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今日SH600519股票最新净值和交易情况

2022-11-29 07:03:25 首页 > 上交所股票

villike:

  昨晚在雪球做了一场关于伊利股份的直播,这篇文章是直播内容的文字版回顾。

  下面是直播回看链接:

  网页链接

第一部分硬思考:伊利的数据

  我分析一家公司,通常是从两个指标开始的。

  第一个指标是ROE,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我对这个指标的标准,通常是过去10年中,有7年及以上达到20%以上,留出3年空间,以防行业或公司发生一些难以应付的事情。

  第二个指标,是我自创的指标:ROE/分红比率,我管他叫关键比率。

  这个指标的核心,反映的是一家企业能够把尽可能多的收益,留存在公司,继续享受远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ROE。

  你可以形象地把公司想象成银行,把ROE想象成利率,一家20%利率的银行,我们都会希望他不要把利息分给我,而是继续在银行享受高利率。

  这个指标我的标准,一般是过去10年中,有7年及以上是大于0.4的,0.4可以看做对应的是20%的ROE,以及50%的分红比率。

  0.4这个标准的设定,带有比较大的主观色彩,这是我从过去的数据中得出的一个比较折中的数据:既可以找到足够多的公司分析,又不至于标准太低。

  从这两个标准来看,伊利过去的表现是相当优秀的。

  过去10年间,伊利的ROE基本都维持在20%以上,同时,关键比率也基本维持在0.3以上。

  之所以和上面说的0.4的标准不相符,是因为最初我用软件拉取数据时,软件中的数据存在不准确,但是因为伊利这家公司一直是我想分析的,所以还是继续了下去。

  伊利取得这样的成就,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行业第二的蒙牛,在02-17年之间,平均ROE只有14%,而且还曾经有两年是亏损的。

  行业老三光明的平均ROE大约只有10%,其余的上市公司大多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比如天润、三元、妙可蓝多等等。

  将伊利的ROE进行分解,会发现公司的净利率在过去将近10年间,是稳步提升的,这主要得益于净利率的不断提升,而净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伊利的毛利率从2013年的29%,一路上升至最近几年的37%-38%之间。

  原因主要在原料奶方面,原奶可以占到伊利产品营业成本的70-90%,而原奶价格从14年左右开始暴跌,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始终维持比较低的位置。

第二部分软思考:伊利的未来

  我投资企业的大框架,是“湿雪长坡、安全边际”八个字,其中,对“湿雪”,也就是一家企业竞争优势的思考,是最关键的。

  至于长坡,只能看个大概,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未来的预判,事后都证明错得离谱。

  安全边际是关键的一道防线,是给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留出足够的容错空间,本质上是对于自己能力有限的清楚认知。

  任何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必然需要反映到高ROE尚,否则就是一个想象中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可以从ROE分解的角度,探究一家企业的ROE未来可能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回到伊利这家公司,ROE的第一个指标是净利率,影响因素是毛利率和净利率与毛利率之间的运营损耗率,毛利率的影响因素是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从营业收入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人均消费量和产品单价。人均消费量可以选择对标跟我们国家人民生活饮食习惯相近的日韩和香港居民,从当前数据来看,大陆的人均消费量粗略还有60%-100%之间的提升空间。

  但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乡村贫富不均,农村和低线城市的人均消费量,事实上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这个人均消费量提升的空间,可能会比纸面上的推演更少。

  产品单价来看,大概率是能维持一个良性上升的趋势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消费升级,我国大概在15年左右跨过刘易斯拐点,接下来的20-30年,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应该是一个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此起彼伏的年代,消费者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会蓬勃发展。

  第二点,伊利过往每年的营收增长中,产品结构调整和价格调整都能够有所提升,这一点在年报里就可以看到,也预示着未来的产品结构和价格调整,大概率还能维持一个向好的趋势。

  第三点,消费品行业的产品其实没有太大的壁垒,比如07年光明开发出常温酸奶莫斯利安,伊利直到15年左右才有了安慕希,但如今安慕希已经是细分行业内的老大了,所以,我们可以预见,伊利在高端产品的开发上,依然会是一个不会落后的态势,而高端产品意味着更高的单价。

  毛利率的第二个影响因素是营业成本。我的看法是,未来再由于原奶价格波动引起伊利的毛利率大幅波动,这个可能性不大,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个是国外的原奶尤其是新西兰奶业的成本和价格,是远远低于国内的,再加上现在大包粉的高浓缩性,便宜的原料是可以找到的。

  第二个是伊利的原奶在国内外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善了,比如在新西兰的两期基地,已经是非常高的规格了,国内知名的奶源带基本也都有伊利的布局。

  同时,伊利还拥有国内较大量的原奶企业股权,比如优然牧业和这段时间刚收购的中地乳业的股份,而前者是国内第二大产能的愿挨企业。

  最后,原奶价格在18年中开始回升,一年中大概有20-30%的价格涨幅,但事实上伊利的毛利率再同期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历史数据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净利率的第二个影响因素运营损耗率来看,近几年运营损耗率大约30%左右,销售费用比率就可以达到23%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率,比如同属于消费品行业的茅台和双汇,这个比率就只有5%左右,格力美的这样的企业也只是15%左右。

  从未来来看,乳品行业由于目前还处于“军备竞赛”的阶段,在营收还在增长情况下,任何一家企业贸然降低自己的营销投入,就意味着把市场拱手让给别人,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在这种行业格局改变之前,高销售费用的情况大概率是会持续的。

  ROE的第二个变量是总资产周转率,从伊利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占大头的主要是货币资金、生产性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

  从历史情况来看,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存货周转情况、应收周转情况,在长达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里,表现得既稳定又优秀,所以,可以预见,只要公司的生意模式没有发生颠覆式的变化,同时企业没有出现运营体系的混乱,公司的周转情况大概率不会有意外。

  ROE的第三个变量是权益乘数,对于一家ROA远高于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企业来说,适当地负债是可以提高ROE的,伊利目前的资产负债率大约50%出头,未来只要企业愿意,维持在60%左右都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从以上拆解ROE的角度来看,伊利的竞争优势大概率是可以保持住的,而且如果行业的竞争格局改善,或者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略微调整,伊利有可能能获得更高的ROE。

  除了拆解ROE的视角,直接从竞争优势思考的视角,也可以看出伊利的护城河是相当不错的,我认为有4个竞争优势是可以清晰识别的。

  第一个是全球布局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前者可以保证伊利的原奶供应,如前面所述,这是乳品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点可以保证伊利的新品开发和技术高度。

  第二个是高渗透的渠道,对于高频次购买、单价低的商品来说,在中国地大物博的环境中,直控终端的方式是最适合的渠道模式,只有营销做得细了,“夫妻店”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卖企业的产品。

  这方面,伊利的表现已经是国内企业的典范,而相比之下,蒙牛的经销制就更像是一剂吗啡,短期内可以把业绩做漂亮,但是长远来看,饮料还是要靠“一箱一箱搬出来”的。

  第三个是通过控制品质,逐步打造受信赖的品牌。对于消费品来说,品牌的力量无需多言,而且在中国乳业不受信赖的特殊背景下,谁能够率先通过产品品质和广告,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赖,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伊利提出的“伊利即品质”信条,我认为方向非常的正确,如果能够踏实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会有非常不错的未来。

  第四个是稳定能干的管理层。伊利的高级管理层虽然拿的钱不少,但是公平地说,这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非常高,而且更为踏实和低调,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牛根生,但是知道潘刚的人会少很多。

  这方面,蒙牛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牛根生无疑是一个经营的天才,尤其是在宣传方面,但是没有了牛根生的蒙牛,境况今非昔比,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行业,优秀管理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三部分八卦思考:光明、蒙牛、前任、跨省、N宗罪

  这部分跟投资有关系,但不是直接的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我之前写的伊利的一系列分析文章,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第四部分胡言乱语般的思考:我的买入决定

  对于一家满足了“湿雪长坡”的企业来说,其实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做完了,换句话说,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一家可以长久增长的公司,价格长远来看,会变得无关紧要。

  但是,因为人的水平都是有限的,世界也是千变万化的,真正能符合预期的事件是极少数的,所以,投资者在设置买入价格时,要给自己留出充足的空间,也就是所谓的安全边际。

  在设置这个价格的过程中,就势必面临着“设置的太低,以至于错过了买入时机”,以及“设置的太高,以至于可能面临着亏损的风险”这样一个两难困境。

  这个困境,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自己的风格是设置一个足够低的买入价格,以此来对冲自己分析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商业世界的不确定性,具体的买入价格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就不再说了,无偿的分享会被一些声音给弄得不愉快。

  伊利的历史市盈率是相当高的,资本市场一直给予伊利很不错的估值,基本都在25-40之间,如果可以一直维持这样的市盈率,而且企业的经营表现确实是越来越好的,投资者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但问题是资本市场的情绪是不可捉摸的,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三个:

  第一个,历史不等于未来。在13年之前,茅台的市盈率也一直是很高的,但是2013年,茅台的市盈率达到了10倍出头,资本市场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过去没有出现过,不代表未来也不会出现。

  第二个,如果选择设置一个低的买入价格,以至于没能买入一家公司,最坏的结果就是错过,而错过的痛苦,远远小于买入后亏损的痛苦。

  第三个,买入价格设置地低,所以有买不到的风险,所以需要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设置一个自己能够理解的公司备选名单,设置好买入价格,然后继续分析更多的公司,并耐心的等待。

  毕竟,投资不是比谁找到的机会多,甚至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看投资者在股市里赚到的钱,是否是让他自己满意的。

  @今日话题@雪球路演蒙牛乳业(02319)上证指数(SH000001)伊利股份(SH600887)

龙泽煜:

  回复@villike: 分析很好,想跟您请教一个问题,这些企业生意模式的区别,在您选股系统中占的比重多大呢?如果您认为茅台能打100分,泸州80分,伊利只有75分,那我们是否该选择茅台和泸州呢?能否讲一下您的思考,谢谢!//@villike:回复@很爱吃西瓜:泸州老窖80,海康70,华东60,这些评分是非常主观的,里面充满了各种自相矛盾的地方,大概有个感觉就好了

微澜水:

  回复@鸭蛋的传说: 传说兄弟,这是复制粘贴不,敢问?//@鸭蛋的传说:回复@微澜水:消费公司最高境界就是垄断,垄断表现形式就是控制价格,把产品按最高价格给最优客户消费。这个需要多年品牌运作和资金运作才能达到。所以思考公司战略和规划很重要,跟踪效果很重要。

  那些天天拿财务指标出来的,很多时候目光也就那样。茅台,五粮液也有供不应求但营收下降时候,为什么?难道产能不够。价格上去产能有立马上去了,这是品牌运作。

  我曾到一东阿阿胶群,有人告诉我茅台能卖那价是因为它的价值,我不懂他说的什么叫价值,我知道曾经浓香白酒l老大泸州老窖,因为走民酒而被五粮液,剑南春超越商业案例。我们都知道很多中国企业给国外公司做代加工,知名品牌拥有商标权占有利润绝大部分,而代加工企业生产产品,只能赚取很小加工费。你说是产品值钱还是商标值钱。所以值钱是商标和品牌给人消费偏向才是价值。物品本身反而不重要。

  如果一个公司开始运作品牌了,营收也许下降了,甚至现金也下降了,但你能说他不对吗?营收下降,可能是生产供应不够形成,也可能消费需求不够形成。如果需求有,生产供应不足就又有三原因,1产能不足2原材料供应不够3产家有意控货,第三就是茅台这些商家经常玩的游戏。曾经东阿阿胶有个高管,被东阿阿胶一些脑残粉封为天才战略家的人物,每年疯狂提价,还采取销售返利模式,变相让客户近乎疯狂囤货,最后结果让东阿阿胶失去对渠道价格控制。最后不由黯然辞职。

[俏皮]

  很多时候啊,价值不是整天研究这些报表上东西,更应该思考商业本质,就像你去体检,体检指标代表是健康状况,而不是你这人能不能有好的未来,当然健康也是未来保障,健康没了也就没未来了。很多报表事实就是健康状况表格。并不能说明有没增长基因。‘

[大笑]

  以上都是本人胡说八道,楼主权当笑料。不想和天才们争论,所以就发在你贴的评论里

金融界网站:

  广东大象起舞,贵州云南逆袭,福建安徽跑出加速度,东西部可谓齐头并进,而南北差距却较为明显。

“中国这十年”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两个月以来31省份相继在当地召开主题新闻发布会,总结了近十年取得的经验和成就。

  于是,一个老生常谈、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引人注意:

过去10年,哪些省份进步最大?哪些省份掉队了?

这里先说重点:

  过去10年,各省份GDP排名发生大洗牌,其中有11个省排名上升,8个出现下降。

  贵州和福建上升最快,河北和黑龙江下降最多。

  还可以看出这样一些现象:广东大象起舞,贵州云南逆袭,福建安徽跑出加速度,东西部可谓齐头并进,而南北差距却较为明显。

GDP排名“大洗牌”

  以下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GDP排名变化:

  图源:南方都市报

  纵观过去十年31省份GDP排名可以发现: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等6大头部省份排名稳固,此外尾部的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5省份排名也是非常稳固。

  首尾两头都较为稳固,而中间则发生较大洗牌效应,具体如下:

贵州,排名上升4个名次

  进步最大的是,一举超过了老牌工业大省吉林和直辖市天津,贵州近年来最闪亮的产业名片就是大数据中心和茅台。

  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政策支持,华为、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都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致使贵州的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茅台大家就更熟了,不仅是白酒王者,还是A股“股王”,市值超2万亿。

福建,上升3个名次

  排在第二的是,福建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人均GDP甚至排在广东、浙江之前,连广东也很难虹吸福建人口。

安徽、重庆、云南、新疆各上升2名,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内蒙古各上升1名。

  此外,

  排名下降的省份如下。

  河北下降5名,黑龙江下降4名,辽宁、山西各下降3名,吉林下降2名,上海、北京、天津各下降1名。

  河北虽然排名下降较多,但未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将获得很多发展机遇,有望重回巅峰。

  据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果颇丰,例如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建成通车,此外,河北已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近4万家。

  雄安新区已坐拥4家央企总部,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据媒体报道,首批4所到雄安建立新校区的在京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林业大学。未来还有很多北京高校将在雄安新区建立新校区。

GDP增幅排名

  相比GDP总量排名,GDP增速是一个颗粒度更细的指标。

  下面就是31省(自治区、直辖市)过去10年的GDP增长排名:

西藏、贵州、云南

  如上图所示,过去10年,的GDP增速排名前三,不过他们基数还是偏小。

福建

  以141.7%的GDP增速排名全国第四,同时也成为TOP10省份里增长最好的,不过福建还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福州、泉州、厦门各有优势,省内也还没有出现一个超大、特大城市。

重庆

  以140.6%的增速排名第五,成为直辖市中增长最好的,不过在人均发展水平上与其他三个直辖市有较大距离。

安徽

  (134.2%)增速排名第六,成为长三角地区增长最好的省份,省会合肥这几年发展势头不错,搞出了很多新兴产业,不过安徽目前仍然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大量人口流入江浙沪。

海南

  (132%)增速排名第七,不过基数还是太小。江西(131.3%)增速排名第八,一度被认为是“小透明”省份,取得这个成绩还是非常不容易。

四川

  (125.1%)增速排名第九,看来发展强省会的路子还是卓有成效。

湖北、青海、广西

  增速也都不错,位列第10~12位。

广东

  以118%的增速排名第十三,GDP总量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万亿元,连续跨过7个万亿级台阶,并且增速高于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强省,堪称大象起舞。

  值得一说的还有,广东经济总量已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5.23万元增长到9.83万元。全国共21个超大、特大城市,广东一个省份就占据4个,占比高达19%,其中2个为超大城市(广州、深圳),2个为特大城市(佛山、东莞)。

  从榜单来看,全国有22个省份GDP十年增速超过100%,9个省份增速低于100%。

人口虹吸力排名

人是随着产业走的

  大家知道,,一个省份对外地人吸引力越大,说明产业越成功,民营经济越活跃。

  下面是各地发布的流动人口数据:

  图源:第一财经

  如上图,最吸引外地人的省份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山东,它们的跨省流入人口分别为2962.21万人、1618.65万人、1047.97万人、1030.86万人、841.8万人、488.99万人、412.9万人。

为何如此关注一个区域的人口聚集能力?

  我们

  大家想一想,北上广深为什么是一线城市?除了经济强之外,还要回归到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超大的人口规模,带来超强的生产力、消费力和创新力。

  在一些发达国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往往是由人口数量的差距来决定的,因为各个城市、各个省份的人均GDP相差很小。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全球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在当时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下,能够把100万人汇聚到80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土地上,还能保证人人有饭吃、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把大规模的人口集聚到一个地方,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生态,这就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最重要的本事。

  所以,谁是过去十年进步最大的省份,除了要看GDP的表现,还要看人口能力的表现,这个关乎到它未来的发展后劲。

吕广zpa:

  股市犹如这口池塘雨水少了就搁浅了,而我又不知道什么时候雨水多什么时候雨水少。正确的做法是找到江河会逐步汇聚到一起的地方,并紧紧抱牢用时间让他慢慢汇聚成海。片仔癀(SH600436) 贵州茅台(SH600519)

乡村吕老师:

  消费、医药两年不涨,抄底腾讯控股,被套超50%。但是这两年总体来说,也没有亏钱,比存银行还是好的。现在主要还是中药+茅台,这是个一劳永逸的组合,我喜欢。贵州茅台(SH600519) 片仔癀(SH600436) 广誉远(SH600771)

万法归宗:

  当前市场受内外因素叠加影响。外围是美联储加息,这个是主因,俄乌影响是其次的,内部就是房地产是否企稳,信心恢复程度。美联储加息目前已经3点多,后面可加空间非常有限,虽然美股通胀仍然高起,11月加息75个基点,板上钉钉,但股市也走了深蹲,说明货币紧缩时间有限了,后面美国股指大幅度下跌估计很难看到。到明年上半年,加息到了4点多,美国后面再继续加息不现实,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估计又要宽松,所以明年1季度后美股有可能开始又进入趋势上涨。这个因素对我们股市也是至关重要。后续要重点关注的是国内各因素的扰动情况,个人感觉,明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一个好时期,要有信心。现在还是反弹,后面各指数新低也是大概率的,选好个股,控制仓位就可以了。

用户6887121213:

[捂脸]

  回复@用户6887121213: ⚠️雪球大V:看空后市!雪球热门排第一的帖子啊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