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今日SZ300088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11-22 19:04:15 首页 > 深交所股票

风清扬xy168:

  长信科技(SZ300088)什么概念都有,就是不涨,我儿陈伟达,老高…

kingzhai:

  长信科技(SZ300088)持续看跌,没毛病,风还没来,长期等待~

无锡顾先生:

  长信科技(SZ300088)走势偏弱!

顺势为:

  一支票在一个时间有很大的涨幅,在另外一个时间可能又有很大的跌幅,这说明的问题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

  总量思维实际上回答的问题是趋势,而边际思维回答的确实时机问题。

  一支票在不同时间段下表现不同对错也不同,这背后是预期环境的改变。

  长信科技是需要我个人反思的,这只票目前只跟随大盘跌涨,完全没有独立预期逻辑主导跌涨,这种情况下入场是错误的。

  我应该等核心逻辑开始接管跌涨趋势时再入场。

止损2021:

  长信科技(SZ300088)盘子大了,得大资金看上才行。

转债狂人:

  中国教育 下不到妙手

  长信科技 ,625买入一笔,做个本手算了。

  这两个不看了,

  [M]

  继续看彩虹集团,在利空下给了很好的买入机会。目前借大势加速。

  水下追涨买入一笔

心心相印o:

  华安鑫创(SZ300928)长信科技(SZ300088)联创电子(SZ002036)

  1、国内屏显模组核心开发服务商,加速向产业链前端延伸

1.1、 国内屏显模组核心开发服务商,向 Tier1 转型成长之路加速

  公司是国内汽车显示屏综合开发服务商,成立之初定位于 Tier2,近两年以来向 Tier1 模式加速转型。华安鑫创成立于 2013 年,致力于汽车中控和液晶仪表等座舱 电子软、硬件系统的研发,公司的上游为液晶面板、触摸屏等显示器件制造商,下 游是为整车厂提供整套座舱电子产品的系统集成商,公司成立之初定位为 Tier2 供应 商,是连接上游屏厂及下游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桥梁, 2021 年公司与上游显示器件制 造商京东方精电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开始独立与整车厂签订合同并提供服务,加 速转型成为 Tier1 供应商。

  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核心器件定制、通用器件分销及软件系统定制开发。 (1)核心器件定制:公司结合下游车型项目的需求,定制化开发相应的核心显示器 件产品,并依据定制化后的产品参数在上游屏幕制造厂开模、试生产,在对应车型 量产生产时独家采购并供货。目前,应用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热销车型包括上汽荣威 RX3/5/8、长城哈弗 H6、奇瑞瑞虎 8、长安 CS75/55、广汽 Aion S、小鹏 G3、比亚 迪唐、秦等。

  (2)通用器件分销:通用产品不需要公司定制化开发,即直接根据制造商的产 品目录结合下游需求开展采购和销售活动,产品主要包括通用车载液晶显示屏、汽 车惯性导航模块、车用摄像头、图像传感器、LED 灯等。 (3)软件系统开发:公司可开发全液晶仪表系统以及涵盖液晶仪表、中控或其 他座舱电子的一体化智能网联系统(如双联屏、一体屏、智能驾舱等)、抬头显示系 统、流媒体后视镜、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等。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 务,通过交付不同的开发成果来获取收益。 开发内容可具体分为软件开发和硬件开发两大部分:软件系统开发包括系统层、 中间层和应用层的开发,硬件开发主要包括硬件结构设计和电子电路设计。

  客户资源丰富,并逐步开始与整车厂开展直接业务合作。公司主要客户为系统 集成商、整车设计公司及整车厂。系统集成商、整车设计公司方面,主要包括华阳 集团、创维汽车、延锋伟世通、航盛电子、亿咖通等,间接服务吉利汽车、长城汽 车、上汽集团、长安福特、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等。整车厂方面,公司已与比亚迪、 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长安福特、北汽等整车厂开展直接业务合作。

1.2、 定制化模组为主要收入来源,2022H1 已进入盈利能力修复期

  核心器件定制为主要收入来源,2022H1 营收占比为 65%。2018 年以来,公司 核心器件定制营收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从 2018 年的 47%提升至 2022H1 的 65%,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自主品牌车厂自 2019 年开始加速新车型的上市,公司定制液晶屏 的项目需求逐步起量。2018-2022H1 公司通用器件分销营收占比逐年下降,2022H1 营收占比为 29%;软件系统开发营收占比维持在 10%以内,2022H1 营收占比为 6%。

  公司进入新的成长周期阶段,2022H1 已迎来盈利能力修复期。2020-2021 年由 于疫情、缺芯等因素导致汽车行业销量下滑,公司业绩承压。2022H1 公司实现营收 3.95 亿元,同比+4.0%,实现归母净利润 0.25 亿元,同比+5.5%。从毛利率上看,2022H1 公司通用器件分销、软件系统开发毛利率分别同比提升 4.1pct/4.7pct,公司整体毛利 率/净利率分别同比提升 2.7pct/0.4pct。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未来成长可期。公司紧紧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围绕客 户需求提前做好核心技术储备,目前公司具备从简单模组到智能模组及屏显系统的 全流程定制开发能力,并在原有深圳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扩建了上海、北京研发中 心,并在桂林建立二级研发人才基地,为公司长期成长蓄能。2017-2022H1 公司研发 投入占比从 1.4%提升至 4.6%。

  2、“屏机分离”趋势下,公司有望以技术、经验、资源等核心优势取胜

2.1、 作为传统 Tier2,公司是连接上下游的桥梁

  作为传统 Tier2,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运营,不涉及生产制造环节,而是提供核 心软、硬件开发服务。以核心器件定制为例,公司在下游系统集成商获得整车厂的 新车显示系统项目定点后,在系统集成商的项目需求下完成硬件显示系统方案设计 并确定核心显示器件的参数。完成定制化开发后,公司向上游屏厂提出开发需求, 配合其完成模具设计、产品试产及产品量产等环节,并进行独家采购,采购后再向 下游系统集成商供货。公司提供的硬件定制开发、开模试产等综合服务,不收取单 独的服务费用,而是对定制后器件产品进行买断式销售。

  公司交付下游系统集成商的产品为显示屏模组,再由下游集成商在屏显模组的 基础上集成 PCB 板、电源接口、支架外壳等后交付整车厂。此外,公司交付的显示 屏模组包含前端面板制造和后端模组加工,屏厂专注于前端面板的技术和工艺,公 司更加专注于后端模组的差异化辅助设计。

2.2、 汽车 E/E 架构向集中式演进,“屏机分离”成为新趋势

  汽车 E/E 架构开始向集中式发展。车辆 E/E 架构包括 ECU、传感器、制动器及 其所有互连设备,以及电气网络(如高压网络、电力电子)和信息娱乐系统(如消 费电子元件)等。在传统汽车中,车辆 E/E 架构是分散的,车辆各功能由不同的单 一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随着汽车向智能化、自动化方面演进,车辆 E/E 架 构正在向集中式方向演进,即把更多的功能集成到一个或几个高性能的计算单元上。 在汽车 E/E 架构走向集中式进程中,“屏机分离”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屏显系 统往往采用“一屏一芯”的一体机模式,这种模式下不同屏幕之间无法实现交互体 验,随着智能座舱的不断发展,座舱域控制器的产生使得座舱中的多数功能都可以 集中到一个域控制器中,在此趋势下软硬件解耦催生了“屏机分离”的模式,屏显 系统也可实现一芯多屏、多屏交互的功能。

  “屏机分离”下主机厂将分开招标,产业链将面临再分配。在传统模式下,公 司的下游集成商 Tier1 一般通过招投标等方式获得下游整车厂的新车订单,公司协助 系统集成商提供基于座舱显示硬件方面的技术支持,并将屏显模组提供给 Tier1,再 由 Tier1 集成后供应给主机厂。在屏机分离的趋势下,整车厂为了寻求降本增效的措 施,开始倾向于将主机和显示系统分包给不同供应商,减少中间环节,因此供应链 格局逐渐从原来的垂直化转向扁平化,传统 Tier2 也有望延伸至产业链下游,产业价 值链条面临再分配。

2.3、 深耕屏幕设计领域,有望在产业链重构中取胜

  公司有望凭借三重优势在产业链重构中取胜: 优势一:公司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贯穿整个定制车型项目周期,因此在业务对接 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渠道资源。首先,整车厂发起新车型的预研,在制订核 心系统如座舱电子系统的整体需求框架时,长期合作的系统集成商会一同参与到需 求框架的制订之中,公司也会搭配技术开发人员一同跟进,入围后参与下游需求方 案的制订。进一步地,公司将与系统集成商针对软、硬件等不同需求进行细则性的 技术再锁定,双方确定核心显示器件的具体规格参数、产品特点,公司获得该车型 全项目周期的硬件供货资格。最后,公司结合采购计划和采购订单协调上游厂商排 产,并根据订单要求向系统集成商供货。这一过程中,公司的业务贯穿着上下游每 个环节,通过业务对接积累了大量客户和渠道资源,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了深厚的 合作关系与信任关系。

  优势二:公司深耕屏幕设计领域,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伴随着智能中控和全液晶仪表等新兴产品的发展,下游市场对屏幕的需求也呈现出 多样化、定制化特点,公司自设立之初便聚焦汽车中控和液晶仪表等座舱电子开发 领域,积累了大量设计经验,能够结合行业周期的不同阶段设计出符合下游经营策 略的屏幕产品,且多年来持续为车厂提供服务,量产车型众多。目前,公司定制开 发技术正朝着一体化继续发展,产品朝着 13 寸以上中大尺寸继续升级。在座舱系统 主机开发方面,公司可满足主机厂单车机、双联屏座舱、三联屏座舱需求,还可根 据不同车型配置,扩展 HUD、APA、360°环视、车内外视觉算法等。

  优势三:在车载显示屏多元化需求趋势下,上游屏厂需要一个车载领域专业服 务商为其拓展市场,同时屏厂与公司的合作迎合了下游主机厂降本诉求,也为公司 带来更多商业机会。由于国产汽车车型、款式众多,需求分散,加之相比电视、手 机、电脑等电子消费品,单一车型对屏幕的需求量较少,上游屏厂需要公司这种具 备研发能力的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商为其拓展市场、带来业务,从而提升市占率。 与上游屏厂的合作可以使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3、与上游屏厂战略合作,向 Tier1 加速转型

3.1、 与上游屏厂合资设厂,业务战略转型全面开始

  在“屏机分离”的趋势下,公司为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抢占产业链重构 先机,与上游屏厂进行了深度绑定。2021 年 10 月,公司与上游龙头屏厂京东方精电 共同出资 5,000 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用于建设自动驾驶及智能辅助驾驶软硬一体方 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将通过自动和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加快提升产品的 软、硬件融合能力,支撑公司向产业链下游方向拓展延伸。2022 年 8 月,公司又拟 与龙头屏厂深天马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基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 全球市场,建立独立的研发、测试、自主或委托生产、销售团队,为下游车厂客户 直接交付智能座舱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与上游屏厂深度合作,是公司加速战略转型 的一大步。

  强强联合,有望充分发挥上游屏厂生态优势及公司系统研发优势。根据 Omdia 数据显示,2021H1 全球车载显示器的竞争格局中,深天马、京东方以市占率 13.9%、 11.6%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四。公司与京东方精电、深天马将综合各自的自有优势 及生态圈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为公司保持竞争优势保驾护航。

3.2、 生产基地投产在即,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拟投入资金 20 亿元用于建设液晶模组等生产线,Tier1 转型实现重大飞跃。2022 年 4 月 7 日,公司公告将变更部分 IPO 募集资金用于车载液晶显示模组及智能座舱 显示系统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拟建设包含液晶模组、PCBA、贴合及包含域控制器 在内的智能驾舱系统产线,支撑公司在车载液晶显示领域的业务,为市场提供高质 量的智能座舱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实现年产1000万片液晶模组、 300 万套车载显示系统、100 万套汽车智能座舱系统、50 万套智能驾驶系统及 200 万件其他汽车电子产品,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 50 亿元。截至 2022 年 8 月,公司 155 亩的自建主体厂房也已完成设计规划,预计 2023Q3 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手订单饱满,成长动力充足。截至 2022 年 8 月,公司累计已定点未交付金额 约人民币 104.08 亿元,定点均来自国内主流系统集成商及主机厂,为其提供多款中 控、液晶仪表、副驾后排娱乐、HUD 等提供屏幕简单模组或屏显系统的定制开发及 供货服务,预计项目周期为 2-8 年,主要集中在 3-5 年。

  4、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近两年来公司加速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分别于 2021 年 10 月及 2022 年 8 月与上游显示器件制造商京东方精电、深天马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与上游屏厂的 结合,有望充分发挥各自的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打开公司转型成 Tier1 后的成长空 间。

  (2)公司客户资源丰富,客户重心由系统集成商逐步向整车厂转移,目前公司 已与比亚迪、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长安福特、北汽等整车厂开展直接业务合作。 截至 2022 年 8 月,公司累计已定点未交付金额约人民币 104.08 亿元。我们预计未来 随着客户及订单的快速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3)公司总投资 20 亿元的车载液晶显示模组及智能座舱显示系统智能制造项 目正式落户南通开发区,并预计于 2022Q3 陆续投产。我们预计未来伴随产能的逐步 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快速放量。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稳定亏损又一年:

  长信科技(SZ300088)长期没前景,短期没希望

心心相印o:

  长信科技(SZ300088)联创电子(SZ002036)恒信东方(SZ300081)

  1. 产业链的关键部位在于光学、显示与交互

  我们认为,VR 是对过去 50 年一系列二维设备的全部生态的迭代。参考个人电脑与智能手机 发展经验,未来 VR 普及的关键因素在于:用户体验的改善、技术壁垒的攻克、内容与应用 生态的全面起步。相较于智能手机,VR 硬件体验的舒适度尤为重要,原因在于 VR 的近眼 显示设计可提供逼真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更容易带来眩晕感。因此,从 VR 问世的第一天起, 体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晕动症是 VR 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痛点之一。 由于 VR 与智能手机两者在底层架构上的逻辑不同,实时渲染的要求使得 MTP(动显延迟) 的概念被凸显,MTP 数值越大越容易引起眩晕的问题。为解决延迟带来的眩晕问题,各 VR 厂商无非是从硬件与软件两个角度去着手。

  VR 硬件带来的延迟主要是 4 个地方:传感器、GPU、传输、显示屏,其中在传感器与 GPU 渲染方面,VR 与智能手机的运行逻辑存在巨大差异。从硬件角度,使用性能最好的硬件就 可以尽可能减少硬件层面的延迟问题。但现阶段市场总体上还是认为 VR 硬件还不够成熟, 原因在于,一是厂商要将成本纳入重要的考量范围,做出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二是在软硬一 体大趋势下,软硬件的配套尤为凸显。 从设备整体的角度来说,硬件与软件结合的不完美也是造成晕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同 于智能手机时代的纯堆砌硬件参数,目前来看,各大 VR 厂商均有在软件算法领域去提出自 己的解决方案。

  未来是硬件发挥的作用更大,还是软件算法发挥的作用更大?这不能孤立来看。比如性能上, 芯片算力的增长一定程度可以预期,但是云计算的普及就非常难判断;显示上,显示屏分辨 率的增长一定程度可以预期,但是光学的进展就很难判断。 总结来说,相较于智能手机,VR 硬件架构的核心体现在光学、显示与交互,未来重点关注 这三方面的进展突破。

(1)显示:预计不太可能成为短板

  VR 有一个长期发展的核心矛盾——显示,VR 的显示=显+光。其中显示屏是一个延续的进 展,可以借助过去几十年的行业积累,目前显示屏的成像质量预计已经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比如即使到达不了 8K 的显示质量,2K、4K 也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即显示屏还不足以影响大 家对于 VR 的接受度,不太可能成为 VR 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2)光学:核心技术与难题

  但 VR 显示中的“光学”预计现阶段比较大的限制因素,比如轻薄小型化、视觉辐辏问题等。 在 VR 设备结构中,光学模组作为连接显示屏和人眼的重要桥梁,是最为关键的组件之一, 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显示效果与使用体验。光学技术的发展缓慢,一直是 VR 快速扩张的瓶颈。 因光学技术的门槛高低不同,VR 目前的内容生态已经起步,而 AR 则依旧在解决光学技术难题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3)交互:等待拐点发生

  上一个定义人机交互的是苹果 iPhone,目前 VR 的交互发展还较为缓慢。交互上的进展,分 两方面,一是硬件上的进展,增加更多的传感器,以调动更多的感官体验,比如当前面部追 踪、眼动追踪等技术正在发展;二是软件上的进展,就像 Windows 之于计算机、Android 与 iOS 之于手机,操作系统的本质是一种交互方式,需要有类似乔布斯这样的天才制作人来进 行定义,等待拐点发生。 目前来看,VR 的竞争还还未达到操作系统这个阶段。上半场的竞争是硬件与内容生态的竞 争,下半场才轮到操作系统。

  2. 光学:Pancake 方案成熟应用有望带来 VR 设备里程碑式的体验提升

2.1. Pancake 方案的轻薄化与支持屈光度调节,将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VR 光学方案发展大致经过非球面透镜—菲涅尔透镜—折叠光路(Pancake)三大阶段,目 前菲涅尔透镜是市场主流方案,Pancake 方案是光学系统的重大创新,在 VR 头显轻薄化、 小型化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将成为下一阶段 VR 光学主要升级方向。 Pancake 主要思路在于通过反射元件进行光路折叠,从而压缩光学模组厚度,使整机更加轻 薄。Pancake 光学方案以偏振光原理为基础,利用线性偏振片对于不同偏振光选择性反射和 投射的特性,配合 1/4 波片调整偏振光形态,实现光线在半透半反镜与偏振分光片之间的来 回反射,并最终从偏振分光片透射入人眼。

  Pancake 之所以会是中短期光学方案的主要升级方向,主要在于其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解 决了困扰消费级 VR 大范围普及的两大问题,一是轻薄化,二是屈光度调节,有望带来 VR 设备里程碑式的体验提升。

轻薄化:Pancake 让光路多次折返,大幅压缩屏幕与透镜之间的距离。

  非球面透镜基于凸透镜优化而来,体积/重量偏大,应用逐渐减少。非球面透镜方案缩短焦距 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增加透镜厚度以增加透镜中央与边缘厚度差,增强透镜对光线的折射 能力;二是设臵多组透镜叠加以缩短整体透镜模组焦距。但是这两条路径在缩短焦距的同时 均增加了成像模组的体积,与轻薄化的设计诉求相悖,阻碍了其在 VR 头显领域的进一步应 用。 菲涅尔透镜本质是扁平版凸透镜,体积相对较小,生产工艺成熟,被市场广泛采用。菲涅尔 透镜是普通凸透镜连续的曲面被截为一段段曲率不变的不连续曲面,可以被视作一系列的棱 镜按照环形排列,边缘尖锐而中心光滑,看上去有一圈圈的纹路。菲涅尔透镜在传统透镜的 基础上去掉直线传播的部分而保留发生折射的曲面,从而达到省下大量材料同时又达到相同 的聚光效果。其光学原理是光传播的方向在介质中不会改变(散射光除外),而是在介质的 表面偏离,因此,去掉透镜中心的大部分材料不会影响成像。

  Pancake 光学方案将光路多次折返,大幅压缩 VR 光学总长(镜头中镜片的第一面到像面的 距离)。Pancake 方案利用半透半反偏振膜的透镜系统折叠光学路径,光线在镜片、相位延 迟片以及反射式偏振片之间多次折返,最终从反射式偏振片射出进入人眼。Pancake 方案的 核心思路是通过折叠光路压缩屏幕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当前 VR 头显轻薄化的主流选择, 工艺成熟、成本可控,已可实现大规模量产,预计将在短中期内将迎来广泛应用。据 Wellsenn XR,目前,非球面透镜与菲涅尔透镜的 TTL 约为 40-50mm,Pancake 光学方案的 TTL 约 为 18-25mm。

屈光度调节:Pancake 为组合透镜,可以移动镜片实现屈光度调节。

  传统单片非球面透镜和菲涅尔透镜方案下,VR 头显进行屈光调节更多采用的是更换镜片的 方式,试戴过程麻烦且调档选择较为有限。Pancake 方案一般为多组透镜的组合,可以通过 移动其中一组镜片调整整个光学模组的折射率,从而满足屈光度调节需求。目前 Pancake 模组普遍的可调节范围在 0-700°之间。这种方式调节屈光度的优势在于镜头的总长不会发生 改变,但由于移动组镜片的移动会导致整个光路的系统参数如焦距等发生变化。Pancake 方 案下调节屈光度也可通过显示屏幕朝向某一方向的移动来实现,这种调节方式的优势在于系 统参数没有被改变,左右眼焦距一致,图像的一致性会更好,但其缺陷在于整个模组的总长会因此发生变化,头显设计时需要预留体积空间。 此外,相比传统的非球面透镜与菲涅尔透镜方案,Pancake 通过透镜组合还可以提高透镜边 缘成像质量,降低图像畸变,提高成像的对比度、清晰度、细腻度。

此外,Pancake+机械式可变焦+眼动追踪可以解决视觉辐辏调节冲突(VAC)问题。

  相较于人眼自然成像,VR 头显屏幕发出的光线没有深度信息,光学模组焦距固定。当设备 使用时候,人眼焦点调节与成像纵深感不匹配,由此产生视觉辐辏调节冲突(VAC),使得 用户在佩戴 VR 头显一段时间后会感到头晕或疲劳。视觉辐辏调节冲突的解决方案一般有两 种,一种是在显示屏幕中加入深度位臵信息,使人眼在看到图像时能够自由调节焦距,另一 种是通过 VR 光学变焦设计,根据显示屏和眼睛观看的位臵实时改变焦平面,让二维屏幕实 现三维景深,从而实现辐辏和调焦协调。 VR 光学变焦方案中目前较为成熟的是机械式可变焦显示,其原理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定 位瞳孔中心坐标,利用内臵算法推算人眼的注视点,通过电机+齿轮模组推动分光镜完成可 变焦,以实现镜片和注视点多个自由度的实时变化。机械式可变焦可与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 基于眼部细微特征变化校订模组焦距,模拟人眼自然成像,可以明显减缓 VAC 带来的眩晕 问题。目前,Pancake 与机械式可变焦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Pancake+可变焦+眼球追踪 有望成为新一代 VR 头显的主流趋势。Meta Half Dome 2 原型机,就是在折叠光路模组中加 入了机械式变焦系统,其采用了音圈致动器和弯曲铰链阵列,配合眼动追踪可实现无级变焦 调节。

2.2. Pancake 商用趋势确定,仍存在透光率、鬼影、良率等工艺痛点

  Pancake 方案加速商用化进程,为多款 VR/MR 新品采用。Pancake 方案在初期存在制造成 本高、光学效率低等问题,仅在部分分体式 VR 设备中采用。伴随供应链及众多终端品牌的 协同技术调整,目前生产良率和使用效果已得到大幅改善,有望逐步替代菲涅尔方案。近两 年 Pancake 方案已被 arpara、HTC、YVR、创维等品牌应用于一体式 VR,HTC Flow 系列、 PICO VR Glasses、3Glasses X 系列、创维 S6 及 Pancake 1、arpara、Huawei、Shiftall 等头显设备均已采用 Pancake 方案,还包括行业龙头的新一代产品,如近期发布的 PICO 4、 Meta Quest Pro,后续将发布的苹果 MR、索尼 PS VR2 等。Pancake 光学方案能极大地提 升用户的沉浸感和舒适感,未来 Pancake 方案有望为更多 VR 厂商采用,预计市场规模将持 续扩大。

  但现有 Pancake 方案距离完美还有较大距离,目前存在的最大的三个难点在于光路多次折 射导致的光效损失、鬼影现象,以及 2P 式 Pancake 方案的视场角偏小。 光效较低,理论最高 25%,通常仅约 10%。受光学原理限制,光线在 Pancake 模组中每次 经过偏振/半反射环节,光效损失 50%。以两片式 Pancake 简易模组为例,光线从屏幕发出 后至少经过一次圆偏振镜,两次半透半反镜,光效折损已到 12.5%,考虑光线传播中不可避 免的其他损失,通常 Pancake 模组光效仅约 10%。因此,Pancake 光学方案通常对屏幕亮度要求更高,光学与显示方案需配套迭代。

  鬼影问题比传统透镜方案更严重。在光学成像系统中,透镜界面多次反射、透镜缺陷散射、 物理结构散射等因素造成的杂散光,在画面中的某个位臵形成的“像”被称为“鬼影”(ghost)。 鬼影现象会直接导致图像质量的降低。Pancake 方案因为光线多次折返,鬼影问题相比常规 非球面/菲涅尔方案更为严重,一般通过改善透镜材料、形状等方式优化。 当前的 Pancake 方案能实现的视场角较小。尽管 Pancake 方案视场角理论上限较高,但目 前可实现的视场角(90°左右)明显低于菲涅尔透镜方案(100°以上)。曲面贴膜工艺能够 扩大 FOV,改善 Pancake 视场角小的缺点,但是工艺难度较大。 以上提及的 Pancake 方案的三个难点中,光效低需通过配套高亮度显示方案解决,但鬼影现 象、视场角小均可通过改进 Pancake 模组加工工艺解决/优化。 Pancake 模组的加工流程主要包括光学设计、透镜加工、镀膜/贴膜、组装、点亮检验、调整、 检验、封装,其中生产技术难度主要集中在膜材料质量、贴膜工艺和组装调整三方面。Pancake 模组相比传统非球面透镜和菲涅尔透镜,主要差异在于光路折叠,光学膜的质量与工艺、光 路的设计都会影响光路折叠。

  膜材料质量:手握 Pancake 核心材料的公司美国 3M,其反射偏振模是目前 Pancake 模组厂 商难以绕开的关键材料。反射偏振片和 1/4 相位延迟片工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于 Pancake 光学成像质量构成关键影响,膜材质量的标准和对应要求较高,目前供应商以海外厂商 3M、 旭化成等,3M 也联合华硕推出了基于 Pancake 方案的 VR 参考设计。 贴膜工艺:光学贴膜的方式可以分为平面贴膜和曲面贴膜两种。平面贴膜技术难度较低,但 会牺牲部分光学性能和成像质量。曲面贴膜可以带来更大的 FOV 和更优质的成像质量,但 是工艺难度较大,容易边缘褶皱和翘起。

  组装调整:Pancake 方案光路设计复杂,细微差异便会导致光学模组整体的光路变化,因此 对组装调整环节的要求较高。高精度 AA 设备在 Pancake 组装过程中起到关键的效率和良率 提升作用。 由于手机产业链的映射,当前拥有 Pancake 专利或者模组厂商主要包括 ODM/OEM 厂商、 原光学厂商、屏幕厂商、整机厂商以及等。ODM/OEM 厂商,以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为代表, 基于整机方案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从整机往上游核心零部件延伸,也拥有相关的 Pancake专利和成品模组。光学厂商,如舜宇光学、欧菲光、多哚、惠牛、耐德佳、多普光电、鸿蚁 光电等,在光学设计、加工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优秀的研发设计团队。屏幕厂商,美国硅基 OLED 厂商 kopin,中国硅基 OLED 厂商视涯科技(未上市),TCL 华星光电等,都有拥有 Pancake 的相关专利或模组。

  根据 Wellsenn XR 预测,2023 年全球 VR 光学市场规模将达到 22 亿元,2030 年有望达到 500 亿元。VR 光学模组是 VR 头显的核心元件,其市场规模取决于 VR 设备的出货量和光学 模组价格。目前 Pancake 光学膜组的成本高、良率低、产量低,单个 Pancake 模组价格约 为 150-200 元。随着未来方案的成熟和产量的提升,Pancake 光学模组的成本有望逐渐下降, VR 终端价格下沉进一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加速 VR 普及。

  3. 显示:LCD&OLED 持续演进,硅基 OLED 预计会成为 VR 行业主 流选择

3.1. LCD&OLED 作为 VR 底层显示技术持续演进,Fast LCD 为当前主流

  显示屏幕是决定沉浸体验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对分辨率/PPI/PPD 及刷新率要求较高。高 次像素排列密度 PPI 可以解决纱窗效应。纱窗效应是指在像素不足的情况下,实时渲染引发 的细线条舞动、高对比度边缘出现分离式闪烁现象。造成纱窗效应主要与次像素排列密度不 足有关,次像素之间的间距越大,不发光的部分越明显,透过 VR 看起来就像是在眼前蒙了 纱窗一般有种模糊感,影响 VR 的沉浸感及视觉清晰度。人眼正常视力下极限角分辨能力约 60PPD,而现有单屏4K(分辨率为3840×2160)、视场角120°的VR头显设备约为18PPD; 单屏 2K(分辨率为 1920×1080)、视场角 60°的 VR 头显设备约为 36.7PPD。 高刷新率降低余晖效应,减少画面延迟与重影,同时缓解眩晕感。余晖效应指人眼在观察景 物时,光信号传导至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 即消失从而产生眩晕感。为了降低晕眩感,VR 设备需要高刷新率来降低屏幕余晖。一般而 言 VR 设备不眩晕至少需要有 120Hz 及以上的刷新率以及 4K 及以上的分辨率。时延为刷新 率的倒数,120Hz 的刷新率对应的时延是 8.33ms,人眼可以明显察觉 90-120Hz 到 160-180Hz 的提升,超过 250Hz 后,人眼对刷新率提升的敏感程度将逐步递减。

  早期 VR 头戴式设备大部分采用普通 LCD,而后逐渐被 OLED 取代。但由于 LCD 屏响应速 度较慢等原因,导致用户体验感差,因此 VR 产品一直没有被消费者真正接受。在实际应用 中,普通 LCD 响应速度只有 AMOLED 的 1/100~1/1000,当用户戴上头盔有比较大的头部 转动时,将会出现无法弥补的拖影。相比普通 LCD,OLED 响应速度更快,能有效避免屏幕 拖影。 因此,2016 年前后,OLED 技术尝试用于 VR 设备中,并一度成为 VR 设备生产商的首选。 但当时采用的 OLED 技术是玻璃基的 OLED,受制于 FMM(精细金属掩膜版)工艺,做到 超小像素极其困难,PPI(单位像素密度)不高导致画面颗粒感比较明显,VR 的沉浸感及视 觉清晰度不高,存在纱窗效应。

  2018 年以后,Fast-LCD 技术的出现让 LCD 逐渐成为主流选择。改良后的 Fast-LCD 技术使用全新液晶材料(铁电液晶材料)与超速驱动技术有效提升刷新率至 75~90Hz,响应速 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大大缩短了与 OLED 之间的距离,且具有较高的量产稳定性及良率。与 AMOLED 相比,Fast LCD 可以实现更好的 PPI,并且价格更具优势,最终在 2018-2021 年 取代 AMOLED 成为主流显示技术。 自 2022 年起,显示方案进一步迭代,行业龙头开始使用带有 Mini LED 背光的 Fast LCD 显示面板,或者使用硅基 OLED (OLEDoS),来提升显示性能,比如 Apple MR 将使用硅基 OLED 显示方案,Quest Pro 将使用 Mini LED 背光的 Fast LCD 显示面板等。

LCD&OLED 作为 VR 底层显示技术持续演进,当前 Fast LCD 广泛应用于主流 VR 设 备。

  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幕),目前市场多使用 TFT-LCD 技术(薄膜电晶体 液晶显示器),由两片玻璃基板中间夹着一层液晶,上层玻璃基板是彩色滤光片,下层玻璃 则镶嵌着电晶体,当电流通过电晶体所产生的电场变化,使得液晶分子原本的旋转排列发生 扭转,进而改变光线通过的旋转幅度,并以不同比例照射在彩色滤光片上,进而产生不同的 颜色。LCD 目前最致命问题是液晶层不能完全关合,显示黑色时会有部分光穿过颜色层,因 此 LCD的黑色实际上是白色和黑色混合的灰色,而不是纯黑,会影响VR的沉浸感与体验感。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本结构是在铟锡氧化物(ITO) 玻璃上制作一层有机材料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上再覆盖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OLED 根 据驱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 AMOLED 和 PMOLED。通过外界电压的驱动下,正极电子与阴极 电子便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能量并发出光,因材料特性不同而产生 R、G、B 三原色来 构成基本色彩。OLED 相比 LCD,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 OLED 屏幕几乎没有任何拖影(画 面快速滑动的时候像素点来不及从颜色 1 变成颜色 2 而导致出现画面残留,视觉上就会出现 拖影),二是 OLED 显示黑色的时候可以直接关闭黑色区域的像素点,可以达到几乎纯黑的 效果。但 OLED 使用的有机材料会氧化,所以寿命相对较短,会出现色烙问题,成本与技术 含量也相对较高。

3.2. Mini LED 背光 Fast-LCD、Micro OLED(硅基 OLED)对比

  LCD&OLED 作为 VR 底层显示技术持续演进。当前 VR 显示面板已从 AMOLED 发展到 Fast-LCD,未来几年 Mini LED 背光 Fast-LCD、Micro OLED(硅基 OLED)均有望成为 VR 主流显示应用方案。

Mini LED 背光 Fast-LCD、Micro OLED(硅基 OLED)预计将成为未来几年 VR 主流 显示应用方案。

  Mini LED(Mini Light-Emitting Diode,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指 100~300 微米大小的 LED 芯片,芯片间距在 0.1~1mm 之间,采用 SMD、COB 或 IMD 封装形式的微型 LED 器件模块, 往往应用于 RGB 显示或者 LCD 背光。Mini LED 的应用主要分为作为使用 Mini LED 芯片 +LCD 的背光方案与直接使用 Mini RGB 显示屏的自发光方案。当前 Mini LED 背光方案已经 进入爆发期,苹果、三星等多家品牌厂商都已开始推出相关产品。OLED 相较于 LCD 而言 是显示技术的替代创新,Mini LED 则是 LCD 的升级创新,用于对标竞品 OLED。Fast-LCD 与 Mini LED 相结合,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漏光难题,也能够进一步提升 Fast-LCD 在高对 比度、高刷新率、高亮度等方面的性能,辅以 HDR 功能,将更好地发挥 VR 产品近眼超清 显示的画质要求。 Micro OLED(又称硅基 OLED,OLED on silicon),是半导体技术与 OLED 技术的结合, Micro-OLED 光源模块是通过使用气相沉积将 OLED 沉积到衬底上而产生的。Micro OLED (硅基)包含了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当电流流过时二极管发光。随后通过滤 光片生成所需的颜色。硅基 OLED 创新性地结合了半导体与 OLED,显示器件采用单晶硅芯 片基底。硅基 OLED 都是在 6 英寸、8 英寸的晶圆上小面积蒸镀,大大减小了生产 OLED 时 要克服的蒸镀均匀性难题。Micro-OLED 微显示器件具有 OLED 自发光、薄、轻、视角大、 响应时间短、发光效率高等优异特性,而且更容易实现高 PPI(像素密度)、体积小、易于 携带、功耗低等应用效果,特别适合应用于近眼显示设备。

  从 LCD、OLED 到 Fast-LCD,再到硅基 OLED,VR 对显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技 术路线也在逐步前进。Mini LED 背光相比传统 LED 大幅提升显示屏亮度与对比度,可适配 折叠光路(Pancake)光学方案,同时 Mini LED 背光依托成熟 LCD 生产,产业链更成熟, 供给能力更强大。硅基 OLED 与现在主流 VR 产品使用的 Fast-LCD 相比,在亮度、对比度、 响应时间、功耗、体积等方面优势巨大,也是 VR 头显显示方案的新选择。短中期来看,Mini LED背光Fast-LCD凭借性价比优势和产能保证,将成为助力VR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手, 而当产品向更高端发展时,硅基 OLED 将有望成为更主流的选择。

3.3. 硅基 OLED 具备性能参数、工艺制造、产业投资等多维优势有望成为行业主 流

  行业龙头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往往具有引领供应链趋势的作用。其中,据彭博社 Mark Gurman 预测,苹果将于 2023 年推出首款 MR 设备,将搭载 2 片硅基 OLED 面板和一片普通 OLED 面板。硅基 OLED 面板由日本索尼供应,分辨率达 4K,像素密度达 3000PPI 以上;普通 OLED 面板则由 LG Display 供应。2022 年以来,LG Display 和三星 Display 正以向苹果供 货为目标开发硅基 OLED,不过其开发的硅基 OLED 是针对苹果未来二代及其二代以上的虚 拟现实产品。Meta Connect 大会上,Meta 推出 Quest Pro,配备两块带有局部调光的 LCD 面板(Mini LED 背光),包括用于改善 LCD 色域的量子点层,面板单眼分辨率为 2160x2160。 PICO 4 发布会上,PICO 推出 PICO 4 和 PICO 4 Pro,采用了两块 Fast LCD 屏幕,分辨率 为 2160x2160,背光模组未采用 Mini LED 模组,仍然采用了传统的侧背光模组。索尼官方 宣布将于 2023 年初推出 PlayStation VR2(850PPI),将采用 OLED 显示屏,支持 4K 分辨 率(单眼 2000x2040),支持 90/120Hz 屏幕刷新率以及 HDR 选项等。

Micro LED 或成为显示技术的终极形态,目前仍处于实验室攻关阶段。

  Micro LED(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 微小尺寸的 LED 阵列,如 LED 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可看成是户外 LED 显示屏的微缩版,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该技术将传统的无机 LED 阵列微 小化,每个尺寸在 10 微米尺寸的 LED 像素点均可以被独立的定位、点亮。也就是说,原本 小间距 LED 的尺寸可进一步缩小至 10 微米量级。Micro LED 技术将我们目前所见的 LED 微缩至长度仅 100 微米以下,是原本 LED 的 1%,比一粒沙还细小。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 微米等级的RGB三色Micro LED搬到基板上,形成各种尺寸的Micro LED显示器。Micro LED 的芯片到了肉眼难以分辨的等级,可以直接将 R、G、B 三原色的芯片拼成一个像素点,变 成“一个像素”的概念,不再需要滤光片和液晶层。也正因为这样的技术特点与过往 LCD 显示屏幕的发光结构完全不同,将为 LCD 产业带来全新革命。但 Micro LED 技术却存在许 多困难需要解决,从前期的磊晶(Epitaxy)技术瓶颈、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良率、 封装测试问题,到后续的检测、维修都是很大的挑战,影响 Micro LED 能否量产。

  4. 交互:眼球与全身追踪功能逐步普及,向接近自然的交互迭代

4.1. VR 的交互方式由头手 6DOF 向支持眼球与全身追踪进阶,利好虚拟化身与 VR 社交

  VR 的交互方式还没有出现像 PC 上的“鼠标+键盘”、智能手机的“触控+语音”的标准输入 模式,硬件厂商们都在尝试为 VR 开发新的输入及交互设备。按照器官及输入方式的不同, VR 的交互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头部运动追踪、眼动追踪、面部/表情识别、控制手柄、手势 识别、全身动捕、脑机接口等。VR 头显设备发展至今,市场上主流产品的交互方案已从早 期的头部 3DoF 升级为头手 6DoF,新一代消费级 VR 产品在未来的交互设计上还将加入眼 球追踪、面部识别、全身追踪等技术。

融合 Inside-out 6DOF 头动+ 6DOF 手柄交互的“6+6”交互路线是当前主流方案。

  当前 Inside-out 已经取代 Outside-in 成为 VR 主流追踪技术架构。定位追踪技术在实现上主 要分为两类,即“Outside-in”和“Inside-out”。Outside-in 追踪定位技术需要在房间里布臵 传感器的摆放或者悬挂位臵,最早实现产品化并开始大量用于体验馆、线下门店等商业场景。 2017 年,微软 Hololens 采用 Inside-out 技术方案后,这种摆脱外部设备的追踪技术受到关 注,随后越来越多的大型厂商推出以 Inside-out 为基础的设备。Inside-out 追踪定位技术能 够实现设备的无绳化,随着机器视觉算法的逐步成熟,Inside-out 方案仅靠 VR 头显上的摄 像头即可准确定位,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及上手难度。

  定位技术的原理简单概括,就是“信号源+传感器”,使用相应的算法计算出物体的位臵信息 (包括三轴及旋转共六个自由度,6DOF)。随着算法及算力的成熟,VR 设备从初期的 3DOF 向 6DOF 演进,如 Vive Focus 升级为 6DOF 手柄的 Vive Focus Plus;Oculus 推出首款 6DOF 一体机 Oculus Quest;PICO 将其 3DOF 的 PICO 小怪兽一体机升级为 6DOF 的 PICO Neo。 目前手柄控制依然是主流,融合 Inside-out 6DOF 头动+ 6DOF 手柄交互的“6+6”交互路 线是主流方案,代表厂商包括 Oculus Quest、PICO、Nolo、Ximmerse 等。各厂商的 VR 手柄设计有较大不同,通常都会配臵摇杆,小型触摸板,A、B 操作按钮,以及握柄部分的 电容感测,可识别压力、触感、以及光学数据。

眼球追踪技术逐步在 VR 头显设备中铺开,硬件厂商多以与眼动技术提供商合作的形式 搭载眼球追踪功能。

  过去三年,HTC、惠普、PICO 等大厂,Pimax、Varjo 等高端 VR 厂商,已先行于市场在消 费级 VR 头显中搭载眼动追踪模块。2019 年,Pimax 8K VR、Varjo VR-1、HTC Vive;2020 年,PICO 2 Eye;2021 年,惠普 Reverb G2、PICO Neo 3 Pro Eye 等均定制或搭载眼动追 踪功能。2022 年,索尼 PS VR2 宣布支持眼动追踪、面部识别。 眼球追踪可以应用于光学显示、交互控制、目标识别、身份验证、健康监测、社交和多人协 作多个方面,几乎覆盖 AR/VR 的所有环节。用于光学显示:用眼动追踪技术使用户更清晰、 更流畅的观看 AR/VR 眼镜显示的影像,具体包括注视点渲染、像差校正、影像深度信息、 视网膜成像、屈光度检测、亮度调节等。目前国外所公开的专利和论文中,眼动追踪技术绝 大部分是应用在虚拟影像的显示上。用于交互控制:目前 AR/VR 智能眼镜的交互技术主要 有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眼动追踪、脑机接口、控制手柄这几种交互技术,其中眼动追踪是 其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交互方式之一。用于目标识别:传统的眼动追踪技术是将眼睛的注视 点映射在传统的平面显示上,能做的应用大多是与心理学相关的实验、广告分析、用户体验 评估等。但是未来将眼动追踪技术应用在近眼显示设备上(AR 智能眼镜),其特点是通过光 学元件既可以看到虚拟的全息影像也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用户看到是一个被叠加了虚拟影 像的真实世界,智能眼镜计算机能够以用户的第一人称视角感知用户的所闻所见。用于社交 和多人协作:在面对面的交流的应用程序中,利用眼动追踪将真人眼睛与虚拟人物的眼睛映 射对应,实现眼球的同步运动,增强“社交临场感”。

  眼动追踪已经成为 XR 硬件的标配趋势,其对 XR 交互体验,以及智能化、轻量化和普及化 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使 XR 设备性能更加强大、用户体验更为自然和沉浸,而 XR 硬件是公认的元宇宙入口。据 VR 陀螺,截至 2020 年底,Tobii 占有全球 70%的眼控沟通辅助技术 市场,以及 60%的行为研究眼动解决方案市场。Tobii 占据全球眼动追踪技术服务商领先地 位可归功于具备两大优势:1)整合方案适配度高:Tobii 打造了可满足各类光学设计需求的 眼动追踪集成平台,可适用于几乎所有主要硬件架构和操作系统的算法。无论 XR 头显设备 是基于菲涅尔镜片 hot mirror 或是折叠光路 pancake 光学设计,是一体机或需要连接 PC, 用于虚拟现实或是增强现实,都可以得到 Tobii XR 解决方案的支持。2)人群覆盖的精度与 准确度高:眼动追踪技术从 B 端走向 C 端,从高端走向消费级,需要能够在庞大的消费人群 中确保高精度与高准确度。相比其他方案提供商,Tobii 能够在 90%~95%的人群覆盖中保持 低于 2%的准确度误差,这一指标明显处于行业优势地位。

  Tobii 眼动追踪技术已得到业内广泛认可,与高通、英伟达、Valve、Unity、Unreal、OpenXR、 OpenBCI、惠普、小鸟看看/字节跳动、HTC、Pimax 等均有着长期的技术和产品合作。通 过 Tobii Spotlight 和 Tobii Ocumen 的中间件和解决方案,Tobii 提供了注视点渲染及传输技 术和高级应用分析工具。这些技术目前已整合在 PICO Neo 3 Pro Eye、HP Reverb G2 Omnicept Edition、 PICO Neo 2 Eye、HTC Vive Pro Eye 等多款已上市的主流 XR 设备中。

全身追踪技术帮助建立元宇宙虚拟化身,进而推动 VR 社交,可借助 AI 的预测能力重建 运动姿态。

  全身追踪对于虚拟化身玩法很重要,也是未来 VR 社交必然的趋势。现阶段,全身追踪距离 在 VR 中普及还有一段距离,由于技术的成本和使用门槛对新手并不算友好。在 PC VR 端, 即使搭配市面有售的 Vive Tracker,也需要一定的设臵过程,如果在腰部、膝盖、脚部等位 臵固定追踪模块,不仅用额外的重量影响了 VR 体验的灵活性,还大幅增加成本。而在 VR 一体机端,由于光学追踪范围局限等因素,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优质第三方追踪方案不多。 当前常见的全身追踪技术主要包括光学动作捕捉技术、惯性动作捕捉技术以及视觉动作捕捉 技术三种。光学动作捕捉技术:操作的时候会直接在人的身体上进行简单的标记,标记点会 直接反射到提前设定好的摄像机上,然后再通过反射的不同位臵的成像信息来预算标记点的 空间运动信息,最终将信息进行简单地定位以及输出。惯性动作捕捉技术:会直接在人的身 上佩戴陀螺仪,人在运动的时候,陀螺仪也会跟着进行旋转。此时,直接通过感知陀螺仪的 旋转信息将人的运动推算出,然后实现动作捕捉。视觉动作捕捉技术:在操作的时候是不需 要标记和佩戴设备的,只要在人的活动范围内通过普通的摄像头进行动作的录制,将人体关键信息进行识别,然后采用特殊 AI 算法实现动作捕捉。

  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和惯性动作捕捉技术有一定的使用门槛,在影视和游戏领域比较常见,虽 然呈现的效果非常精准,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成本高。便宜的至少也需要几万,贵的则 需要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只有大型影视和游戏工作室才能负担得起这种成本。第二,使用 不方便。在制作现场,动捕演员身上往往穿戴很多设备,穿戴设备与动作捕捉需要团队多人 配合。而更便于在普通消费者市场进行普及的视觉动作捕捉技术,近年来受到苹果、Meta 等大厂的追逐。 据 VR 陀螺,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公司的一项专利申请,题为“在三维环境中呈现虚 拟化身”。专利的一部分涵盖了手部追踪/手势追踪,该专利第二个涉及的方面还包括眼球追 踪。 据映维网,Meta 提出了一种仅通过 Quest 实现全身动捕的解决方案。对于上半身追踪,通 过在 AI 训练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仅需来自现实世界的少量输入就足以将双手准确地转换到 虚拟世界。例如,Quest 的摄像头可以看到你的手臂,肘部,手掌,所以可以很好地根据肌 肉骨骼结构估计上半身的完整姿态。现在对于下半身,Meta 同样在探索利用这一原理。使 用收集的追踪数据训练人工智能,仅使用来自 VR 头显和两个控制器的传感器数据,就可以 逼真地制作全身虚拟人动画。也就是说,此前 VR 头显仅仅可以将面部表情进行动作捕捉, 而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全身动作捕捉。

4.2. 新硬件的交互方式亟待重构,猜想苹果 MR 的三种交互方式

  VR 产品的交互场景设计是产品的核心壁垒之一。从感官体验的角度,人的视觉、听觉、触 觉、嗅觉、味觉可以直接关系到 VR 的沉浸感,其中立体视觉与立体音效已经可以实现,触 觉、嗅觉与味觉的交互反馈技术也在加快发展。每一次的技术革新及产品升级,都会带来重 大的人机交互方式变化。在 PC 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分别通过键盘鼠标与触摸操作 与数字信息进行互动。这些都是建立在二维世界的 2D 界面交互,并不适用于 VR 中的 3D 虚拟世界,2D 交互远远不足以满足沉浸感的需求。这就要求 VR 中的交互方式需被重构,一 方面是交互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是交互体验更加自然。

  基于现有配件与申报专利,三次方 AIRX 在苹果 AR/VR 眼镜交互方式大猜想一文中提到关于 苹果 MR 三种交互方式的猜想——基于 Apple Watch、基于 Apple Ring、基于手套的交互。 第一种,基于 Apple Watch 的交互。Apple Watch 的 Assistive Touch 功能可通过检测手的 握紧和捏紧以及基于加速度计的控制来实现对手表的单手控制。该系统看起来与 Apple 和 Facebook 在 XR 输入上所做的工作非常相似。

  第二种,基于 Apple Ring 的交互。自 2019 年以来,苹果已经为可戴在手指上并用于控制 VR 或 AR 眼镜的设备申请了多项专利。Apple Ring 描述了一种带有 SMI 传感器的指环。它 们发出的激光被物体反射并干扰传感器中的光。这些干扰信号可用于测量到附近物理物体的 距离。SMI Sensors 传感器可以在空间上定位并检测附近的物体。因此,VR 或 AR 眼镜可 以准确地知道手指在哪里以及它如何在空间中移动。Apple Rings 与 SMI 传感器,相比目前 的控制手柄,重量和体积都明显减小。

  第三种,基于手套的交互。苹果的 VR 手套能够测量手指和拇指骨骼的运动,这款由智能织 物技术制成的 VR 手套可用于许多应用,包括游戏、教育和军事训练。在苹果这项被授予的 专利中,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来模拟 VR / AR / MR 技术。一种电子设备可以是 VR 头戴式设备,用户可以在其中使用 VR 头戴式设备查看模拟的虚拟环境。当用户移动其头部 向四周看时,头戴式设备中包含的显示模块可以更新以反映用户的头部移动。另一电子设备 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机。一个或多个摄像机可以用于在 AR 技术中捕获用户的真实环境 和/或用于位臵跟踪。另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VR 手套,VR 手套可以戴在用户的手上,并且 可以允许用户实时触摸、感知和握持虚拟对象,这可能需要能够准确地检测用户手和手指的 位臵以及运动。

  5. 技术迭代叠加新一轮产品周期开启,当前 VR 可类比智能手机早期阶段

5.1. 新一轮产品周期开启,标杆型新品有望进一步打开 VR 消费市场

  PICO 于 9 月 22 日发布 PICO 4/4 pro,Meta 10 月 11 日发布 Quest Pro,苹果预计 23H1 发布 XR 新品,索尼预计 2023 年内发布 PS VR2,2022 年 AR/VR 新品数量已超过 20 款, 行业迎来新一轮产品迭代。此次由 PICO 引领,2022H2 及 2023H1 国内外 VR 主流厂商均 有新品发布计划,随着Pancake 光学方案、硅基OLED 显示方案等核心技术的迭代和应用, VR 头显有望打开消费市场,市场迎来加速成长期。

PICO 4/4 pro:采用 Pancake 方案,Pro 版本支持眼球/面部追踪,定价较为大众化。

  PICO 4 采用 Pancake 光学方案显著减少体积、减轻重量。根据发布会信息,PICO 4 将采 用轻量化 Pancake 方案,与 Neo3 相比光学清晰度提升接近 86%,体积减少 43%,厚度减 少接近 40%,头显(不含电池与绑带)重量也因此由 395g 降至 295g。相比于 Pico Neo 3, 新品在重量、光学方案、透视方案等维度实现大幅迭代。并且 Pico 4 Pro 额外内臵 3 颗红 外摄像头,可实现眼球/面部追踪以及自动瞳距无极调节(IPD)。

  PICO 4 亦通过创新手柄设计、新增裸手交互及体感追踪等优化用户交互体验。与 Neo3 的传 统手柄相比,PICO 4 采取的星环弧柱设计改善手部交互体验并防止双手碰撞等情形出现, 其内臵的 IMU 传感器在性能上亦有近 100%的提升。此外,PICO 4 部分应用将支持裸手直 接交互,外臵体感追踪器可实现多关节、多肢体的动作捕捉,Pro 版本还将额外增加三颗红 外传感器以支持眼动追踪及面部追踪。

Meta Quest pro:定位高端办公协作机,搭载眼球/面部追踪,支持彩色透视功能。

  Quest Pro 芯片、光学、显示、交互各环节均呈现技术迭代,支持全彩透视、眼动追踪、面 部捕捉。Quest Pro 价格 1499 美元,10 月 25 日开始发货。Quest Pro 与 Quest2 相比,光 机厚度减少 40%,PPI 增加 37%,对比度增加 75%。1)芯片:采用 Snapdragon XR2+处 理器,这是第一款与高通深度合作开发的芯片,算力提升 50%且散热更好。2)光学:用 Pancake 折叠光路技术,光机厚度减少 40%。3)显示:采用具有局部高光功能的 LCD 类 型面板(MiniLED),还包含一个量子点层以改善 LCD 的色域。4)交互:手柄中新的传感 器能自追踪手柄位臵不需要头显介入,可以 360°转动使用,手柄还搭载新的触觉触控,能 够给更精准的反馈。5)全彩透视、眼动追踪、面部捕捉:Quest Pro 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传 感器,获取 4 倍于 Quest2 分辨率的透视影像;有一颗红外深度传感器切换 Passthrough 和 全彩模式。头显内部有 5 枚摄像头,用于眼动追踪和面部追踪。

  Quest Pro 的产品定位是办公场景,是为建筑师、工程师、建设者、创造者和设计师等希望 通过 VR 增强其工作流程并增强其创造力的人而设计,是 Meta 高端设备系列中的第一款, 其设计重点考虑协作与生产力。Meta 的愿景是帮助人们实现远程协作和提高工作效率,使 得人们无论身处何处,使用何种设备,都能建立连接,配套的内部工具/平台包括 Workrooms, workplace,Meta Portal。

  Connect 大会上,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与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共同分 享了对比元宇宙虚拟办公的设想。Meta 拟深度合作微软加速未来办公,计划引入微软多生 产力工具。 1)Mesh for Microsoft Teams 将支持 Meta Quest 设备,Microsoft Mesh 允许不同物理位臵 的用户加入协作和共享全息体验,对于 Microsoft Teams,用户可以加入虚拟会议、发送聊 天、协作共享文档等。 2)Microsoft 365 应用程序将登陆 Meta Quest 设备,从而允许人们能够在 VR 中与 Word、 Excel、PowerPoint、Outlook 和 SharePoint 等进行交互。 3)Microsoft Intune 和 Azure Active Directory 将支持 Quest Pro 和 Quest 2,IT 管理员可以 通过 Meta 的 Quest for Business 订阅为用户提供服务。 4)微软和 Meta 正在探索将 Xbox Cloud Gaming 导入 Quest Store 的方法,从而允许玩家 将数百款高质量的 Xbox 游戏流式传输到 Quest 平台。 此外,Meta 展示了与微软、埃森哲在工作场景的合作成果,预计明年发布 Quest for Business服务更多企业,包含一系列工具,账户管理、申请管理、技术支持等等。

  Meta 未来两年已有四款 VR 新品储备,兼顾中端与高端消费级市场。据 The Information 报 道的 Meta VR/AR 路线图,Meta 未来两年计划推出四款 VR 头显产品,内部代号分别为 Cambria(高端旗舰 VR 头显,即 Quest Pro)、Funston(Cambria 的迭代版本)、Stinson (预计 2023 年推出)、Cardiff(Stinson 的迭代产品)。也就是说,Meta 将交替发布高端 VR 头显和低端 VR 头显,不同价格档位的 VR 头显将帮助 Meta 抢占大部分 VR 市场份额。

索尼 PS VR2:相比一代参数明显提升,已有成熟内容生态。

  PSVR2 支持透视视图。索尼的 PSVR2 透视视图可以让玩家保持佩戴头显的同时观察周围环 境,这要归功于头显前部嵌入的摄像头。索尼高级产品经理 Yasuo Takahashi 解释说:“当 用户想要轻松检查 PSVR2 Sense 控制器在房间内的位臵时,它会派上用场,而无需摘下头 显。”该视图听起来很像 Meta 的 Quest 头显提供的视图功能。 PSVR2 将有 VR 模式和电影模式两种主要模式。VR 模式专为虚拟 360 度环境中的 VR 游戏 内容而设计,它将以4000x2040 HDR视频(单目2000x2040)的最大分辨率和90Hz或120Hz 的帧速率显示。而电影模式专为 VR 中的所有其他内容而设计,它将分辨率降至 1920x1080 HDR 视频,具有 24Hz、60Hz 和 120Hz 帧速率选项。电影模式是为看视频而设计的,玩家 将能够看到 PS5 系统 UI,然后切换到虚拟影院屏幕观看内容。

苹果首款 MR:预计采用 Pancake 光学方案+硅基 OLED 显示模块。

  目前苹果首款 MR 设备的已知信息相比于前三家最少。 Apple 首款 MR 设备渐行渐近,关注 WWDC2022 发布最新信息。根据苹果发布的专利信息 及外媒苹果分析师,苹果的首款 MR 设备或将 1)自有操作系统 realityOS(据 App Store 上 传日志和苹果开源代码);2)显示器的配臵将包括两个微型 OLED 显示器和一个 AMOLED 面板(据显示器分析师 Ross Young);3)芯片将采用代号 Staten 的 M2 芯片衍生版本,外 加一个协处理器 Bora 芯片(据芯片供应链专家@Mobile chip Expert);4)价格被预测为 2000 美元或 3000 美元级别,需要额外的月度订阅(据 TrendForce)。

5.2. 2023 年是硬件大年,有望真正迭代出爆款应用、场景、模式

  新硬件是相对于智能手机及智能手机之前的历代硬件的统称;站在当下,基于元宇宙的新硬 件可以分为硬件入口与分布式垂类硬件两大类。展望 2023 年新硬件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 硬件入口、分布式垂类硬件在 2023 年,均是“大年”。

  按照我们对元宇宙六大版图轮动顺序的分析,首先,硬件入口与内容先行,硬件作为第 一入口,硬件之上需要配套的内容相互促进发展,内容则以 VR 游戏、链游等元宇宙初 级内容形态为主;其次,底层架构要开始发挥作用,新内容/场景的制作、生产、运行、 交互,依赖底层架构的大力升级(游戏引擎/工具集成平台等);再次,随着底层架构的 升级带动数据处理的量级大幅提升,后端基建与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发挥大的功效;数据 洪流下,即物理世界充分数字化后,人工智能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人工智能不仅依赖于 底层架构与数字基建的完善,也非常依赖于内容与场景丰富的程度,此时 AI 将替代或辅 助人去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成为元宇宙中的核心生产要素;最后落脚到内容与场景,相 较于其他板块,内容与场景的变数最大,元宇宙将会催生出远超我们当下所预期的新内 容、新场景、新业态,重塑内容产业的规模与竞争格局;过程中有大量繁荣整个生态的 技术、服务方,协同于每一轮轮动。基于上述判断,全球范围内,预计科技巨头们率先 在硬件产业链、内容、底层架构上发力,继 2021、2022 年硬件入口、内容、底层架构 的发力,2023 年后端基建、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有望真正迭代出爆款应用、场景、模式、 内容,以匹配性能持续升级的各硬件入口;

  分布式垂类硬件中的人形机器人,核心仍然在于“基于现实世界的智能”,2023 年人形 机器人的进展,核心仍取决于“智能”的实现程度;

  硬件入口 2023 年最大的变数,在于 Apple 的发力程度;人形机器人 2023 年的进展,也 取决于特斯拉的推进速度。

  此外,与硬件入口相匹配的内容、应用、场景等,我们认为 2023 年有望真正跑出有元宇宙 部分“精气神”的爆款,但顺序可能先是应用、场景甚至是模式,最后才是真正的爆款内容 出现。目前的内容、应用、场景,更多是基于“沉浸感”去做升级,而非真正创新性的。 全球 VR 硬件加速放量,看好 PICO 新品发布进一步推动国内市场规模。1)全球:据智研 咨询数据,2021 年全球 VR 头显出货量达 1095 万台,预计 2022 年全球 VR 设备的出货量 达到 1573 万台,同比增长 43.65%;2024 年全球 VR 设备的出货量有望达到 2631 万台, 同比增长 20.74%。2)中国:据 IDC 数据,2021 年中国 VR 市场出货量为 138 万台,发展 略滞后于海外市场;随着中国市场潜力不断激发,预计 2022 年中国市场出货量将突破 300 万台,2025 年有望达到 1162 万台,4 年 CAGR 为 70.3%。2021Q2 以来随着爱奇艺、华 为、大朋等国内厂商相继发布 VR 头显,季度设备出货量持续上升。考虑 PICO 新品亮点突 出,背后字节跳动持续导入流量及内容资源,看好国内 VR 市场保持高速成长态势。PICO 4 头显实现多处技术迭代,产品使用性能提升,价格接受度较高,看好其快速抢占用户心智及 VR 硬件市场份额。考虑 PICO 4 以及未来 Meta、Apple 等大厂新品也将完成各项技术迭 代升级,看好大厂新品的催化效应带来 VR 软硬件环节的主题投资机会。

  回溯手机市场发展,我们认为当下 VR 市场的发展阶段可类比于早期的智能手机市场。首先 是 VR 设备的整体升级方向是轻薄化、便携化、提升用户体验,用户量爬升速度不快,主要 由头部产品提振。其次硬件产业链各环节的升级迭代趋势较为明确,光学、显示、交互等模 块均存在较大的创新与进步空间,这一阶段伴随着技术的迭代标杆性的新品会陆续推出,如 PICO4、Meta Quest Pro、苹果 MR 等,加速 VR 消费级市场成长。这一阶段行业巨头起到 重要引领作用,市场演进过程可能伴随着量价双升过程,内容丰富度的提升及商业模式的创 新有望催化这一进程。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张子娴:

  长信科技(SZ300088) 营收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转债狂人:

  长信科技 6.2 出掉10日592买入的仓位

  今天发觉买少了一点,关系不大,

  要是买多了,我可能615就走了。

心心相印o:

  联创电子(SZ002036)长信科技(SZ300088)万集科技(SZ300552)

  1. 光学细分领域龙头,光电与触显“两翼齐飞”

1.1. 内生外延并举,业务协同效应高

  公司产品布局丰富,内生、外延协同发展。公司于 2006 年由江西省电子集团 公司与台资企业合资设立,2015 年成功在深交所借壳上市,是从事光学光电产品 及智能终端制造的国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公司重点发展光学镜头及模组、 触控显示器件等新型光学光电产业,并涉及电声、芯片领域,产品运用于多个智 能场景。在光学领域潜心沉淀超过 15 载,公司掌握了成熟的光机电系统设计和模 拟分析能力、玻塑混合镜头组装工艺、COB 影像模组封测工艺及非球面玻璃镜片 模造技术等核心技术,秉承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基业 长青的光电企业。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触显业务和光学业务两大部分。 触显业务:公司触控显示业务主要从事触摸屏、液晶显示模组到触控显示一 体化模组的生产和销售,相关业务由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和重庆两江联创电子 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负责运营。联创专注于大尺寸高利润产品,平板电脑、智 能音箱、安防设备等配套触控显示产品规模快速增长。2021 年,公司继续围绕京 东方、深天马等具有上游面板资源的大客户开展深入合作,丰富了触控显示一体 化产品结构,提升了产品技术水平。 光学业务:起步于 2009 年,以生产各种终端产品镜头为主,覆盖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运动相机、智能驾驶、VR/AR 等多个领域,是公司收入和盈利的核心 部分,2021 年营收达 26.69 亿元,同比大增超 70%。 1)手机业务:公司继续保 持与华勤、闻泰、龙旗等重要手机 ODM 客户的合作,另一方面亦直接为品牌手机 客户供货玻塑混合镜头等产品。2)车载业务:公司加快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布局,将手机业务的募集资金转向建设车载光学零部件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产能。 公司继续深化与 Mobileye、Nvidia 等方案商的战略合作,扩大车载镜头在国外知 名汽车电子厂商 Valeo、Conti、Aptiv、ZF、Magna 等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扩大 了车载镜头和影像模组在蔚来、比亚迪等国内知名终端车厂的合作。3)高清广角 镜头模组:高清广角镜头和全景影像模组技术能力行业领先,主要服务于运动相 机、无人机、全景相机和智能监控等领域龙头企业。4)AR/VR:“虚拟现实关键 光学和光电组件技术创新团队”入选江西省首批 VR产业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团队。

1.2. 核心管理人员变革,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信心

  公司股权架构清晰。目前公司最大的股东是江西鑫盛投资,占公司总股本的 8.68%,其实际控制人韩盛龙,为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同时,主要 高管成员持有一定数量的限售股份,这有利于管理层与公司利益协同一致,保障 公司决策的顺利进行。其余主要股东有风险基金、外资企业等,多元的入股背景 有利于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交流的互补互助。公司旗下有多家全资子公司和参股 公司,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开拓不同地区的市场,增厚公司盈利能力。

  核心领导技术出身,深耕光学产业几十年。21 年 12 月,公司高管核心人员 进行调整,原公司副总裁曾吉勇荣升公司董事长、总裁,原光学各业务部负责人 齐升公司副总裁。曾吉勇博士在光学电子领域科研经验和技术经验丰富,四川大 学电子信息学院光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精仪系光学工程博士后。历任桂林空军 高炮学院理化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室主任;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研 发总监、总经理助理;公司副总裁王卓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子与计算 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韦恩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毕业,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 测控技术专业本科毕业,正高级工程师。历任清华富士康纳米中心光学设计工程 师;韦恩州立大学兼职讲师与研究助理;贝克曼研究所研究助理;欧司朗首席光 学工程师;佳能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兼技术负责;副总裁汪涛为江西省首席模具 技师;副总裁胡君剑、李亮等也同样拥有优秀的技术和管理履历;财务总监周满 珍服务于公司多年,工作经验丰富。

  合理战略布局,集中资源做大光学产业。公司全球化布局,产业集群涉及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南和欧美地区,同时在印度等地区也建立了工厂以降低 生产成本。联创未来将集中资源做大光学产业,把核心技术、优强产品迅速转化 为规模和效益。 车载产业园项目落地合肥,强强联合贴近产业集群。为抓住新能源智能汽车 产业高速发展的机会,联创利用多年来在光学产业所积淀的雄厚产品技术、产 业基础以及优良的客户资源,结合重要客户就近生产服务供应的需求及合肥打 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方面的招商产业政策,在合肥设立专门从事车载光 学产业的生产经营公司,建设车载镜头/影像模组产品生产线,并拟定于 2025 年 前达产,形成 0.5 亿颗车载镜头、0.5 亿颗车载影像模组的研发、生产能力。

1.3. 光学收入业务占比提升,有望重回增收增利上升通道

  公司主业收入增长良好,核心光学业务发展顺利。近几年公司营收增长均在 20%以上,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到达到 105.58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40.18%。 其中触显业务和光学产品业务两大板块收益增速明显,两块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 也不断增加,21 年触显业务收入占比达到 31%,光学元件占比达到 25.28%。未 来联创将继续聚焦车载光学,预计随着车载光学起量,公司将重回增收增利的上 升通道。

  光学产品毛利率持续维持高水平。一方面受到手机和触显业务竞争加剧的影 响,集成电路业务也发生萎缩,另一方面公司近年的研发投入较高,因此公司的 净利润和毛利率增长均有所放缓。 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 亿元,毛利 率 9.62%,同比减少 1.77pct,细分业务中,光学产品毛利率领跑达到 23%,虽然 较 2017 年 42%的毛利率下滑,高于显示屏及加工业务的毛利率 12%和触屏业务 3%。但随着公司的研发兑现和产品结构优化,公司的盈利能力正迅速恢复, 2022 年 H1,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均有所回升,分别为 11.1%和 2.2%。未来随着物联 网时代到来,智能手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下游新场景有望提振公司增长,市 场对手机镜头、车载镜头等光学产业以及触控类产品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有望进 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能进一步增强。

  研发投入庞大,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 9.89 亿 元,同时为了扩大产能近两年资本化研发支出占比高达 33.8%和 49.9%。 研发人 员占比也连年攀升,21 年公司研发人员达到 1216 人,占比 14.5%。截至 2021 年 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 202 项,其中发明专利 138 项,技术积累为公司未来 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研发平台方面,公司拥有江西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 地、江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西省触摸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移动智 能终端光学工程研究中心、南昌市光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饶市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省市级研发平台,拥有一支由江西省“双千计划” 人选、博士后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研发及工程队伍,并与清华大学、四 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展开了系列合作。

  2. 光学业务:聚焦光学主航道,多产品线成长动力充足

2.1. 智能驾驶已成趋势,车载光学产能加速扩张

  车载摄像头是 ADAS 功能实现的必备传感器。车载摄像头通过镜头和图像传 感器实现图像信息采集功能,同时可进行 360°视觉感知,弥补雷达在物体识别 上的缺陷。目前车载摄像头主要以前视、环视、后视、侧视、内视为主。前视摄像 头包括单目和多目,能够实现前车防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交通标志识别、行人 碰撞预警等功能,成本较高;侧视主要安装在后视镜下方,以盲点检测功能为主; 环视、后视和内视主要以全景泊车、泊车辅助和疲劳驾驶检测等功能为主。

  今年为自动驾驶硬件高配车型上量元年,车载光学放量正式开启加速。随自 动驾驶等级提升,感知层硬件配置要求相应提高,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 达、激光雷达的性能和数量要求均有所提高。今年为搭载 11 颗摄像头及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硬件高配车型上量元年,如 21 年发布的蔚来 ET7/ET5 都将在今年陆续 上市,下半年更多重磅车型值得期待,车载光学放量正式开启加速。

  智能驾驶已成趋势,车载摄像头需求持续增长。摄像头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 上升和市场对自动驾驶需求的增加使得车型多摄像头搭载成为迭代趋势。近年来, 全球车载摄像头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加,2019 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为 723.1 亿元,中国市场规模为 41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将达 273 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 237.2 亿元,未来车载摄像头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增长。

  车载光学国际化扩张,先发优势明显。车载摄像头市场相比车载摄像头模组 市场,行业集中度更高。2020 年,舜宇光学占据全球出货量的 32%,远远领先全 球其他厂商,近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其余分别为麦克赛尔(8%)、富士胶片(5%)、 电产三协(5%)、世高光(5%)、三力士(5%)等。而车载镜头模组市场格局较 为分散,以海外厂商占为主,前三分别是麦格纳(11%)、松下(9%)和法雷奥 (7%)。

  车载业务增速迅猛,发展势头良好。公司2021年车载营收同比增长615.39%, 并且盈利能力有所增强,是国内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厂商之一。公司与国际知名智 能驾驶方案平台商 Mobileye、Nvidia、Aurora 华为等开展战略合作,持续发力汽 车高级辅助安全驾驶、智能座舱镜头的开发;与 Valeo、Magna、Aptiv、Mcnex 等 国际知名汽车电子厂合作开发的自动驾驶车载系列镜头正在放量;公司车载光学 业务从镜头端延伸到车载影像模组,与终端车厂蔚来、比亚迪等合作开发的多款 高端 8M ADAS 车载影像模组和 DMS 影像模组获得定点,并完成量产准备,随着 募投项目的实施,后续产能有望持续释放。

  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进一步扩充车载光学产能。智能化带动车载摄像头需求增大,公司在综合考虑市场环境等因素情况后,决定加快发展车载光学镜头项目, 快速扩充车载镜头产能。公司拟将非公开发行原计划投入“年产 2.6 亿颗高端手 机镜头产业化项目”的募集资金 3.88 亿元全部用于“年产 2400 万颗智能汽车光 学镜头及 600 万颗影像模组产业化项目”。同时联创与合肥高新管委会合作建立 的车载光学产业园拟定于 2025 年前达产,形成 0.5 亿颗车载镜头、0.5 亿颗车载 影像模组的研发、生产能力,未来公司车载光学行业市场份额及竞争力有望提升。

  公司各类光学镜头产品产量增长明显,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21 年,“年产 2400 万颗智能汽车光学镜头及 600 万颗影像模组产业化项目”部分投 产,公司车载镜头及模组产能由年产 200 万颗提升至 1000 万颗,未来合肥车载 光学产业园项目投产之后,预计产能会进一步提升。截止 2022 年 3 月末,公司拥 有高清广角镜头及模组年生产能力 3700 万颗,车载镜头及模组年生产能力 1000 万颗,手机镜头及模组年生产能力 37000 万颗。

2.2. 手机光学创新不断,玻塑混合弯道超车

  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微创新打开新成长空间。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瓶颈 期,手机多摄等微创新带动光学行业再成长。2011-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 量都在逐年提升,2017 年全球出货量高达 15.66 亿台。2018 年以后,年出货量 增速减缓,2020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降至 13.31 亿部,同比下降 10%,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13.92 亿部,同比增长 4.58%,与 2020 年相比有所 好转,但与 19 年以前相比仍不尽人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先前的高速增长,考虑 到 22 年全球需求疲软、通胀高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新冠疫情及供应链紧张等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全年来看智能手机市场前景仍不容乐观。智能手机 或已进入存量时代,由出货量增长带动的光学光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增速也相应放 缓。在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瓶颈期的背景下,各厂商纷纷采取微创新来推动终端 销售。其中光学成为最显著的创新点,包括多摄渗透、摄像头规格提升、采用 3D 感应摄像头、光学屏下指纹识别等。

  手机摄像头材质更加追求性价比和轻便,玻塑混合或将成为主流。从材质角 度划分,镜头主要分为塑料镜头、玻璃镜头以及玻塑混合镜头。玻璃镜头具备透 光率高、成像效果好、耐高温、可靠性强、可选择范围广泛等优势,但玻璃镜头成 型难度高、价格高。塑料镜头具备工艺成熟、易于量产、成本低等优势,但塑料镜 头的温漂现象比较明显,即其表面形状、尺寸和折射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 改变,进而影响景深,对 FF 成像系统有较大影响。玻塑混合镜头则综合了玻璃和 塑料两种镜头的特点,在提供高质量成像和强的耐高温和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镜 头的成本,从而使其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手机摄像头中改善用户使用手机进行拍照 摄像的体验。

  模造玻璃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目前联创电子是全球第二大模造玻璃供应 商。该技术是将玻璃材料加热软化后置于高精度模具中热压成型,比起传统玻璃铣磨,更利于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联创在该技术领域全国领先,能自行进行精密 模具设计制造及镜片模压成型;同时公司还拥有较为完备的非球面塑料镜片、塑 料镜筒镜座、塑料镜头、玻塑混合镜头等技术,为未来手机镜头向玻塑混合材质 的转变打好基础,有望弯道超车。

  优势技术与定制化方案结合,提升产品认可度。手机镜头及模组业务产品涵 盖屏下指纹镜头、准直镜头、手机镜头、外挂镜头以及摄像头模组等。联创利用公 司领先的模造玻璃加工技术及塑胶镜片加工技术组合,研发出的玻塑混合大光圈 64M 高像素手机主摄镜头,实现了公司在手机品牌终端主摄方案的突破;同时公 司研发的 F1.49 超大光圈 50M 高像素长焦人像拍摄镜头,实现单反级别的虚化效 果,为手机品牌终端提供差异化后摄解决方案,丰富了公司高端手机镜头产品结 构,目前正在小批量出货。客户布局方面,以模组业务为例,公司继续保持与华 勤、闻泰、龙旗等重要手机 ODM 客户的合作;同时在手机镜头业务方面,借助其 技术优势,加强服务于品牌手机客户,包括三星、荣耀、中兴等。

2.3. 高清广角镜头领域行业领先,VR/AR 带来发展新机遇

  以高清广角镜头为基础的智能终端产品领域前景一片大好。运动相机市场需 求旺盛,下游应用范围包括户外运动、极限运动、消费者日常生活、真人秀节目拍 摄、机器视觉、赛事直播、农用测绘等多领域。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预计 2020 年全球运动相机出货量将超 2100 万台,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全景相机也 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根据 Greenlight Insights 数据,2019 年全球全景相 机市场规模达到 5.38 亿美元,2024 年预计增长至 10.4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14.16%。随着全景相机在户外运动、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专业领域中不断渗透, 未来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还包括无人机和智能监控等。 整体来看,高清广角镜头覆盖场景广泛,该市场未来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全景相机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聚拢。从市场格局来看,2020 年全球全景相机 市场份额前三位分别为影石创新、日本理光、GoPro,市占率分别为 35%、28% 和 23%,影石创新全球排名第一。近年来,Insta360 向联创的采购额和占比呈上 升趋势,仅 2021 年上半年整体采购占比就达到了 22.13%。

  运动相机行业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GoPro 全球领先。GoPro 是美国著名运 动相机厂商, 从事开发和销售针对极限运动市场的相机,于 2014 年在纳斯达克 上市。GoPro 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因此 GoPro 也被称为“极限运动专用相机”。 2020 年受疫情影响,营收有所下滑,仅为 8.92 亿美元;2021 年情况有所好转, 同比增长 30.2%,达到 11.61 亿美元。

  联创凭借传统技术优势,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客户合作。公司主要服务于 GoPro、 大疆、影石、AXON 等运动相机、无人机、全景相机和警用监控等领域客户,已 成为全球最大的全景相机生产商和 Insta360 的主要镜头和影像模组供应商,在行 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重视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华为在智能 监控和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与大疆在航拍、智能避障等领域都展开了深度合作。 2021 年,大疆的无人机航拍和智能避障镜头出货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联创成为国 际知名警用执法仪公司 AXON 警用摄像模组的独家供应商。

  VR 技术逐渐趋于成熟,AR+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二者在光学构成、成像 原理等方面很相似,均属于显示设备。VR 是虚拟现实,人们无法感知到周围的环 境与事物;而 AR 为增强现实,人物的第一视角看到的环境仍为现实场景,通过 技术手段(显示器、眼镜等)在人眼所见的现实场景中融入虚拟内容,主要以平面 标注的形式体现。AR 技术目前涵盖许多领域,包括军事训练、医疗系统、工程和 消费类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和修理等,甚至使用 AR 还可以创建一个大 型虚拟城市。随着 2019 年底全球 5G 正式展开部署,VR/AR 作为 5G 核心的商 业场景重新被认识和重视,行业重回增长态势。

  2021 年是 AR/VR 头显市场继 2016 年后再度爆发的一年。相较于 5 年前, AR/VR 市场的硬件设备、技术水平、内容生态、创作环境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行业生态更加健康,产业基础更为牢固。2021 年全年全球 AR/VR 头显出货量达 1123 万台,同比增长 92.1%,预计 2024 年将继续增长至 2130 万台。目前市场 主要由 VR 头显占主导地位,2021 年 VR 头显出货量达 1095 万台,突破年出货 量 1000 万台的行业重要拐点,占整体市场的 97.5%。AR 头显出货量达 28 万台, 占市场 2.5%。

  坚持以技术为发展导向,VR/AR 产品客户布局广泛。联创 VR/AR 研究院目 前有 6 个专家研发团队,60 多个研发人员(截止 2021 年 6 月),涉及近眼显示、 感知交互、3D 物体建模、全景内容拍摄研究。公司的客户主要有 Magic Leap、 Leap Motion 和 Jabil:2014 和 2015 年联创参与制作 Facebook F7 全景相机镜头 和H公司VR眼镜光电显示模组的工程样机;公司为 Magic Leap 和 Leap Motion 提供的用于 MR 和手势识别系统的投影镜头和双目视觉镜头已量产;同时通过 Jabil 客户,联创也辐射了很多欧美客户。

  3. 触显业务:剥离资产,稳健经营

  专门成立研发中心及实验室,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公司为依托建立了江 西省触摸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西省触摸屏工程实验室,同时在深圳、重庆设 有触控显示模组研发部,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研发队伍,能满足国际一流客 户高品质、全方位的需求。公司致力于纵向打造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触控显示业 务产业链布局从卷对卷黄光 ITOSensor、2.5D/3D 盖板玻璃、触控 IC(联智、 Melfas)、触摸屏、液晶显示模组到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产品线齐全。通过调整 触控显示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公司多年来在触控显示产业形成的技术、 产业基础以及优良的经营团队和客户资源,与地方政府合作以多种方式稳健发展 触控显示产业。

  生产工艺优势明显。触控显示产品的规格差别较大,需要根据下游终端产品 的品牌、型号进行定制化生产。公司的生产工艺在行业中处于较先进的水平,如 Sensor 卷对卷黄光制程、全自动 LCM in-line 线、激光异型切割、Cell AOI、高精 度无痕贴片机、COG、FOG 邦定、全自动背光组装、打孔屏全自动点胶、自动焊 接、全自动全贴合、成品 M-AOI 等生产设备和工艺,同时借助多年积累的生产经 验,保持制程的较高良率。公司生产基地集中在江西、重庆及印度,具有相对稳定 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剥离传统触显业务,轻装上阵。因疫情影响产能和新兴应用爆发等多重因素 叠加下,触控显示业务供应链端出现不稳定态势,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同 时,中大尺寸产品对品质和良率的要求提高,推动公司整体营业成本的上升,该 业务整体盈利能力面临下行压力。2021 年 7 月 1 日,公司发布公告,以 3.3 亿元 价格转让子公司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所持万年联创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60%股权 给浙江联信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产剥离,未来将集中资源聚焦光学产业,促 进车载光学及运动相机等细分领域的发展。

  4. 盈利预测

  公司作为模造玻璃技术的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方式,确立 了在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地位。按照市场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公司实行“以销定 产”的经营模式。目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光学和触显两大板块,其中在光学业 务细分领域,车载光学未来有望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我们预计公 司 2022/2023/2024 年营收将分别增长 10.46%/10.58%/14.19%至 116.6 亿元 /129.0 亿元/147.3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3.02 亿元/5.49 亿元/9.30 亿元。

  光学业务:公司光学产业一直保持高清广角镜头和全景影像模组的行业领先 地位,目前以提高车载镜头和车载影像模组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扩大手机 镜头和手机影像模组的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标。随着汽车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发 展与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不断提升市场对车载摄像头及其他车载光学器件的需求, 为公司光学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起点。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该业务的 毛利率分别为 27.00%/27.50%/28.81%。

  触显及显示屏加工业务:近年来伴随公司核心业务向光学聚焦,战略性收缩 触显业务,占比将逐步降低。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触摸屏及触控显示一体 化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2.0%/2.0%/2.0%;显示屏及加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8.0%/ 8.0%/8.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转债狂人:

  10oct操作

  中公教育 397买入

  长信科技 592买入

  11oct操作

  中公教育 做T 388-379进,394出,赚了顿饭钱...

  今天

  中公教育 早盘3.88买入

十年财富之路:

  一,大盘观点:建议关注地产、光伏、食饮、汽车(汽车零部件)等板块

  周二,沪深两市震荡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涨0.19%报2979.79点,深成指涨0.53%报10577.81点,创业板指涨1.15%报2261.89点。两市共计成交5638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642亿元。盘面上,钠离子电池、一体化压铸、三季报预增、电力等板块涨幅居前,芯片、旅游、医疗器械、培育钻石等板块跌幅居前。 在当前中美货币政策错位环境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趋稳在于十月中旬是否出现明显国内重振需求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内需的情况。在汇率还不足以提供对权益市场正向持续支撑下,面对当前上证综指临近3000点这条“马奇诺防线”,我们认为基于当前A股市场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对于A股市场没有必要过度悲观,存在超跌反弹较大可能,维持“震荡休整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的态度。我们认为大盘价值或维持相对占优状态仍将持续。关注行业:地产、光伏、食饮、汽车(汽车零部件)。 二,关注板块热点和相关个股 1, 国内大型储能招标景气度高涨、装机量将持续提升 国内大型储能招标景气度高涨,共享储能经济性显著提升。发电侧配储具备强制性,目前政策主流要求配储比例为功率配比10%+配储时长2h,风光大基地项目第二批计划超过400GW,对应储能容量40GW/80GWh;部分储能招标项目配储比例已上升至20%。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有阳光电源(300274), 泰嘉股份(002843)等。

  2,上海推动战略性储能技术研发、钒电池为重要抓手 1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开展战略性储能技术研发,推动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促进“光储充”新型储能站落地,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试验,推动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攻关。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钒钛股份(000629), 河钢股份(000709)等。 3,Meta年度大会将举行、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关注 据媒体报道,Meta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11日10点举办VR年度大会Connect,这次的重磅产品可能是MR头显。MR被Meta视作构建元宇宙的关键一步,这家占据消费级VR头显九成市场的公司正不遗余力开发混合现实(MR)软硬件。此前MetaCEO扎克伯格确认于10月推出高端VR一体机QuestPro(即ProjectCambria),并在9月29日发布了一段短视频,展示了用QuestPro游玩混合现实击剑游戏的效果。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智度股份(000676), 长信科技(300088)等。

  三, 重要财经资

  1,央行: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 2,国家能源局:研究将户用光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3,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召开加快推进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建设工作视频会议。 4,中港协:重点监测港口煤炭吞吐量增速大幅加快。

  四,利好消息个股

  1,中矿资源(002738)预计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562%–595%; 2,众兴菌业(002772)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342%; 3,天华超净(300390)预计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818%-858%; 4,林洋能源(601222)控股子公司预中标中国电力储能电池项目,预计将对公司2022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五,今日新股申购

  1,中荣股份(301223),发行价格26.28元/股,发行市盈率25.16倍。

股市题材挖掘机:

  >Meta年度大会将举行、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关注

  ——————

  据媒体报道,Meta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11日10点举办VR年度大会Connect,这次的重磅产品可能是MR头显。MR被Meta视作构建元宇宙的关键一步,这家占据消费级VR头显九成市场的公司正不遗余力开发混合现实(MR)软硬件。此前MetaCEO扎克伯格确认于10月推出高端VR一体机QuestPro(即ProjectCambria),并在9月29日发布了一段短视频,展示了用QuestPro游玩混合现实击剑游戏的效果。

  今年下半年Pico、Meta、索尼、苹果等品牌陆续发布VR新品。VR设备是元宇宙时代的重要智能终端,元宇宙创新周期的早期阶段,VR等智能设备将持续受益益。StrategyAnalytics预测,到2024年,元宇宙设备的市场存量将从目前的5000万翻一番,达到1亿台。从全球来看,Meta/Apple等科技巨头将持续推动VR产业创新趋势,并可以在产品迭代进步的过程中,更好的培育消费者心智。在这个过程中,国产VR厂商将持续受益全球行业的高景气度。

  智度股份( 000676 )控股子公司推出的国内首个数字艺术元宇宙社区“Meta彼岸”目前已在 PICO VR、爱奇艺·奇遇VR和Android手机端上线。

  长信科技( 300088 )为Meta提供最新款VR Quest2显示模组,也为国内VR巨头PICO提供VR头显模组。

  >东方日升:在异质结方面有较为深厚的技术储备

  ——————

  东方日升( 300118 )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浙江宁海5GW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的相关设备招投标工作已陆续完成。公司对于N型电池量产技术研究多年,位于江苏金坛的异质结中试线已有可观的成果。公司在异质结方面有较为深厚的技术储备。公司的异质结电池中试线位于江苏金坛,年化产能约为500MW,主要用于实验验证。目前,该线产出的210尺寸半片超薄异质结电池片,首片已于今年五月中旬顺利下线,目前产出的电池平均效率达25.2%,良品率达98.5%。公司异质结中试线主要使用厚度为120微米的硅片,同时在进行使用100至110微米厚度硅片的小规模量产试验。实验室中公司已在测试使用100微米以下厚度的硅片。

  >益客食品:募投项目中屠宰产能已投产

  ——————

  益客食品( 301116 )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募投项目中屠宰产能已经投产,仍未达产,近期屠宰板块主要工作以尽快推动投产的屠宰产能达产为主,也可能通过租赁、合作等模式进一步扩充产能;禽苗、饲料等环节重点工作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匹配,会适当增加产能以实现产业链协同;同时,市场端将进一步加强市场端新渠道、新市场的开发,提高产品冻转鲜、鲜转调熟的比例

鸿福168XQ:

  早盘咱们重点还是关注三方面的消息:

  1、外围市场:1)、货币商品走势:随着美元指数最近几天反弹,非美货币继续走弱,原油也从周一晚上93跌回88了,当然随着欧佩克减产落地,趋势看涨回100以上也是大概率的;2、欧美股市持续走弱,老美的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昨夜继续创2年新低,再看香港恒生指数已经是回到2011年的低点,从走势看,跌回11000也就是08年底部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也就说外面的世界已经昏黄。

  2、行业及个股综合消息:

  1)、随着老美对芯片的贸易控制,海外龙头已经在去泡沫状态:据《科创板日报》统计,AMD、英伟达今年以来最大回撤幅度超60%,英特尔、应用材料、台积电等回撤幅度也超过50%。——回头看看我们的芯片股,如兆易创新603986该股自2021年7月反弹高点235元,一直单边下跌至今88元,更别抬头看其2020年428元的高点了,让抱团的基金经理都发抖啊。因此,半导体板块入熊已经是大概率了,没有跌透就不该碰。

  2)、宁德时代业绩报表增幅大,但是股价已经从575跌到391,从Wind数据看,拿有220万股以上公募就用10只。其中易方达创业板ETF最牛持有594万股(按400元股价算24亿占该基金市值18%),拿有最近一年该基金的基民正体验中(从3.8跌到现在2.1的苦逼中)。这时旁观的小白就问:哥们还相信所谓高成长投资的大咖吗?——鸿福看,在新能源汽车没有做一次的横向缩量调整前,继续保持观望为宜。

  3)、Meta年度大会将举行、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关注:300088长信科技为Meta提供最新款VR Quest2显示模组,也为国内VR巨头PICO提供VR头显模组。

  4)、苏美达(600710)拟与国轩高科在电力工程特别是储能领域深入开展全方位合作。——这票的庄狼也够忍得的,21年初开始玩,来回憋了1年多,业绩再好也忍着不拉。

  5)、云南铜业000878老庄股沉默太久了,鸿福觉得如果有机会急跌到9.2去,那简直是金山一座。这不,业绩利好公告都有了:云南铜业(000878)预增168%至203%,因报告期内产品价格同比上涨。

  3、大盘走势分析:日线图跌势未停,往下强支撑就是2860--2900区间;30分钟图看感觉还差那么一个急跌反转的极限走势;

  综上,整体看后面随着10月楼市销售数据改善,我们宏观面数据会逐步走稳,当下重要的事在周末大会上,因此,短期看还会保持弱市,而对我们来说,这是中长线找好标的潜伏的良机。

  感谢新老朋友点击关注鸿福,欢迎积极参与评论留言交流!祝大家今天投资顺利,168一路发![奋斗]

  仅供参考,入市需谨慎!

稳操胜券V:

  【10月12日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磷酸铁锂装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产业链公司受益】相关概念股:龙蟠科技(603906)、达志科技(300530)等。

  【俄乌冲突升级 全球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相关概念股:丰乐种业(000713)、农发种业(600313)等。

  【国内大型储能招标景气度高涨 装机量将持续提升】相关概念股:阳光电源(300274)、泰嘉股份(002843)等。

  【面积小耐用 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成功】相关概念股:西子节能(002534)、京山轻机(000821)等。

  【户用光伏有望纳入碳市场 微型逆变器高增长可期】相关概念股:禾迈股份(688032)、德业股份(605117)等。

  【Meta年度大会将举行 产业链公司有望受关注】相关概念股:智度股份(000676)、长信科技(300088)等。

  【上海推动战略性储能技术研发 钒电池为重要抓手】相关概念股:钒钛股份(000629)、河钢股份(000709)等。

展新聊股:

  meta年度大会;智度股份。长信科技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