

巴菲特曾经说过,高速公路收费站(Toll Road)是一种很好的生意模式,因为凡是有通量经过,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他目前持有股份10亿美元的医药流通行业巨头麦克森公司,恰好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

  二季度,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进一步增持美国医药流通行业巨头麦克森公司(McKesson Corporation,美股代码:MCK),持股价值1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该公司市值的2%。

  美国的医药流通行业经过多年的整合,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目前只剩下三个巨头,分别是美源伯根(市占率32%)、卡地纳健康(市占率25%)和麦克森公司(市占率35%),三个加起来占据了整个医药流通行业市场份额的92%。

  分析来看,这些医药流通行业巨头都具有现金周转情况好、自由现金流强劲、明显的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寡头垄断及重经营资本导致很难有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同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牢牢镶嵌进了上下游的产业链等特征,这些都是它们的深厚护城河。

  医药流通行业对接药品制造商和医疗保健提供商、药店以及终端客户,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规模越大,越容易均摊后台、市场营销、管理以及技术研发成本;对接的医药制造商和终端客户越多,两头都会有更高的积极性进一步参与,因为对于终端客户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药品种类,而对于药品制造商来说,则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对于药品制造商而言,流通企业将药物和器械集中后再进行分配,同时承担法律所有权,也就是说,如果下游不给钱,这部分坏账的损失,由医药流通企业来承担。另外,医药流通企业为药物制造商提供从临床试验支持以及认证后市场营销推广等一系列活动。

  对于下游客户(包括药店、终端零售客户和医疗保健提供商等),医药流通企业可以集中订单,帮助客户向制造商要求大额购买折扣;帮助客户承担品种繁多、单位使用量小、按需且无稳定性的大量经营资本;帮药店提供进货、摆设、营销和管理类的支持服务等。

  其中,对于比较重要的下游客户,流通企业还会采取其他办法增进绑定。例如,麦克森营收的20%都是CVS旗下最大的特殊药品零售和邮购综合供应商贡献的。对于这样的大客户,麦克森采取的是长期分销协议。另一个较大的下游客户是沃尔玛的药店连锁。麦克森选择的合作方案是与之形成合资企业,增强对制药企业的议价能力,同时共同分享利润。

  不仅仅是麦克森,其他两个竞争对手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大腿”,比如美源伯根与沃尔格林联合博兹形成了沃尔格林博兹联合公司,又比如CVS和卡地纳形成了红木公司(Red Oak),而沃尔玛与麦克森则形成了Clarus One联营公司。

  最后,这类企业往往拥有不错的现金流。诚然,如果你打开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会看到他们需要大量的经营资本来维系运转,但是由于应付账款的账期远超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因此这三个巨头的现金转换周期天数都是负的,其中美根博源为-10天,麦克森为-5天,而卡迪娜为-2天。

  现金转换周期天数为负,意味着你在支付库存的钱之前,库存已经卖出去了,也就是说,卖家在给你提供免费的融资服务——这是一种极好的生意模式,亚马逊就是典范。另外,由于现金周转天数为负,因此这几个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都远好于净利润。净利润低可以避税,自由现金流强劲则可以投入研发、回购、分红,或外延并购。

  巴菲特为何更青睐麦克森?

  或许有人会问,巴菲特为什么选择麦克森,而不是其他两家医药流通行业巨头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客户集中度、市值和业务地理位置的考量。

  卡地纳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占比达到50%,美源博根的前十大客户的营收占比达到70%,而麦克森的前十大客户营收占比仅为30%,客户分散度最高,抗风险能力更强。

  麦克森的市值为520亿美元,比美源博根的300亿,卡迪娜的180亿市值更能承接较大的资金量。

  最后比起收购欧洲业务海外扩张的美源伯根,麦克森在收缩到更为赚钱的美国业务,这样一来管理层的精力也可以更加聚焦。

  聚焦到公司层面来看,麦克森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美国医药流通、国际医药流通、处方药科技解决方案以及医疗手术解决方案。

  由于公司剥离了国际医药流通业务,这块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因为未来公司的注意力将集中到美国市场上。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占营收大头的流通板块是苦差事,经营利润率低得可怜。处方科技解决方案主要是为病人提供获得药物的途径及按时服药/就诊的解决方案,对接50000个药店,超过750000个健康服务提供商(Healthcare Providers),以及超过650个生物制药品牌,是一个相对轻资产的网络解决方案板块,也是公司三个业务板块中经营利润率最高的。医疗手术解决方案主要是给手术中心、理疗办公室、医院和家庭康复中心提供手术相关的设备、器械和药物的,其经营利润率比医药流通要高得多。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医药流通业务里包括两种药,一种是有专利保护的品牌药,另一种是大家都可以生产的仿制药。这两种药物的盈利能力是迥然不同的。

  对于品牌药来说,尽管定价很贵,但流通企业在里面拿到的份额非常小,利润率只有1%左右,而仿制药尽管定价很便宜,但流通企业到手的利润率却较多,通常能有10%~20%之间。按照应收来算,75%以上都是品牌药销售所得,因此盈利能力低。

  我们也可以在表2中看到,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品牌药要赚得多,而仿制药的利润就薄很多,其利润被药店和流通企业分流走了。对于品牌药而言,由于生产厂家都有独家的生产权力,因此流通企业很难压价;对于仿制药,流通企业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药企手中获得该仿制药,因此仿制药企之间互相打价格战,导致仿制药的利润往流通企业转移。

  麦克森公司现价投资存隐性风险

  从投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现价介入麦克森公司,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从估值和股东回报角度看,麦克森公司目前市值530亿美元,去年产生了4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相当于是8%的自由现金流收益,加上未来五年营收增速一致预期为4%,股价看上去,是低估的。

  公开数据显示,公司在2013~2017年之间回购并不多,因为那时候主要在并购和消化并购所带来的债务。到了2017年之后,公司聚焦于改善经营,自由现金流数额相对稳定在40亿美元左右,加快了回购以返还资本给股东们(见附图)。

  过去十年,公司回购了1亿股流通股,占流通股本的40%,也就是每年资本返还为4%,除此之外还有0.6%的分红。巴菲特买入的公司通常有大手笔持续回购的习惯,无论是Ally金融,还是派拉蒙,或是本文中的麦克森,都是如此。

  但对于喜欢抄巴菲特作业的投资者来说,笔者认为这个标的有几个风险不可不察:

  第一,这家公司是新冠疫情的受益者。尽管其与美国政府的新冠疫苗和测试套件合约展期到了2023年年中,但不能不说公司这几年业务的突飞猛进有新冠疫情的助攻。当新冠逐渐消退,这部分的业绩可能会停滞甚至下滑,影响公司的整体增速;

  第二,过去十年,受益于美国人口老龄化和品牌药价格大幅增长,医药流通企业也因为品牌药价格的增长而营收连创新高。但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医药支出和体系无效性在全球都是排在前列的。品牌药的提价不可能永远快于通胀很多,未来是否可能打压品牌药价格是个未知数,如果这样,那么这些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对于第二点,绝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仿制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价格通缩,这个价格通缩导致2018~2019年三大巨头的估值都在12%左右的自由现金流,那时候麦克森的股价只有现在股价的1/3。当然,更惨的是仿制药企业,比如高价收购Allergan仿制药业务的Teva从每股60美元跌成了10美元。接下去仿制药企业如果提价,是否会压缩流通企业仿制药所贡献的收入?

  第四,我们投资需要有安全边际。上文提到,三年前麦克森的自由现金流收益高达16%,而现在下降到了8%,但与之伴随的,是翻倍的估值提升。或许这是因为市场已经不担忧亚马逊的“入侵”和阿片类药物的官司诉讼,但至少纵向对比,公司的估值已经远不如几年前那么诱人了。

  我们国内的医药商业流通公司,未来还要通过不断的兼并布局壮大,这个行业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特点是,它对上游药企属于被动型,药企如果想进入当地医疗机构,需要找商业流通公司“挂靠”!它有对上游企业回款周期的协议控制权,因此,它对于下游客户的回款周期十分敏感,只要付款周期能够包容回款周期,理论上它就可以不断的通过资金扩大代理品种,扩大收益。这是它的资金压力,因为资金流动性对它们是如此的重要!

  这样,这些医药商业流通公司就成了一个另类的“资金过桥商业体”,稳定抽佣,形成:规模~资金~回款…,周而复始的滚雪球式的发展。

  从公司规模看,我们国内的医药商业流通公司未来的路还很长!

  达仁堂(SH600329) 云南白药(SZ000538) @林园 @不明真相的群众 @央视财经投资者说 #2022雪球财富自由历# #2022市场展望# #低估值板块集体崛起,如何借基布局#

yuanfuxiansheng:

  回复@振东投资: 确实是美国的这种分配的形式,有一种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鸡的味道,把这个就是正常的,盈利分配的能力和资本偿还给混淆了,对于上市公司的估值确实是不利的。//@振东投资:回复@yuanfuxiansheng:这种公司如果经历一个巨大的时代变革,也是会被挤兑的,比如波音在YQ期间的破产担忧。

  苹果公司也同样在过去五年输出了3400亿美元给股东或者用于回购(高于其五年盈利总和,从而导致负债上升,净资产下降),这种加杠杆推高股价的行为,造就了美股的指数牛市。但是再往后看,超额派息回购的空间总是有限的。

  反观我们的大型国企央企,净现金形态,大把现金摊在账上。待到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先将这些现金全部分掉,然后再借数千亿再分掉,来支持国家,回馈股东。其实这种苗头再有些公司身上已经上演了。

  中国神华(SH601088)中国移动(SH600941)海螺水泥(SH600585)

振东投资:

  回复@yuanfuxiansheng: 这种公司如果经历一个巨大的时代变革,也是会被挤兑的,比如波音在YQ期间的破产担忧。

  苹果公司也同样在过去五年输出了3400亿美元给股东或者用于回购(高于其五年盈利总和,从而导致负债上升,净资产下降),这种加杠杆推高股价的行为,造就了美股的指数牛市。但是再往后看,超额派息回购的空间总是有限的。

  反观我们的大型国企央企,净现金形态,大把现金摊在账上。待到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先将这些现金全部分掉,然后再借数千亿再分掉,来支持国家,回馈股东。其实这种苗头再有些公司身上已经上演了。

  中国神华(SH601088)中国移动(SH600941)海螺水泥(SH600585)//@yuanfuxiansheng:回复@扣准骑牛:曾经看了几个美国的上市公司,不知道怎么的,他们好多都是资不抵债的,然后净资产是负数,然后股票估值还非常的高,当然它的每股收益还很不错的,这个应该是出自于美国的资本市场的一种文化吧,就是让上市公司给这个股东,这不断的提供回报,也是放大股东的回报。把这些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交给上市公司高管们交给这个市场,然后这股东,这些资本家就享受了巨大的资本的回报。

价投6688:

  在投资界,一些人喜欢把行业区分为朝阳行业和夕阳行业,或者说,好的赛道和不好的赛道,认为,只有好赛道才值得投资,才能赚大钱,不好的赛道,不值得投资,或要亏钱。最近,一些好心的球友也给我发来比较多的忠告:水泥行业是收缩行业,正在走下坡路,已经不行了,应该尽快离开……。

  可是,我一直认为,任何行业,都会有好的投资机会,就看你是否有能力把握住。投资一些好的赛道,赚了大钱的有,亏到跳楼的也有;投资一些不好的赛道,亏钱的不少,但赚了大钱的也有,只是相对比例会小一些。近一两年来,最差的行业,非房地产莫属了,被锤的最多,暴雷的最多,但依然不妨碍跑出保利发展(SH600048)、华发股份这样继续翻倍创新高的房企大牛股,因为,有些优秀的企业,其基因里,就注定适合于在逆势中发展。

  我所坚守的水泥行业,目前,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房地产的不景气以及基建投资未达预期等原因,行业也处在较艰难的境地,“活下去”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问题,而现金流是企业活下去的最基本保障,在这样的行业里,依然有海螺水泥(SH600585)这种负债率极低,现金流超强,成本控制极好的另类水泥企业,可以在逆境之中活的最好,有机会大规模并购重组大幅打折的水泥资产,扩大营收,扩大市场份额,掌控市场主动权,增加利润来源,长期保持未来持续增长。更有西部水泥(02233)这种在行业高景气时居安思危,及时谋变,快速拓展海外市场,成功培育出第二增长极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就是非常值得在逆境中投资的水泥企业。

  有人会说,西部水泥的海外快速扩张,有点激进了,负债率有点高了,海外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你就不怕风险?其实,我的投资风格,是非常厌恶风险的,所以,这十几年来,我一直是重仓位投资海螺水泥这种最稳健的公司,小仓位投资一些小盘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水泥公司,但为什么现在西部水泥成为了第一重仓股?其实,西部水泥表面上看是风险相对大一些,其实,是风险最小,成长性最好的水泥公司,其一是因为陕西省水泥市场多年来一直是全国最好的水泥市场之一,无论是水泥需求、水泥价格、市场竞争格局,都排在国内前几位,这样的市场,连续多年为西部水泥每年提供稳定的十几亿盈利,海外一些项目也已经开始盈利,提供现金流,且毛利率比国内高出一大截。这样源源不断稳定的的现金流,为海外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保障。其次,海螺水泥是西部水泥第二大股东,持股29.8%,与第一大股东持股相差不过3%,随时可以上位第一大股东,甚至要约收购私有化。西部水泥海外资产最多也就三、四十个亿,有海螺水泥这种手握上千亿现金,年赚300亿净利的水泥公司做后盾,根本就算不上什么风险,所以,我认为,西部水泥才是风险最小的水泥公司。

  当然,其他一些较优秀的水泥企业,如华新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冀东水泥等,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或特点,或者说有其自身生存的法宝,在不同的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成长性和稳健性,我也会在不同的时段买入或者持股,或者切换搬砖赚股数。这些公司的优劣势,有机会的话,我也与大家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专栏此前的一些帖子,已经有不少的介绍,在此就不再重复。

  @今日话题

nicole8627:

水泥行业近期情况

  2022年1-5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7.83亿吨,同比下降15.3%,为近十年同期最低水平。疫情仍未结束,市场需求连续几个月大幅下滑,水泥价格大幅跳水,企业经营困难,行业稳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水泥行业在6月份连续召开了2次行业领导人会议,两次会议的召开,统一认识,明确行业形势已经到了近年来最困难的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疫情的影响,还有产能严重过剩和市场非理性行为导致的恶性竞争。

未来几年的行业发展形势

  (信息来源—《中国水泥杂志》记者采访新天山水泥党委书记、总裁肖家祥)

  【图片不知道为啥不能放出来,就把原文放进来了】

记者:中长期来看,水泥需求将呈现明显下行,水泥供需会形成新的再平衡。行业整体要向“量减价增”的方向发展。您认为水泥行业应如何调整思路,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肖家祥: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必然会导致水泥需求的下降,也会推动水泥工业的转型。在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去产能措施,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另外,中国的水泥行业已经进入到高成本时代,很多要素成本都在上升,其中能源价格会维持高位,而且从总的趋势来看还会上涨。再加上人工成本、资源成本、物流成本等等的原材料、人工和制造成本还将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隐性的成本也在上升,去产能、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等都需要大量成本支出。需求下降,成本上升,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这是行业未来几年面临的最基本的形势和挑战。

  同时,“双碳”目标也是水泥行业必须去应对和面对的考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双碳”目标,水泥行业的减碳任务是几大行业中最重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担当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思熟虑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水泥行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号召。作为“高能耗和高碳排放”行业,水泥行业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在这种情况下,水泥行业一方面要强化行业自律,落实好错峰生产,有效改善行业生态,努力实现稳增长目标;另一方面要积极有效深入地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市场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有效推进去产能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两项任务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是中国向全世界的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行业根本任务是行业稳增长、绿色低碳转型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

双碳目标下企业面临什么?

  (图片信息来源—《中国水泥杂志》记者采访新天山水泥党委书记、总裁肖家祥)

  1)企业面临刚性要求错峰生产,节煤节电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2)使用绿色替代能源

  3)生产低碳的产品

  4)使用低碳的物流方式

海螺最近几年频繁更换董事长

  1)2020年年报

  公司董事长高登榜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吴斌先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刘剡女

  士声明:保证本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高登榜先生2015年11月加入海螺集团,2016年6月2日当选为海螺水泥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21年4月份辞职。

  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管理学博士。高登榜1982年起先后在安徽淮北矿务局从事技术和企业管理工作,1995年起历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书记,宣城市委书记、市长,芜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多个主要领导职务。目前任职水泥行业协会会长。

  2)2021年年报

  公司负责人王诚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群峰先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王敬谦先生声明:保证本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王诚董事长2022年5月17日书面提出辞呈。王诚在海螺集团董事长任上离职。此前,他曾担任安徽省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当地扎根工作了八年。

  接替他的是安徽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军。

  频繁换帅和企业的股权结构有关,国资委是实际控制人

  几任董事长都有政府任职背景。

  全球50大水泥企业排行榜(数据来源-数字水泥网)

  21年产量3.84亿万吨。全球产量第二名。

一、公司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为水泥、商品熟料、骨料及混凝土的生产、销售。

  水泥品种主要包括 32.5 级水泥、42.5 级水泥及 52.5 级水泥。

  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等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水泥制品和农村市场等。

  水泥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区域性产品,其销售半径受制于运输方式及当地水泥价格,经营模式有别于日常消费品。

  销售模式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营销模式,在中国及海外所覆盖的市场区域设立 500 多个市场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

  不断完善营销战略,在沿江沿海区域市场持续推进水路上岸通道建设,发挥“水泥+”全产业链营销优势,强化终端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布局,提升市场控制力。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加快推进新能源、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稳步实施发展战略。

  主打产品42.5级水泥占比50%,毛利43.98%,利润可观。

  骨料石子和商品混凝土占比还是很小,骨料石子毛利率较高65.69%

二、核心竞争力和面临风险分析

1、主营业务水泥行业和国家基建、房地产行业深度关联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水泥需求大幅度下滑,为近二十年以来水泥需求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3月中旬以后,本来是水泥行业的旺季,但受疫情影响旺季不旺,需求大幅下滑,导致价格出现大幅跳水。

  部分地区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求矛盾突出,价格下滑幅度较大,为保持合理市场份额,公司顺势而为,采取随行就市的策略来应对市场变化。

  预计四季度旺季来临,市场竞争压力会有所缓解。9月份以后,随着旺季的到来,相信砂石骨料、水泥、商混市场需求将有所好转。公司在专注水泥主业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砂石骨料、商混等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积极稳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商混业务是公司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对控制终端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从十三五开始,水泥行业步入平台期以来,公司水泥主业发展方式以收购兼并为主,新建水泥项目主要是海外项目。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大砂石骨料和商混项目投资,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

  同时,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砂石骨料产业进入门槛持续提升,目前主要由大型水泥企业或建筑类企业资本在投入。海螺水泥骨料项目以自有矿山建设为主,新购骨料矿山主要集中在市场需求和交通区位较好的位置,具有合理的竞争优势。

2、应对双碳目标以及煤电能源价格上涨,持续投入绿色能源建设

  公司发展光伏和储能项目是为了增加绿能比例,提升水泥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使用余热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占比约为1/3,未来仍有提升空间。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节能降碳、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方面。

  公司会稳妥推进新能源板块发展,重点发展光伏和储能项目,力争早日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在8-10年,会持续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效益贡献。

3、抢抓行业转型机遇产能扩张

  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预计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将有利于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改善供需关系。对公司来说,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公司已加大相关技术投入和储备,将引领推动行业落实双碳政策。

  今年水泥行业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区,随着“两高”项目审查趋严、产能置换新规以及能耗指标管控等政策的落地,新建产线难度逐渐加大,新增产能会逐步减少。

抢抓机遇扩产能—2019年年度

抢抓机遇扩产能—2020年年度

抢抓机遇扩产能—2021年年度

2022 年,本集团计划资本性支出 235 亿元,以自有资金为主。

  主要用于项目建设、节能环保技改、并购项目及股权投资支出。预计(不含并购)全年新增熟料产能 460 万吨、水泥产能 140 万吨、骨料产能 4,400 万吨、商品混凝土产能 1,020 万立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GW。

  砂石骨料和商混:

  砂石骨料是水利工程中砂、卵(砾)石、碎石、块石、料石等材料的统称。砂石骨料是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和堆砌石等构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砂石骨料是在混凝土中起骨架、填充和稳定体积作用的演示颗粒等松散材料。

  商混,即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商混它的产生和出现是建筑材料,特别是混凝土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商品混凝土是混凝土工业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对模板的侧压力大,易发生胀模,爆模,特别是剪力墙浇筑时很容易变形,浆体多,和易性好,施工速度快。

财务分析

  10年营收和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数据

  2012~2021(营收和净利润单位:亿)

  十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13%

  21年净资产收益率19.23%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19.23%=20.34%*0.78*1.2

高净资产收益率来自于高销售净利率。

权益乘数1.2,负债率较低。

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新增产能投资,近几年资本性支出费用年年涨

  18年净利润298亿, 资本性支出56.38亿

  19年净利润335亿 资本性支出90.82亿,计划20年资本性支出100亿

  20年净利润351亿,资本性支出108.83亿,计划21年资本性支出150亿

  21年净利润332亿,资本性支出160.2亿,计划2022年资本性支出235亿

  近几年分红率30%左右。

因为大量资本支出,后面几年分红大概率维持在30%左右。

尝试给企业估值

目前被普遍接受且有逻辑依据的估值方法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理论上把企业存续期间所有赚到的可以拿出来分掉的现金收入,用一个折现率折现到现在,这个值,就是企业的价值。

  《巴菲特之道》里面,巴菲特讲述了华盛顿邮报案例:

  股东盈余=净利润+折旧摊销—资本支出

  海螺水泥21年固定资产折旧53亿

  海螺水泥21年无形资产摊销6亿

21年股东盈余

  332净利润+53亿固定资产折旧+6亿无形摊销—235亿(22年资本支出预算)=156亿

  156亿÷4%(无风险利率)=156*25

  合理估值/2=买点

  156亿*25/2÷52.99亿=36.79

个人投资思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学习加情绪:

  19年春,看到身边同事一天挣了1万多身边的人都在讨论股票,自己也感兴趣起来,证券账户早就开了,但对股票一点也不懂。自己也打算投资股票。

  所以现在证券软件,刚开始看不懂那个线,什么日K,周K,月K都不懂,对财务报表也不看。

  我记得19年,我买格力,中国联通,用友网络,中国平安,就是瞎买。格力挣点钱,一下让自己膨胀起来了,觉得这挺容易,打算好好研究。

  刚开始就是小打小闹,钱很少,就是几万块钱。

  在网上也买了点关于股票课,知道了一些专业名词,也了解到了一些公司,但是知识还是皮毛。

  在网上找关于投资的书,只要出名的书都看

  开始看新闻联播,经济频道,看投资节目。

  但投资基础还是很差,21年踩雷了,买的华夏幸福,看他分红很高,平安还是股东,没有关注国家房住不炒政策,国家不再支持房地产,加上忽略了他的现金流,高负债,那时候自己根本没有看,应该亏了60%以上,后来受不了割肉了。这是自己投资路上的一个教训,一个失败案例。

  20年之前投资金额都是10万到20万,20年疫情来了,感觉机会来了,资金量一下多了起来,开始用信用卡的钱,在20年那一年到了50多万。没有经历过股票的疯狂,好多股票挣一点就卖了,自己20年重仓了海螺水泥,又是一个算夕阳的产品,机构资金不炒,20年没啥挣钱,遗憾。

  21年投资收益最惨,赔了10万,华夏幸福,海螺水泥,三一重工,投资的都是趋势向下的行业,被炒过的行业。

  22年目前到现在也是赔了10万左右,信用卡钱用的越来越多,比例太高了,不能再用了,今年3月把融资开了,确实需要资金,找不到钱了,感觉机会很好,就开了,刚开始融资比例很好,慢慢增加金额,目前是满仓满融阶段,确实股票容易让人贪婪。目前融资账户还行是挣钱阶段,但是需要谨慎。

  虽然到目前为止自己没有挣到钱,但自己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花钱买了教训,年轻人早点经历一些教训是好的。

  投资三年多,现在买股票要买好公司,买现金高,负债低的公司,永远留有现金,等待机会买入。出现泡沫的时候卖掉。低的时候买,高的时候卖。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