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今日SZ300928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11-15 13:24:37 首页 > 深交所股票

证券之星财经:

  2022年10月14日华安鑫创(300928)发布公告称泰康基金程翔、东方基金俞佳莹、中邮基金滕飞、天风证券于特于2022年10月12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与深天马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公司主要做什么呢?

  答:该公司“江苏天华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的市场业务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市场。

问:公司转型升级后的主要业务是以大屏为主的中高端车型吗?

  答:公司具有强大屏幕资源背书的新业务模式在更大尺寸、更高技术规格和高度定制化的屏显系统上将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而这类屏幕往往中高端车型应用较多,同时,公司也持续服务其他各类不同的客户,并依据客户在技术规格、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为其提供最适合的定制化产品。

问:公司为客户供的屏显系统产品,主机厂是可以直接插上接口使用吗?相关的软件或系统是由谁来完成呢?

  答:屏显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终端产品,一般来说主机厂不需要再做其它加工,插上接口即可正常使用。如果是一体机,软件或娱乐系统通常由提供屏显的系统集成商一起完成,如果是屏机分离的产品,相关的软件和系统可能由与屏显不同的系统集成商完成,软件上的配合则由车厂发布规范,屏显系统和软件系统供应商配合完成,统一交给主机厂装车验证。

问:公司在做过主机相关的业务后,会考虑把软硬件结合起来吗?

  答:公司主要业务除显示屏幕的定制开发外,也一直为客户提供全液晶仪表系统、涵盖高级驾驶辅助(DS)技术的集成化座舱显示系统、R-HUD、人机交互(HMI)设计、用户交互界面(UI/UE)设计等智能座舱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服务,未来也将基于原有的技术储备,持续投入相关领域的开发。

问:大屏化趋势对公司产品的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答:大屏化和多屏化,随着新能源车的蓬勃兴起,正成为一种趋势,屏幕的单车价值量也从过去的数千元提升到了数万元。公司的产品紧跟这种趋势,且注重整合上游优势屏幕资源,相信未来在中大尺寸、高显示技术的屏幕上这种整合将带来较为明显的优势。

  华安鑫创(300928)主营业务:汽车中控和液晶仪表等座舱电子产品的核心显示器件定制选型、软件系统开发及配套器件的销售。

  华安鑫创2022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95亿元,同比上升3.98%;归母净利润2536.55万元,同比上升5.45%;扣非净利润2110.54万元,同比上升19.8%;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31亿元,同比下降7.6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988.67万元,同比上升1.0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762.6万元,同比上升12.0%;负债率3.82%,投资收益447.45万元,财务费用-274.58万元,毛利率14.0%。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84.95。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398.32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0.0万,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华安鑫创(300928)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存货/营收率增幅。该股好公司指标2星,好价格指标2星,综合指标2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华安鑫创(SZ300928):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12日,华安鑫创(300928.SZ)在接受调研时表示,自转型升级后,公司具有强大屏幕资源背书的新业务模式在更大尺寸、更高技术规格和高度定制化的屏显系统上将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而这类屏幕往往中高端车型应用较多,... 网页链接

华安鑫创(SZ300928):

  300928 华安鑫创:2022年10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网页链接

华安鑫创(SZ300928):

  华安鑫创:2022年10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网页链接

心心相印o:

  思特威-W(SH688213)雷迪克(SZ300652)华安鑫创(SZ300928)

  1. 总量:零售微降,批发持平

1.1. 上险

  由于今年有燃油车购置税补贴政策,市场普遍担心明年乘用车销量情况,这也是影响汽 车板块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不过股价与增速预期极度相关,因此我们先对明年的状态 做一个评估,具体的节奏、影响因素会在评估中更加清晰地呈现。 明年零售/上险的影响因素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1) 原生景气:汽车销售、销售增速主要跟随经济、经济变化速度走,因此可以看到过 去乘用车销量增速与 M1 增速强相关,并呈现出 3-4 年的库存周期特征。按当前 M1 增速、今年经济状态、市场对明年经济状态预期,明年汽车原生景气所处阶段理论 上是景气上行第二年(今年是增速触底回升的景气上行第一年),增速大致可能落在 5%-10%,考虑现阶段疫情、海外经济等其它情况,我们初步估算原生景气增速 5%。 2023 年度过政策透支期后(主要 1 季度),按景气上行看,月度环比数据表现估计 将好于历史季节性。

  2) 购置税优惠政策透支:今年推出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后,我们上调了今年上险增 速约 5PP(从 0%到 5%,后续又上调了 1PP 到 6%,主要因为新能源 A00 小车表现 超预期),意味着我们预计政策从明年 1 季度透支约 100 万辆需求到今年 4 季度,因 此我们在对明年原生景气+5%的上险增速或 2123 万辆的上险销量的基础上(对应今 年无政策预期下的 2022 万辆上险),下修 100 万辆。 此外,当前市场有一定预期明年会出台 7.5%的购置税优惠政策(正常税率 10%,今 年优惠到 5%),如果最终有 7.5%优惠政策,我们大概率会上修明年 4 季度上险大约 50 万辆,对应全年约 2.4PP 增速。同时根据政策出台时间点下修今年 4 季度、上修 明年 1 季度上险,因为一小部分消费者可能并不着急决策,毕竟明年还有政策,但 这样的消费者不会太多。

  3) 其它重要节点或因素:包括 1 月 22 日的 2023 年春节,2 月 10 日的 2024 年春节, 会对明年 1-2 月,12 月数据有具体的影响,尤其 12 月数据,因为春节较晚,12 月 销量可能会相对偏弱,叠加今年高基数,同比数据可能更弱。 此外,明年新能源上险占比有望达到 41%,新能源强势车企的产能释放也将明显影响月度数据表现。 中性预期 2023 年上险总量 2017 万辆、同比-5.0%。根据上述因素评估,我们对明年上险 增速的悲观、中性、乐观预期为-7.5%、-5.0%、-2.5%,对应国内生产企业上险量 1927 万辆、2017 万辆、2100 万辆。按中性预期看,1-4Q22 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18%、+13%、 -4%、-7%,1 季度大幅负增长主要因为政策透支,2 季度正增长因为今年疫情导致低基 数,3-4 季度负增长由于今年政策导致高基数。

1.2. 批发

  乘用车批发量由车企生产决定,但车企生产决策由零售、出口、渠道库存三者共同影响 产生,因此在预测批发销量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出口(尤其去年开始出口提速)、渠道 库存增减(尤其去年大幅去库,今年开始加库)对批发的影响,批发增速和上险增速的 差异也往往来自于出口、库存,以及本身基数的波动。

  1) 出口:去年全年出口 156 万辆、月均 13 万辆、月度从年初 9 万提升到年底 18 万辆。 今年前 8 月出口 139 万辆(同比+50 万辆)、月均 17 万辆、月度出口年初 18 万辆, 8 月已升至 25 万辆,我们保守估计全年 243 万辆,4 季度月均 26 万辆。 去年到今年,出口主要增量来自于国内自主车企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车型出口,以各 车企主力车型为主。尤其海外供给受限,中国车企出口需求更是与日俱增。今年前 五增量车企是上汽自主/出口同比+13 万辆、奇瑞/+8.5 万辆、特斯拉/+7.3 万辆、吉 利/+5.4 万辆、五菱/+4.0 万辆,合计就有 38 万辆增量。估计明年还会有持续增量。 除特斯拉、东风易捷特、比亚迪外,其它车企出口目前以燃油车为主(上汽自主新 能源量也较大),具体在前 8 月 139 万辆出口中,31 万辆为新能源,月度出口 7 月 为 5 万辆。不过,明年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出口预计也将大幅提升,估计将从当前合 计月度 5 万辆不到,提升至 8-9 万辆,带来 40 万辆以上的增量。 简言之,我们预计今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65 万辆、明年出口 132 万辆、增量 67 万 辆;燃油车今年出口 182 万辆、明年 211 万辆、增量 29 万辆;合计今年出口 243 万 辆、明年 342 万辆、增量 100 万辆,在本身的国内零售基础上,抬高批发增速 5PP。

  2) 库存:除本身景气/库存周期影响外,近两年另一个大的渠道库存影响来自于芯片。 2020 年 11 月-2021 年 10 月行业以缺芯为主,2021 年 11 月起芯片开始逐步缓解。在 过去的报告和路演中,我们强调近两年库存变化要和历史季节性库存变化做比较, 才能更好地看出芯片影响幅度。但是这里我们只涉及到对批发的数据预估,因此季 节性是囊括在数据之内去做考虑的,就不用单独区分开了。 简单讲,2021 年行业去库/-51 万辆,2022 年行业补库/+37 万辆,2023 年我们认为由于生产企业的惯性,市场渠道还将继续加库,我们估计+44 万辆(根据季节性、 重要时间节点做了月度数据调节)。 过去在景气下行时,渠道库存会因为供给惯性增加+需求走弱,而增加到比较夸张的 状态,但这种夸张的状态反过来也说明渠道的容量弹性是相对较大的,库存的增加 是相对容易发生的,那么如何判断明年库存增加是否是增加到很夸张的状态呢,我 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数据(行业没有权威渠道库存绝对值数据,因此很多数据需要 从侧面或者测算角度去做分析):

  a) 从 2020 年 10 月起的渠道库存增减状态:以 2020 年 10 月行业库存为基点,按 实际+我们预测数,到 2023 年 12 月末,月度库存最大降幅在 2021 年 9 月为-115 万辆,最大增幅在 2023 年 3 月为+70 万辆,2023 年 10 月末回落至+21 万辆, 12 月末回落至 14 万辆,数据变化区间相对合理、可控。

  b) 库存绝对值估算:我们按 2015 年 1 月销量 x 库存系数计算出 2015 年 1 月末的 库存,其后按每月批发-上险-出口≈库存变化来测算后续库存绝对值,其后数据 具有可比性。 那么,按我们当前预测情况,2023 年平均渠道库存大致在 200 万辆水平,高于 2018-2020 这三年平均 150 万辆水平,处于当前(2022 年 8-9 月)库存水平,上 半年在需求相对弱势、供给保持强势的状态下,月度库存可能达到 230-260 万 辆水平,与 2015 年上半年(下行景气阶段)相仿。 2023 年的库存的确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尤其是明年上半年,但并不是渠道无法 承受的状态,并且要考虑到自主占比 2018-2020 年低点的 30%-35%回到当前的 50%左右,并且明年在传统车企混动大跨越、新势力车企纯电大放量状态下还 会更高,渠道的综合库存系数一定会较此前均衡状态提升(自主库存系数一般 高于合资 0.5 个月以上)。

  另外,我们还可以简单测算下库存系数(但也不是太准)。从测算的库存系数看, 过去几年比流通协会的系数低 0.3-0.5 个月,明年测算库存系数中枢将比今年抬 升 0.3 个月左右,达到 1.5 个月,区间 1.0-2.0 个月,那么流通协会的库存系数 可能中枢在 1.8 个月,大致在 2018-2020 年的库存系数状态。

  中性预期 2023 年批发总量 2403 万辆、同比持平。根据上述零售、出口、库存情况评估, 我们对明年批发增速的悲观、中性、乐观预期为-4.6%、0.0%、+4.5%,乘用车批发销量 2229 万、2403 万、2570 万辆。按中性预期看,1-4Q22 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3.7%、+7.5%、 -11.6%、+2.7%。和市场预期相比,增量主要来自于出口约 100 万辆/5PP、库存增加约 44 万辆/2PP,以及基数本身的扰动。其中 3Q22 的同比增速下降主要在于我们预期明年 3 季度行业会进入到正常的夏季例行检修降库,今年车企在疫情后为年底政策刺激做准备, 并没有减少生产,因此今年 3 季度批发是相对偏高的。

1.3. 财务

  乘用车板块 2023 年业绩增速预计-7%。按 2023 年乘用车批发同比与 2022 年持平,其中 燃油车同比-18%、新能源同比+47%,我们估计 A 股乘用车板块业绩较 2023 年下滑 7% (2022 年预计+42%),其中主要考虑燃油车同比增速下降后竞争和价格压力对传统车企 带来的利润影响。此外,我们也给予 2023 年原材料价格不大幅上涨的预期,那么相较于 2022 年原材料对明年板块盈利是相对正贡献。出口快速增长也是盈利能力增长的正贡献。 1-4Q23 板块业绩增速分别为+3%、+16%、-30%、-4%,负增长由于基数原因主要落在下 半年。

  零部件板块 2023 年业绩增速预计-2%。在上述批发、原材料预期下,叠加对汇率平稳、 运费平稳的假设,我们预计 A 股汽车零部件板块业绩增速为-2%(2022 年预计+39%), 1-4Q23 板块业绩增速分别为+51%、+18%、-31%、-10%,负增长也主要在下半年。市场 当前比较担心明年的车企年降,其实每年的年降都不小,真正影响零部件业绩超或低于 预期的影响因素是 1)景气对营收的撬动,2)规模效应对利润率的撬动,3)新项目占 比对边际毛利率的撬动,其中第三个往往在景气上行时放大、下行时缩小,是市场比较 难做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合两个板块,我们对 2023 年乘用车+零部件的业绩增速预期为-4%,2022 年为+40%。

  2. 新能源:有望突破 1000 万辆么?

2.1. 批发

  1-8M22 新能源乘用车累计达 366 万辆/+120%,维持两年高速发展。自 2H20 以来,国内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爆发增长趋势明显。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自 2020 年初的不足 5%,已 快速提升至近 30%,超出此前国家预测的 2025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实现 20%的目标。乘联 会初步预计 9M22 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 66.4 万辆/同比+90%、环比+5%,维持平稳增 长的势头。特别地,今年 2 季度开始,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速及渗透率提升开始放缓。 行业开始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切换。随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绝对值提升,同比增速放缓 反映了行业面临的客观问题: 1) 供给:新能源优质供给增多,但增速无法维持;部分传统、外资车企的经营重心仍 在燃油车上;细分领域、细分价格带已出现爆款车型,蓝海效应在减弱。 2) 需求: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认可提升,但对续航、充电问题仍有客观顾虑;补贴等政 策退坡对新能源车需求有负面影响;新能源品牌的渠道容量与扩建速度也有客观约 束。

  后续总量性的大周期将分化为结构性的车企、车型小周期,行业竞争开始加剧。1-8M22 新能源乘用车企 CR5 市占率达 56%、CR10 市占率约 72%,同比去年全年略有增加。其 中,自主品牌、新势力仍然处于前列并呈现上升态势,过去 2-3 年传统外资品牌鲜有竞 争力。预计后续行业竞争开始加剧,头部车企销量加速、中部车企厮杀激烈:总市占提 升慢、排名变化大。特斯拉、比亚迪、上通五菱作为前三市占,分别稳居高、中、低三 个价格带。后续竞争过程中,三者仍将作为各自细分领域的标杆,引领汽车技术、产品 定位、商业模式等环节的发展趋势。

  基于上述现状,展望 2022-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我们给予以下假设: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已经在外观造型、经济价值、操控体验等方面具备鲜明的产品 特点,当下消费者接受程度显著提升。短期国内车企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差异缩短,潜 在消费者在新能源 vs 燃油、新能源 vs 新能源的比较过程中,价格因素权重增加。 1) 政策方面:2023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的政策可能不会硬着陆,或通过政策放 缓退坡幅度、地方短期补贴刺激、车企承担等方式缓冲。 2) 产品方面:油价维持或走高,新能源车使用成本优势明显;碳酸锂等电池上游材料 价格未造成新能源车成本进一步上升。 3) 竞争方面:新能源车企依旧注重规模发展,定价层面优先考虑同价格带竞争力;政 策压力、竞争加剧等因素不从价格层面直接传导给消费者。 依据在售车型月度销量数据以及各车企 2022-2023 年已披露的产品规划,我们根据分车 型预测汇总得到: 2022 年预计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674 万辆/+104%、渗透率 28%; 2023 年预计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989 万辆/+47%、渗透率 41%。

2.2. 分价格

  根据 1-8M22 分价格数据,10-20 万元、30-40 万元区间的销量表现更强势。10-20 万元价 格带是入门级或中端产品,市场销量最广阔,反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认可度的普 遍提升;30-40 万元价格带的繁荣更多是基于新势力的优质供给放量,反映了消费者对新 能源汽车品牌认可度的提升。接下来无论是中端产品的向上突破、还是高端品牌的下探 发展,都有可能撑起 20-30 万元价格带总量及渗透发展。 2022 年分价格预测: 1) BEV:增量主要来自 10-15 万元/+87 万辆、30-40 万元/+41 万辆,渗透率提升最大的 是 30-40 万元/+24%,主要因为比亚迪、新势力的销量增长拉动; 2) PHEV:增量主要来自 15-20 万元/+37 万辆、10-15 万元/+27 万辆,渗透率提升最大 的是 20-25 万元/+9%,主要因为汉 DM 的销量拉动。 2023 年分价格预测: 1) BEV:增量主要来自 30-40 万元/+51 万辆、20-25 万元/+44 万辆,渗透率提升最大的 是 25-30 万元/+20%,该价格带或被临近价格带新能源产品分流,渗透率分母缩小; 2) PHEV:增量主要来自 15-20 万元/+48 万辆、20-25 万元/+35 万辆,渗透率提升最大 的是 20-25 万元/+12%,该价格带仍有蓝海效应、优质供给仍有崛起空间。

  2023 年预测增量来源: 1) BEV:比亚迪在 10-15、20-30 万元价格带内维持领跑,产品力、国民认可度处于高 位;预计 15-20 万元的长安/SL03、30 万元以上的蔚来/ET5 将贡献较强的增量。 2) PHEV:市场更加鲜明,10-25 万元比亚迪 DM 4.0 的串并联产品仍处于领先,吉利、 长城、长安逐步追赶;25 万元以上理想、赛力斯的增程方案增量明显。

  此外,上述预测中我们并没有对 0-10 万元市场进行深度分析,这可能会成为 2023 年新 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 1,000 万辆的机遇: 1) 燃油车 0-10 万元价格带销量萎缩,尤其是 0-5 万元市场几乎不存在燃油车型。五菱 宏观、奇瑞 QQ/小蚂蚁等 A00 级产品可能正在充分挖掘/扩增市场需求。例如:家庭 特殊用车需求、低速电动车/两轮车升级需求。 2) 补贴、购置税优惠、牌照等政策短期边际上对 A00 级市场影响小,购置与使用成本 双低,让消费者选择顾虑更少,更贴合快消产品逻辑。

2.3. 车企

  1-8M22 重点车企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 299 万辆/行业占比约 82%。假设 2023 年重点车企达成 866 万辆销量,维持 82%的行 业占比,则行业总量最高有望达到 1,056 万辆。 根据按车型预测销量的车企汇总,我们预计:1) 比亚迪、特斯拉仍是 2023 年销量的基石,比亚迪增量贡献更大; 2) 吉利的雷神混动、长安的深蓝/阿维塔、问界 M5/7/9 的产品矩阵有望助力销量翻倍; 3) 新势力中蔚来有望率先跨至 30 万辆门槛,后续销量排名为理想、哪吒、零跑、小鹏。

2.4. 上险、出口、节奏

  根据 2021-2022 年新能源车批发、上险及出口的情况和展望,我们估计: 1) 上险:22-23 年新能源车上险量预计分别达到 562 万辆/+102%、823 万辆/+47%,渗 透率分别 26%、41%; 按季度看估计 4Q22-4Q23 同比增速分别为+91%、+51%、+68%、+44%、+35%, 4Q22-4Q23 渗透率分别为 30%、39%、40%、40%、43%,1Q23 渗透率跳增主要因 为 1Q23 燃油车预计受购置税政策透支影响。 2) 出口:22-23 年出口有望达到 65 万辆/+171%、132 万辆/+103%,增量部分估计主要 来自特斯拉上海工厂扩产后的稳定供给(欧洲柏林工厂产能可能较难超预期)、比亚 迪海外战略的铺开,以及国内各新能源品牌逐步增加海外销售。 3) 库存:从批发-上险-出口的口径看(渠道变化),22 年渠道增量为 47 万辆,大部分 来自新能源汽车品牌渠道建设时必要的展车库存;23 年渠道增量为 34 万辆/-28%, 市场增速预期下滑后,估计渠道发展策略将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渠道及相 应展车、库存车增量或有下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开源证券)

  1、 国内屏显模组核心开发服务商,加速向产业链前端延伸

1.1、 国内屏显模组核心开发服务商,向 Tier1 转型成长之路加速

  公司是国内汽车显示屏综合开发服务商,成立之初定位于 Tier2,近两年以来向 Tier1 模式加速转型。华安鑫创成立于 2013 年,致力于汽车中控和液晶仪表等座舱 电子软、硬件系统的研发,公司的上游为液晶面板、触摸屏等显示器件制造商,下 游是为整车厂提供整套座舱电子产品的系统集成商,公司成立之初定位为 Tier2 供应 商,是连接上游屏厂及下游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桥梁, 2021 年公司与上游显示器件制 造商京东方精电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开始独立与整车厂签订合同并提供服务,加 速转型成为 Tier1 供应商。

  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核心器件定制、通用器件分销及软件系统定制开发。 (1)核心器件定制:公司结合下游车型项目的需求,定制化开发相应的核心显示器 件产品,并依据定制化后的产品参数在上游屏幕制造厂开模、试生产,在对应车型 量产生产时独家采购并供货。目前,应用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热销车型包括上汽荣威 RX3/5/8、长城哈弗 H6、奇瑞瑞虎 8、长安 CS75/55、广汽 Aion S、小鹏 G3、比亚 迪唐、秦等。

  (2)通用器件分销:通用产品不需要公司定制化开发,即直接根据制造商的产 品目录结合下游需求开展采购和销售活动,产品主要包括通用车载液晶显示屏、汽 车惯性导航模块、车用摄像头、图像传感器、LED 灯等。 (3)软件系统开发:公司可开发全液晶仪表系统以及涵盖液晶仪表、中控或其 他座舱电子的一体化智能网联系统(如双联屏、一体屏、智能驾舱等)、抬头显示系 统、流媒体后视镜、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等。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 务,通过交付不同的开发成果来获取收益。 开发内容可具体分为软件开发和硬件开发两大部分:软件系统开发包括系统层、 中间层和应用层的开发,硬件开发主要包括硬件结构设计和电子电路设计。

  客户资源丰富,并逐步开始与整车厂开展直接业务合作。公司主要客户为系统 集成商、整车设计公司及整车厂。系统集成商、整车设计公司方面,主要包括华阳 集团、创维汽车、延锋伟世通、航盛电子、亿咖通等,间接服务吉利汽车、长城汽 车、上汽集团、长安福特、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等。整车厂方面,公司已与比亚迪、 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长安福特、北汽等整车厂开展直接业务合作。

1.2、 定制化模组为主要收入来源,2022H1 已进入盈利能力修复期

  核心器件定制为主要收入来源,2022H1 营收占比为 65%。2018 年以来,公司 核心器件定制营收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从 2018 年的 47%提升至 2022H1 的 65%,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自主品牌车厂自 2019 年开始加速新车型的上市,公司定制液晶屏 的项目需求逐步起量。2018-2022H1 公司通用器件分销营收占比逐年下降,2022H1 营收占比为 29%;软件系统开发营收占比维持在 10%以内,2022H1 营收占比为 6%。

  公司进入新的成长周期阶段,2022H1 已迎来盈利能力修复期。2020-2021 年由 于疫情、缺芯等因素导致汽车行业销量下滑,公司业绩承压。2022H1 公司实现营收 3.95 亿元,同比+4.0%,实现归母净利润 0.25 亿元,同比+5.5%。从毛利率上看,2022H1 公司通用器件分销、软件系统开发毛利率分别同比提升 4.1pct/4.7pct,公司整体毛利 率/净利率分别同比提升 2.7pct/0.4pct。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未来成长可期。公司紧紧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围绕客 户需求提前做好核心技术储备,目前公司具备从简单模组到智能模组及屏显系统的 全流程定制开发能力,并在原有深圳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扩建了上海、北京研发中 心,并在桂林建立二级研发人才基地,为公司长期成长蓄能。2017-2022H1 公司研发 投入占比从 1.4%提升至 4.6%。

  2、 “屏机分离”趋势下,公司有望以技术、经验、资源等核心优势取胜

2.1、 作为传统 Tier2,公司是连接上下游的桥梁

  作为传统 Tier2,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运营,不涉及生产制造环节,而是提供核 心软、硬件开发服务。以核心器件定制为例,公司在下游系统集成商获得整车厂的 新车显示系统项目定点后,在系统集成商的项目需求下完成硬件显示系统方案设计 并确定核心显示器件的参数。完成定制化开发后,公司向上游屏厂提出开发需求, 配合其完成模具设计、产品试产及产品量产等环节,并进行独家采购,采购后再向 下游系统集成商供货。公司提供的硬件定制开发、开模试产等综合服务,不收取单 独的服务费用,而是对定制后器件产品进行买断式销售。

  公司交付下游系统集成商的产品为显示屏模组,再由下游集成商在屏显模组的 基础上集成 PCB 板、电源接口、支架外壳等后交付整车厂。此外,公司交付的显示 屏模组包含前端面板制造和后端模组加工,屏厂专注于前端面板的技术和工艺,公 司更加专注于后端模组的差异化辅助设计。

2.2、 汽车 E/E 架构向集中式演进,“屏机分离”成为新趋势

  汽车 E/E 架构开始向集中式发展。车辆 E/E 架构包括 ECU、传感器、制动器及 其所有互连设备,以及电气网络(如高压网络、电力电子)和信息娱乐系统(如消 费电子元件)等。在传统汽车中,车辆 E/E 架构是分散的,车辆各功能由不同的单 一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随着汽车向智能化、自动化方面演进,车辆 E/E 架 构正在向集中式方向演进,即把更多的功能集成到一个或几个高性能的计算单元上。 在汽车 E/E 架构走向集中式进程中,“屏机分离”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屏显系 统往往采用“一屏一芯”的一体机模式,这种模式下不同屏幕之间无法实现交互体 验,随着智能座舱的不断发展,座舱域控制器的产生使得座舱中的多数功能都可以 集中到一个域控制器中,在此趋势下软硬件解耦催生了“屏机分离”的模式,屏显 系统也可实现一芯多屏、多屏交互的功能。

  “屏机分离”下主机厂将分开招标,产业链将面临再分配。在传统模式下,公 司的下游集成商 Tier1 一般通过招投标等方式获得下游整车厂的新车订单,公司协助 系统集成商提供基于座舱显示硬件方面的技术支持,并将屏显模组提供给 Tier1,再 由 Tier1 集成后供应给主机厂。在屏机分离的趋势下,整车厂为了寻求降本增效的措 施,开始倾向于将主机和显示系统分包给不同供应商,减少中间环节,因此供应链 格局逐渐从原来的垂直化转向扁平化,传统 Tier2 也有望延伸至产业链下游,产业价 值链条面临再分配。

2.3、 深耕屏幕设计领域,有望在产业链重构中取胜

  公司有望凭借三重优势在产业链重构中取胜: 优势一:公司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贯穿整个定制车型项目周期,因此在业务对接 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渠道资源。首先,整车厂发起新车型的预研,在制订核 心系统如座舱电子系统的整体需求框架时,长期合作的系统集成商会一同参与到需 求框架的制订之中,公司也会搭配技术开发人员一同跟进,入围后参与下游需求方 案的制订。进一步地,公司将与系统集成商针对软、硬件等不同需求进行细则性的 技术再锁定,双方确定核心显示器件的具体规格参数、产品特点,公司获得该车型 全项目周期的硬件供货资格。最后,公司结合采购计划和采购订单协调上游厂商排 产,并根据订单要求向系统集成商供货。这一过程中,公司的业务贯穿着上下游每 个环节,通过业务对接积累了大量客户和渠道资源,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了深厚的 合作关系与信任关系。

  优势二:公司深耕屏幕设计领域,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伴随着智能中控和全液晶仪表等新兴产品的发展,下游市场对屏幕的需求也呈现出 多样化、定制化特点,公司自设立之初便聚焦汽车中控和液晶仪表等座舱电子开发 领域,积累了大量设计经验,能够结合行业周期的不同阶段设计出符合下游经营策 略的屏幕产品,且多年来持续为车厂提供服务,量产车型众多。目前,公司定制开 发技术正朝着一体化继续发展,产品朝着 13 寸以上中大尺寸继续升级。在座舱系统 主机开发方面,公司可满足主机厂单车机、双联屏座舱、三联屏座舱需求,还可根 据不同车型配置,扩展 HUD、APA、360°环视、车内外视觉算法等。

  优势三:在车载显示屏多元化需求趋势下,上游屏厂需要一个车载领域专业服 务商为其拓展市场,同时屏厂与公司的合作迎合了下游主机厂降本诉求,也为公司 带来更多商业机会。由于国产汽车车型、款式众多,需求分散,加之相比电视、手 机、电脑等电子消费品,单一车型对屏幕的需求量较少,上游屏厂需要公司这种具 备研发能力的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商为其拓展市场、带来业务,从而提升市占率。 与上游屏厂的合作可以使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3、 与上游屏厂战略合作,向 Tier1 加速转型

3.1、 与上游屏厂合资设厂,业务战略转型全面开始

  在“屏机分离”的趋势下,公司为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抢占产业链重构 先机,与上游屏厂进行了深度绑定。2021 年 10 月,公司与上游龙头屏厂京东方精电 共同出资 5,000 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用于建设自动驾驶及智能辅助驾驶软硬一体方 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将通过自动和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加快提升产品的 软、硬件融合能力,支撑公司向产业链下游方向拓展延伸。2022 年 8 月,公司又拟 与龙头屏厂深天马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基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 全球市场,建立独立的研发、测试、自主或委托生产、销售团队,为下游车厂客户 直接交付智能座舱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与上游屏厂深度合作,是公司加速战略转型 的一大步。

  强强联合,有望充分发挥上游屏厂生态优势及公司系统研发优势。根据 Omdia 数据显示,2021H1 全球车载显示器的竞争格局中,深天马、京东方以市占率 13.9%、 11.6%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四。公司与京东方精电、深天马将综合各自的自有优势 及生态圈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为公司保持竞争优势保驾护航。

3.2、 生产基地投产在即,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拟投入资金 20 亿元用于建设液晶模组等生产线,Tier1 转型实现重大飞跃。2022 年 4 月 7 日,公司公告将变更部分 IPO 募集资金用于车载液晶显示模组及智能座舱 显示系统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拟建设包含液晶模组、PCBA、贴合及包含域控制器 在内的智能驾舱系统产线,支撑公司在车载液晶显示领域的业务,为市场提供高质 量的智能座舱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实现年产1000万片液晶模组、 300 万套车载显示系统、100 万套汽车智能座舱系统、50 万套智能驾驶系统及 200 万件其他汽车电子产品,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 50 亿元。截至 2022 年 8 月,公司 155 亩的自建主体厂房也已完成设计规划,预计 2023Q3 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手订单饱满,成长动力充足。截至 2022 年 8 月,公司累计已定点未交付金额 约人民币 104.08 亿元,定点均来自国内主流系统集成商及主机厂,为其提供多款中 控、液晶仪表、副驾后排娱乐、HUD 等提供屏幕简单模组或屏显系统的定制开发及 供货服务,预计项目周期为 2-8 年,主要集中在 3-5 年。

  4、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近两年来公司加速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分别于 2021 年 10 月及 2022 年 8 月与上游显示器件制造商京东方精电、深天马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与上游屏厂的 结合,有望充分发挥各自的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打开公司转型成 Tier1 后的成长空 间。

  (2)公司客户资源丰富,客户重心由系统集成商逐步向整车厂转移,目前公司 已与比亚迪、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长安福特、北汽等整车厂开展直接业务合作。 截至 2022 年 8 月,公司累计已定点未交付金额约人民币 104.08 亿元。我们预计未来 随着客户及订单的快速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3)公司总投资 20 亿元的车载液晶显示模组及智能座舱显示系统智能制造项 目正式落户南通开发区,并预计于 2022Q3 陆续投产。我们预计未来伴随产能的逐步 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快速放量。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涛涛16888:

  华安鑫创(SZ300928) 各行业实时纪要关注: "调研价值 "

  Q: 公司同时涉及硬件业务,公司的侧重点在于软件开发还是硬件业务?

  A: 过去的财报中,收入中大部分以硬件定制开发(屏幕)作为主要营收。软件方面在细分领域中做的较早。未来即使公司作为Tier 1, 主要发力点以车载显示屏为基础,去做智能座舱的深度融合。

  Q: 显示屏方面,公司和京东方芯片有合作?

  A: 是,公司和京东方成立合资公司,主要发力于Tier 1业务。

  Q: 公司在新势力市场的渗透如何?

  A: 在新势力市场中,如果是传统的Tier 2业务,公司涉及“蔚小理”,但Tesla尚未惊动。其他传统车厂中的新能源车业务也比较多,比如给吉利配套了很多车型。未来在Tier 1,公司主攻在新势力、新能源车上,因为屏幕方面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有较大不同:新能源车更依赖屏幕,因为传统汽车可以使用机械方式显示油表、速度等;但新能源车电量、参数显示更多依赖于屏幕。因此新能源车更偏向于使用更多更大的屏幕来增加车辆的卖点以及科技性的含量。根据各个车厂的特点,公司将进行未来业务的拓展。基于这个趋势,公司成立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事业部,专门服务新能源汽车客户。大概来说,未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是很多现在传统的Tier 1,以及想要进入市场的新企业难以企及的,主要在于屏幕资源的深度绑定,以及新能源车的发展与燃油车的转变:倾向于使用更大的、更新颖技术的屏幕。现在很多小尺寸的屏幕厂都可以做,但在未来,若尺寸越大,技术越新颖,市场会集中在极少数的屏厂上:因为更大尺寸意味着更高代谢用于切割屏幕。高代谢屏厂目前国内就三家: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从政府部门获取的信息来看,没有高代谢工厂经验地区不允许建造高代谢工厂。在这个情况,只有这三家能扩产。大屏多屏的趋势下,高代谢意味着高性价比的切割方式,只有这三家能获取更大的使用份额,而其中有两家和公司深度绑定。这种关系意味着公司未来在新能源领域会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和份额。

  Q: 财报中高收入占比为核心器件制造,是否意味着需要为每种车型各自独立设计?

  A: 是,拿车载和其他消费品,例如手机做比方:几个手机厂商会用同样比例,技术的屏幕,这种情况很多屏厂都可以做。在车载领域则不同,因为在几年前屏幕尚未成为车厂主打卖点时,已经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没有任何主流车厂(Top 10)希望自己的内饰和其他产品的是让消费者觉得一样的,在自己的车上看到别的车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车舱内产品都属于高度定制化。因此涉及到开模、专供,由此公司将屏幕定制化作为主业。未来基于屏幕定制化的文化,更大尺寸屏幕同样需要定制、开模。

  Q: 公司优势于中控彩屏和可触控屏?

  A: 公司业务只要关于座舱中的屏幕方面都涉及。之所以形成主要收入是液晶屏和触摸屏,目前用于中控和液晶仪表会更多,跟这两类产品市场深度率有关。中控市场深度率达到%90多,液晶仪表深度率稍低,在%10几左右。势必带来的是以这两个产品的技术突破为主。未来公司要突破的是车载屏幕的表现形式会越来越多:除了中控和液晶以外,也包括副驾驶娱乐,后排娱乐,扶手屏,以及比如理想的方向盘上的触控屏,还有空调屏,后排车上会议系统。这种表现形式之后都需要使用屏幕作为载体。

  Q: 屏幕方面主要针对客户就是刚刚提及过的客户么?

  A: 这方面的竞争对手从屏厂端来看,除了刚刚提及的三家,还有龙湖光电,韩国的LG,台湾的永达,日本的GDI。全球范围来说他们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但在未来市场中他们的市场份额需要具体从本身的屏厂特点分析:刚刚提及的三家的比例会更大,主要是基于他们高代谢和屏幕特点的判断。其他屏厂可能只涉及10寸,12寸以下的产品,但是在12.3寸这个分界线往上,尤其是更大、使用更新技术的屏幕,很多屏厂无法涉及。京东方同样势头凶猛。这两家会形成更大的垄断趋势。华星光电即使有高代谢,但由于步入车载市场相对较晚,需要时间积累样产案例。未来的趋势是能拿到更多份额的是刚刚提及的几个屏厂。

证券之星财经: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赵悦媛,邓健全近期对华安鑫创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国内汽车显示器件综合服务商,战略转型初见成效》,本报告对华安鑫创给出增持评级,当前股价为42.18元。

  华安鑫创(300928)  国内汽车显示器件综合服务商,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华安鑫创是国内汽车显示器件综合服务商,致力于汽车中控和液晶仪表等座舱电子软、硬件系统的研发,主要业务包括核心器件定制、通用器件分销及软件系统定制开发。公司成立之初定位为Tier2供应商,是连接上游屏厂及下游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桥梁,近年来向产业链前端加速转型。随着公司在手订单快速放量,以及自建产线逐步投产,公司业绩增长驱动力强劲。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46/15.60/22.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1.59/2.62亿元,EPS分别为0.95/1.98/3.27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47.1/22.6/13.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屏机分离”趋势下,公司有望以多重优势抢占产业链重构先机  在“屏机分离”模式下,整车厂倾向于将主机和显示系统分包给不同供应商,因此传统Tier2供应商也有望延伸至产业链上游。在产业链重构下,公司有望凭借三重优势取胜:(1)公司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贯穿整个定制车型项目周期,因此在业务对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渠道资源;(2)公司深耕屏幕设计领域,能够结合行业周期的不同阶段设计出符合下游经营策略的屏幕产品,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3)在车载显示屏多元化需求趋势下,上游屏厂需要一个车载领域专业服务商为其拓展市场,同时屏厂与公司的合作迎合了下游主机厂降本诉求,也为公司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绑定上游龙头屏厂进军Tier1,在手订单充沛  公司为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分别于2021年10月及2022年8月与上游显示器件制造商京东方精电、深天马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公司与上游屏厂的强强联合,有望充分发挥各自的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打开公司转型成Tier1后的成长空间。目前公司已与比亚迪、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长安福特、北汽等整车厂开展直接业务合作。截至2022年8月,公司累计在手订单超100亿元。  风险提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芯片短缺缓解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东北证券王凤华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39.78%,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17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8.89。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84.95。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华安鑫创(300928)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存货/营收率增幅。该股好公司指标2星,好价格指标2星,综合指标2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7X24快讯:

  【深天马、华安鑫创联合成立汽车电子科技公司】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江苏天华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汽车零部件研发;光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华安鑫创、深天马A共同持股。

企查查: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江苏天华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崔鹏,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汽车零部件研发;光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华安鑫创(300928)、深天马A(000050)共同持股。

踊往直前:

  今日三大指数平开低走,再创7月下跌以来新低。今日止损清了创维数字,华安鑫创和利元亨。减了英威腾和华峰测控。静等市场见底。

爱集微APP:

  集微网消息 10月9日,深天马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与华安鑫创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江苏天华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设立登记手续,并取得了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据了解,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其中,深天马出资5,50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55%股权,华安鑫创出资4,50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45%股权。

  资料显示,合资公司主要从事于;电子产品销售;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显示器件销售;光电子器件销售;仪器仪表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

  (校对/李杭森)

华安鑫创(SZ300928):

  华安鑫创:关于合资公司完成设立登记的公告 网页链接

华安鑫创(SZ300928):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0月8日讯,有投资者向华安鑫创(300928)提问, 请问董秘,在研报中看到,订单超100亿,是这么个情况吗。还有,听到传闻特斯拉跟您公司合作了啊。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截至2022年8月5日,... 网页链接

投研纪要地:

  华安鑫创(SZ300928)各行业实时纪要关注“投研纪要地”

1、请介绍下公司南通工厂产线的规模及未来规划,以及南通工厂可以为公司带来哪些优势?

公司的南通主体工厂今年开始动工建设,预计明年底完工,并完成产线设备调试。在主体工厂建设同时,临时厂房预计今年八月份开始小批量生产。工厂产线的规划能够满足当前公司已在手定点项目的生产。工厂建成后可以为公司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有助于公司获取更优质的项目:产线拉通后,生产各环节品质的把控更加严格,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安全性的产品;二是有助于利润提升:实现自主生产可以更好的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2、针对现有屏幕的发展趋势,公司预计2022-2025 年主流屏幕的尺 寸和技术会有什么变化呢?

预计未来是大屏化和高显示技术屏幕的发展趋势。从公司目前接到的定点项目来看,2023-2025 年最明显的是国产汽车产业的升级,其中,新势力车厂使用屏幕的尺寸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传统车厂屏幕的形态两极分化较为明显,绝大多数车型还在 10- 17 寸,但在高端车型上会要求做更大更好的产品,尺寸大至 40 寸以上也有。

3、车载大屏化、多屏化引起的屏幕价值量提升是否到达瓶颈期?还能否有更高的发展? 这个趋势才刚开始,目前不在瓶颈期。根据用户体验以及各个 车厂对尺寸、显示技术、屏幕配备数量来看,升级发展正在势头上。

4、公司与上游的紧密度如何?

公司一直与上游面板厂保持紧密的关系,最早公司帮助日系屏厂进行国内客户的技术支持来积累,属于国内较早拥有屏幕设计定制能力的团队。随着客户市场的变化,公司与国内上游面板厂形成了非常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及今年与屏厂的合资,都进一步聚集了公司在上游的面板资源。

5、公司转型至 tier1,消费电子类厂商会成为公司的竞争对手吗?

消费电子类厂商的确在以不同的方式纷纷进入车载,但是与公司的屏显系统供应商定位有所不同。部分消费电子厂商进入主要做系统,另外有部分厂商仅提供盖板等原材料,与公司可能是供应关系,另有优势在生产代工的消费电子厂商,都与公司当前的定位不同,对于汽车产业而言,需要大量时间和量产经验的积累,新进入的供应商尚需时间培养市场的信任。

6、目前缺芯对公司有影响吗?

目前市场大价值的芯片并不缺,简单模组上用的液晶驱动芯片并不缺,复杂模组上的显示驱动芯片有点紧缺,但因公司预计今年 Q4 才开始交付复杂模组产品,复杂模组业务会陆续呈现,所以公司还有时间和空间去解决以上问题。

7、公司为车机提供了哪些软件开发服务?

公司过去主要提供全液晶仪表系统、涵盖高级驾驶辅助(ADAS) 技术的集成化座舱显示系统、AR-HUD、人机交互(HMI)设计、用户交互界面(UI/UE) 设计等,未来将基于过去的技术储备,持续投入域控制器、智能辅助驾驶的研发。

华安鑫创(SZ300928):

  华安鑫创: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网页链接

华安鑫创(SZ300928):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29日讯,有投资者向华安鑫创(300928)提问, 请问领导,公司的AR-HUD产品,在TFT、DLP、LCOS这3种路线种,倾向于或者侧重于哪种?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朋友,您好。公司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围... 网页链接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