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今日SH600383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05 21:19:19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一树-:

  保利发展(SH600048)金地集团(SH600383) 金科股份(SZ000656) 房地产见底迹象明显,销量会逐步迎来一个向上的过程,股价是不是也要同步?

Harry琛-长期投资:

  【房子卖不动了,地方政府开始出台住房公积金政策以求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

  9月3日,重庆发布住房公积金新政,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最高贷款额度从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多子女家庭二套房最低首付降为25%。

  近日,海南就新近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推出“一人购房全家帮”相关住房公积金互助使用政策,保障缴存人住房刚性需求。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创业板指(SZ399006)

东海帅太狼:

  房价降了才是大头 //@海岩2000:就是不肯降大头~房价万科A(SZ000002) 金地集团(SH600383) 招商蛇口(SZ001979)

周期大王林不园:

  刚才写了个贴子,说我一个深圳护士女朋友,年收入40多万(加公积金),家庭年收入80多万,以此推定深圳房价收入比严重高估,实际也就15左右,和东京伦敦差不多,有小伙伴回贴,对护士女朋友收入严重怀疑。

  @绥远大将军: 回复 @江南d0d :单论个人,不好说。但是论行业,护士这行业收入真是不算高,毕竟门槛低,学历要求也低。要是护士年收入40多万,何必去大厂。去大厂还得好好上大学,上好专业,上研究生,上学时间长,工作时间短,投入那么大,还不如护士稳定。

  说实话吧,他们有点孤漏寡闻了,不知道在某些地方,收入只和级别有关,而与职业与职务无关,医生不一定比护士收入高,领导也不一定员工收入高。

  就如在同一个医院里,如果护士是七级,而医生是八级,七级的护士肯定比八级的医生收入高,当然,红包除外,医生可以大把拿红包,护士可没有拿红包的地方。

  再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个女朋友,飘亮大方,能说会道,深得领导赏识,进单位没几年时间就当了主任,管几十号人呢,但级别却没有跟上去,依然是九级,而一些老员工都七级了,工资比她高多了,她向我抱怨说,自己白加黑,从早忙到晚,工资却比手上那些喝茶看报的老员工低多了,太不公平,这个级别的规定也太死板了吧。

  而那些老员工对她也很不服气,说自己辛苦干了十几年,还是个大头兵,而这个丫头凭什么几年就爬上去了,不就是会骚,肯倍令到睡觉么,刚才与某局鬼鬼崇祟,是不是晩上又去开房了?

  鲁迅先生说:“这个世界的问题不在于傻子们坚信不疑

  而是禁止聪明人疑惑。”

  #股民的日常# #投资# 招商银行(SH600036) 金地集团(SH600383) 贵州茅台(SH600519)

周杰睿Jerry:

  腾讯控股(00700) 比亚迪(SZ002594) 金地集团(SH600383)

  最近的主题是减持,腾讯大股东、巴菲特、大家保险,包括复星的郭老板也要减持。

  印象中巴老爷子减持中石油,然后中石油一路下跌,估计比亚迪也差不多,暂时的业绩利好正好用来减持,减完之后再来看看比亚迪估值合理不合理,当然基金们肯定不会马上缴枪。

研投社:

  前100家房地产企业市场集中度变化,如图

  1、房地产企业市场集中度呈上升趋势。排名前100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从37.79%上升至72.65%,增长了92.3%。前10的房企从16.92%上升至28.38%,增长了67.8%。前10-20家房企市场占有率从5.87%上升至12.12%,增长了106.6%。前20-50家房企从8.16%增长至19.17%,增长了134.9%。

  2、房地产头部效应明显,梯队间差异增大。前10家是第一梯队。占有率28.38%。前10-20家是第二梯队,占有率12.12%。前20-50是第三梯队,每10家平均占有率6.39%。前50-100家是第四梯队,平均每10家平均占有率2.59%。

  考虑到前100的房企市占率只有28%,未来人口进一步向一二三线城市集中,头部房企在市场的集中度还会继续提高。

  万科A(SZ000002)金地集团(SH600383)保利发展(SH600048)

呼啸赋诗:

  金地集团(SH600383)

  相对论谬误在逻辑前提。

  前提一所有地方v=s/t;前提二所有参考系平权,光速恒定,不以参考系的选择而改变。

  若定义光速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速的参考系是限定为真空的,光速恒定不变。 若光的参考系不限定,不同参考系光速就会不同。如:以真空为参考系时,光速为c;以光自身为参考系时,光速是零。又如:一束光从远方传来,奔向光线的人会比待在原地的人更早看到光,请问光速相同吗?所以,要光速不变,参考系不能变;参考系变,光速变。

流放疯:

[滴汗]

  最近B站和抖音经常给我推一些up去全国三四线城市租房的视频,房价3000到5000,房租300到500一个月,风景好的很,生活配套也有,气候也好。就是没有学校,医院,最重要的是没有工作机会和年轻人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金地集团(SH600383)

守股如守寡2022:

  从国美零售,万科,苏宁易购,这些企业身上,我在想,百年企业是不是一个伪命题,都时代的万科,都是周期而已

乞丐戏子韭菜王2022:

  就是在一个新兴行业的大繁荣周期,那些杠杆最大,经营最激进的企业干的最成功,如果这个繁荣周期特别长,更是容易产生这是一家伟大企业的幻觉,参考通用电气(现在被验证时代创造了通用,实际经营超级烂)万科A(SZ000002) 碧桂园(02007) 金地集团(SH600383)

蓝腾财经:

  ◎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 编辑 | 密探财经

  在大型房企中,过去所谓“险资的最爱”,除了远洋集团,另一个就是金地集团。

  如今中期业绩“大变脸”,金地集团率先爆出惊雷,险资又大额减持了。在这个敏感节点上,这绝对是一个重大利空。

从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到持股低于5%的红线,意味着大家保险不再是金地的重要股东,继续减持也不用公告。

  8月22日至9月1日,大家保险通过集中竞价大额减持金地集团约2.26亿股,从减持前持股5.43%降到了4.99%。

  从金地近期股价走势看,相对于8月5日跌至年内最低点9.83元及最新收盘价11.47元,大家保险此次集中减持的成交价处于相对高位,减持套现金额至少2.3亿元。

  除了金地集团之外,截至目前,大家保险持有远洋集团29.58%,持有金融街控股10.11%,以及持有民生银行17.84%。

  仅就地产股而言,相对于远洋和金融街,金地在业内一直堪称“示范生”,但如今被这家央企背景的险资巨头率先“抛弃”,有些意外。

  从时间点看,大家保险旗下“传统产品及万能产品”合计对金地集团的持股,在2020年一度曾达到逾20%,但2021年三季度随着楼市风云突变,大额减持迅疾发生,较前一个财报节点减持比例2.58%。

  蹊跷的是,2021年11月底,大家保险作为新进股东,直接持有金地集团13.65%,加上此前的传统产品和万能产品合计持有金地集团31.5%的股权,堪称巅峰期,此后又开始密集减持。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企销售额急转直下,今年楼市虽有各种空前救市新政,但依然难以明显复苏。

  相对于2021年签约销售金额2867.1亿元、同比增长18.15%多为上半年较高增长所贡献,金地集团今年上半年签约金额只有1006.1亿元,同比下降38.21%,前7个月累计签约金额1191.6亿元,同比下降36.78%,虽有收窄,但跌幅依然较大。

  前不久,金地集团中期业绩披露,2022年上半年营收281.12亿元,同比下降18%。反观去年同期,金地集团实现营收342.74亿元,同比上升72.45%,如果说利润数据可以跨节点调节,营收数据“动手脚”却非易事。

  上半年,金地集团归母净利19.65亿元,同比上升7.68%;扣非后归母净利19.18亿元,同比上升5.88%,但主要应是去年归母净利基数较低且同比下降38.79%所致。

  金地集团今年上半年营收跌幅18%,背后是房地产项目结转规模受明显冲击,结算面积11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结算收入232.51亿元,同比下降21%,结算毛利率21.1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93个百分点。

  这说明:金地集团今年上半年销售结转收入的多为过去一两年内具有较高毛利率的项目,但交付结转规模受到的冲击较大,背后应是公司资金链的考量。

净负债率57.8%,比去年底55.2%略增,剔出受限资金后的现金短债比1.38倍,相比去年底1.4倍略降

  截至6月底,金地集团计息负债1293亿元,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66.9%,比去年底67.6%略降,,融资平均成本4.54%,比去年底略降0.02个百分点。

随着中报披露,近来华西、银河等内资券商对金地的看好,但外资机构对其较为悲观预期并未迅速迎来转变。

  7月下旬,标普将金地集团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为“负面”,理由之一是金地的合同销售额存在持续下降、财务指标存在持续恶化的风险,理由之二是合作项目敞口降低财务透明度,增加了经营风险。

  参考克而瑞,今年前7个月,金地集团权益销售金额737.9亿元,相较于全口径1191亿元,权益销售比率约62%,合作项目比例较高。

  为此,金地集团高层还专门出来公开解释,称金地涉及出险合作方项目26个,未售货值369亿元,占比4%,金地权益货值135亿元,占全口径37%,总占比非常小。

  金地涉及中尾盘26个和实际交付5个,正常经营期且已度过了项目资金峰值、不需要股东继续投入项目16个,已折价收购4个,只剩1个跟某风险合作方洽谈合作条件,垫资敞口5亿多,制定了专门处置方案,认为风险敞口很小。

  金地集团颇为罕见地如此解释,能否打消机构及广大债权人的顾虑,仍有待观察。但从目前看,央企背景的险资大股东的大额减持与撤退,已释放了一个利空的信号。

金地集团(SH600383):

  ◎ 编辑 | 密探财经 在大型房企中,过去所谓“险资的最爱”,除了远洋集团,另一个就是金地集团。 如今中期业绩“大变脸”,金地集团率先爆出惊雷,险资又大额减持了。在这个敏感节点上,这绝对是一个重大利空... 网页链接

趋势投资趋势投资2:

  碧桂园(02007) 保利发展(SH600048) 金地集团(SH600383) 在日本泡沫破灭之后,日本银行的不良资产量,达到顶峰,当时占了GDP的35%,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人这一比例是40%,很多日本人都在思考,如果没有当时那场大泡沫,现在的日子会是多么美好?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泡沫能避免吗?问题又出在了哪呢?

  绝大多数人把矛头指向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美国要求日本汇率升值,从1:240,升值到1:150,当时美国背负着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所以态度很是强硬。

  日本在被动接受广场协议后,出口情况确实出现了恶化, 尤其是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失去了优势,随即日本政府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来刺激国内经济,希望保持原来的增长势头。结果造成了日本国内流动性大量过剩,推升了资产泡沫。当时日本还效法欧美,在1984年,放松了金融管制,随后利率自由化,企业脱媒,大量企业组建金融部门,跟银行抢生意,而银行为了生存,调高了定期存款利率,所以导致了日本银行的筹资成本过高,大量资金就涌向了高利息,可以抵押反复融资的不动产,老齐解释一下,当时在讲泡沫经济学的时候,我们也说过了,由于银行生意难做,吸储利率高,所以贷款利息就必须得更高,而实业很难支付这么高的利息,所以就只能去炒房炒地皮,而银行们也乐于这么做,因为不断上涨的地价,让抵押物看起来很充足,也随时可以二次抵押再变现,所以流动性也很好。于是银行的目光全都落在了房地产上。

  所以,很快就造成了日本土地只涨不跌的神话,这时候把很多投资需求也全都调动出来。越早买房就越划算,所以大量家庭,都开始倾其所有去买房。跟咱们现在的情况如出一辙。当时在日本担心房价会掉下来的人不多,反而都在担心房价将无限走高,甚至有不要脸的学者在测算,如果房价和地价是正常的,那么显然股价就偏低了,所以结论是,日本股市还得涨。

  1989年,日本银行开始加息来抑制泡沫,但当时的首相桥本龙太郎非常的生气,叫嚷着让日本银行赶快停止涨息。但其实从事后的角度来看,日本银行的举动其实为时已晚。他也正成为了引爆泡沫的导火索,89年5月,日本央行开始短而急促的连续加息,同时在90年3月,大藏省对房地产融资实行总量控制,这一下让资产价格开始暴跌,在91年7月之后,日本经济看到泡沫破灭,又转而扩张,房地产总量控制,也在1991年末的时候被撤销,有人还因此庆幸,说如果不是扩张及时,日本经济可能会麻烦更大。

  92年,日本住宅金融,简称日住金因为不良债权倒闭,随后不良债权这个专业名词,就在日本媒体上频繁出现。但这还只是第一波,随后住宅金融专门会社,接二连三的出现不良债权问题。当时有银行团建议,按照母体银行的出资比例进行清算,承担损失,但是得到大藏省官员的反对,结果1995年,住宅金融专门会社的问题越来越多,地价大跌,母体银行此时也已经没办法承担损失了,再后来,政府必须注资才能施救,但是引来了在野党抗议,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向银行注入公共资金,所以这个事就一直拖到了1998年,住宅金融专门会社的不良债权问题,可以说是9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的分水岭。大藏省的低效,让日本的很多信用金融机构,一个一个的破产,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经营状况也已经严重恶化,这下政府就连融资的渠道都没有了。

  长期信用银行破产,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也破产,投入这两家银行的共计8000亿日元的税金也就消失了,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这种银行已经明显资不抵债了,再拿纳税人的钱去施救,结果就是钱花了,什么结果都没有。后来2002年,竹中大臣推行金融再生项目,但他的严格审定延期的税项资产做法,遭到了银行的反对,因为银行们都把危机藏在了延期的税项资产里,如果要严格审定,可能很多银行都要破产。竹中后来做了妥协,说绝不会让银行破产,而是支持他们重建,最后向其中一家叫做里索纳的银行注入3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这一举措激活了市场信心,大家都觉得政府要救银行了。不良债权问题开始迅速被处理。后来,大家总结,解决不良债权的问题,其实不在于资本注入,而在于严格审查后迅速偿还不良资产,如果不先严格审查就胡乱注资,债务过多的银行还是会害怕实情暴露而拒绝清算,那么你注入的钱也就打水漂了。另外,处理不良债权,必须有政府主导,不能把主权交给银行。你要让他自宫,那他就给你拖拖拉拉的,这就是日本花钱买来的教训。

  90年代的日本泡沫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泡沫一比较,其实就知道了,日本的处理方法相当拙劣,从日本经验来看,第一点,0利率和量化宽松不是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当时0利率主要是为了筹措资金,其实并非是刺激经济,第二点,银行必须自身健康,否则如果他已经残了,你投入多少货币都没用。第三点,通过0利率,将存款人手上的钱转移到了银行,但泡沫崩溃造成了1200万亿日元的损失,600万亿是被投资的人赚走了,剩下600万亿是净损失。这笔钱总得有人来背锅,而背锅的只能是老百姓,1992-2005年,日本居民家庭存款损失利息高达2830万亿日元。所以大家甭管有房没房,别没事总想着泡沫破裂,真到了泡沫破灭那一天,必然是对所有居民财富的一次洗劫,当然除非你能站在那些投资家的队伍里。提前带着财富离场。在90年提前离场,并拿日元换成美元,投资于美国的日本人,成为了最大赢家,其次是从股市楼市中撤出来,买入了高等级政府债券,也基本保住了财富。再次是一直没买房,也没炒股的人,他们损失掉的就是存款收入。最傻的人就是80年代末追进股市和楼市,梦想着发大财的人。这些人在资产泡沫上以及后来的经济政策上被双重收割。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