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今日SH603290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14 10:42:21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小眼学投资:

  这是功率三剑客对比的最后一篇,未来篇。

  这一段是最难写的,我想了许久,最后只能从公司未来的规划入手。

1、斯达半导

  斯达半导在21年11月募集了34.76亿的资金,既然募集了这么多的资金,那么也就意味着资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极有可能就是斯达未来规划的主要方向。

  且来看看

目的:

  非公开发行的目的,斯达写了四条,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应当是,“突破产能瓶颈,提高市场占有率”,斯达生产的IGBT模块和SiC模块已经获得包括新能车客户在内的众多客户认可,进口替代比率持续提高,而随着新能源和新能车领域的需求拉动,IGBT模块供不应求,因此公司要实施功率半导体模块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扩大产能,提高市占率。

用途:

  1)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5亿 项目周期3年

  毫无疑问,这个是这次增发的重头戏,项目将形成年产30万片6英寸高压功率芯片生产能力。

  项目主要满足智能电网、轨道交通、风力发电行业的高压功率芯片需求,这条生产线将生产3300V以上的高压功率芯片。

  实施主体是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日后需重点关注。

  2)Si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5亿 项目周期3年

  项目达产,预计行程6万片6英寸SiC芯片生产能力。

  由于日后SiC MOSFET相比IGBT,可有效提升新能车的持续续航能力、空间利用及减小电机控制器的提及,日后极有可能替代部分IGBT市场,因此这一块确实需要及早布局。

  实施主体是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日后是斯达半导旗下的芯片制造公司。

  3)功率半导体模块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 7亿 项目周期5年

  形成400万片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生产能力。

  项目实施主体是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4)补充流动资金 8亿

  先回归到斯达半导的22年中报,在《经营情况的讨论和分析》这一章提到,应用于主电机控制器的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多款车规级IGBT和SiC MOSFET产品新增平台定点和项目定点,将对2024-2030的销售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可见斯达对未来若干年的布局已经完成。

  21年年报中,斯达的IGBT模块产量为930万只,销量为878万只。按照这个产销量,斯达的大部分产能应该还是外包的。

  斯达未来发展的道路是非常清晰的,简单总结下:

  第一是利用现有产品的性能、成本和交付优势,抢占客户;

  第二是加速新产品研发,包括下一代IGBT、SiC功率模块、3300V-6500V高压IGBT。

  第三是通过建造生产线,把部分产能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通过自行生产,更能够把握结构和工艺的演进,这也是功率半导体领先非常关键的要素。

  从以上情况看,只要新能源领域依然在高速发展,斯达半导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未来3~5年的高速成长非常值得期待。当然路依然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继续观察斯达的成长。

2、新洁能

  非常凑巧的是,新洁能在2022年8月12日,也进行了增发,增发价格110元,募集资金14亿

目的:

  感觉新洁能增发预案中所说的四点目的比较宽泛,目的性并不是太强。

用途:

  1)第三代半导体 SiC/GaN 功率器件及封测的研发及产业化 2.24亿元 周期2年

  这个项目感觉更像是研发投入,因为并没有明确写明后期产能,包括新增封装测试产线也没有提到产能,更像是研发测试方面的投入。

  2)功率驱动 IC 及智能功率模块(IPM)的研发及产业化 6.17亿元,周期3年

  功率驱动IC是功率器件的前驱IC,是MCU和功率器件的桥梁。智能功率模块(IPM)择时将功率器件、功率驱动IC等贴装合封在一起,满足白电、工业电机和智能制造等应用领域对低能耗、小尺寸等要求。

  看了以后,我有点懵逼,这是打算继续发展消费电子侧,而且产品线继续拉长把功率IC也包括进来?这是嫌自己1600多款产品还不够多吗?

  3)SiC/IGBT/MOSFET 等功率集成模块(含车规级)的研发及产业化 5.1亿元 周期3年

  4)补充流动资金 1.18亿元

  看了新洁能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中的描述,总觉得泛泛而谈,目标和指向性有些模糊。

  结合新洁能21年年报,我努力总结新洁能未来发展道路

  拉长战线,整合封测,以全取胜。

  但我对新洁能还有些疑虑,都已经1600多款产品了,而且公司人数也不是很多,照顾的过来吗?延伸至SiC/GaN功率器件是产业方向,但有必要延伸至功率驱动IC吗?我个人更认可的战略是聚焦突破,大而全的事情应该让大厂去干。

  另外新洁能的报告写的总是不那么清晰,很多地方都是泛泛而谈。

3、东微半导

  东微半导是22年2月上市,IPO募集资金净额是20亿元

  募集资金投入以下用途,合计9.4亿元,多募集了超过10亿元资金:

  1)超级结与屏蔽栅功率器件产品升级及产业化项目 2亿 周期3年

  2)新结构功率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亿 周期3年

  3)研发工程中心建设项目 1.7亿 周期3年

  4)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 4.57亿

  简单总结,就是买楼装修搞研发,借A股之东风,壮大自身实力。

  东微的发展战略很明确的就是在几个主线产品上,利用好12英寸先进制程工艺,进一步提高性能,持续更新迭代,不断技术升级,取代更多进口品牌份额,实现国产高端、高速功率器件产品的自主可控。

  东微还将探索并购整合车规级功率器件设计企业、SiC功率器件设计及应用企业。

  4、小结:

  斯达半导的未来规划清晰且聚焦,在车规级产品的应用上已经远远的跑在了前面,未来业绩也有所保障。IGBT模块已经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主电机控制器上,是三家中的唯一一家。

  新洁能的未来规划有点含含糊糊,当然很有可能是我没看懂或者不认可。我对新洁能战线拉这么长有一定的疑虑,搞得过来吗?在新洁能的报告里,提到英飞凌一类的企业时,总说的是“跟随”,让人感觉缺乏雄心和野心,和东微半导形成鲜明对比。

  东微半导,未来规划围绕着自己的拳头产品开展,在报告中经常提及的是“自主可控”、“国内领先”、“在高端工业级功率器件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品性能已可与国际一流厂商并肩”、“致力成为国际领先”。公司虽小,但却透露着霸气,也展示着对自己技术的信心。

  多提一句:在招股说明书的核心技术章节,东微半导把自己的产品和国际国内各厂家进行了对比,展现了为什么自己的产品称得上是国际领先水平。但东微在新能源领域主要进入的是直流充电桩以及车载充电机,这方面与斯达半导还有距离。进入车企,成为主要供应商是个非常艰难的工作,这方面也就衬托了斯达半导的实力,在东微半导的调研纪要中,也提到在汽车主驱逆变器上,超级结和TGBT都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

  5、结束语

  功率三剑客对比之三部曲写完了,因此整体来看,排序依然是:斯达半导>东微半导>新洁能。最后还是那句话,究竟谁能成,都要靠走出来,这样的排序仅仅是个人看法(当然,我会参考此文来进行选择),也仅仅是个推测,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我是小眼,欢迎关注“小眼学投资”,分享一个普通人投资路上的喜悦、犹豫、恐慌和贪婪。

以退为进,进退自如,不疾而速

志彬:

  宏微科技怎么样//@哼哼哥81:写的很棒!我是看好弹性最大的东微半导,还有最稳的斯达半导!

aut100:

  //@大大荷兰豆:斯达半导(SH603290) 时代电气(SH688187) 东微半导(SH688261) //@大大荷兰豆:抓住新能源车、光伏、储能三条赛道的科技股—功率半导体,如斯达半导、时代电气、东微半导。

  只要,你相信新能源,相信国产替代,因为这三个股票在新能源板块的业绩、在国产替代的业绩,都是每年成倍增长的。

听渊:

  //@大大荷兰豆: 斯达半导(SH603290) 时代电气(SH688187) 东微半导(SH688261) //@大大荷兰豆:抓住新能源车、光伏、储能三条赛道的科技股—功率半导体,如斯达半导、时代电气、东微半导。

  只要,你相信新能源,相信国产替代,因为这三个股票在新能源板块的业绩、在国产替代的业绩,都是每年成倍增长的。

大大荷兰豆:

  斯达半导(SH603290) 时代电气(SH688187) 东微半导(SH688261) //@大大荷兰豆:抓住新能源车、光伏、储能三条赛道的科技股—功率半导体,如斯达半导、时代电气、东微半导。

  只要,你相信新能源,相信国产替代,因为这三个股票在新能源板块的业绩、在国产替代的业绩,都是每年成倍增长的。

大大荷兰豆:

  抓住新能源车、光伏、储能三条赛道的科技股—功率半导体,如斯达半导、时代电气、东微半导。 只要,你相信新能源,相信国产替代,因为这三个股票在新能源板块的业绩、在国产替代的业绩,都是每年成倍增长的。

石榴聊财经:

  斯达半导(SH603290)

  据彭博社报道,7月最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内,所有美国芯片生产设备制造商都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的信函,要求这些企业不要向中国出口14纳米及以下芯片的生产设备,除非获得该部许可。

  核心技术从来都是花钱买不过来的!

  再看看公司财报,摸象APP数据显示,公司近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5.05%,近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速为40%,盈利能力较强,市场也给予高度的认可,个人感觉芯片产业未来还是大有可为

登山望顶:

  明明股价停在那一分多钟,却成交不了,融资融不到,融券说没有。换成最大券商,软件太好用了。今天费用调成万1.5,还帮许多万三的朋友调了。加一加一贵州茅台(SH600519) 斯达半导(SH603290) 创维数字(SZ000810)

股市题材君: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以及风光储的强势需求,近年来IGBT用量大幅增加。

  据Omdia预测,到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524亿美元。到2025年,中国IGBT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2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9.11%。

  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速,IGBT全产业链有望迎来广阔机遇。

一、IGBT行业概览

  功率半导体主要产品包括功率器件(二极管、IGBT、MOS、BJT)。其中,MOS、IGBT属于第二代功率半导体器件,附加值更高。

  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开关器件的主流发展方向。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MOS、BJT组成的复合全控型功率半导体,兼具MOS输入阻扛高、BJT导通电压低的两大优势,驱动功率小且饱和电压低,适用于高压、大电流领域,是电力电子装置的CPU。

  IGBT结构示意图:

IGBT发展历程

  从1988年IGBT诞生至今,已经有七代IGBT结构。

  自上世纪80年度IGBT开启工业化应用以来,IGBT技术经历了丰富的技术演变,涌现出七代不同的IGBT技术方案。2012年三菱电机推出第七代IGBT。

  IGBT7采用了新型微沟槽(MPT)+电场场截止技术。根据富士电机发布的第七代IGBT产品数据,相比于第六代V系列,IGBT7可以使逆变器的功率损耗降低10%,最高操作结温度从150°C提高到175°C,这有助于减小设备尺寸。

IGBT 下游市场应用广泛

  IGBT依据电压等级不同,可划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IGBT,分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轨交以及电网等领域。

  从电压等级来划分,600V以下的低压IGBT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600V~1200V的中压IGBT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光伏、家电、工业(电焊机、UPS)领域,1700V以上的超高压IGBT主要应用于轨交、风电、智能电网领域。

  功率半导体下游市场运用广泛:

新能源车:IGBT最大增量市场

  在汽车在电气化的过程中,半导体增量市场绝大部分都在功率半导体,其中IGBT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和直流充电桩的核心器件,决定了整车的能源利用率,其成本占到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的10%,占充电桩成本的20%。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池+电驱(电机+电控),IGBT是电控的关键部件。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和启停系统,新增了电池、电机、电控核心部件以及车载DC/DC、电空调驱动、车载充电器(OBC)等电力电子装置。

  在运行过程中,车载空调、OBC、逆变器、DC/DC、发电机等都有赖于IGBT对电的频繁电压和交直流转换,都需要大量的IGBT器件。

  电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它接受整车控制器的指令,进而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和转矩,以控制整车的运动,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

  电控占整车成本的15~20%,是除了电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器件。IGBT则是电控的关键部件,约占其成本的37%。

  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650万辆,对应IGBT市场规模达111亿元,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350万辆,对应IGBT市场规模达60亿元。

  IGBT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二、IGBT产业链

  IGBT是技术成熟的器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相对稳定。

  IGBT核心技术为IGBT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以及IGBT模块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行业壁垒非常高,包括对人才和设备的要求也极高。

  行业认证周期长,车规级认证周期长达2~3年,定点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IGBT制造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一条年产25万片的8寸晶圆线投资额超20亿元。

  IGBT产业链图谱及代表公司:

三、IGBT产业链公司运作模式

  IGBT产业链公司运作模式可分为Fabless、Foundry、IDM三类。

  Fabless模式主要负责设计芯片电路以及最终的销售,将具体生产环节外包,在中国市场主要厂商有斯达半导、中科君芯等。

  Foundry模式主要负责主制造、封装或测试的其中环节,主要厂商有上海先进、江苏宏微等。

  IDM模式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多个环节于一身,全球龙头企业多为此模式,比如英飞凌、三菱等,海外企业凭借多年的积累,在车规级IGBT产品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IGBT分立器件和IGBT模块领域,英飞凌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厂商,据Omdia数据,其2021年的市占率均为全球第一,占有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

  中国市场IDM模式代表企业包括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等。

  IGBT产业链代表公司运作模式: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IGBT消费市场。

  近年来产业国产化进程显著加速,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内本土制造企业,如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斯达半导、士兰微、华润微、江苏宏微科技等。

  2021年比亚迪半导、斯达半导、时代电气车载IGBT收入约为13、5、2亿元,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国产化率超过30%。

  比亚迪通过向自供,在新能源汽车IGBT模块市场中市占率达到了18%。此外,斯达半导、时代电气等国内厂商也成功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市场中占取到了一定份额。

  时代电气750V车规级逆导IGBT芯片已处于样件试验阶段;斯达半导基于第七代IGBT技术的车规级650/750V IGBT芯片已研发成功,并预计于2022年开始批量供货;宏微科技750V车规级IGBT预计于2022年开始起量。士兰微车载IGBT产品已在部分客户处批量供货。

  比亚迪在去年底与士兰微签订IGBT供货订单,此外获得订单的还有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等。其中时代电气今年4月末透露,目前新能源车IGBT订单饱满,2022年落实的车规IGBT交付水平有望超过70万台。

  部分本土企业IGBT业务近况(IGBT技术以英飞凌IGBT产品技术为基准):

光伏&储能:IGBT第二增量市场

  IGBT是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的核心器件,集中式光伏主要采用IGBT模块,分部式光伏主要采用IGBT单管或模块。

  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CR10合计超过95%,CR5接近80%。2017年CR10约75%,CR5接近60%,五年期间行业整体集中度大幅提升。

  从逆变器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前十名中有六家是中国供应商(阳光电源、华为古瑞瓦特、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固德威),特变电工、首航新能源、科华数据位列前二十。

  中国光伏行业占全球八成产能,IGBT此前全部用的是海外芯片。因为IGBT紧缺,2021年国产器件开始被大量导入,2022年开始中国IGBT企业大量接到光伏企业的订单。

  近年来海外厂商扩产普遍谨慎、产能增量有限,新能源驱动IGBT需求有望迎来高速增长,自产化率快速提升,国产替代有望迎来广阔的空间。

掘金行业龙头:

  士兰微(SH600460)亿华通-U(SH688339) 斯达半导(SH603290) 今年如果我们跟随某国加息,那国内经济今年将比现在糟糕好几倍!

  面对货币战,我们如何摆脱呢?最主要途径是减少使用某国货币,而减少使用某国货币的最好途径是减少使用石油资源!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是即能解决石油卡脖子,也能大量减少使用某国的货币,摆脱金融控制的较好途径!纯电车因为要进口更多电池用稀缺金属,相比纯电车氢能源是摆脱减少某币使用的最好途径了,因为氢燃料电池车的电池容量较小,相当于目前的增程式汽车!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