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今日SZ300001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09-07 12:12:42 首页 > 深交所股票

卧龙说股到金:

整个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在这多事之秋,不要满仓操作。即便是顺风顺水的牛市,也不要满仓操作。

现金流对一个企业相当重要,没有现金流的企业,早晚会被市场淘汰。很多大型企业不是死于没有资产,而是死于没有现金流。因为资产套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对普通

手上握有一定现金,对个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留足够现金,做足够的备份。意外就是意料之外,随时都要考虑到意外的发生。当头脑冲动不冷静的时候,一定要勒紧欲望的缰绳。脱缰的野马,最后的结果就是粉身碎骨,跌落悬崖。

谦受益,满招损。用在股票市场投资永远不过时。

卧龙从来不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同别人比输赢,争高下,论对错。别人看空自有看空的道理,别人看多自有看多的观点。我从来不反对别人的多空。我只分享自己的投资理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炒自己的股,走自己的收益之路。其他的必定成为你前行之路上的旁白和风景。加油吧,朋友们。卧龙心德仅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进步。

  投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欲望是最大的绊脚石。跨过欲望的门槛,前途一片光明。大家共勉吧![太阳][玫瑰]

  感谢大家点赞打赏转发分享支持。

  相关证券:

  特锐德(300001)中国建筑(601668)机器人(300024)新和成(002001)

  能源电子产业迎重磅利好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点此追加

  分享至

  微信朋友圈微博

  新和成(SZ002001) 中国联通(SH600050) 机器人(SZ300024)

一天零点五:

  特锐德(SZ300001)今天在17.15长时间压单,到最后才撤单,要不不会只涨这点儿。

裕民韭菜:

  特锐德(SZ300001)感觉有大单在出货,不知道准不准

新能源大爆炸:

  随着特斯拉、零跑、比亚迪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方案逐步应用于量产车,甚至今年有望是电动车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方案元年的情况下,有一个赛道恐将迎来了逻辑上的重大打击,甚至是彻底毁灭!

  它就是换电赛道。

  局限于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现在电动车普遍面临续航较短,特别是北方冬天续航严重缩水的困境,关键是,充电时间又特别长,即使是快充,要把电池充满普遍都要一个小时以上,严重的束缚了电动车在寒冷地区的普及。

  于是在充电的技术路线之外,市场又走了一条换电的补能路线:大量修建专门的换电站,电动车没电后,只需要去换电站换一块电池即可,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补能时间可以压缩到3~5分钟,体验无限接近现在的燃油车加油。

  本来,在动力电池技术取得更大突破之前,换电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它确实让补能的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是目前唯一能接近燃油车加油体验的补能方式,但是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加上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方案逐步为行业所接纳并推广,换电这个补能路线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有被行业彻底抛弃的风险!

  至少逻辑上,已经出现了巨大裂缝。

  CTC大潮流来袭

  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方案是什么?

  目前电动车的主流是CTM传统电池集成方案,即“Cell to Module”,简单说就是先将电芯组成模具,然后再将数个模组集成为电池包,从下部与车身拼接在一起。

  尤其对于很多技术实力薄弱的主机厂商而言,CTM是最成熟和靠谱的动力电池安装解决方案,不过由于模组并不参与供能,不止是徒增成本,也会导致车身空间利用率较低,整车重量过高,而且导致底盘不够平整,在动力电池的位置上方会有一个凸起。

  于是,CTP无模组电池集成方案应运而生,CTP即“Cell to Pack”,相比CTM,它跳过了模组环节,直接将电芯集成在电池包上,提升了体积利用率、生产效率、能量密度都有所提升,零部件数量也有所减少,整车重量、成本、续航都有所提升。

  但这仍然不是终点,因为动力电池安装进底盘,依然会有一个空间的浪费,而且往往还还是有底盘凸起的问题。

  马斯克就说的非常形象:“没必要往盒子里再装一个盒子。”还举了一个例子:“原本飞机会把燃料箱放置在机翼之中,但为了更大程度利用空间,便拿掉燃料箱,直接用机翼来储存燃料,这样能容纳的燃料无疑更多。”

  于是最终解决方案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方案诞生了,并开始进入规模应用中,相比CTP,CTC是动力电池系统与车身的更深层次融合,直接将电池整合到底盘框架中,最大限度优化了电池包的重量与空间,进而降低了车身高度和重量,提升续航。

  如果说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方案为车企所广泛接受,那么当下的换电模式就被彻底推翻了,那是不是换电模式注定就没有机会了?

  换电赛道有未来吗?

  在leo看来,中短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从长期的角度,比如说10年的维度,被行业所抛弃的概率还是极大的,就跟此前手机可以换电池,但最终这个方案却被抛弃了一样。

  为什么手机换电池方案被市场所抛弃,归根到底是消费锂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充电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契合了主机厂商的利益诉求:由于换电池成本非常高,加上电池该换的时候,手机也比较卡了,可能就到了换新手机的时候了。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续航越来越长,充电速度越来越快,充电设施的完善,以及电动车的成本下降,换电模式确实会有可能会跟手机换电池一样,被市场所抛弃。

  之所以说短期还有一些不确定性,是因为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还是有些无法解决的困境,而换电又属于当下补能体验最好的方式,加上CTC电池底盘一体化虽然有好处,但也有一些弊端。

  虽然它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风阻和整车重量,提升续航,降低汽车制造成本,但也带来了动力电池维修成本大幅度提升的问题,消费者能否接受不好说。而且CTC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集成方案,中短期要大规模流行也有点困难。

  只有随着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足够成熟,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而且最重要的是,主机厂商可以确保在汽车的寿命周期里,动力电池出现故障的概率非常低,这个方案才会为各方所全面接受。

  但不管中短期遭遇什么困境,CTC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方案,都是电动车长远的发展趋势,这是确定无疑的。

  相信之前特斯拉常识推出过换电方案,最终又放弃,以及比亚迪不去做换电方案,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的。

商业社会,归根到底,成本的下降才是根本潮流趋势。

  现在做换电方案最激进的就是蔚来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蔚来在中国183个城市的市区及高速路部署了777座换电站,累计完成了超过550万次换电。

  此前为了这个方案砸了不少钱,但在CTC电池底盘一体化逐步有成为行业大趋势的情况下,蔚来还会继续坚定不移的砸换电方案吗?

  2021年报上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我们计划进一步提高换电站的效率,并战略性地在选定地区部署更多换电站,以确保随著我们售出的汽车数量增加,用户可享有始终如一的绝佳换电体验。”

  注意其中的战略性的说法,不过4月份的时候,蔚来欧洲副总裁张晖蔚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有提到一个数据:蔚来在中国建立的换电站已达868座,客户更换电池的次数达到了760万次。

  也就是未来换电站的建设速度还是挺快的,并没有明显停止的迹象,至少符合21年年报上说的战略性的地在选定地区部署更多换电站的说法。

  这是蔚来的选择,至于错还是对,站在当下而言,是很难说的,但如果从行业大趋势而言,长期角度,大概率是错误的路线,想办法降低制造成本才是提高市占率的正道。

换电这个赛道可以不用看了,长期没有机会不说,中短期有了逻辑利空后,市场也很难再给什么样的好估值了。

  不管怎样说,

  @雪球达人秀 @今日话题 @价值事务所 慢慢变富比较快(CSI2101) #投资炼金季# 沪深300(SH000300)新能源(SH000941)

收集数据小能手:

  特锐德(SZ300001) 这是别人写的,大家觉得说得对不对。

一手买崩所有:

[呵呵]

  特锐德(SZ300001)干啥啥不行,跳水第一名

幽梦残情TANK:

  特锐德(SZ300001)特来电独立上市,没有合并就没有想象空间

收集数据小能手:

  特锐德(SZ300001)多措并举,创新赋能,上海全力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2021年10月,《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上海绿色金融发展迎来顶层设计。到2025年,上海要形成国际一流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对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在全球绿色金融合作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创新中心,基本确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

  蓝图擘画,催人奋进。身处绿色发展大潮之中,上海始终坚持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擦亮金融发展的绿色底色,赋能碳金融市场能级提升,用“看不见的手”托起绿色未来。

创新赋能

多措并举激发碳市场活力

  数字跳动,曲线波动上升,单日涨幅最终定格在6.73%。2021年7月16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成交均价51.23元/吨。

  1年后,这份成绩单更加光彩夺目。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作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政策工具和制度创新,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运营和维护。事实上,早在2011年,上海就成为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探索碳市场发展之路。2013年11月26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成为上海市指定交易平台,先行先试推出碳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借碳等一揽子绿色金融创新成果。

  此后,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带动效应,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展不止,创新不已——

  2017年初,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标准化的中央对手清算的碳衍生品——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既为控排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也为未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乃至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12月底,推出上海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业务、《上海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业务规则》,截至目前共开展碳质押业务16笔,融资金额超过4100多万元;

  2021年5月,与浦发银行强强联手,为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全国首单碳排放权(sh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组合质押融资,充分发挥了碳交易在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通作用……

  “这些尝试都为推进形成多层次的碳市场积累了有益经验。在此过程中,上海想方设法为碳市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后,金融市场持续强化与碳市场的合作联动,创新突破比比皆是。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宣布启动碳价格指数开发工作,未来条件成熟后,上海还将进一步基于碳价格指数探索开发更多金融产品,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

聚力前行

构建多元化碳金融生态

  碳市场之外,上海也在引导更多资本流向低碳减排领域,做大做强碳金融生态圈,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业务,用“金融活水”润“发展绿洲”。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是上海首家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行。近年来,该行高度重视绿色债券承销服务,积极为上海地区发债企业提供绿色债券(包括碳中和债券)的政策咨询与辅导、设计绿色债券注册发行方案等金融服务,并利用金融科技为发债企业提供线上化投行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及时获取绿色债券相关政策信息。今年2月,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启动某公司10亿元碳中和中期票据项目,4月顺利完成注册,5月顺利发行。募集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等相关用途,在特殊时期以绿色金融助力企业融资畅通。

  作为上海老牌券商,国泰君安多年来持续深耕碳金融业务领域。2021年,国泰君安发行了证券行业首单挂钩碳排放配额的收益凭证,挂钩标的为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东省碳排放配额。2022年,国泰君安又与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携手完成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合作签约。该合作是国内首单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业务。

  中国太保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碳配额+质押+保险”合作,并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落地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既保障了质权人(融资方)的权益,极大提高了碳资产的流动性,又为后续保险服务碳配额交易市场提供了全新思路。凭借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持续发力及积极行动,中国太保在第十六届亚洲金融年会荣获“碳中和先锋绿色金融企业”。

  此外,碳指数也在不断扩大产品范围。今年年初,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也综合参考各类国际低碳指数经验做法,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发布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为市场参与者研究、投资绿色低碳上市公司提供有效工具。6月28日,跟踪该指数的首批8只碳中和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正式获批,标志着市场迎来首批真正的碳中和etf。7月,包括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富国基金等发行挂钩中证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的etf首期募资超过160亿元,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市场同类规模最大基金。上海股交中心先后上线碳中和指数、“绿色q板”,进一步发挥股权交易市场优势,推动绿色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碳金融发展的朋友圈越扩越大,多方合作所迸发的火花,也让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如今,各方力量正在凝心聚力,向着同一个目标不断发起冲锋。

再攀高峰

谱写绿色产融结合发展新篇章

  在上海市绿色金融发展历程中,2022年6月22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

  这是自202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以来,上海市首次运用立法变通权在金融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落实国家统一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立法成果。

  在这背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始终奔忙在第一线。明确立法事项之初,作为起草单位的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广泛征求意见,为后续各项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此后,在立法机关的指导下,经与浦东新区等多方反复研究、不断打磨,《若干规定》顺利出台,为推动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为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能。7月1日施行以来,各方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推动《若干规定》全面有效贯彻实施。

  翻阅《若干规定》,创新满满,活力满满。其中,不仅强调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更是突出深化绿色金融开放创新,指出浦东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为提高气候冲击下的经济韧性探索“上海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规定》提出“绿色项目库”的概念,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论证或者组织专家开展科学论证,将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技术等入库,并实行动态调整。这无疑将更好地促进绿色产融对接,打通绿色产融之间的桥梁,发挥绿色产融协同作用。

  据了解,基于相关工作经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当前,上海正围绕《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所提出的“建设上海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推动申建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上海市绿色金融区域布局,为服务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12月,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的通知》。上海市及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气候投融资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方案编制及申报工作。2022年4月,试点申报方案顺利通过了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的气候投融资试点评审。本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其他八个部委发布了《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综合考虑工作基础、实施意愿和推广示范效果等因素,确定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明确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将作为第一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展后续建设工作。《通知》要求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指导试点地方做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其他管理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高质量建设气候投融资试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围绕“建设一个平台(气投中心)、抓住三个关键(信息披露标准、气候标准体系、数据库平台)、组织五个行动(项目库、专项基金、气候金融产品、碳金融、国际化)”开展工作。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上海银行保险业持续发力绿色金融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集聚了海量银行和保险机构。围绕一个“碳”字,这些金融机构正在持续发力,凭借金融创新的智慧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深入探索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一批成果开始不断涌现。

源头活水

优化绿色信贷服务

  绿色信贷,不只是把资金给企业或项目那么简单。上海银行业将信贷标准和环保标准紧密结合,不断推出创新优化的信贷服务,为真真正正的绿色产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源头活水。

  利率高低,看企业节能减排表现。浦发银行为上海特来电新能源公司提供人民币3000万元基本建设项目贷款,用于支持借款人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的投建资金需求。这个贷款的创新之处,在于借款人在授信期限内达成碳减排量的“环保绩效”指标、服务公益的“社会绩效”指标后,银行贷款利率可给予阶梯式下调优惠,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5年期贷款初始利率为4.70%,贷款期间设置借款人运营场站的总充电量(折合碳减排量)作为环保绩效、员工培训时数作为社会绩效的观察指标,每年12月21日作为观察日(贷款期内总共设置5个观察日)。当两项观察指标达到预定目标,银行在每个观察日的下一个起息日,下调贷款利率0.30%。若5个观察日观察指标均达标,银行贷款期内利率将阶梯式下调为4.40%、4.10%、3.80%、3.50%、3.20%,从而推动企业为达成“绿色金融”服务业绩指标而持续努力。

  存款资金,定向投入环保项目。2021年6月,汇丰中国推出了一项面向企业客户的绿色存款计划,帮助企业将盈余资金投放于绿色低碳项目。该计划将存款企业的盈余资金以贷款的形式投放到符合条件的环保项目中,存款类型为人民币定期存款,投放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高效能建筑、可持续废弃物管理、可持续土地使用、清洁交通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等,汇丰还将定期向存款客户提供绿色存款存入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该计划一推出就获得了多家企业的积极参与,贝壳找房、科德宝中国、沃尔玛中国和小米公司成为首批参加计划的企业。

  信贷额度,不断支持可再生能源。2021年5月,在崇明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享受到一片鱼塘的发电供能。作为上海市最大的渔光互补示范工程,“崇明区陈家镇裕安养殖场渔光互补1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将高科技加成的生态养殖和光伏发电有机结合,不仅做到空间立体复用,节省土地,还输出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努力克服资金到位时间紧、项目缺少参照物等难点,积极运用金融智慧将绿色因子融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项目已实现年均发电量超过1.12亿千瓦时,每年至少可节约标煤3.65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9.98万吨,真正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也不断提高绿色信贷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2021年2月,给予上海华电福新崇明能源有限公司1.63亿元综合授信额度,用于支持“上海华电崇明绿华44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构建“水上光伏、水下养殖”的渔光互补能源经济系统,实现渔业和光伏的垂直空间错位利用。这一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651.7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4252.81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排效益显著。

  创新模式,持续应用在绿色领域。2021年8月,法国巴黎银行协助道达尔远景完成中国新能源领域的第一笔无追索项目融资,也是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领域的首个绿色贷款,致力于170兆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转型。作为结构设计行,法国巴黎银行在协助项目发起人量身定制融资结构,并在整个项目融资中担任基石银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笔贷款将专门用于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道达尔远景承诺遵循最佳信息披露做法,每年报告项目节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生产的可再生能源瓦数,以及为工业设施供电的细节。

坚强后盾

创新绿色保险产品

  如果说上海银行业在为绿色环保企业和项目持续输血,那么沪上保险业就在给绿色金融构筑坚强的后盾。

  此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中国太保产险、申能集团、交通银行一起,开发了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在这笔业务中,通过“碳配额+质押+保险”模式,申能集团下属申能碳科技公司可以质押碳排放配额从交通银行获得贷款,如果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即可向保险公司索赔。这种在贷款中引入保险公司风险对冲机制的创新,为碳资产持有人提供了增信,也保障了金融机构的权益,极大提高了碳资产的流动性,提升了碳资产价值,更为后续多方合作服务碳排放配额交易提供了全新思路。

  服务双碳,太保产险还推出了碳资产损失类保险、减排设备损坏碳损失保险等产品。碳资产损失类保险包括清洁能源项目及林木碳汇项目的碳损失保险,保障承保风险造成营业所使用的物质财产遭受损失,导致被保险人营业受到干扰或中断,由此产生的赔偿期间内的碳资产损失,以及自然灾害等导致被保险人所拥有或管理的林木碳汇价值灭失。2021年9月,中国太保产险为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二期项目营业中断所产生的碳资产损失提供保障,确保清洁能源项目顺利进行。减排设备损坏碳损失保险,即保障碳减排设备因承保风险导致的故障停机,对该设备停机期间,被保险人继续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额外碳排放造成的碳排放配额或自愿减排量损失,保险人根据约定负责赔偿。2021年11月,中国太保产险为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北良有限公司大连热力分公司提供减排设备碳损失保障,落地了全国首单减排设备损坏碳损失保险。通过这样的保险风险管理产品,保险机构帮助企业规避降碳减排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聚焦农业,太平洋安信农业保险推出国内首创的“两无化”蔬菜收入保险、“两无化”水稻收入保险。“两无化”即“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不仅对绿色农产品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绿色耕地、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该类保险产品可以有效化解“两无化”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双重风险。在保险期间内,“两无化”农产品因产量下降、价格下跌造成的种植户收入损失,由安信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保险金额根据“两无化”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微利确定,保障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和种植积极性。

  围绕新能源,上海保险交易所积极建设新能源车险交易服务系统,为新能源车险提供数字化综合交易服务。新能源车险交易服务系统于2021年12月27日正式上线,现已发布标准接口并实现与16家机构的对接上线,覆盖市场份额超九成。上线8个多月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交易服务顺畅,消费者投保便捷,为新能源车险更好更快地“走入”千家万户提供助力。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定位于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服务的综合交易服务平台,目前已搭建一站式线上投保和综合服务窗口,集成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多种投保渠道,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线上投保、保单查询等综合服务,提升线上消费体验,助力保险公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供给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探索推动行业数据共享并链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为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及线上化承保理赔提供数据支持,助力保险公司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布局连接大数据平台、主机厂、电池、充电相关服务商等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并规划延伸覆盖碳交易等全方位服务,推动构建新能源车险新生态。

  创新不止,服务不懈,上海银行保险业正承担起助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社会责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源源不断的上海金融力量。

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合力

上海打造更多绿色金融直接融资渠道

  随着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愈发深入,上海绿色金融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这其中,直接融资对于绿色企业和项目而言,尤为重要。上海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机构齐聚,正在为绿色领域带来更为创新多样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也带动着金融行业本身的创新、协调、绿色发展。

累累硕果

基础设施全力创新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最齐全的城市之一。这些金融系统的定海神针,在绿色金融发展领域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股权融资在不断增长。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力支持绿色企业股权融资,从增量来看,上交所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并提供持续性上市咨询服务,过去三年累计有38家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在上交所上市,ipo融资额合计374亿元。其中,科创板瞄准包括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在内的六大战略性新兴行业,一大批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从存量来看,煤炭、钢铁、石油等传统重工业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能耗,例如中国神华利用清洁能源替代原有供能设备,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钢铁行业半数以上的公司实现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家电、汽车等消费品制造业积极开发绿色低碳产品,例如海尔智家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占比;整车企业积极拥抱“新四化”,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攀升。

  期货产品在接连上新。为助力燃料油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完善燃料油期货市场产品链,2020年6月22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简称“上期能源”)上市了低硫燃料油期货。经过两年稳定运行,市场给予了低硫燃料油期货高度的认可,成交量增加显著,低硫行业的定价模式正在从最初的现货定价向期货定价转变。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燃料油供应商之一,复瑞渤集团的新加坡子公司尝试以低硫燃料油期货计价签订码头提货和驳船加注的供应合同,得到了国际一线船用油供油商和知名船东的积极反馈。

  指数投资方兴未艾。上交所不断丰富绿色投资产品,积极开展绿色指数编制研究工作,联合中证指数公司、上海环境交易所及基金公司等,推动绿色相关指数开发。截至2022年6月,中证指数累计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13条,其中,上证180碳效率指数在绿金委年会上被评为年度最具市场影响力的绿色股票指数。上海清算所率先发布我国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上海清算所碳中和债券指数。该指数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碳中和债券市场整体价格走势,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优质的碳中和概念指数化投资标的。同时,上海清算所积极与市场机构研究发掘债券指数在绿色金融投资的应用场景,目前已支持兴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发行我国市场首批碳中和债券指数挂钩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成为发展多样化碳中和投资产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低碳产业投资的有益尝试。2021年7月16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首日,上海清算所同步发布我国首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指数——中国碳排放权配额现货挂牌协议价格指数。该指数作为市场参与者交易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参考,有助于提高市场价格发现能力,促进我国环境资源优化配置。2022年1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发布了国内首只碳中和主题投资指数——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目前,首批8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产品募集规模超160亿元,已全部在交易所上市。

  市场板块正持续拓展。2021年4月20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依托展示板(q板)基本信披层,设计推出了专门服务绿色产业企业的绿色q板。企业登陆绿色q板,除需符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展示板基本信披层业务规则》规定的基本上线展示条件外,还需满足主营业务属于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自2021年底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以来,截至目前,主要投资于环保、健康和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恩熠投资和从事新能源相关行业投资的宁柏基金,已经通过上海股交中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完成总计5.4亿份的股份挂牌转让,成交总额6.58亿元。

持续升温

直接融资合力破题

  作为直接融资的代表,绿色债券是专项用于支持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正成为金融机构募集资金支持绿色企业和项目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投融资热度也在持续升温。

  上海金融基础设施全力支持绿色债券的发展。上交所制定并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设置“绿色公司债券”专章,规范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信息披露要求及评估认证安排。同时,不断优化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专业流程,开辟绿色债券审核及挂牌绿色通道,加强绿色债券市场服务力度,进一步规范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上海清算所帮助丰富绿色债券产品类型,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以公开招标方式,面向全球投资者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场发行规模为192亿元,所募资金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推动电力系统脱碳,助力实现能源系统跃迁。上海清算所还支持国电电力、中国华能、长江电力、大唐国际、陕西煤业化工、广西柳州钢铁、红狮控股7家发行人,创新发行首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债券挂钩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值、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绿色减排目标。发行人设定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关键绩效目标及完成时限,并由第三方机构对完成情况进行验证,若未及时完成关键绩效目标,则按照债券条款约定对利率、期限或规模等要素进行调整。2022年6月,上交所发布规则指引推出低碳转型公司债券创新品种,引导企业尤其是两高行业、传统行业企业融资用于低碳转型领域,至2022年6月末已发行7只共80亿元。

  沪上银行业更是服务绿色债券发行创新的主力军。浦发银行为国电发展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该笔债券被国际气候债券组织正式认证为气候债券,成为国内市场首单非金融企业境内外双标认证的碳中和债,发行金额8.4亿元,期限3年,所募资金全部用于支持旗下8座风力发电场建设,总装机容量达446.18兆瓦,每年可减排6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中行上海分行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落地上海地区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承销了申能集团下属申能租赁全国首批、上海首单碳中和债,收获市场好评。

  除了绿色债券,上海金融机构还在积极拓展各种直接融资渠道,合力破题,各种“首单”层出不穷——

  全国首单专项用于“碳中和”的融资租赁类资产支持证券(abs)产品。2021年4月19日,由国泰君安资管公司作为计划管理人、母公司国泰君安作为销售机构的“国君资管—中电投融和租赁2021年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项用于碳中和)”成功发行,项目总规模12.86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碳中和”的绿色产业领域业务发展。

  上交所首单融资租赁类主体+资产双绿色的资产支持证券(abs)产品。2020年2月,由海通证券担任销售机构的“国君资管—中电投融和租赁2019年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项目发行规模21.8亿元,其中优先级20.06亿元、发行利率4.38%。募集资金投向的清洁能源类项目建成运营后,能够有效缓解承租人所在地区能源压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带动地区能源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首单绿色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主承销商,协助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发行2021年第一期绿色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这一资产端与募投端的“双绿”产品,总发行规模9.10亿元,将引导资金流向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绿色金融,以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

围绕“数字化”“国际化”“碳普惠”三个关键词

上海持续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生态圈

  2021年8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其中提及,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上海绿色金融发展迎来新机遇。围绕“数字化”“国际化”“碳普惠”三个关键词,上海正汇聚各方资源,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生态圈,持续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数字化赋能升级

“绿色金融专业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对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围绕绿色金融,上海致力于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力争在碳资产管理、碳足迹管理、碳信息披露、低碳技术认证等领域形成全国领先的中介服务体系。在此过程中,依托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积淀,绿色金融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大展拳脚,以数字化转型撬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标准,为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环境披露工作、创设和推广环境权益融资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支撑。围绕“自身环境信息披露和低碳运营转型”“投融资活动的环境效益评价和减碳”两大新任务,蚂蚁集团因时而动,将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与绿色金融中介服务相结合,创新推出“碳矩阵企业碳中和管理平台”(简称“碳矩阵”)。

  据介绍,“碳矩阵”以企业碳账户为基础,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可应用于绿色金融、碳交易、碳资产开发、产品碳足迹认证等多种场景。目前,蚂蚁集团已采用“碳矩阵”完成自身日常碳排放情况盘查和数据管理,并着手将“碳矩阵”推广至园区运营、置业等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企业用户开始携手蚂蚁集团,进一步提高碳管理效率。

  欧冶金服基于碳减排场景,以碳减排直接相关的绿电使用场景作为切入点,联合金融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后,共同建设区块链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现全过程信息存证,支撑低碳减排效果的计量与核查,结合通宝及供应链票据与直接信贷投放等工具探索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平台为产业生态圈中的低碳减排项目提供关键数据的采集记录以及碳减排计量结果的存证。与碳金融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核心企业引领供应链进行减碳和脱碳,还能支持金融机构获取和验证碳减排数量及相关信息,同样也能支持金融机构对开展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过程核查。

  德勤中国长期聚焦生态议题,并发布多个有关绿色金融、碳相关研究报告。2021年进博会期间,德勤全球首发“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创新解决方案,包括绿色金融“端到端”服务,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资产与工具、碳税、可持续制造等。其中,绿色金融“端到端”服务,针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覆盖贯穿战略、执行、披露全流程,为客户提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绿色金融战略规划、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搭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等服务。

  同时,德勤中国也开发了绿色金融管理系统,涵盖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管理线上化、系统智能化、应用全面化,将大大提升银行对绿色项目的识别精准度,增强赤道原则项目管理及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及专业决策水平,助力客户节约管理成本,优化业务流程。

提升国际化水平

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贡献“上海智慧”

  北外滩临潼路188号,“绿色金融60人论坛”(简称“gf60”)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gf60是非营利性的国际化绿色金融交流平台,汇集全球绿色产业领军机构和金融领域资深专家,旨在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助力实现中国与全球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过去一年里,gf60不仅相继推进《碳市场金融属性的发展与完善》《气候投融资指导目录》《中国气候指数》《基于投资策略的esg评价体系研究》等课题报告,还与斯坦福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专题讨论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与绿色转型,与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对接开展绿色金融专项研讨,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gf60的成功不是个例。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辐射功能,上海正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全面提升上海绿色金融国际化水平,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贡献“上海智慧”。

  2021年3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上海办公室落户浦东。作为世界上唯一致力于调动100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cbi推动在低碳和气候适应型经济快速转型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项目和资产的投资,目前已发布旗舰系列报告《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2021》《中国绿色金融政策2021分析报告》等,并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与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选取上海市的典型绿色金融案例,撰写中文案例并翻译为英文,帮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绿色金融的新进展和新亮点。

  2021年11月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支持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配套活动,本次大会聚焦“凝聚新动能,推动国际油气贸易绿色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旨在倡导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解析疫情冲击背景下的国际油气贸易新趋势,探讨油气贸易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新举措。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知名石油公司、贸易和航运企业、金融和咨询机构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近500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

  此外,上海也积极引导外资银行参与并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法国巴黎银行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参与由中国银行成功定价发行的双币种蓝色债券。这是中资及全球商业机构首支蓝色债券,也是亚洲区域内首支蓝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已投放及未来投放海洋相关污水处理项目及海上风电项目等。同时,法国巴黎银行作为联席簿记管理人及联席承销商参与支持中国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发行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项下的全球首笔绿色债券。此次3年期5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在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绿色债券原则(2021)》的基础上,参考了最新版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募集资金将用于可再生能源、清洁交通、能效提升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的领域。

  汇丰银行则作为联席全球协调人,协助中国银行发行了数笔绿色债券,并赞助支持和协助撰写了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关于《绿色金融在中国》的章节,分享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有益探索。

健全碳普惠体系

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为了营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良好氛围,引领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普惠应运而生,旨在将企业与公众的减排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并通过交易变现、政策支持、商场奖励等消纳渠道实现其价值,正向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公众自觉履行节能减碳行为。

  2021年1月,《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指出要出台碳普惠总体实施方案,鼓励公众节能降碳。此后,上海围绕碳普惠的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21年8月,中国银联会同上海环交所及商业银行举办“中国银联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签约仪式暨中国银联绿色低碳主题卡发布会”。上海环交所为低碳主题卡提供碳减排量计算支持。截至目前,协助中国银联与17家银行联合发布19款低碳卡产品,发卡量超过100万张。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瞄准“如何让用户精准找到可充电的闲置桩,如何提供便捷的充电支付,如何高效管理分散且小额的场景”三个问题,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下属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携手,通过在上电实业拟开发的微信小程序中接入建行上海市分行线上支付产品,实现三个“1”的突破,即用户只需“1”码就可完成充电、支付,操作便捷;企业“1”张账单方便财务管理,充电桩的结算资金统一渠道无障碍汇入公司账户;扫码、充值再充电的“1”站式结算模式有效避免逃单,方便公司管理。支付平台上线不到两周,就完成支付164笔,交易金额6881元。

  浦发银行分别建立公司和零售碳账户服务体系,激励企业和个人客户践行低碳行为。其中,企业碳账户的碳积分来源于企业在浦发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所对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不同碳积分累积量对应着不同等级与权益,从基础费用减免到快速审批通道,从绿色金融咨询到绿色财务顾问,为企业减碳之旅插上绿色翅膀。后续,浦发银行将上线“森林商店”,即碳积分商城,帮助客户“点碳成金”。

  如今,在上海金融机构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加入并参与碳减排行动,上海金融的绿色低碳生态圈正在逐渐形成。未来,上海仍将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氛围,共同赋能绿色未来。

别急再等一等:

  特锐德(SZ300001) 依旧我行我素,天天新低

Andre777:

  特锐德(SZ300001)锂矿,电解液,电池,包括主机厂,现在的价格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业绩,未来每年汽车销量是稳定的,在建的产能在未来一两年少不了过剩,都是无序扩建,当然有盈利,但更多是亏损关厂的局面。而昨天宁德也说了准备讲入换电赛道,这个利益角度无可厚非,因为他是做电池的。但从环保或者社会效益来看,多做些电池多增加的环境压力,还有备用的电池还是要充电的,当然最大的阻力是各个主机厂的车身机构会不会统一,这个想都不用想,问问手机厂商设计能不能做统一电池标准来换电池,就一个充电口标准就到现在都无法做到法规统一,新能源汽车未来就是一个科技品,电池技术革新加高压快充是主流,就像手机现在的氮化镓充电器一样,提升充电效率,而不是换着法想其他路子。话又说回来,我们以前讲人口红利造就了消费股牛市,那现在不断增加的电动车销量对充电桩不正是“人口红利”吗?这个周期可能都是五年十年的跨度。当下已然在发生,在路上,共勉!

收集数据小能手: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2022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和道路运输后疫情时代发展高峰论坛

  特锐德(SZ300001)发挥新型充电网优势,特来电为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发展装上“新能源引擎”。8月26日,在深圳市召开,大会以为主题,研讨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大计,助力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道路运输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及有关单位的270余名常务理事、理事和会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同期召开道路运输行业供需展示洽谈活动,包括宇通、中通、携程等11家优秀大型道路运输相关供应商和服务上受邀参加。作为本次深圳大会唯一受邀的,得到了协会领导和参会嘉宾的广泛关注。会上,特来电发表了演讲。从充电行业、道路运输行业及面向未来的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述在新冠疫情与低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道路运输行业如何借力新能源转型升级,纾困解难,凝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新时代 充电网为道路运输业注入强劲动能

新工业

  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和世界格局的全新改变,全国各地均陆续实施严控交通、封闭隔离、设置关卡等措施,我国道路运输发展受到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之相对的是世界由工业、能源、消费互联网时代跨入到、、,而道路运输行业也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新型充电网的发展,逐步转型,迈入全新的时代。“公交客运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以公交客运企业为例,周小飞总经理认为,“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在不同区域的核心位置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巴车专用充电网络,但通过特来电大数据平台分析,这些资源的利用率甚至,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将这些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对企业来讲,产生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利用已建起的基础设施网络与闲置资源建立全新的收益模式,这就是充电网第一个阶段为道路运输行业带来的强劲动能。

新机遇 微电网助力行业迈入全新路径

分布式光伏

  微电网结合了、和,作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其面临的最大收益障碍即。会上,周小飞总经理为各位嘉宾介绍,利用已有汽车资源作为移动储能装置,车辆达到报废年限时还能进行安全二次利用,削峰填谷、降低成本,富余电量还能响应电网侧的需求,帮助企业增加卖电营收,大幅增效。在此基础上,特来电充电网与电网还能完成能源的互动与交互,通过精密布局,1000辆大巴车的规模即可在一年内带来突破千万的收益,而这,也正是道路运输行业在面对疫情与新型交通发展夹击下可迈入的全新路径。

新未来 工业互联网携手企业破局迎新

工业互联网

  充电网的第三阶段,是深度链接车、电池、能源的,而特来电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同时可以和企业原有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数据传输。这些数据经过平台清洗及二次计算等多种方式处理,可转化为供道路运输企业开展各种场景业务所必须的数据支撑。用这种方式,将各企业链接入新型工业互联网,从、、、等多种业务场景,带动多维度发展,灵活调动资源响应客户需求,满足交通运输行业多样化市场业务开展的需要,真正落实运游融合、定制客运、商贸物流转型等多种场景业务。分享结束后,协会、行业领导及与会人员积极参观特来电布展内容,围绕、等理念进行咨询,并对未来进行了多方探讨。

微电网系统

  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特来电助力道路交通拓展多种业务场景,继续优化能源领域的创新型应用。其“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基础的,将成为新型电网系统与虚拟电厂的新载体,在推进和的同时,助力各行各业,构建全新的交通与能源体系。

证券之星财经:

  2022年9月5日特锐德(300001)发布公告称交银施罗德基金傅爱兵、东吴基金陈伟斌、生命人寿黄进、长城财富保险资管姜悦、长江自营胡加琪、鹏扬基金周彦朋、兴华基金胡玺潮、珞珈方圆梁涌、中金基金姜盼宇、华夏基金毛俊、三峡资本邱莳 张昊、天倚道投资赵昊鹰、景熙资产叶梦伟、神农投资申路伟、恒泰证券庞雪萍、国信证券倪晨曦、禾其投资王奇琪于2022年9月2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中报箱变这部分业务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很好,之后的增速是否可以保持?目前在手订单的情况如何?半年度的毛利率有下滑,下半年或明年趋势是什么样的?

  答:第一,我们对未来的市场抱有非常大的信心,未来三到五年的市场增速很有可能会超过过去几年。今年公司智能制造板块中标额与合同额都超过了去年的增长趋势。之前一二季度的订单相对于三四季度会少一些,三四季度是几乎处于全部饱和的状态,但今年一二季度的产能饱和度已经比较高了。第二,上半年毛利率较去年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受一季度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二季度跟去年相比基本是持平的,三四季度也会严控毛利率。此外,公司今年追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了净利率提升的目标,并逐步落地执行。

问:公司充电业务现在都由特来电去做是么?特来电跟特锐德之间的业务划分和协同性是怎样的?

  答:特来电从成立时,就拥有独立的团队和管理层,专门做充电网业务。公司现在板块业务划分非常清晰——智能制造板块和充电业务板块。特来电上市后将会有更好的融资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特锐德本部还是聚焦于智能制造与系统集成服务,比如我们新拓展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集成系统。从大的方向来看,这两方面业务板块也有协同的作用,比如建设充电场站的时候,需要配电设施等,会用到少量特锐德的电力设备。特来电具备充电设备生产、研发、销售、运营的能力,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问:现在特来电是不是向特锐德采购一些通用型设备?比如用在充电桩上的设备,特锐德供给特来电和其他市场化主体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答:刚才我们也提到了,特来电已经具备充电设备生产、研发、销售、运营的能力,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目前特来电仅有少量的通用型设备向特锐德采购,这部分采购占特来电整体采购的比例很小。而特锐德的客户更多的来自于电网端、五大四小发电企业等电源侧的用户,供给特来电的通用型设备也仅仅占特锐德销售的很小一部分。

问:公司现在跟西门子、ABB 距离有拉近,也有一些优势了,公司有没有考虑海外业务市场?

  答:现在公司跟 BB、西门子之间是优势互补,我们不是竞争对手,他们生产高端的核心组部件,我们提供成套的集成产品。西门子、BB 这些国际大品牌会利用它的这种品牌优势拿来更多的订单,特锐德则是利用产品和集成优势来完成西门子、BB、施耐德他们自己不能供应的产品。在国内,我们联合做高端市场;在国外,我们已经走在一起了。比如,前年公司跟瑞士 BB 签订了一个约 2 亿的合同,为俄罗斯的一个矿业提供总体的解决方案。公司与施耐德和西门子也有业务,面向的国家不同。现在特锐德的国际订单是对公司整体业务的一个有效补充,像俄罗斯、中亚、南非、加拿大等很多地方都有市场,国外对于公司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的认可度逐步提高,产品生产周期短,能够以搭积木的方式快速地建起变电站,仅半个月就可以通电使用,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是海外客户喜欢的模式。

问:国外销售的价格和国内相比如何?

  答:国外销售价格要高,而且在国外我们不是卖变压器、开关柜这种同质化产品,我们销售的是箱式变电站、预制舱的集成解决方案,找到了差异化的赛道。

  特锐德主营业务:以户外箱式电力设备为主、户内开关柜为辅的成套变配电产品。

  特锐德2022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4.99亿元,同比上升32.92%;归母净利润4202.73万元,同比上升33.26%;扣非净利润1252.43万元,同比上升40.14%;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6.48亿元,同比上升32.9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495.12万元,同比上升141.97%;单季度扣非净利润749.57万元,同比上升3979.9%;负债率65.41%,投资收益3600.53万元,财务费用1.41亿元,毛利率18.97%。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中性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9.26。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8845.48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2859.7万,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特锐德(300001)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2星,好价格指标1.5星,综合指标1.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HEROL2jr:

  特锐德(SZ300001)这股也真弱鸡了。

特锐德(SZ300001):

  300001 特锐德:300001特锐德调研活动信息20220905 网页链接

特锐德(SZ300001):

  特锐德:300001特锐德调研活动信息20220905 网页链接

cainiaotoutou:

  300001

对抗先生:

  特锐德(SZ300001) 表现算不错了

韭菜馅大馒头:

  特锐德(SZ300001)超跌,利好的加持下也没卵用!

古歌2016:

  特锐德(SZ30000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是市场共识,新能源车多了是要充电的,充电量高速增长是高确定性的,相对高估值的新能源汽车,作为高速增长的充电网运营龙头,充电量全球第一,特锐德这里是黄金坑。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