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今日SH600104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10-15 16:23:45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这个要火:

  A股分红前十名分别如下:

  第十名, 万科A 累计分红:793.96亿元

  第九名,格力电器 累计分红898.55亿元

  第八名,大秦铁路 累计分红918.39亿元

  第七名,宝钢股份 累计分红1064.26亿元

  第六名,上汽集团 累计分红1418.26亿元

  第五名,长江电力 累计分红1459.23亿元

  第四名, 贵州茅台 累计分红1485.81亿元

  第三名,中国平安 累计分红2177.83亿元

  第二名,中国神华 累计分红3015.55亿元

  第一名,工商银行 累计分红11267.87亿元

SinoAuto:

  9月13日,上汽乘用车换帅!令人意外的是,不久前在成都车展上出现消费者维权事件的飞凡汽车CEO吴冰,将接替杨晓东担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

  有人把这次总经理调整称为是上汽乘用车第三代接班人轮换。第一代接班人王晓秋为上汽乘用车建立了技术体系,打造了互联网汽车概念。第二代接班人杨晓东创造了海外销售记录,将上汽乘用车过去荣威单核发展逐渐提升到荣威、名爵双核发展,并逐渐打造出飞凡汽车的发展框架;上汽任命吴冰担任乘用车业务第三代接班人,所有人都清楚上汽集团的用意,希望他能开创上汽乘用车第三个市场空间。

  不同的是,市场环境变了,时代变了,改变的空间小了。值得玩味的是,吴冰现在面对的,是王晓秋、杨晓东当年都曾面对过的,甚至比现在更难。尤其是十几天前成都车展展馆外的飞凡汽车车主续航维权事件,人们希望看看吴冰能不能胜任上汽乘用车“第三代接班人”,能不能适应多变的汽车市场?能不能用好上汽乘用车的资源,去做好上汽集团最看重的飞凡汽车?

  王晓秋为上汽乘用车打好了技术底子

  上汽乘用车留给汽车市场的记忆要从2014年任命的总经理开始讲起。

  2014年6月,上汽集团内部宣布,原上海通用总经理王晓秋将升任上汽集团副总裁,同时担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国有车企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使合资车企业务再好,都不如把自主业务向前走半步。至今在各个国有车企中,自主负责人仍是第一个汇报业绩的业务板块。

  和今天人们眼中的上汽乘用车不同,王晓秋接手时,上汽乘用车正面临内外巨大压力。2014年,上汽集团销售新车561.99万辆,同比增长10.07%。与当时上海大众172万辆、上海通用176万辆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的180万辆销量相比,上汽乘用车年销量仅为18.03万辆,而且销量同比下降21.62%。

  尽管当时名爵有两款新产品,但王晓秋明白,一个汽车企业想要做好,必须建立起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合资车企就是靠自己多年积累的体系力向前走。王晓秋希望上汽乘用车也能有自己的体系,于是他决定在50岁“知天命”的年纪,打破自主品牌靠天吃饭的游击打法。

  王晓秋决定从人出发。大学毕业就进入上汽集团技术与质量体系的他,喜欢和研发与工厂技术员打成一片,历任上汽工业质量监督中心副主任、上汽工业技术中心副主任等职务的王晓秋,太知道上汽集团体系里的宝贝藏在哪?

  在一系列走访后,王晓秋找到了三个技术人才来辅助自己,分别是上汽乘用车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觉慧、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以及设计部总监邵景峰。邵景峰是上海大众朗逸的设计主导者;朱军从事发动机研究30多年,在王晓秋找他之前,朱军一直在四处兜售新能源、混合动力以及互联网三个无人问津的汽车技术新概念。

  王晓秋把他们有机集合起来。按照产品评审流程,总经理一般只会出现在最终产品评审会上,但王晓秋几乎每周都要听设计、技术评审会,而且总会提出各种刁难的问题。一次设计评审上,面对王晓秋,邵景峰甚至直接将画笔摔到他面前,说“你来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和工程研发较劲的同时,王晓秋开展与阿里巴巴签署“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首次在汽车行业提出“互联网汽车”概念。2016年7月,在王晓秋提出互联网汽车概念两年后,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上市。

  王晓秋后来回忆:“从RX5开始,上汽乘用车意识到改变才有出路。上汽乘用车不再走过去的老路,而是要走出一条不看天吃饭的新路。”从2016年到2018年,上汽乘用车销量分别是32.17万辆、52.2万辆、70.19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达到89.23%、62.27%、31.13%。

  2019年7月23日,当王晓秋把上汽乘用车交给接任者时,中国汽车市场在存量竞争时代进入新能源汽车竞争赛道。王晓秋后来回忆,“上汽乘用车这份情感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掉的”。王晓秋叹息,尽管2017年就曾预料到2018年-2019年中国汽车可能面临洗牌,但他没有再逼自己和所有人,他检讨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有些放松了。

  杨晓东的骄傲——每卖到国外的三辆中国车中,有一辆是上汽

  王晓秋为上汽乘用车注入了狼性文化,人们想不通负责海外的继任者杨晓东还能做些什么?

  和严肃认真的王晓秋相比,杨晓东一说一笑,言谈间似乎少些威严。作为上汽集团国际业务负责人,杨晓东很少出现在舆论面前,甚至一开始上汽乘用车上上下下对这位新任总经理略抱一丝质疑。

  习惯了中国汽车销售规则的人或许不明白海外销售的困难。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曾感慨,把中国毛巾卖到国外的人都是英雄,更不要说汽车了。国际市场上的明争暗斗、处处设卡远比国内精彩而又困难。

  王晓秋时代,上汽乘用车建立起了技术体系,但由于时间关系,上汽乘用车把资源更多倾向于荣威品牌。就是在这样一个单核战略部署下,2019年第一季度,杨晓东带领的上汽海外业务取得62.5%的增速,而且名爵品牌同比增长49.9%。杨晓东当时向集团表态,2019年调整海外销量35万辆的目标。

  不得不佩服上汽集团的用人眼光。在存量竞争时代,上汽乘用车的市场空间应该扩大,尤其是在已经形成70万辆体量的基础上,上汽乘用车需要有一位开拓市场的领导者。虽然主攻海外市场,但海外市场的业务属性是从无到有建立品牌和体系,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要求汽车品牌溢价向上发展的背景下,杨晓东的特点恰恰符合上汽乘用车面对的市场环境。

  杨晓东曾总结海外市场发展七个痛点:产品、品牌、体系、人才、合作伙伴、海外融资和风险管控。在他带领下,荣威品牌在国内开花,名爵品牌在国外结果,实现“每三辆销往海外的中国车,就有一辆上汽”的梦想。

  2019年,名爵品牌全年全球销量为29.8万辆,其中海外销量为13.9万辆,同比大幅度增长90%。2020年,名爵海外销量超过23万辆,继续蝉联中国汽车单一品牌出口第一。2021年名爵全球总零售数达471992辆,年同比增长69.0%,在国内,名爵同比增长56.9%,累计交强险数位列规模品牌燃油车增长第一;海外整体销量同比增长76.9%,继续保持自2019年起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的地位。

  销量背后,上汽集团已经形成中国最大的全球汽车生产销售体系。上汽集团在泰国、印尼和印度建立了三个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和一个位于巴基斯坦的KD工厂。在硅谷、特拉维夫和伦敦设立3个创新研发中心,在欧洲、南美、中东、北非、澳新和东盟等地设立了多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建成逾1800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已经形成欧洲、东盟、澳新、南亚、美洲、中东6个“5万辆级”海外市场。此外,上汽安吉物流开通了4条自有国际航运航线,上汽所属华域零部件在海外也拥有101个基地。

  尽管已经在海外市场打出一片天地,但2021年至今,杨晓东对外谈的最多的就是飞凡汽车。他曾公开指出,考核一家车企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规模另一个是高端,中国汽车市场还没有出现一个“双优生”,他希望飞凡汽车能够做个表率,也是他对继任者吴冰和团队的期望。

  陈虹给吴冰的“第三个任务”

  和全能的王晓秋、海外业务拓展者杨晓东相比,刚刚宣布接任上汽乘用车的吴冰似乎始终游走于汽车主流业务之外。

  坊间传闻,吴冰是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多年的部下。2014年陈虹调任上汽集团董事长后一年,就在集团大调岗中将吴冰等人“提拔”到集团任职。吴冰到集团后履新上汽集团保险销售有限公司首任总经理。这一年,中国汽车保险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但没有一家整车厂涉足该领域,上汽希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实现未来在服务、大数据等方面的布局。

  吴冰没有辜负老领导的期望。调离之前,上汽保险年平台服务车辆达到324万辆,保费规模达到170亿元。也正是因为这份不错的成绩单,吴冰又被派往出行这一新的业务单元。2018年,吴冰派往上汽集团刚刚成立的出行业务公司“享道出行”担任CEO。

  值得玩味的是,2021年6月,上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陈红继续担任集团董事长,任期为2021年6月30日起的下一个三年。3个月后的10月30日,上汽集团宣布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意味着之前宣布独立运营的R汽车正式剥离上汽乘用车,成为与之并立的上汽集团二级公司。同时,上汽集团宣布吴冰担任飞凡汽车首席执行官。

  纵观吴冰三次升迁:一次是集团新的盈利板块,一次是集团新四化战略开拓,一次是新能源高端化。看似没有关联,实则与上汽集团最高层的战略意图息息相关。

  从R标志到R品牌再到飞凡汽车,成立一年半时间,上汽乘用车的高端化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变得太快了。按照体系对比,上汽乘用车做高端的基础比其他国有车企要好很多,飞凡汽车的产品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荣威推出的Marvel X,但在规模路上狂奔的上汽乘用车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挖掘高端化,于是在走走错错的路上,飞凡汽车错过了很多机会。

  8月底的成都车展上,飞凡汽车前身R品牌推出的产品就遇到了“滑铁卢”。多位ER6车主现场维权,指责飞凡汽车产品里程虚标过半,要求给予赔偿。数十天后的今天,或许由于成都疫情让这场维权暂时告一段落,或许还有很多无法言明的原因,但事实证明一点,飞凡汽车过去这一年半,在规模与高端的选择上仍在纠结。

  成都车展上,吴冰宣布飞凡汽车中大型SUV R7计划9月下旬上市,10月下旬开始交付。看得出来,上汽集团任命吴冰接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并继续担任飞凡汽车CEO,是将上汽乘用车的技术、资源等更多权限交给吴冰,让他在更大的空间上做好飞凡。

  传统车企都有一个现象,不是一个体系很难一起做事。尽管飞凡汽车成立至今像模像样与所谓上汽创新开发研究院签约,但作为独立业务,飞凡汽车能得到上汽乘用车多少资源支持,这都是一个未知数。如果继续依靠脱胎于荣威的Marvel R和ER6两个老旧车型,再加上得不到乘用车全部资源支持,那么R7很难在高端新能源市场为上汽乘用车撬开第三个市场空间。

  现在看,吴冰和前两任总经理相比,还没有给外界留下足够多的性格与印象,人们希望看到第三位接班人数年后能为上汽乘用车留下些什么?更准确地说,当离任时,吴冰能不能被称为上汽乘用车的第三代接班人?这些现在都只能打上问号。

徐得红百万实盘日记:

【2022年9月15日】

  今日,2022总收益:,目前整体刚思考了一下:

今日操作:平安银行(SZ000001)

  13元卖出2万股,!15.32元加仓2万股!4.45元加仓15000股,凑满7万股!

浙商银行(SH601916)、中国电信(SH601728)

  下午大跌时,一直都来不及买,本来还挂了大单建仓一直没有砸到我想买的价位,有点可惜!

就今日实盘做点观点补充:

前期低点3150点附近

  大盘又快逼近了,做为我个人来说,这两天躲过了两次大跌,也算幸运,毕竟如果没有逃过大跌,

明天如果大盘再次跌到3170以下,我全力加仓,主动买套!

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会参考大家的意见!

200万实盘,坚持价值投资,目标每年保持15%复利增长,用7年时间资金做到500万!每天实盘分享,欢迎大家关注监督!

  #雪球创作者中心# #实盘直播# #赛道股全线下挫,光伏、储能、风电领跌#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电池网:

  比亚迪(SZ002594)上汽集团(SH600104)长城汽车(SH601633) 【新能源车企销量大增却业绩普亏,“打工人”如何自救?】今年以来,尽管存在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反复、产业链供应链紧张及电池原材料暴涨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新能源车销量仍爆发式增长,连创月度新高。而从A股整车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财报来看,上半年业绩分化加剧,实现盈利的不足半数。网页链接

大王小妾:

  上汽集团(SH600104)垃圾

下岗的老杨:

  上汽集团(SH600104)

  明天,涨8个点,稳了。

爱集微APP:

  集微网消息,9月14日晚间,飞龙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今日收到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定点通知书》。根据该定点通知书显示, 公司成为上汽集团某项目膨胀水箱的供应商,销售收入达到该类产品披露标准。

  资料显示,上汽集团(证券代码:600104)是国内规模领先的汽车上市公司。目前,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正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的商业化,并开展智能驾驶等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探索;零部件(含动力驱动系统、底盘系统、内外饰系统,以及电池、电驱、电力电子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智能产品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汽车电商、出行服务、节能和充电服务等移动出行服务业务;汽车相关金融、保险和投资业务;海外经营和国际商贸业务;并在产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布局。

  飞龙股份表示,膨胀水箱是热管理集成模块系统的一部分。公司收到上汽集团的定点通知书,体现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领域的重要进步,对公司进一步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对公司本年度业绩不会产生影响,有利于增加未来年度的营业收入和经营效益。(校对/李帅)

MEMSensor:

  微访谈:映讯芯光联合创始人、CTO杨光华

采访背景:

  映讯芯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映讯芯光,网站:网页链接)总部位于中国珠海,是一家拥有领先硅光子集成芯片技术的硬科技创新企业。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由来自美国硅谷顶级芯片企业的资深专家和国际化高科技企业的精英人才组成,是业界上少有的兼备掌握硅光子集成芯片和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的团队。映讯芯光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自动驾驶的FMCW(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高端光传感领域的硅光集成芯片、高性能激光器芯片、光电集成器件和子系统产品。麦姆斯咨询近期采访了映讯芯光联合创始人、CTO杨光华,为大家揭开这家创新的硅光子企业的神秘面纱。

  映讯芯光联合创始人、CTO杨光华

麦姆斯咨询:杨总,首先请您介绍自己及团队情况。当初成立映讯芯光的原因有哪些?

  杨光华:映讯芯光的创始人是南开大学的三位师兄弟。团队带头人李博士,曾在硅谷英特尔(Intel)的硅光子研究部门从事光子集成芯片的设计,后来在Neophotonics,在硅光子技术、设计、创新和产业化方面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积累。映讯芯光负责市场的刘总,曾在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工作超过二十年,他前期从事产品研发,后十年负责国际市场推广,多款产品的销售额做到了全球第一。我本人是南开大学本硕、香港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先后在香港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暨南大学等单位从事高级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AI)领域的前沿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目前担任公司的CTO,负责激光雷达系统和AI算法研发。

最后的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的产品方案一定是芯片化的,技术路线也一定是FMCW测距加上固态光束扫描。

  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而激光雷达被普遍认为是高级别自动驾驶必备的传感器。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上车,一定要满足性能、成本、可靠性、可量产性等苛刻要求。综合考虑这些要求,我们认为基于这些考虑,也结合我们在芯片、系統、算法和市场等方面的经验与优势,我们创立了映讯芯光——定位做一家FMCW激光雷达核心器件和光学引擎的供应商,助力激光雷达早日大规模上车。

麦姆斯咨询:在映讯芯光成立的一年里,你们取得了哪些进展或成绩?

客户反馈产品性能非常好,目前已有采购订单

  杨光华:公司从去年创立至今接近一年的时间,目前已经发展到近30人的规模,其中80%为研发技术人员,包括多名国家级、省级人才和教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层次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平台以及可满足小批量生产的超净车间已经建成;今年年初,产品样品已经提供给国内多家头部企业进行过实际测试,;为此我们在今年3月和6月分别进行了两次全掩模量产流片,

麦姆斯咨询:映讯芯光掌握了哪些核心技术?布局了哪些重要专利?

高性能激光器、III-V与硅片上集成、收发一体固态激光雷达、硅光子集成芯片和4D点云AI分析处理技术。

  杨光华:映讯芯光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我们有系列、完整的核心器件和FMCW激光雷达架构的专利及知识产权布局,包括FMCW测距+固态光束扫描的SoC等;此外,我们还拥有针对激光雷达成本控制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上述核心技术与专利为映讯芯光成为FMCW激光雷达光学引擎和激光雷达核心器件的供应商提供了有力支撑。

麦姆斯咨询:目前,映讯芯光的主要产品有哪些?

高性能激光器和收发一体光学引擎

  杨光华:映讯芯光的定位是为FMCW固态激光雷达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核心集成芯片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核心的。众所周知,激光雷达中光学部分的成本占比最大,而FMCW激光雷达里激光器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难度最高,是FMCW激光雷达发展的瓶颈。映讯芯光基于长期积累的硅光子芯片技术、InP化合物半导体激光技术以及可调谐光子技术,为FMCW激光雷达整机客户提供核心的窄线宽、大范围、快速扫频激光器和基于硅光子集成芯片的FMCW激光雷达收发一体光学引擎产品,其中我们的光学引擎集成了激光器、扫描部件和接收部件,可以为下游激光雷达整机客户显著提升系统性能、降低技术门槛以及整机成本,从而解决行业的关键痛点问题。

麦姆斯咨询:相比传统飞行时间(ToF)激光雷达,映讯芯光研发的FMCW激光雷达技术有哪些优势?

  杨光华:ToF与FMCW是激光雷达测距的不同技术方式。其实FMCW雷达技术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目前大部分车载毫米波雷达都已经采用FMCW测距技术了。相比ToF激光雷达,FMCW激光雷达有很多优势:首先,不但在人眼绝对安全的毫瓦(mW)级发射光功率下探测距离更远(超过300m),而且能够同时测量被测对象的瞬时速度,这对自动驾驶快速识别障碍物非常重要;其次,因为FMCW是相干接收,对同频率的其他激光雷达信号以及太阳背景光具有比ToF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最后,因为FMCW所需的发射光功率小,采用1550nm波长,更适合在硅光子集成平台上实现芯片化,因此能够支撑激光雷达大幅降成本和规模化商用。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认为硅光子集成的FMCW固态激光雷达是终极的最佳方案。映讯芯光的FMCW激光雷达光学引擎是采用硅光子集成芯片技术、收发一体化和固态光束扫描的方案,本身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显著优势。

麦姆斯咨询:1550nm窄线宽、快速扫频激光器是FMCW激光雷达的核心组件之一,映讯芯光在该方面取得哪些突破?竞争力处于何种水平?

线宽、调频范围、扫频速度、线性度和出光功率

  杨光华:FMCW激光雷达对激光器的性能要求非常高,包括等指标。映讯芯光的激光器是基于硅光子芯片的外腔设计。在性能上,我们激光器的线宽和调频范围是非常出色的,线宽可以做到,同时保持非常大的调频范围,我们的激光器可以做到的连续扫频,不仅能够满足FMCW相干测距的要求,并且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快速固态光束扫描、极高点云密度的手段。头部客户对我们激光器的线宽、调频范围、出光功率、线性度和调频速度等关键指标都有非常好的反馈。

麦姆斯咨询:除了1550nm激光器,映讯芯光在其它波段有布局吗?如果有,主要面向哪些应用?

  杨光华:我们的可调激光器硅光子集成技术平台,除了支持1550nm激光波长外,也可以支撑其它的波段、波长,比如1310nm、905nm或者800nm波段,在线宽和调谐范围上可以满足类似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布局。

麦姆斯咨询:FMCW测距方法与光学相控阵(OPA)是一种很好的搭配,可以利用硅光子及异质集成技术实现芯片级激光雷达(LiDAR-on-a-Chip),从而极大降低成本和体积。您如何看待该技术路线?

激光雷达的技术和制造平台必须向芯片化转移

  杨光华:我们认为基于硅光子技术的芯片级激光雷达是终局解决方案。目前激光雷达光学部分基本都是分立器件组成,测距采用ToF方案,扫描采用机械或半固态方案,因此成本高、可靠性低。由于大规模市场应用对于激光雷达的价格压力(300美元),:FMCW会逐渐替代ToF,全固态扫描会替代机械、半固态扫描。FMCW完全可以在硅光子集成芯片上实现,同时,硅光子集成芯片也是OPA的必选技术实现平台。FMCW和OPA都有些共性要求:1. 芯片集成不仅是有源和无源器件的集成,也要包括激光器和硅的集成;2. 两者都需要性能非常高的激光光源,FMCW要求窄线宽和快速调频的可调激光器,OPA在垂直方向的扫描需要大范围波长可调激光器(40nm+)。从市场应用来看,根据著名市场研究机构YOLE的分析,FMCW激光雷达会在2025年大规模上车。

麦姆斯咨询:映讯芯光也掌握了硅光子芯片集成技术,在芯片级激光雷达方面进展情况如何?

  杨光华:目前大部分FMCW厂家的方案还不是全集成芯片化的方案,在我们看到的产品方案里至少激光器和雷达光学前端是分开的,也就是光纤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光纤连接到激光雷达前端。这样的方案难以满足低成本、小体积的要求。映讯芯光团队在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技术和产品化方面有丰富经验和多年积累,我们的硅光FMCW激光雷达引擎,发射和接收是在芯片级(chip level)集成在一起;在实现FMCW测距的同时,我们的超宽范围、无跳模波长扫描激光技术可以实现高点云密度的固态扫描。我们有系列、完整的核心专利和知识产权布局,包括FMCW测距+固态光束扫描SoC等。

麦姆斯咨询:您如何看待国内硅光子产业链成熟度?映讯芯光在硅光子技术的产业化上有何优势?

  杨光华:一方面,我们看到过去几年硅光子技术在国内发展非常快,国内不少公司已发展出一定的硅光子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国内代工能力也快速提高,目前国内很多代工厂已经实现130nm节点,有些在进入90nm节点,已经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我们考察过,当前有源、无源硅光子器件的代工要求国内代工厂基本都能满足,能够配合我们实现规模量产。

  映讯芯光团队有国外顶级IDM硅光子企业的研究、设计和工程与产品化经验,在设计创新和工艺经验方面的积累非常多,这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半导体激光技术及III-V化合物与硅的片上集成技术。在和代工厂合作时,我们可以将经验跟代工能力充分结合,达到行业目前、甚至下一代的设计要求。在设计能力方面,我们拥有非常完备的EPDA工具库和进一步的深度开发能力。

麦姆斯咨询:传感器智能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例如人工智能(AI)赋能激光雷达,以及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雷达的数据融合等,映讯芯光在该方面是否有布局?或未来有计划涉足?

我们的自研算法可以在更小算力需求下,实现更高精度的目标检测、识别、追踪等功能;

  杨光华:这个问题非常好!激光雷达与AI算法是眼睛和大脑的关系。AI算法,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是实现激光雷达上车、实现自动驾驶所不可或缺的技术。映讯芯光瞄准下一代4D激光雷达,提供从激光雷达硬件到AI算法的全栈解决方案。得益于所采用的FMCW技术,4D激光雷达可实时获取每个点的高精度速度信息;如何利用额外维度的速度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自动驾驶,就是AI算法的工作。映讯芯光的AI算法团队有多名经验丰富的博士、硕士,已经研发完成了4D点云数据的基本处理算法;相较于现有算法,相关算法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目前,团队正在进一步优化算法、提高精度、增加功能并进一步降低算力要求,以期更好地满足自动驾驶的应用需求并降低激光雷达上车的总体应用成本。考虑到多传感器融合是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落地的必由之路,4D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雷达的数据融合也是我们AI团队的研发方向之一。此外,车端自动驾驶是未来智慧交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4D激光雷达除了车载使用外,还可以用于路侧,实现人、车、路的智慧化协同,最终实现智慧交通安全、高效、绿色的美好未来。未来,我们有计划将基础4D点云数据集、基础分析处理算法等开源,以推动相关领域与产业的发展。

麦姆斯咨询:映讯芯光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格力集团及著名VC机构的数千万投资,什么原因吸引了格力集团的战略投资?

  杨光华:智能汽车是产业升级的大赛道,也是格力集团重点投资布局的领域,其中激光雷达是智能汽车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格力集团看中了映讯芯光领先的硅光子技术、丰富的光子集成芯片积累、独特的FMCW方案以及客户反馈的最佳产品性能,认为映讯芯光是国内最有潜力通过芯片化解决方案为行业解决低成本和高性能关键痛点问题的硬科技团队;另外,格力集团也看到了映讯芯光团队的三位创始人互补性很好,分别在硅光子集成芯片、算法及系统研发、产业化及市场化上都有二十年以上的丰富经验,格力集团认为这对于一家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是走向商业化成功的重要保证。

麦姆斯咨询:接下来的2022年“光博会”期间,您将登上“微言大义”研讨会的舞台,发表“硅光芯片集成FMCW激光雷达”主题演讲,在此您可以先给透露一些亮点给我们的读者吗?

  杨光华:是的,映讯芯光将携最新产品和技术参加2022年CIOE光博会(展位:12号馆12A02-03),并在“微言大义”研讨会上做“硅光芯片集成FMCW激光雷达”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我将首先简要介绍自动驾驶用激光雷达的主流技术与发展趋势;重点介绍FMCW探测技术相较于传统ToF技术的优势,和硅光子芯片集成技术在降成本、降功耗、减体积、实现量产方面的诸多收益。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认为硅光子芯片集成的FMCW固态激光雷达是未来批量上车的理想方案。最后,我将简要介绍映讯芯光的团队与技术,并介绍映讯芯光的硅光子FMCW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和4D点云分析处理解决方案。映讯芯光将助力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落地!

  格力电器(SZ000651)舜宇光学科技(02382)上汽集团(SH600104)

上汽集团(SH600104):

  9月13日,上汽集团(600104)宣布MG MULAN(海外定名为MG4ELECTRIC)全球上市。当天,万辆MG MULAN在上海发运赴欧。 万辆MG MULAN赴欧:明年进军80多个国家 上汽将MG MULAN这款车定义为中国人的首款“全球车”,并寄予了厚望:在今年,MG MULA... 网页链接

经济下行:

[吐血]

  上汽集团(SH600104) 新能源泡沫破灭,大家该烧煤的烧煤,该开油车的还是开油车,只是苦了那些山顶上站岗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等来解放军

骑牛小姐:

  前期分红很多的3只股票,股价未来前景如何?

  1,中国神华,累计分红3020亿人民币

  中国神华,2007年10月上市,

  当时募集资金高达665亿人民币,

  按照现在的购买力,相当于1500亿人民币的购买力

  中国神华上市已经15年了,

  前面的13年,大部分股民是亏钱的

  但最近两年半,中国神华的股价大涨,涨幅高达4倍

  作为央企大盘股,一直不被散户看好,但这两年半的表现,无疑是非常靓丽的

  中国神华的大涨,主要得益于全球煤炭价格的大涨

  中国神华是全球产煤最多的企业。

  未来,中国神华的股价不会像过去两年半那样继续大涨

  但如果煤炭继续保持高价,小涨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如果煤炭价格下跌了,那它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

  2,上汽集团,累计分红高达1420亿人民币

  上汽集团,上市时间是1997年11月,融资21亿人民币,

  按照购买力来算,相当于现在150亿的购买力。

  但上汽集团目前的市值只有区区1800亿

  25年下来,上汽集团的股价涨幅不到10倍

  但分红金额还是不错的。

  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辉煌了十几年

  今年开始走下坡路了。公司股价已经提前跌了两年。

  3,宝钢股份,累计分红1070亿人民币

  宝钢股份,上市时间是2000年12月,募集资金是78亿人民币

  按照购买力来算,相当于现在350亿的购买力

  但宝钢股份,目前的市值只有区区1243亿

  这还是在收购武钢股份后的总市值,

  以前钢铁业是各省的香饽饽,现在反而成了多个省份的负担。

  对于以上3只股票,你怎么看?

财经清水微兰:

  前期分红很多的3只股票,股价未来前景如何?

  1,中国神华,累计分红3020亿人民币

  中国神华,2007年10月上市,

  当时募集资金高达665亿人民币,

  按照现在的购买力,相当于1500亿人民币的购买力

  中国神华上市已经15年了,

  前面的13年,大部分股民是亏钱的

  但最近两年半,中国神华的股价大涨,涨幅高达4倍

  作为央企大盘股,一直不被散户看好,但这两年半的表现,无疑是非常靓丽的

  中国神华的大涨,主要得益于全球煤炭价格的大涨

  中国神华是全球产煤最多的企业。

  未来,中国神华的股价不会像过去两年半那样继续大涨

  但如果煤炭继续保持高价,小涨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如果煤炭价格下跌了,那它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

  2,上汽集团,累计分红高达1420亿人民币

  上汽集团,上市时间是1997年11月,融资21亿人民币,

  按照购买力来算,相当于现在150亿的购买力。

  但上汽集团目前的市值只有区区1800亿

  25年下来,上汽集团的股价涨幅不到10倍

  但分红金额还是不错的。

  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辉煌了十几年

  今年开始走下坡路了。公司股价已经提前跌了两年。

  3,宝钢股份,累计分红1070亿人民币

  宝钢股份,上市时间是2000年12月,募集资金是78亿人民币

  按照购买力来算,相当于现在350亿的购买力

  但宝钢股份,目前的市值只有区区1243亿

  这还是在收购武钢股份后的总市值,

  以前钢铁业是各省的香饽饽,现在反而成了多个省份的负担。

  对于以上3只股票,你怎么看?

独孤资本:

  上汽集团(SH600104)还不如买双汇,分红真香

刘哥论古:

  A股也有爱分红的公司!分红前十名分别如下:

  第十名, 万科A 累计分红:793.96亿元

  第九名,格力电器 累计分红898.55亿元

  第八名,大秦铁路 累计分红918.39亿元

  第七名,宝钢股份 累计分红1064.26亿元

  第六名,上汽集团 累计分红1418.26亿元

  第五名,长江电力 累计分红1459.23亿元

谈投资品价值:

Premium 4D成像雷达

  飞凡R7于9月27日正式上市 飞凡R7搭载了业界至强的感知硬件:中国区首发的采埃孚,,配合,让飞凡R7在毫秒级内即可完成感知、融合、预测、决策、执行的一整套应急反应。与全球首发量产的

飞凡R7这套

  上汽集团(SH600104)

路上飞奔:

  上汽集团(SH600104)这15亿砸进去,连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