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今日SZ300347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10-14 12:33:42 首页 > 深交所股票

富国医药君:

  【午评播报】今日,三大股指全线走低,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1.01%,深成指跌1.81%,创指跌2.72%。两市个股跌多涨少,两市半日成交额超5000亿。北向资金净流出近27亿。

  医药龙头ETF(SH515950) 跌0.51%,收于1.181,成份股泰格医药涨幅居前;

  沪港深创新药ETF(SZ159748)涨0.77%,收于0.652,成份股药明生物涨幅居前。

  #医药# #股民的日常#药明生物(02269)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9月15日午间收盘。指数成分股列示不代表个股推荐,不构成投资建议。

财商侠客行:

到底还有多少个“最后一跌”?!

  年初以来,医药生物行业累计跌幅接近24%,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当中排在跌幅榜的第4名。

  在我们之前统计的行业估值数据当中,医药生物板块显示已经进入了历史估值底部。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昨天CRO板块再度暴跌,药明康德、凯莱英跌停,药明康德股价跌破80元关口,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

医药行业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我们统计到的120只医药行业基金当中,9月13日当天,105只基金录得下跌,其中有15只基金日跌幅超过3%。

  截至9月13日,今年以来医药行业基金全军覆没,有8只医药行业基金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超过30%,下跌超过20%的医药行业基金则达到95只,占比近8成;少数几只跌幅在10%以内的医药行业基金基本都是刚成立的新基金,在建仓期躲过了暴跌。

  基民们都跌麻了,近期不断有小伙伴私聊我,说这两年在医药基金上赚的钱都亏完了,每次以为已经跌到地板上的时候,才发现居然还有地下室!

医药究竟还是不是那个长坡厚雪的赛道?

跌到历史底部之后,医药行业可以抄底了吗?

  这几天,我把医药行业基金的中报都翻出来看了一遍,发现情况并没有特别乐观,这些奋战在医药投资一线的基金经理们,目前对赛道的分歧仍然很大。

  基金经理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估值优势有了,政策底也出现了,赛道拥挤度也降低了。

  分歧的地方则在于,基金经理们对CXO等前几年的热门赛道的看法不一,有基金经理甚至在中报里面旗帜鲜明地抛弃CXO,直指当前并非“黎明前的黑暗”,而是“黑暗前的黎明”!

  而对于市场未来的新方向,基金经理们目前也没有达成共识,发力点相对分散。

也就是说,经历一波大跌之后,医药行业是跌到底部了,但是曾经的超级赛道人心散了,方向涣散了。

  但是,分歧最大的时候,是不是也是机会最大的时候呢?

  在下判断之前,先来看看一线的医药基金经理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温馨提示:

三份最具代表性的中报

  女侠整理了主流医药基金经理的中报观点,按照大家最关心的议题进行了分类,并且在最后重点分享了,供大家参考。

39位主流医药基金经理的中报观点完整版

  如果看完还不过瘾,可以关注“财商侠客行”,在对话框回复“医药基金中报”,就可以拿到女侠整理的了。

01

赛道行情难再现?

谢玮(中信建投医改):

  市场在过去三年经历了连续较大幅度的上涨之后,主要指数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出现超过25%的极端调整,走出了均值回归行情。

  这种行情背后如此复杂的根源,数十年罕见,大体上可以认为国内市场上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在其职业生涯之中都没有经历和处置经验,市场的风险偏好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压缩。

  对于医药而言,我认为,当下医药板块的行情从2018年之前的1.0行情、2019年~2021年的2.0行情,现在处在迈向机构定价的3.0行情的转换时点,赛道行情短期内难再重现,个股发掘更需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性。

徐治彪(国泰医药健康):

  这两年资本市场波动大,尤其投资者很多在赛道投资层面亏损严重,要么是追涨杀跌、要么是沉迷赛道不管估值,我们始终强调投资要相信常识、相信均值回归。

  回归投资长期投资估值肯定是很重要,如果都是短期不看估值只争朝夕追求快的收益,由于估值严重偏离中枢,在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业绩估值双升,这往往是亏损最大的来源,也就是所谓的追涨杀跌。

  因此总结到一句话:好公司、估值低、业绩好,这是长期收益最大的来源,是组合风险控制最佳的办法,也是收益能不断创新高的保障。

葛兰(中欧医疗健康):

  截至半年末,我们认为大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恢复。

赵伟(富国精准医疗):

  对于医药行业的观点,集中在医药行业是不是还是具备长期成长性和公益性和盈利的匹配上。

  从医药板块的基本面上看,短期看业绩改善,中期看政策调整。

  从市场来看,今年的资金更多是存量市场,结构性机会仍然是我们的判断。

郭相博(天弘医药创新):

  医药今年上半年并没有出现逻辑通顺、方向确定的主线。

  然而医药板块在持续下跌11个月后,目前的估值也已经在比较低的位置,且已经具备中长期的投资配置价值。

  缺乏主线和价值低估是今年上半年医药反复波折的核心矛盾,一边是市场医药持仓比例较低,且希望中长期底部配置医药资产;另外一边是医药板块缺乏方向和主线,很难有板块性的贝塔行情,热点难持续。两方面共同作用,造成医药板块走势波动曲折。

  但我们要看到,大的趋势性行情通常是从散点个股和小板块机会中酝酿而来,2015-2016年的专科药、2019-2020年的创新浪潮均是如此,下半年随着市场逐渐稳定,医药政策方向更加明朗,医药下半年或会走出一条持续1-2年的主线,这也是作为管理医药赛道产品的基金经理,我一直最为关注的点。

曾新杰(富国生物医药科技):

  市场博弈情绪重,呈现出新旧转型交替时期的“迷茫”特征,其背后的核心产业逻辑是既往抱团的龙头白马成长接近瓶颈,增速放缓;而所谓专精特新的企业规模尚小,良莠不齐,难以形成共识。

  短期看,不同子领域基本面、交易结构阶段性相对差异较大,市场反复博弈边际变化和交易逻辑。

万民远(融通健康产业):

  医药板块近一年调整幅度较大,尤其以 CXO 为代表的景气赛道股估值大幅调整,同时交易拥挤度大幅缓解,板块风险释放充分,且产业长期成长逻辑并未破坏,估值匹配的优质医药股迎来真正价值投资机会。

  展望后市,我们对 A 股市场不悲观,目前处在底部附近,指数的贝塔机会不大,但结构性机会将长期存在,居民资产向权益转移的趋势也依然不变。

  但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下估值扩张将受一定抑制,预计 A 股市场过去 2 年的景气赛道拔估值行情难以持续,A 股市场风格有望从过去的极致走向平衡,稳增长、疫后修复以及估值匹配的优质成长股均有望迎来价值投资机会,医药行业我们将继续朝着中国医改和医保控费阻力最小的方向寻找投资机会。

金笑非(鹏华医药科技):

  展望未来,市场仍然在“十字路口”,等待选择方向,

  第一,市场从过去的增量资金环境已经过渡为存量博弈的市场,

  第二,目前业绩成长最确定的板块,估值高,机构抱团,短期看,大概率不具备行情继续大幅走高的可能性;

  所以,市场仍会在震荡中寻找有持续性的方向,看好业绩成长确定性的资金可以继续持有“赛道股”,对赌业绩能穿越资本市场的周期;或者看好稳增长——疫情复苏能够贯穿全年;

  医药方面,总量上,我们十分乐观,机构持仓低,估值合理,同时医药赛道定投的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这个赛道“池子”里的水会越来越多;

  结构上,我们看好医药新周期的开始。

韩广哲(金鹰医疗健康产业):

  我们依然看好中国医疗需求的巨大潜力,当下短期的担忧以及外界的扰动对板块内部造成的波动,终将过去。

  风险方面,我们持续关注疫情变化与医保政策、中美大国博弈的进展。

姚艺(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

  医药板块自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4 月,已经连续下跌了 10 个月,跌幅近 36%,本轮调整无论从幅度还是时间都已经与 2018 年接近,估值和政策风险已经得到充分释放,大概率 4 月的低点就是医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但目前市场整体对医药板块还是相对悲观,体现在一季度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继续创近 3 年的新低,在 5-6 月市场反弹进程中,医药相对其他成长板块如汽车、新能源,反弹强度及时间均相对落后,当然这也是未来医药板块的机遇所在。

詹成、姜雪婷(景顺长城医疗健康):

  过去两年,其实每一次疫情的反复都会导致医药行业的估值情绪发生一定的波动;随着疫情常态化的进程逐步明晰,市场对于疫情相关业务的个股也将会有更稳定的中长期预期。

  政策方面,今年以来随着药品以及医疗耗材带量采购效果的显现,我们逐渐能够去设想“后集采时代”医药行业的运行模式。尽管国内医药市场的价格压力将会长期存在,从很多细分品类上看进口替代的趋势日益明确,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开始凸显。

02

CXO分歧加剧:黎明前的黑暗,还是黑暗前的黎明?

谢玮(中信建投医改):

  作为最早一批重仓医药外包服务CXO的医药基金经理,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我可以直言不讳的表达对创新药产业链持谨慎态度。

始于2019年初的创新药产业链“现象级”行情已经趋于尾声,

  我认为,“以创新为导向”和“打开国际天花板”两大驱动因素逻辑已不顺畅,创新药产业链红利大多已反应充分,大概率将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相关标的已不具投资性价比,部分公司甚至存在戴维斯双杀的风险。

现在是黑暗前的黎明,而不是黎明前的黑暗。

  对创新药产业链来说,相较于可见的未来数年,

赵蓓(工银瑞信前沿医疗):

  CXO 的基本面高景气趋势或可维持,医疗服务、药店和消费品受一定程度的疫情冲击,但整体影响相对可控,短期冲击并不影响长期经营趋势和竞争力。

  市场恐慌性下跌给以CXO/医疗服务为代表的医药成长股带来了比较有吸引力的低估值买点。

谭冬寒(工银瑞信医药健康行业):

  CXO 依然是我们认为景气度相对较高、确定性也比较高的大板块。

赵伟(富国精准医疗):

  CXO:个人认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分子是这几年全球投资的热点,由于靶点保护相对较弱,同质化研发相对较多,一级市场遇冷的情况会出现下行;

  但小分子由于专利保护到位,很难绕过专利,因此景气相对稳定,未来可能也会如此。从行业资本开支上看,上一轮金融危机下,大的药企会减少自身人员从而实现提高效率,我们认为国内 CDMO 以小分子为主景气相对稳定,且海外转移趋势明显。

  从行业驱动因素上看,我们更加看好小的 biotech 企业驱动下的一体化服务为主的 CDMO 的投资逻辑,end-to-end 的商业模式可延续性强,虽然行业融资从同比上有所下降,但我们还是处于相对高位,小分子可能稳定性更好。

金笑非(鹏华医药科技):

资金会从 CXO 里不断出来

  结构上,我们看好医药新周期的开始,CXO 虽然有比较大的调整,但我们未来仍对这个抱团的板块比较谨慎,,重新在医药各个细分行业里动态平衡,里面会产生很多新机会,如中药等。

03

上半年都在卖CXO!医美、中药受宠

谢玮(中信建投医改):

  我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幅减持了(CXO)相关标的,并且没有参与今年一二季报的“高光时刻”,做到知行合一。

  我认为,在医药板块均值回归行业出清的阶段,基于阿尔法发掘能力的重点布局市值增长潜力显著的公司是最佳策略。

徐治彪(国泰医药健康):

2022 年医药投资我们认为关键词还是告别拥挤赛道

  目前市场主流医药基金扎堆买入的医药标的比如眼科、牙科、迈瑞、CXO 等不符合我们的标准,因此我们没有去配置,,因此我们医药基金跟市场主流的医药基金走势不一样。

  二季度我们组合,我们主要是减持了一季度重仓配置涨幅大的抗原,同时加了一季度因为广东招标集采暴跌的生长激素,增加了药店和部分医疗服务的配置,整体来说我们医药组合更加侧重绝对收益、更加看重估值和业绩。

葛兰(中欧医疗健康):

  在长期看好的核心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等方向进行了着重布局。

  尤其是疫情短期冲击导致了部分公司出现了较大幅度调整,我们认为其中优秀的公司的长期增长驱动因素并未出现重大变化,也进行了相对积极的布局。

吴兴武(广发医疗保健):

  增持了消费医疗板块的头部公司,由于 CXO 板块走势较弱,持仓比例略微下降。

  此外,对部分存在交易型机会的二三线公司进行了一定操作。

郑磊(汇添富创新医药):

  我们组合在 3-4 月份通过一定的仓位控制,避免了一些下跌风险,但是比较可惜的是,没有能够在市场底部做出更好的选择。

  在细分行业上,我们继续坚守了创新药服务、医疗服务等长期需求持续、格局清晰的资产,主要增加了医美板块。

张弘(博时医疗保健行业):

  我们也把仓位逐步集中到消费医疗上。

楼慧源(交银医药创新):

  增配医疗消费方向如眼科、医美以及药妆等,增配景气度明确的成长性个股,减配前期受益于新冠疫情、未来成长性不明朗的公司。

刘江(汇添富医疗服务):

  持仓进一步向基本面相对强劲、竞争能力较强、行业逻辑通顺的优质医药成长型公司进行调整。

  此外,考虑到医药公司经历了大幅度杀跌,医药行业的相对估值处于多年来极低的水平,很多政策风险和基本面风险已过度 price in,我们对明显大幅超跌到价值位以下的股票也做了部分增持。

谭冬寒(工银瑞信医药健康行业):

  在仓位选择上,年初估值较高有待消化之时,一季度我们基本保持在最低仓位。3 月份以后估值有了大幅消化,二季度保持在 85-90%左右仓位。

  结构上,我们整体在医药行业内部的子行业配置上较之前略微均衡,CXO 构成较大部分的主要持仓,中药行业在经历政策环境转暖,因此有一定加仓,器械和消费也有一定的均衡。

王大鹏(大摩健康产业):

  本基金年初的持仓集中在CXO、医疗器械、疫苗等方向。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本基金减持了部分医疗器械个股,并综合考虑行业景气度、估值性价比、一季报展望及疫情影响等因素,增持了超跌的 CXO、疫苗等高景气行业的相关个股。

  根据海外和国内疫情的变化,本基金二季度在 CXO 板块内部做了小幅的结构调整,并在疫苗板块下跌后增加了疫苗行业的持仓比例。

  在二季度医药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本基金仍然坚守在创新和成长方向的优质公司。

郝淼(嘉实医药健康):

  我们适度增加了医美等消费属性较强的个股配置,并优选了港股优质创新药标的进行投资。

韩广哲(金鹰医疗健康产业):

  本基金在二季度做出部分调整,在保持生物疫苗、CXO 板块配置前提下,及时降低了新冠口服药、检测相关公司配置,增配了有望受益于疫后修复的医疗服务板块,同时在市场调整过程中增加了比价效应突出的原料药、品牌中药等板块。

皮劲松(创金合信医疗保健):

  操作层面,从产业趋势和公司竞争力进行配置,主要持有疫苗、医疗器械、医药研发外包、消费医疗等。

  经历充分的估值消化,我们对医药后期的走势相对乐观。

高源王霄音(万家健康产业):

  二季度初在市场大幅下跌后,消费医疗板块估值得到极大程度的消化,我们增持了一些持续高景气的消费医疗赛道。

姚艺(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

  本产品报告期继续沿着消费升级及高端制造两条主线持续优化持仓,

  二季度重点加仓了偏消费领域的个股,特别是医美和眼科赛道。

张金涛(华宝医药生物):

  上半年本基金基于行业景气度下行,同时没有显著改善的子行业的现状,对组合结构在行业内部进行了分散,从集中配置创新药产业链逐步分散到创新药、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在此基础上逐步降低组合整体估值水平。

04

估值底还值得期待吗?

吴兴武(广发医疗保健):

  当前许多优质公司的估值已相对较低。尽管股价上涨的催化需要一定的偶然因素,但从赔率角度而言已足够划算,拉长来看,上涨的概率也很大。

  一些优质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虽然当前仍未完全消除,但是股价对局部利空已不太敏感,而对利好反应较为正面,这是这类公司股价处于底部区域的重要信号之一。

郑磊(汇添富创新医药):

  当下,医药板块已经具备了估值“底”、持仓“底”、政策“底”等较大级别底部的必要条件,同时医药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我们对未来医药的信心在明确提升。

  一方面,当下机构配置医药的比例正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而板块的估值也处在较为合理位置,市场对医药板块的预期整体不高,这将为未来创造较好的超额收益提供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医药政策环境仍然是决定医药估值中枢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在预期向好,临床价值导向仍然是医保局的工作目标,我们将看到医保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速,加大技术劳务价值的支持力度,还将看到医保在鼓励支持医疗技术创新发展上的明确态度。

梁杏、黄岳(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 :

  生物医药经过 2020 年以来的连续调整,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近期配置资金开始重新关注大医药板块,生物医药有望否极泰来。

谭冬寒(工银瑞信医药健康行业):

  我们相信创新是医药投资的主旋律,创新药的市场估值大幅波动在历史上时有发生,但并不对医药创新历程造成很大影响,即新药研发的景气周期波动水平要远小于我们看到的市场估值波动水平。

  成长与价值风格的切换已经相对充分,高估值成长股在调整后的性价比已经显著提高,而低估值价值股反弹以后的性价比不再突出,后市风格可能会较为平衡。

杨桢霄(易方达医疗保健):

  从 2021 年 7 月以来,医药行业受到了国内政策、中美关系、疫情反复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冲击,医药指数从高位回撤近 30%,行业整体估值来到历史上偏低的位置,申万医药指数 TTM 估值约 25倍,在扣除医药行业基金之后,机构持仓也创下近 10 年新低,医药行业进入可以积极布局的位置。

李佳存(招商医药健康):

  展望下半年,“稳增长”政策落地叠加疫情冲击逐步消退,基本面预期最悲观时刻或已然过去。

  回调或是配置良机。

  医药板块跟宏观经济的相关性低,成长性确定,目前估值和机构持仓均处于历史低位,当前位置的性价比优势突出,看好疫苗、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医疗设备等子赛道。

王峥娇(南方医药保健):

  经过近 11 个月的调整之后,目前处于医药行业近十年难得的“三低”阶段:

  1)低持仓:根据 2022Q2 基金季报,非医药主动型基金的医药持仓创 13 年新低 5.81%,大幅低配(低配 2.16 个百分点);

  2)低绝对估值:7 月 15 日,医药板块绝对估值为 25.9x,显著低于历史平均值 37.6x、低相对估值。

目前正值医药底部黄金配置点。

  医药行业长期逻辑确定性极强,当下存在认知差,阶段性低估带来中长期配置机会。因此我们认为,中期维度来看,

王大鹏(大摩健康产业):

  从医药板块来看,我们认为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估值性价比已较突出,板块比较优势明显,集采、外围战争冲突、海外制裁、疫情等因素带来的悲观情绪已得到消化。

  本基金计划维持高仓位,投资方向仍然集中在 CXO、疫苗、创新医疗器械等细分方向。

曾新杰(富国生物医药科技):

  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各子领域估值仍处于合理甚至偏低水平,仅少数拥挤的领域和个股估值处于高位,长期持有业绩可以持续兑现的标的具备较高的隐含收益率,这意味着医药行业仍然具备长期系统性的布局机会。

池陈森(安信医药健康医药):

  (医药)板块自年初以来的跌幅仍然大于整体市场,医药板块的动态 PE、相对其他板块的溢价率等都处于近五年的底部;当前全市场基金在医药行业显著低配,而且在疫情之下医药是少数受影响较小的行业。

  因此从估值、机构持仓和基本面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医药当前有不错的配置性价比。

梦圆(农银汇理医疗保健):

  从近期发布的半年报预告我们可以看到,医药作为刚需产业在全球通胀,经济下行,疫情较为严重的时间里,依旧具备较为坚韧的成长性。

  经过近期的回调,医药板块大部分公司估值又进入了底部区间。

张一甫(惠升医药健康):

  医药整体的价值和估值已经历过一个比较充分的释放,处于偏低的水平。

  不过因为自然的商业规律和峰谷,目前展开的势头不到火候、不够普遍、需要积累,故经历一轮反弹后整体市值修复到合理水位,投资上会略有所收敛。

梁静静(中海医疗保健):

  从二季度公募主动性基金的持仓来看,非医药基金的医药持仓也达到历史新低,也从一定程度反应出对医药的悲观情绪。

吴印(中银医疗保健):

  医药板块已经调整近一年,很多优秀公司估值位置都很低,且未来的经营潜力很大,目前是难得的医药板块投资时机。

高源、王霄音(万家健康产业):

  站在当前时点展望下半年,医药板块的估值和机构持仓比例都已经到历史底部,医药行业过去两年估值过高和筹码拥挤问题都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目前医药板块估值在历史分位的 3%左右,剔除医药基金的机构持仓比例也在历史底部,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乃至未来 1-2 年医药板块都较大概率会有相对收益。

葛晨、陈西铭(博时健康成长):

  站在目前时点,医药行业仍有很强的结构性机会。

  此外,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医药行业基金除外)对医药行业的配置比例已下降至近十年新低,市场对于绝大多数行业利空已有预期。

05

寻找新方向:医药消费?下沉小市值?谁会成为CXO的最强替身?

徐治彪(国泰大健康):

  自上而下的框架:分母定买卖,分子定方向。

  首先从分母角度,股债比0.8 左右,相比年初的 0.7 是大幅提升了,股市吸引力上升;

  其次,从分子角度来说,稳字当头。

遍地是黄金阶段。

  参考 2020 年疫情之后市场走势,实际还是弱周期更强势,经历了一季度的市场暴跌,我们自下而上看,实际我们可以选择的确定性标的非常多,甚至可以说

  具体医药方面:目前我们组合还是延续了国往估值低、业绩好的优质公司为主,追求长期的确定性。

  目前持仓主要在,药店、耗材、生长激素、医疗服务等赛道,灵活应用非医药 20%持股主要是直播带货和新能源方面。

葛兰(中欧医疗健康):

  伴随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认知水平快速提升,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且未得到充分满足,未来空间依然巨大。

  整体而言,我们依然看好医药生物板块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但短期市场波动难以避免。

赵蓓(工银瑞信前沿医疗):

  我们的投资策略是选择顺应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景气度领域。

  我们会继续持有目前景气度好,估值合理的 CXO/消费医疗/中药/器械等方向。

郑磊(汇添富创新医药):

  医保资金结余率的提升,也让我们看到了医保政策转向的可能性,未来我们将主要关注医保支出结构性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

  我们仍然看好医药消费和医药制造,消费升级和高端制造仍然是行业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长周期,基于人口和制度,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我们长期看好医疗消费赛道的机会,医疗服务、医美以及一些经典的品牌中药都处于较好的增长阶段,特别是短期政策风险解除后,相关资产有着双击机会;

  中周期,基于政策和技术,医药制造业全面崛起,我们看好进口替代和全球转移的产业,其中创新药产业链仍然是比较重要的赛道,我们看好新技术驱动下的产业链投资机会。

张弘(博时医疗保健行业):

  预计 2022 年下半年,医药政策可能出现集采风险;

  政策波动影响行业中短期表现;

  后续我们将更加重视标的的本身质地与估值水平,并持续加大对中小市值以及新股次新股的研究,寻找估值合理、行业发生积极变化的细分赛道龙头。

楼慧源(交银医药创新):

  中长期我们继续看好以下方向:承接全球需求的创新药研发外包和制造外包,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品,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医药制造新材料和设备,生物医药创新技术的进步。

刘江(汇添富医疗服务):

  医药股的投资,在中期维度,可能面临三方面拐点的出现:

  第一,抗疫投资的拐点。

  第二,国内长期医疗通缩的拐点。

  第三,国内医药创新产品由投资驱动到成长驱动的拐点。这会带来行业的一次剧烈供给端收缩,并会给剩下来的赢家带来空前的行业机遇。

王峥娇(南方医药保健):

  在配置方向上,我们认为应当超配医药产业中符合政策和时代特征的公司:把握医药的结构性长牛和时代特征。

  历次低估高估低配高配转化的过程中上涨的核心板块都是有着相对应的政策和时代特征的;

  我们看好三个方向:

  1)创新产业链:优选没有新冠订单扰动的 CXO 公司;

  2)消费医疗:包括眼科、CGM、医美;

  3)供应链国产化集采倒逼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是药企供应链国产化的动力之一。中美关系和疫情也推动供应链国产化进程加速。

范洁、曲扬(前海开源医疗健康):

  基金持仓将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医药细分子行业龙头企业为主。

王大鹏(大摩健康产业):

  本基金计划维持高仓位,投资方向仍然集中在 CXO、疫苗、创新医疗器械等细分方向。

孙笑悦(富国医疗保健):

  我们倾向于以较长的投资眼光,淡化短期的疫情干扰问题、市场情绪等因素,来构建组合,优选国内具备优势的制造业、服务业、医药消费类的优质公司持有。

蒋秀蕾(融通医疗保健):

  受到政策鼓励的中药行业和能够出海的创新药、创新疫苗、创新医疗器械和创新药高端制造将会是 22 年医药行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民营医疗服务稳定恢复增长也是需要 22 年需要关注的方向;

  疫情常态化应对、医药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加速是未来几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的主要逻辑,结构化行情将继续演绎。

郝淼(嘉实医药健康):

  关于投资者对于医药产业政策层面的担忧情绪,我们认为预期已经比较充分。

  长期来看,中国医药产业必将在政策支持和推动下走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长期看好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受益于创新升级的CRO/CDMO 和科研服务等方向。

王泽实(华夏医疗健康):

  国内的经济处于 omicron 新冠突变毒株引发的局部疫情后的复苏之中。因此我们看好在这一背景下下半年的医院端和消费医疗端的恢复。

  我们依然看好需求端高速发展、拥有良好商业模式、竞争格局清晰或者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和公司,包括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外包服务产业链、医美、医疗服务等方向。

郭相博(天弘医药创新):

  展望下半年医药板块,有三个判断——

  1. 医药板块的业绩将会逐季爬升,业绩仍然是医药板块最重要的基本盘和稳定器;

  2. 政策的落地下半年将显著多于上半年,今年更加要关心医药政策的方向微调和边际向好趋势;

  3. 医药制造业在医改压制多年后,已经逐渐走出低谷,优秀的公司已经展开成长的第二曲线,政策开始确定边界,下半年产品类公司是重要的方向。

  未来看后面医药板块的投资——

1. 疫情仍然会有阶段性的板块投资机会:

  无论是自检试剂、小分子新冠产业链,都或会在一定阶段有脉冲性行情,而中期来看,疫情板块的投资机会或会随着国家抗疫政策而发生变化。

2. 高低切换可能仍将持续:

  包括中药等低估值板块的估值重估始于2021年四季度,经历了估值重估的贝塔行情过后,目前已经逐渐分化,业绩有保障且确立经营拐点的龙头公司后续或会有阿尔法行情。

3. 创新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海外出口及新产品研发推进仍将是未来发展方向,短期受阻是行业发展探索中的必然,从中长期看,创新板块仍然是医药投资中最确定的方向。

梦圆(农银汇理医疗保健):

  我们认为未来的机会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局势的好转可能会作为外需型产业(包括海外药品供应链企业以及出口的设备耗材企业等)悲观预期修复的转折点。

  2、内需型产业(包括医疗服务、消费医疗、中药)主要需关注三季度的业绩修复情况;药品、耗材则需要关注下半年集采执行情况,是否有确定性的温和倾向。

  3、我们认为一些新兴的热门赛道具备估值提升的可能性,包括医药创新与自主可控中的一些细分子领域。

  从行业板块上我们看好以下四个方向:

  1、由创新驱动的需求爆发;

  2、中国在医药制造业中的自主可控;

  3、医保资金的再平衡;

  4、医药消费复苏。

万民远(融通健康产业):

  目前基金重点布局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受益于未来用药结构优化)、高端器械(受益于进口替代)、零售药店(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处方外流)、类消费(受益于消费升级)及原料药等高景气度或困境反转类资产。

梁静静(中海医疗保健):

  考虑当前的宏观环境,我们对高估值的公司配置仍然相对保守。

  二季度配置往科创板和中证1000 的中小公司进行了部分配置;

  未来我们会沿着产业升级方向上进行选择,加强科创板和中小市值公司的研究,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行业细分龙头,以及被低估的资产,

姚艺(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

  依旧看好医药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受政策风险影响小的医药消费和医药制造。

06

大跌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必读的三篇医药基金“小作文”

【1】“现在是黑暗前的黎明,而不是黎明前的黑暗。”

中信建投医改

  2022年基金中报

基金经理:谢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6年证券从业经验,4.28年基金管理经验,现任中信建投基金权益投资二部行政负责人、基金经理,在管基金规模39.84亿元。自2019年4月11日管理中信建投医改A以来,任职回报103.68%,年化回报23.05%。

女侠导读:

  在一众医药行业基金的中报中,谢玮的“小作文”明显已经跳出了赛道的桎梏,是站在全市场的角度重新思考和分析这一行业,中报里面有很多犀利的观点,比如:

  面对今年以来这波极端下跌,他直接指出,“国内市场上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在其职业生涯之中都没有经历和处置经验”;

  对于医药板块,他更直言,“赛道行情短期内难再重现”;

  对于曾经重仓的CXO,他也毫不留情地下结论,“创新药产业链‘现象级’行情已经趋于尾声”;

  在很多基金经理还在抚慰持有人这只是长坡厚雪过程中的暂时调整的时候,他残酷地指出,“现在是黑暗前的黎明,而不是黎明前的黑暗”。

  在一众医药基金中报当中,谢玮算是一股清流了,对于医药基金的基民来说,在当前时点上尤其值得一读。

中报正文:略

【2】2022关键词:“告别拥挤赛道”

国泰医药健康

  2022年基金中报

基金经理:徐治彪

  医药行业研究员出身,10年证券从业经验,有6.73年的基金管理经验,在管基金总规模92.72亿元。自2017年10月30日管理国泰大健康A以来,任职回报130.60%,年化回报18.67%。

女侠导读:

  徐治彪的这份基金中报也颇具“全市场思维”。

  基金经理果断拒绝了“主流医药基金扎堆”的抱团标的,坚定地提出“2022年医药投资的关键词”——“告别拥挤赛道”,颇有点壮士断腕的气度,属于市场中敢于先“醒过来”的那批人。

  同时,他的小作文也并非只是传递“寒气”,他还明确提出了医药基金新的一些方向,认为在暴跌过后,抛弃对热门赛道的幻想,“实际可以选择的确定性标的非常多”,甚至可以说“遍地是黄金阶段”。

  这让人非常期待他的基金接下来的差异化表现。

中报正文:略

【3】“缺乏主线和价值低估是今年上半年医药反复波折的核心矛盾”

天弘医药创新

  2022年基金中报

基金经理:郭相博

  有医药实业从业背景,8年证券从业经验,有4.66年的基金管理经验,在管基金总规模20.53亿元。自2018年1月18日管理天弘医疗健康A以来,任职回报78.92%,年化回报13.30%。

女侠导读:

  很多基金经理在中报中都大段大段分析了这波医药股下跌的宏观原因、基本面原因等等等,感觉说的都对,但又好像没说。

  而郭相博中报中的观点其实说到要害了,他一针见血地提到了当前医药股一直被打趴在地板上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主线”。

  “缺乏主线和价值低估是今年上半年医药反复波折的核心矛盾”,在市场新的主线出现之前,这个矛盾还将一直存在。

  所以这也回答了很多医药基金投资者的问题:低估的医药股是否已经到了抄底的时机?

  低估其实只是一方面。

中报正文:略

39位主流医药基金经理的中报观点完整版

  如果看完还不过瘾,关注“财商侠客行”,在对话框回复“医药基金中报”,就可以拿到女侠整理的了。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商侠客行

  仗剑走江湖,飒沓如流星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END

  药明康德(SH603259)凯莱英(SZ002821)泰格医药(SZ300347)@雪球创作者中心@雪球基金@今日话题#医药基金之“矛”沦陷?基民还在加仓##赛道股全线下挫,光伏、储能、风电领跌##医药股重挫恒瑞医药跌停#

股神二哥168:

  泰格医药(SZ300347)上午基本就这样咯,收摊

易方达指数通:

在投资中,医药行业一直看作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决定了医药行业总是成长的。

  而探寻医药产业发展背后的直接助推力,不外乎政策引导、人才辈出、技术革命、智能制造,其“从量变到质变”的特点又决定了行业内在的发展路径是周期的。回顾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宏观环境、行业政策,虽世殊事异,创新升级的步伐或快或慢,但却从未停滞,行业成长属性尽显。

  图. 药品与普通消费品现金流模式差异显著

稳定增长的需求端——疾病谱的变化与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是医药产业不断扩容的外部引力。

  人口老龄化下疾病发生率的日益增长、生活习惯转变下患病群体的年轻化趋势、健康意识提升下对保健、预防、改善性治疗、康复等升级需求的逐步增加,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等因素,使得医药需求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如果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按照成本-效益分析,即将干预措施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归化为以货币为单位的数字,用以评估其经济性,若效益是挽救了生命、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或降低了发病率,那么干预措施所延长的潜在寿命、改善生活质量或避免因发病所消耗的全部卫生资源的货币价值就是效益,通常与当地的年人均GDP挂钩,因此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各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开支通常也是只增不减。而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医疗卫生开支/GDP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2010-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持续创新的供给端——医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是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内部推力。

  从早期的天然药物到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再到当前方兴未艾的生物制药,以及未来潜力犹存的细胞与基因治疗,每一轮医药产业市场空间的跃迁离不开技术的迭代,而其底层则是对于疾病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制药技术与配套产业链的不断打磨与完善。以市场关注度颇高的抗肿瘤药物为例,在早先的化疗药物中,不乏紫杉醇、喜树碱等天然成分及其衍生物与新型制剂,目前仍应用广泛;随着对于肿瘤发生机制与相关作用靶点的理解日益深入,在现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加持下,小分子创新药物快速发展;整合了基因、细胞、微生物、酶、生物反应器等方向在内的生物工程的崛起与繁荣,则极大地推动了以融合蛋白、单抗等为代表的大分子创新药的成功,以及双抗、抗体药物偶联体(ADC)等新的药物研发范式;而细胞治疗如CAR-T、TCR-T与基因治疗也有望以全新的方式实现更为精准、有效且安全的抗肿瘤治疗,其目前已在部分瘤种上实现应用。

  上述技术迭代与药物创新使得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因此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也足以享有更高的治疗费用。此外,从企业角度而言,虽然随着新技术下“低垂的果实”被逐步摘取,差异化创新的难度有所提升,近年来创新药企的内部研发回报率(IRR)略有降低,但在全球医药研发投入稳步增长的背景下,行业收益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且真正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大浪淘沙始见金。与此同时,基础研究与技术发展仍未完待续,新一轮的医药科技爆发有望提升产业的IRR水平。

  数据来源:沙利文

具体到一家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稳步增长,可拆分为量即渗透率或价即平均出厂价(ASP)的持续提升。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两种商业模式,一是大单品模式,二是多品类迭代模式。大单品模式下,产品本身需要有足够高的市场天花板,同时头部企业可依靠政策壁垒或品牌、渠道等优势实现稳定的“量价齐升”,这类商业模式常见于消费赛道,亦包括具有消费属性的品牌中药、OTC、医美及消费医疗服务等医药细分领域,由于其盈利模型相对较为简单,易于理解和跟踪,往往具有良好的投资人基础。而在多品类迭代模式下,由于单产品提价能力有限或单产品市场空间有限,企业通常需要依靠持续的创新迭代或品类拓展,来推动ASP的逐步增长或开拓新的增量市场,通过多品类的产品生命周期叠加,最终实现稳步增长。多数以治疗属性为主的药物与医疗器械,其价格往往“上市即巅峰”,后续在各级招采过程中,价格呈螺旋式向下,提价难度较大;同时其面临的是较为有限的患者群体,若以增量市场为主,即针对每年新发患者,则以量计的市场空间相对稳定,比如多数抗肿瘤用药,若以存量市场为主,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病治疗,量的空间也较为稳定,如需要持续用药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药物,而可治愈的疾病则存在市场逐步消化的过程,即量的空间逐步萎缩,如丙肝药物,且在进入医保后,由于可及性的大幅提升,渗透率也快速提升,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爬坡阶段明显提速。

  所以,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角度,抑或是企业成长层面,医药均是不错的行业。竞争难以避免,但具有高壁垒的细分赛道与护城河的头部企业,有望实现强者恒强。而在全球医药产业价值链上,中国医药产业享有当前“消费红利”所带来的需求侧优势与“工程师红利”所带来的供给侧优势。一是政策,其本质是进一步引导生产力的提高与供给侧的优化,期待更高质量的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出现;二是人才,随着70后科学家在2010年左右批量回国,历经十余年发展,正到开花结果时,能匹配政策的变化,且有更强的进化能力;三是技术,既是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生命科学技术的扩散与交融,也是智能制造崛起后的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与飞跃。因此,未来中国医药产业的消费红利、工程师红利乃至创新红利依然存在,并将延伸至供应链高端制造与产业链国际化,催生新的一批伟大公司。

  医药ETF(SH512010)康龙化成(SZ300759)泰格医药(SZ300347)

  (以上仅为对相关成份股的客观展示,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

欢迎关注易方达医药ETF投资组合!

医疗ETF:

【工信部:将开展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CXO概念股集体拉升,医疗ETF(512170)两日狂揽净申购5.67亿元】

消息方面,工信部14日表示,将开展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聚焦薄弱环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持续提升关键核心竞争力

  。

  15日早盘,CXO板块跳空高开后持续高位振荡,九洲药业涨超4%,泰格医药涨超3%,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等均涨超2%。截至发稿,规模最大医疗ETF(512170)回暖涨0.41 %,此前一度冲高涨超1.6%,成交额3.2亿元。从最新业绩数据显示, 2022年上半年中证医疗指数业绩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按整体法计算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为42%,净利润增速为45%,其中CXO概念最为高靓,中证医疗指数8只CXO概念股合计净利润超103亿元,相较2021年同比增幅超82%!

  资金方面,近2日调整区间,资金逢跌踊跃布局医疗ETF(512170),医疗ETF(512170)两日“吸金”超5.67亿元,最新基金份额超334亿份,最新融资余额超5.32亿元,双双创新高!药明康德(SH603259)九洲药业(SH603456)泰格医药(SZ300347)

公元1165临安城:

  泰格医药(SZ300347)老虎雷打不动的铁律:每天高开之后大幅回撤。这是有多少大资金天天盯着在这做T呢?

易方达指数通:

  #易方达ETF专家#

  【创业板指跌超2%,煤炭、房地产领涨!】

  两市早盘震荡走弱,创业板指跌超2%。盘面上,煤炭、房地产开发、银行等板块领涨。截至10:23,医药ETF(SH512010) 上涨0.65%,成份股中,康龙化成涨超4%、泰格医药涨超3%。

  东吴证券观点,4季度应把握两大投资机会,一方面是疫情精准科学防控带来的疫情后复苏的机会。后疫情时代,医美、医疗服务等消费医疗将迎来恢复性增长;另外一方面是寻找三季报超预期及估值切换共振点,重点配置科研服务、消费医疗、处方药及集采后耗材等;2023年公司整体业绩有望更好、估值更低,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结构化牛市,CXO板块有望再次出色表现。

  泰格医药(SZ300347)康龙化成(SZ300759)

  (以上仅为对相关成份股的客观展示,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

曼达洛:

[狗头]

  涨的时候不跟涨,跌的时候又是赛道股了,这两天很多雪球账号也是有趣,把白灯要制裁的领域,把CXO跟新能源,芯片相提并论,CXO一个劳动密集型手工业,何德何能,这不白房子细则一出,什么玩意儿,手工业被白灯直接忽略了

  药明康德(SH603259) 泰格医药(SZ300347) 博腾股份(SZ300363) 睿智医药 凯莱英

策略策略:

  泰格医药(SZ300347)有啥用?一会不还的跳水。下午不跳明天跳。

一分钱展开的帝国:

  泰格医药(SZ300347)啥都不是上去就立马跌下来。能干点人事不?

资本邦:

  近期,受外部消息影响,CXO概念大幅下挫,恒生医药ETF(159892)连续两日调整,今日结束调整,盘中一度涨超2%!持仓股中药明生物、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CXO相关个股涨幅居前。中信建投认为:中国企业深度嵌入全球化医药产业链,不必过度解读“促进生物制造法律法规”。

  德邦证券认为: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医保并非是一直压制,从近期事件来看,医保目录调整规则趋于合理完善且规则清晰可预期、北京试点创新药械、医疗服务豁免DRGs,单独支付、种植牙降幅好于预期等接连释放边际向好的信号。

富国医药君:

[火箭]

  CRO板块反弹,沪港深创新药ETF(SZ159748)成份股药明康德(02359)涨超6%,康龙化成(SZ300759)涨超5%,泰格医药、凯莱英跟涨~

宝藏ETF:

  近期,受外部消息影响,CXO概念大幅下挫,恒生医药ETF(159892)连续两日调整,今日结束调整,盘中一度涨超2%!持仓股中药明生物、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CXO相关个股涨幅居前。中信建投认为:中国企业深度嵌入全球化医药产业链,不必过度解读“促进生物制造行政命令”。

  德邦证券认为: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医保并非是一直压制,从近期事件来看,医保目录调整规则趋于合理完善且规则清晰可预期、北京试点创新药械、医疗服务豁免DRGs,单独支付、种植牙降幅好于预期等接连释放边际向好的信号。

资本邦:

  药明生物涨超6.8%,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多股跟涨。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涨超2%。

  东亚前海证券表示,多份文件对药械耗材集采政策,医保定价机制等市场关心问题作出回复,表示暂不将创新药械纳入集采产品范围,体现了医保基金一贯支持创新的态度,有利于强化市场对于创新药械的政策预期,有望重拾市场配置医药板块信心。

招行成本40的韭菜:

  美国各种花式和我们脱钩,今天轮到电池了。亿纬锂能今天能不能扛住呀亿纬锂能(SZ300014) 泰格医药(SZ300347) 酒ETF(SH512690)

广州-凌波微步:

  泰格医药(SZ300347)这是什么意思,前两天大跌,今天大涨?我太迟钝了,前几天不卖也不买。难道昨天就是捡传说中的带血的筹码?

股神二哥168:

  泰格医药(SZ300347)

  这几个屏幕专业不

  别问我操作的事

  独立思考

  不过可以看我的记录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